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人死後怎麼去地獄
方法一:親自死過去,就進了陰間。但是沒有返程的機會。
方法二:高人引薦入道,會有一段時間的煎熬,有的幾天,有的幾個月,這段時間會似真而幻的感覺,正式入道後,就能憑一些咒語入定,而走入陰間,古代的道士憑借這個本領自由往返于陰陽兩界,履行亡人的生死交接之類的公務性手續。但是現在的一般道士都不會了,要到深山老林裡去碰運氣。而且學道并不容易,師傅會安排你睡墳地,
方法三:求大仙上身,一般會在出生之前就和陰間的某棵陰樹簽訂一個契約,出生後,會經常犯病,直到三十多歲,成家立業了,才會逐步地得到召醒,之後大仙會上身,也會帶你熟悉陰間的環境,你就有機會進入陰間了。但是這個方法很要緣分,之前沒有契約的話,那就強行不來了。
普通人是沒有機會随便進入陰間的,如果被一些不懷好意的道士暫時弄到了陰間,将會損耗很多陽壽,而且在陰間發生的事情也是記不住的。
人死後在地獄都幹嘛
第一層,拔舌地獄:凡在世之人,挑撥離間,诽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辨,說謊騙人。死後被打入拔舌地獄,小鬼掰開來人的嘴,用鐵鉗夾住舌頭,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長,慢慢地拽......後入剪刀地獄,鐵樹地獄。第二層,剪刀地獄:在陽間,若婦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她便守了寡,你若唆使她再嫁,或是為她牽線搭橋,那麼你死後就會被打入剪刀地獄,剪斷你的十個手指!更不用說她的丈夫還沒死,就像《水浒傳》中的王婆,潘金蓮本無意勾引西門慶,王婆卻唆使她讨好西門大官人,并贈予她毒藥,毒害武大郎。且不說潘金蓮,西門慶下場如何,單講王婆,剪刀地獄夠她一戗!第三層,鐵樹地獄:凡在世時離間骨肉,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死後入鐵樹地獄。樹上皆利刃,自來後背皮下挑入,吊于鐵樹之上。待此過後,還要入拔舌地獄,蒸籠地獄。第四層,孽鏡地獄:如果在陽世犯了罪,若其不吐真情,或是走通門路,上下打點固旃海,就算其逃過了懲罰,逃亡一生也終有死那天吧?到地府報道,打入孽鏡地獄,照此鏡而顯現罪狀。然後分别打入不同地獄受罪。第五層,蒸籠地獄:有種人,平日裡家長裡短,以訛傳訛,陷害,诽謗他人。就是人們常說的長舌婦。這種人死後,則被打入蒸籠地獄,投入蒸籠裡蒸。不但如此,蒸過以後,冷風吹過,重塑人身,帶入拔舌地獄。第六層,銅柱地獄:惡意縱火或為毀滅罪證,報複,放火害命者,死後打入銅柱地獄。小鬼們扒光你的衣服,讓你裸體抱住一根直徑一米,高兩米的銅柱筒。在筒内燃燒炭火,并不停扇扇鼓風,很快銅柱筒通紅……看過《封神榜》嗎?蘇妲己的炮烙,到此你肯定激靈一下。第七層,刀山地獄:亵渎神靈者,你不信沒關系,但你不能亵渎他;殺牲者,别提殺人,就說你生前殺過牛呀,馬呀,貓,狗,因為它們也是生命,也許它們的前生也是人或許還是你的......因為陰司不同于陽間,那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牛,馬,貓,狗以及人,來者統稱為生靈。犯以上二罪之一者,死後被打入刀山地獄,脫光衣物,令其赤身裸體爬上刀山......視其罪過輕重,也許“常駐”刀山之上。地獄第八層,冰山地獄:凡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堕胎的惡婦,死後打入冰山地獄。令其脫光衣服,裸體上冰山。另外還有賭博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義之人,令其裸體上冰山。潘金蓮定在!第九層,油鍋地獄:賣淫嫖*,盜賊搶劫,欺善淩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诽謗他人,謀占他人财産,妻室之人,死後打入油鍋地獄,剝光衣服投入熱油鍋内翻炸,啪,啪直響!依據情節輕重,判炸N遍......有時罪孽深重之人,剛從冰山裡出來,又被小鬼押送到油鍋地獄裡暖和暖和……平常人們所說的十八層地獄,數目是對了,但從意義上卻卻不見得理解。《十八泥犁經》中講到這十八層的差别,最主要不在于空間的上下,而在于時間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時間上。若與陽世的時間比教,第一層地獄是以人間的三千七百五十年為一日,在這裡的衆生必須此生活一萬年,想要早死一天都不行,而這一萬歲就相當于人間的一百三十五億年。而由于地獄的時間和壽命都是依次倍增的,所以,到了第十八層地獄,便億億億年為單位,如此長期的受刑時間,可說是名符其實的萬劫不複,痛苦和殘酷的景象,是世人所難以想像和理解的。地獄第十層,牛坑地獄:這是一層為畜生申冤的地獄。凡在世之人随意諸殺牲畜,把你的快樂建立在它們的痛苦上。那麼好,死後打入牛坑地獄。投入坑中,數隻野牛襲來,牛角頂,牛蹄踩.....另據記載,與之相反的還有名為“刀船地獄”的,未在此十八層地獄之列,後面将補充。刀船地獄裡有“養雞女”。她頭紮雙股高發髻,著尖領窄袖襦服,體态豐滿秀麗,表情穩重溫和,兩唇輕抿,嘴角微翹,體現了安逸享樂的情景。她與周圍陰森恐怖,受刑人呼天号地,牛頭馬面猙獰,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有如“鶴立雞群”。告戒世人不要殺生破戒,現在清苦,但将來死後則其樂無窮;衆生在人間貪食雞和蛋,現在很樂,但将來下地獄則其苦無窮。同樣,“養雞女”現在養雞是“樂”,但将來入地獄是“苦”。第十一層,石壓地獄:若在世之人,産下一嬰兒,無論是何原因,如嬰兒天生呆傻,殘疾;或是因重男輕女等原因,将嬰兒溺死,抛棄。這種人死後打入石壓地獄。