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形容體會的成語
百感交集、熱血沸騰、百端交集、賓至如歸、慷慨激昂。
1、百感交集
【解釋】: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
【譯文】:看到這茫茫,不由得感觸很多,心情複雜,如果難免有情,還有誰能如此。
2、熱血沸騰
【解釋】:比喻激情高漲。
【出自】:劉白羽·現代《紅太陽頌》:“中國的天空在燃燒、大地在流血。不甘心作亡國奴隸的億萬人民滿腔怒火,熱血沸騰。”
3、賓至如歸
【解釋】: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客人到這裡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甯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譯文】:客人到這裡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無甯災難,不怕盜賊,但也不用擔心幹燥潮濕。
4、百端交集
【解釋】:無數感想交互彙集,形容感慨萬千。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
【譯文】:衛玠最初想渡過長江,神色凄慘憔悴,對身邊的人說:“看到這茫茫,不由得無數感想交互彙集,形容感慨萬千,如果難免有情,還有誰能讓這個!
5、慷慨激昂
【解釋】: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自】:漢·李陵《錄别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
【譯文】: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形容“深有體會”的成語
1、[kè gǔ míng xīn]刻骨銘心: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出處: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心刻骨。”
造句:九二一大地震留給人的印象是刻骨銘心,永難磨滅的。
2、[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感:感激;身:親身。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曆,卻如同親身經曆過一般。
造句:災區人民的悲慘遭遇,使我感同身受,仿佛一座大山一直壓在我的胸口,讓我徹夜難眠。
3、[gǎn rén fèi fǔ]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動。
造句:感人肺腑的談話,能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
4、[gǎn rén zhì shēn]感人至深:人的内心深受感動。
出處:夫樂者感人密深,而風移俗易。——漢·王褒《四子講德論》
造句:他這篇采訪記寫得真是情文并茂,感人至深。
5、[yún chuí hǎi lì]雲垂海立:原來是指歌頌帝王的威德,後指文辭雄偉,就是文辭氣魄極大的意思。比喻情勢變化巨大或事物氣勢壯大。
出處: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造句:一看這畫面,就覺石破天驚,雲垂海立,覺得好悲哀。
親身體會的四字成語
1.做什麼事都不如自己親身體會四字成語是什麼
身臨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
親自到了那個境地。【出處】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曆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其;不能讀作“qī”。【辨形】臨;不能寫作“林”。
【近義詞】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反義詞】隔靴搔癢、道聽途說【辨析】~與“設身處地”有别;~側重于形容親自體驗;“設身處地”側重于形容替别人設想。【例句】這篇報道寫得具體生動;使人看了有~的感覺。
2.做什麼事都不如自己親身體會四字成語是什麼身臨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曆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其;不能讀作“qī”。
【辨形】臨;不能寫作“林”。
【近義詞】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反義詞】隔靴搔癢、道聽途說
【辨析】~與“設身處地”有别;~側重于形容親自體驗;“設身處地”側重于形容替别人設想。
【例句】這篇報道寫得具體生動;使人看了有~的感覺。
3.關于感受的四字成語有什麼1.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
感:感激;身:親身。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曆,卻如同親身經曆過一般。出自《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萬事求二兄代為照顧,感同身受。”
2.身臨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身,親自;臨,到、進入;境,境界、地方。意為自己仿佛親自到了那個境地中去了,泛指聽課、看書時等好像親身經曆過一樣。《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
3.義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恨。膺,胸膛。
4.感慨萬千【gǎn kǎi wàn qiān】
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
5.刻骨銘心【kè gǔ míng xīn】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意為銘刻在心靈深處,借以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4.指好像親身經曆過一樣四字成語身臨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褒義
出處
明·袁宏道《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曆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
例句
這篇報道寫得具體生動,使人看了有~的感覺。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設身處地身入其境身當其境
反義詞
鬥隔岸觀火
親身體會的成語
親身體會的成語如下:
1、切身體會[ qiè shēn tǐ huì ]:
指自身遇到的經驗。出自王朔《過把瘾就死》:“很多諸如‘認賊作父’、‘不稂不莠’等成語我都是那時學會準确運用的,并對‘聞風喪膽’、‘不打自招’之類的成語有了切身體會。”
2、身體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 ]:
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出自《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力行近乎仁。”
3、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
水的冷暖,隻有飲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隻有自己知道。出自唐·善無畏《大日經疏》卷十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宋·嶽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于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4、事必躬親[ shì bì gōng qīn ]:
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出自唐·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于宗廟;勤儉于生人;事必躬親;動合天德。”
5、必躬必親[ bì gōng bì qīn ]:
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出自《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6、現身說法
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曆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7、以身試法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着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8、經一失,長一智--經:
經曆;智:智慧,聰明。親身經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長關于這方面的知識。
7、短垣自逾
垣:短牆;逾:越過。自己越過短牆。舊比喻親身違背禮制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