魂瓶是什麼(古代魂瓶是什麼)

biang 中華百科 743

本文目錄

  1. 在宋墓中發現的“魂瓶”,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2. “魂瓶”是古代陪葬品之一,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3. 古墓裡的魂瓶是什麼魂瓶有什麼用
  4. 什麼是魂瓶

在宋墓中發現的“魂瓶”,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在挖掘古墓中,特别是宋代古墓,能發現很多小瓶子。這些小瓶子上往往伴有動物的圖案,比如神龍,猛虎,神龜,鳳凰等等。

這是宋代出土的魂瓶。

這些魂瓶看着樣子新奇,而且好看。但是要論起為什麼這麼多宋代古墓中會有這些小瓶子,這其中可有講究。

這些瓶子有個名稱:“魂瓶”。所謂“魂瓶”,字面意思就是魂魄的瓶子。從字面意思理解它的作用是沒錯的。這些瓶子就是用來收集死者的魂魄的。

“魂瓶”,又稱魂魄瓶,最早可見于西漢時期,興盛于三國時期,盛行于宋代。故大多宋代古墓中常會見到“魂瓶”。但是,後世根據總總原因,衰敗于民國時期。再往後,就很少有人家的古墓會使用“魂瓶”了。

這些“魂瓶”雖然看起來隻是瓶子而已。但是宋代人們都會把它們放在古墓中。因為“魂瓶”的作用有兩個。

魂瓶的第一個作用是,引魂。所謂引魂的意思,就是引導魂魄進入輪回之路。在宋代人們大多相信有今生來世,“魂瓶”的作用在于,将死後的靈魂進行引導,之前提到的“魂瓶”上的動物圖案就是用來引魂的,有神鳥,有猛虎,有神龍,神龜等等。這些動物可以将人的魂魄進行指路,引入輪回。如果要是沒放“魂瓶”,魂魄會因此喪失方向,從而遊蕩于人間,無法輪回。所以,魂瓶對于當時的人,特别是宋代人來說,古墓必須要準備“魂瓶”在裡面,給死去人的靈魂指路,走向輪回。

魂瓶的第二個作用是,鎮墓。人在死後,在古墓中,也需要保護,鎮墓。因為古代人相信,可能會有惡鬼來拜訪,所以鎮墓十分重要。上面提到的“魂瓶”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魂瓶”的圖案,比如神龜,神龍可以抵禦惡鬼的來臨。利用“魂瓶”這些使得吉祥物幫助鎮墓。

綜上所訴,魂瓶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引魂,另一個是鎮墓。

“魂瓶”是古代陪葬品之一,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魂瓶是古代喪葬文化中的陪葬品之一,也被稱為“冥器”或“明器”。通常情況下,魂瓶内部裝有五谷囊,即糧食。有一個關于魂瓶的傳說,提到了曆史上的兩位人物——伯夷和叔齊。他們是商朝的大臣,以愛國著稱。在商纣王統治時期,他們堅持不支持周武王起兵伐纣,甚至表示願意以死明志。然而,周武王最終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齊為了堅守信仰,拒絕食用周朝的糧食,僅靠飲水度日,最終餓死在山上。為了紀念他們的忠誠,人們在安葬他們時,開始在瓶子裡放入五谷囊。這種做法在春秋戰國時期變得普遍,幾乎所有的墓葬中都出現了魂瓶,且内部裝有五谷囊。這一傳統延續下來,反映了文化對人們行為的影響。然而,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魂瓶内放五谷囊的習慣卻一直保留至今。

雖然伯夷和叔齊對商朝的忠誠值得稱贊,但他們的固執也被視為愚忠。曆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興衰更替,面對商纣王這樣的暴君,他們的忠誠顯得過于盲目。比幹因忠誠而被挖心,而伯夷和叔齊卻對一個腐朽的朝代保持着過度的忠誠。他們沒有忠于賢德的君王,沒有忠于社會的正義,而是盲目忠于一個衰敗的朝代,這可謂是一種偏見。

古墓裡的魂瓶是什麼魂瓶有什麼用

但凡是一樣東西與“古墓”有關系,都會自帶一種神秘的色彩。從古墓裡出土的文物都能夠反應那個時代的一些生活習俗,尤其是喪葬習俗。而古墓當中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東西,叫做“魂瓶”,看名字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是用來裝魂魄的瓶子。那麼,魂瓶長什麼樣,究竟是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在古墓當中放入魂瓶呢?