為一方形大石池(槽),上用繩索吊一與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将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斷繩索......第十二層,舂臼地獄:此獄頗為稀奇,就是人在世時,如果你浪費糧食,糟踏五谷,比如說吃剩的酒席随意倒掉,或是不喜歡吃的東西吃兩口就扔掉。死後将打入舂臼地獄,放入臼内舂殺。稀奇的是如果你吃飯的時候說話,特别是髒話,穢語,罵街,死後同樣打入舂臼地獄受罪。所以提醒大家,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特别是罵街。第十三層,血池地獄:凡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門邪道之人,死後将打入血池地獄。投入血池中受苦。我也不大明白,這裡說凡難産,吐血,流血而死之人,死後也投入血池中受苦?第十四層,枉死地獄:要知道,作為人身來到這個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閻王爺給你的機會。如果你不珍惜,去自殺,如割脈死,服毒死,上吊死等人,激怒閻王爺,死後打入枉死牢獄。就再也别想為人了。我勸戒在世的人,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頑強的活下去,自殺是懦弱的表現。特别是那些殉情的傻小子們。第十五層,磔刑地獄:現在不多見了,不過此罪過很大。即挖墳掘墓之人,死後将打入磔刑地獄,處磔刑。第十六層,火山地獄:這一層比較廣泛,損公肥私,行賄受賄,偷雞摸狗,搶劫錢财,放火之人,死後将打入火山地獄。被趕入火山之中活燒而不死。另外還有犯戒的和尚,道士。也被趕入火山之中。(這層應該人滿為患了)第十七層,石磨地獄:糟踏五谷,賊人小偷,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死後将打入石磨地獄。磨成肉醬。後重塑人身再磨!另外還有吃葷的和尚,道士皆如此。第十八層,刀鋸地獄: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死後将打入刀鋸地獄。把來人衣服脫光,呈“大”字形捆綁于四根木樁之上,由裆部開始至頭部,用鋸鋸斃。更恐懼被關押的時間:十八地獄是以受罪時間的長短,與罪行等級輕重而排列,若随最短時間的光就居地獄之壽命而言,其一日等于人間三千七百五十歲,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經一萬歲,也就是人間一百三十五億年,才命終出獄,逐次往後推,每一地獄各各比前一地獄,增苦二十倍,增壽一倍,到了十八地獄時,簡直苦得無法形容,并也無法計算出獄的日期了。注:第十九層地獄據說是愛上惡魔(電影《第十九層空間》)在小說《地獄的第十九層》中地獄地十九層被定為“愛上惡魔”。八重地獄世間的人都說:陰司共有十八層地獄,這是錯誤的。其實是八重地獄。名為:第二殿的活大地獄;第三殿的黑繩大地獄;第四殿的合大地獄;第五殿的叫喚大地獄;第六殿的叫大喚大地獄;第七殿的熱惱大地獄;第八殿的大熱惱大地獄;第九殿的阿鼻大地獄;八重地獄之外,各另有十六小地獄,及血污池、枉死城。共有一百三十八地獄。
人死後去陰間過程,要經曆哪些地方
陰間,又稱陰司、陰府,或又稱幽都[1]、冥界等,這是中華信仰文化中的概念,其指人死以後居住的世界。中國文化存在普遍的陰陽理論,以現世的人間為陽間,死後生活的地方是陰間。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于天,精魄形骸歸于地[2],以魂氣形魄來解釋人前世、現世和來世的演化,并将精靈世界分為三界:地上的人間,天上神靈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黃泉可能是中國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現的陰間地府的概念。後來,漢代出現了道教中的陰曹地府,佛教傳入後受其影響在道教原有的惡曹地獄基礎上發展出了系統的地獄體系,即十八層地獄。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獄,陰間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後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後甚至成仙成神榮入天堂[3]。酆都大帝(酆都北陰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閻王(閻羅王)或分立的十殿閻羅等則是冥界的審判者,後土神(後土皇地祗)泰山神天齊王(東嶽大帝)、地藏王、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這裡的“三界”就是指的佛教說的三界,六道。
墳墓被認為是死人的居所,因為儒家傳統孝道文化曰:侍死如生,傳統上人們會将墓室裝扮成在人間正常理想生活中居室的樣子。《說文》:“墓者,沒也。”“葬者,藏也。”中國在早期有墓無墳,史書記載堯、舜、禹、湯王、文王、武王、周公等離世後都采用平地以下的墓葬[4]。《禮記·檀弓》:“古者墓而不墳。”後來墓地又出現了地表以上的墳以及地上建築。
相傳人死後會到黃泉地府,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着隻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着前世今生來世。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