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人死後燒七有什麼講究
老人死後燒七範天七有什麼說法嗎
問33:有同修問人死後不是都會在地府候審嗎?為什麼會有過世的人可以附在親人的身上?還有如果靈性投人之後,其他五道可以夢得到嗎?
答33:人死後有七七四十九天的時間去地府報到,但是決定是否投人是在這四十九天之後。情況是這樣的,人死後靈魂離開身體,懵懵懂懂地不知身在何處,于是想回家,一個念頭就到了家裡,發現親人看不見他,無法跟他溝通,又看見自己的遺像,才知已死,于是驚吓昏厥,這一昏就是七天才會醒,也就是頭七。每一次昏過去都是以七天為一個期間,所以有二七,三七,一直到滿七。一直到四十九天閻王爺才開始審判他;這期間亡魂都是飄飄蕩蕩的,無處可去,到了閻王爺那邊報到後,閻王爺會讓他看一生的作為,像電影一樣放一遍,什麼壞事好事都在上面,看完後閻王爺就判他,判決下來,該投人的就排隊投人,該投畜生的就排隊投畜生。有些亡魂附在親人身上是在四十九天之内,因為這期間亡魂還是可以自由的回去,四十九天之後如果判決下來(不論投人或投畜生),那就沒辦法了。隻有那些還未判未到/待審的遊魂才能繼續附在親人身上。有些人如果前世做得很好的,應該投為宰相的,那就會投在高官子弟的家中,這家中如果有人尚未懷孕,那這位子已經保留好給這些做很多好事的亡魂,他會托夢給親人。或者有些人直接就在地府裡生活,一直做鬼也不投胎,可以在地府生活或做官,地府跟陽間一樣,也是一個世界,地府裡各類各樣的人都有,壽命也跟陽世間差不多,是一百年。待滿一百年必須要投胎,就跟陽間的人一樣到了一百歲也要投胎。所以這個同修問的那些在夢中看見的親人,實際上就是在地府中的。
關于人死後,燒七是怎麼回事
人死後第七天。
比如是1号00:00以後去世的那麼就是7号算是頭七。
按中國傳統,人去世後魂魄第七天會回到去世的地點看一看。
所以,在頭七那天會燒紙,備上供果什麼的。
有的地方是在第六天晚上開始進行。除了頭七還有三七五七百天等。
人死後燒第七個期有什麼須要辦的
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即人死後(或出殡後),于“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此俗漢代尚無記載,大約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南北朝時已多行之,後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論》謂人死後,為尋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如七日終,不得生緣,則更續七日,至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薦之俗。一說,人初生以七月為臘,一臘而一魄成,經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經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為道教魂魄聚散之說。第七個七日,民間又稱為“斷七”、“盡七”、“滿七”。比較受重視的是頭七、五七與盡七。《北史.胡國珍傳》:“诏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北齊書.孫靈晖傳》:“(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終,靈晖恒為綽請僧設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雙成愛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殡,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又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參閱明田藝蘅《春雨逸響》。按照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複生。三天還不能複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于當時喪禮繁缛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外,父母死後應該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暫時殡起來,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時再進行合葬。這樣靈柩停放的時間就很難說了。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升天,靈魂一般并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托生的類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隻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托生的類别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注定來生要托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争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争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帶,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區女婿來操辦"五七"而在臨安和甯波等地方,則由女婿做"六七"。在"五七&q......
人死了以後,為什麼要做七?哪幾個七是主要的?
三七、五七、七七,一般是比較重要的,要祭奠一下過世的人,燒燒紙錢,燒燒死者用過的東西等。
斷七就是最後一個七,也就是七七,按照迷信的說法,人死七七四十九天後就徹底與人世斷絕關系,要麼就投胎轉世去了,要麼就變成孤魂野鬼了,再也沒有還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死得很徹底了”。做斷七就是完成喪儀的最後一個步驟,做完這個儀式,就徹底告别死者,大家可以把百花、黑紗等燒掉,把悲傷的情緒排遣掉,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來。
其實做七說穿了就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但是哀悼和懷念也應該有個限度,所以把七天當做一個階段,一共七個階段,過了這49天,就提醒你,該從悲傷的情緒中恢複過來了,不要一直沉浸其中,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人死後頭七紙在别人門口燒有什麼忌諱
在,自家的門前,可以祭祀!,沒有忌諱!,,不可以到,别人家門前去燒紙!
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嗎?
人死了魂魄還在周圍轉,等到七七四十九天,他才會離開人間,這時候家人要給他送錢上路,就是民間的燒七
人死後為什麼要做七人死後燒七的講究
地藏經裡講人死後有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陰身。中陰身狀态如果家裡人能夠為其積德修善,可以使其生善道。所以七七之内應廣做善事!阿彌陀佛!