開封博物館新館開放,我帶孩子去參觀,在二樓宋金展廳見到一對青色瓷瓶,兩尺來高,樣子相近,像一對剛上幼兒園的雙胞胎。

上下打量這對“雙胞胎”,都是瘦瘦的身材,下半截大肚圈足,上半截堆塑着許多佛像、雲朵、遊龍和神龜,頂端都有一個圓錐形的蓋兒,蓋子上都站着一隻鳥。

開封博物館給這對瓷瓶取了名字:南宋影青皈依瓶。

我兒子不認識“皈依”的“皈”字,問我什麼意思。我告訴他,“皈依”就是信仰某種宗教,一般指佛教。打個比方說,以前你不信佛,現在信了,别人就可以說你皈依了。

但是,這對瓷瓶跟皈依佛教沒什麼關系,寺廟裡為信衆舉行的皈依儀式上也不可能用到這種瓶子,因為它們是明器,是随葬品,是埋在墓穴裡給死人用的。

國内博物館裡經常可以見到這類瓷瓶,一般都是成對出現,造型都跟我們開封博物館裡展出的這對瓷瓶差不多。我在江西省博物館見過一對,高約半米,下半截大肚圈足,上半截堆塑一圈佛像,佛像再往上,各纏一條龍和一頭猛虎,瓶口蓋着圓錐形的蓋子,蓋子上各站一隻鳥。

因為瓶身堆塑佛像的緣故,過去考古界誤以為隻有佛教徒死後才會用這類瓶子随葬,所以命名為“皈依瓶”。也有人根據形态來命名,稱它們“堆塑瓶”或者“堆塑長頸瓶”。不過這些命名都不太科學,比較科學的名字應該是“魂瓶”。

為什麼叫做“魂瓶”呢?難道像林正英在世時主演的那些香港恐怖片一樣,被茅山道士用來收孤魂野鬼的魂魄嗎?其實不是的。它們真正的用途,是幫助死者的魂魄上天。

在宋朝,平民百姓和中下級官吏去世後下葬,墓穴裡往往會放入一對魂瓶。如果是夫婦合葬墓,墓穴裡會有兩對魂瓶,男屍附近放一對,女屍附近放一對。墓穴裡随葬魂瓶的風俗,在宋朝淮河以南的地區比較流行,特别是在江西,幾乎每一座宋墓裡都能發現魂瓶——假如那座宋墓沒有被盜墓賊提前破壞的話。

具體來講,宋墓裡的魂瓶有兩個作用。

第一,用來鎮墓。

宋朝人迷信,既相信人死後有鬼魂,又相信會有一些惡鬼來侵擾墓穴裡的死者,就像非法闖入民宅的盜匪一樣,必須采取措施把它們趕走,否則死者的亡靈無法安息。怎麼才能趕走惡鬼,或者讓惡鬼不敢進入墓穴呢?可以在墓道裡放一隻用石頭雕成的粗大笨重的鎮墓獸,也可以在棺椁旁邊放兩隻魂瓶。魂瓶上不是有一圈佛像嗎?佛像上面不是有遊龍、猛虎、神龜或者其他吉祥物嗎?在宋朝人心目中,這些雕塑都有驅趕惡鬼的功效。

第二,用來引魂。

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宋朝人認為死後可能會進入輪回,也可能往生極樂世界。假如沒有向導領路,大部分鬼魂都會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态,總是找不着北:本來可以順利投胎,結果留在了中陰世界;本來可以升上天堂,結果再次投生凡間;本來可以往生極樂,結果陷入六道輪回。所以,古人在魂瓶的頂端塑造一隻神鳥,讓神鳥指引着鬼魂的去路,幫助它們走進更好的世界。

什麼是魂瓶

六朝瑰寶:魂瓶的藝術之旅

穿越曆史的塵埃,六朝時期的魂瓶,一種獨特的随葬器物,以其獨特的形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藝術瑰寶。起源于漢代五聯罐的靈感,魂瓶在三國兩晉時期逐漸演變,從五聯罐的五罐一體,發展為内容豐富的“魂瓶”。

造型藝術的巅峰之作

魂瓶的造型多樣,其中樓閣式尤為精緻。以南京市博物館的“天冊元年”青瓷魂瓶為例,它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的敞口罐上交錯貼飾着麒麟、仙人騎馬等圖案,而上部的三層樓閣則堆塑出門阙、熊、佛像和飛鳥,每一層都蘊含深厚的故事性。

佛教與生活交融的藝術

從紅陶人物魂瓶中,我們看到了佛教元素的滲透。1979年江甯殷巷的出土品,腹部的鋪首和模印紋飾,以及上部的佛像排列,揭示了早期佛教藝術的風貌,是研究中國佛教的重要實物資料。

喪葬儀式的藝術表達

“孝子送葬”釉陶魂瓶則生動描繪了喪葬場景,上部的人物和動物表現出濃厚的人文關懷,祈求靈魂安息和家庭和諧。這種寓意,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死後世界的想象。

工藝精湛,寓意深遠

魂瓶的成型工藝融合了拉坯、拍片、模印、捏塑等多種技法,肩頸部的裝飾随着時間的推移,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展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演變。其圖案豐富,造型獨特,寓意着六朝人民對富饒、安甯生活的向往。

作為明器的魂瓶,它不僅承載了古代人們對田園生活的美好祝願,還融合了神話與現實,浪漫與寫實,将觀者帶入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藝術世界,其藝術價值無可估量。

每一件魂瓶,都是那個時代的一扇窗,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與人們的情感寄托。讓我們一同欣賞這些曆史的饋贈,感受六朝魂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