燒頭七有什麼講究
什麼是頭七: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準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緻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頭七,中國人的喪殡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幹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于“頭七”返家,家人應于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着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挂,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于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着這趟“天梯”到天上。
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現代人由于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殡前不過節,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後要做的程序
建國前,民間對喪葬禮儀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迷信色彩濃重。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葬俗為木棺土葬,兒女侄孫均戴孝,兒女服孝期為3年,侄孫輩服孝1年。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頭理發和化妝,稱“哀戚毀容”。家中3年内過年不貼春聯等。喪儀主要程序有小殓、停靈、報喪、大殓、點主、開吊、發引、擺祭、下葬和下葬後的圓墳、作七、忌日祭等。喪儀日程,少則五至七日,多達半月之久不等,耗費甚巨。一般人家,人過50歲,晚輩即開始為老人做壽衣、打棺材(稱“壽棺”、“喜棺”)、修墳穴,準備後事,被視為孝順。
人死後要經曆什麼
人死了靈魂會進入六道輪回,會投胎轉世,這個世界衆生都生了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麼循環不斷,在六道輪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裡頭轉來轉去,所以叫生死相續。這個生,是從順習,衆生都願意随着這個生;死的時候,就是随業報變遷而流轉,即随他自己所造的業去流轉。
人在第八識沒有離開之前,這叫未舍煖觸
等這個衆生臨命終的時候,六識都去了,七識也走了,就剩第八識沒有走。
這第八識從什麼地方走,什麼地方就是煖的、熱的。譬如:要是這第八識從腳心走,這腳心就是熱的;從腿上走,腿就是熱的。這時候,這是一個現陰,現在的這個五陰身。
這個陰你修好了,它就成佛;你不修行,它就是鬼。
這時候,一生善惡俱時頓現:這一生,做善事就生天,做惡事就堕地獄;造什麼業,在這個時候就要受什麼果報。若做善功德多,就會從頭上走;若造罪孽過多,就會從腳上走。那麼從上走,這是上升;從下邊走,這是下墜,這是堕落了。所以這都有一個表法、表現,所以說“俱時頓現”,即刻都現出了。
就因為這個,念佛的法門是這樣子,其它坐禅的法門、持咒的法門和學教的法門也都是這樣子的;都是你在平時若沒有這個習慣,等到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死之後,中陰身階段
在七七四十九天這期間内,在地府裡要經過多番的審判。審判之後,善業重,就生在善道;惡業重,就生在惡道。這是人的生死大概情形。
死後怎麼去吉祥地方
四十九天之内,能幫他誦戒、誦經、誦咒、念佛、供養三寶、放生、印佛經、造佛塔,造種種的福利,供養三寶,來救拔他。
佛經上詳細說明: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衆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堕于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随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堕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衆苦。
過這四十九天之後,他随他自己所造的業,而去受他的果報。他經過千百歲的時間,沒有解脫的時候。
農村百歲老人死後國家有什麼補貼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喪葬補助費,當然了,具體的喪葬費用的标準應當是按照事故發生地區的水平來進行不同的計算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個和當事人生前的身份和收入狀況沒有太大的關系。
一、農村老人去世有喪葬補助費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喪葬補助費,喪葬費标準按事故發生地區規定喪葬費補助标準計算,和生前身份無關,也和收入無關。由于各地區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喪葬費可能也有差異,是由死者直系親屬領取。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标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其計算公式為:喪葬費賠償額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以前對被扶養人生活費,賠償标準是生活困難補助标準或者基本生活費标準,前者每月就是幾十元,後者實際上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準,也不過每月二三百元。《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則規定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标準,也體現賠償與損害的一緻。
農村老人過世之後,國家喪葬補貼是800元。
農村喪葬補貼,也叫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費,共分為以下2種情況:
對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未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而過世的人員,會退回其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以及國家相對應給予的财政補貼,無相應的喪葬補貼。對過世的已經領取養老金的人員,退回未領完的保險金,并且給予800元喪葬補貼。
二、喪葬費所需材料包括哪些?
1、死亡證明
2、火化證(火化收據)
3、死者身份證和領取人身份證
領取程序:
1、村委會申請,開出證明
2、工作區領導簽字确認
3、鄉鎮人社部
4、喪葬費會給村委會,可以向村委會領取
農村老人去世後,國家喪葬補貼應該沒有什麼正式标準。所以說不是所有的事都要求國家補貼,畢竟家大國更大。對于喪葬補貼主要是地方為照顧家庭困難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助。
在當代的社會,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老年人去世之後有喪葬補助費用,當然,喪葬補助費用在進行發放的時候,應當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來進行确定,正常情況下,喪葬費費用應當是8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