妺喜怎麼死的(妺喜結局)

biang 中華百科 946

本文目錄

  1. 夏朝王後妹喜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2. 妺喜怎麼讀
  3. 夏桀王的寵妃妹喜怎麼讀真的是個女間諜嗎
  4. 夏桀有哪些暴行夏桀又是怎麼死的
  5. 施妹喜有咋樣的故事

夏朝王後妹喜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紅顔妖姬,她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商湯處死,一種是逃亡後死亡。

夏朝皇後妺喜在曆史上的口碑,一緻地差被認為是蠱惑夏朝國君夏桀的狐狸精,紅顔禍水。夏桀被她迷得五迷三道的,整天不理朝事,過着荒淫無度的生活,最終導緻夏朝滅亡。在曆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罪孽深重,遭人唾棄的妖魔女子。

妺喜是有施氏國家的一名女子。

有施氏是一個小國家,對于當時的夏朝,一開始并沒有顯得那麼恭敬。夏桀一氣之下,就派兵攻打有施氏,有施氏一開始還奮起抵抗,但是終歸寡不敵衆,最終隻好向夏桀表示臣服。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有施氏了解到夏桀喜好美色,于是就投其所好,把自己國家最美麗的女子妺喜敬獻給了夏桀。這才讓夏桀平息了心中的怒氣,撤兵停止了對有施氏國家的攻打,有施氏才得以保全。

夏朝王後妺喜是一個怎樣的人?

妺喜不僅是一大美人,而且她更善于攻心計。她随夏桀回到夏朝國家後,把國君夏桀哄得圍着她團團轉,以至于夏桀為了她整日都不思朝中事。為了哄妺喜開心,夏桀專門為妺喜修建了一個宮殿,整日裡飲酒作樂。聽說妺喜喜歡聽絲撕絲綢的聲音,就讓人專門撕絲綢給她聽。夏桀因為殘暴,搞得國家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于是商湯乘機起兵反抗,基本上沒怎麼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夏國。

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妺喜作為一個禍國殃民的皇後,遭後人痛恨,謾罵。對于她的死有多個版本。至于她到底是怎樣死的,永遠成了一個謎。其實,無論她是怎樣死的,作為一個亡國皇後,結果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妺喜怎麼讀

妺喜怎麼讀為[mò xǐ]。

拓展如下: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詳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領袖的妻子稱為元妃。

根據先秦時代記述女子名時所用的全稱和簡稱方式,妺喜應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與“妹妹”的“妹”字字形相似,且在《莊子》等作中也有以妺為妹的用法,因此常誤作“妹喜”。

有詩稱贊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袅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史籍記載,夏桀在建造其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時,首先下令處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關龍逄,然後“邀請”三千名飲酒高手在擊鼓聲中下池暢飲,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因妺喜聽到撕扯缯帛的聲音就笑,而夏桀喜歡看見妺喜笑,于是為此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時代初期,絲綢織造業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于暴殄天物。

據說,妺喜是後世紅顔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後在三代間陸續出現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越王勾踐派範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言說:“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據說,妺喜是後世紅顔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後在三代間陸續出現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越王勾踐派範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言說:“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夏桀王的寵妃妹喜怎麼讀真的是個女間諜嗎

1、妺喜的背景與名字

妺喜,又名嬉、僖,是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她出自有施氏,一個位于今山東省蒙陰縣境内的部落。關于妺喜的名字,由于古代女子名字的書寫習慣,她的姓喜常常被誤讀為“妹”,實則應讀作“喜”。她因其美貌在史上留名,古代詩歌中常有對其美麗的贊頌。

2、妺喜的癖好與夏桀的放縱

妺喜有三個特殊的癖好:欣賞人們在巨大的酒池中飲酒、喜愛聽撕裂絹帛的聲音、喜歡穿戴男性的官帽。夏桀為了迎合妺喜的這些癖好,不惜制造極度奢侈的場景,如建造能劃船的酒池、命令宮女們撕裂絹帛等。這些行為反映了夏桀的荒淫無度和妺喜對夏桀的影響力。

3、妺喜與夏朝的滅亡

關于妺喜在夏朝滅亡中的角色,曆史上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她與商湯的大臣伊尹有聯系,協助伊尹滅夏,因此被一些人稱為女間諜。另一種說法是,妺喜因失寵而與伊尹合作,洩露夏朝的機密,導緻夏朝的覆滅。不過,這些說法都缺乏确鑿的證據,妺喜是否真的參與了夏朝的滅亡仍有争議。

4、妺喜的結局

夏朝滅亡後,妺喜與夏桀一同逃往南巢,最終在那裡死去。也有說法認為,夏桀在攻打岷山氏時得到了兩位美女,從而冷落了妺喜,導緻她與伊尹合作,進而導緻夏朝的滅亡。不過,這些記載都帶有傳奇色彩,真實情況難以考證。

5、妺喜的死亡

據史書記載,夏桀為了取悅妺喜,建造了極度奢華的宮殿和肉林。夏桀和妺喜在宮中舉行奢靡的宴會,宮女們在肉林中摘肉食,而妺喜則喜歡聽絹帛被撕裂的聲音。這些荒唐的行為最終引發了民衆的不滿,導緻夏朝的滅亡。在夏朝末日臨近時,夏桀帶着妺喜逃離,最終在南巢途中死去。

夏桀有哪些暴行夏桀又是怎麼死的

夏桀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的惡行罄竹難書。首先,夏桀荒淫無度,在全國搶了很多女子,将她們放入自己後宮,以供玩樂。當初,施氏部落因為不堪夏桀的壓榨,準備讨伐夏桀。夏桀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派兵降服了施氏,并讓施氏首領将妺喜嫁與他為後。

妺喜有傾國姿色,夏桀得到妺喜之後更加荒淫無度,整天将妺喜抱在懷中,和妺喜共同飲酒。夏桀在宮殿之中,和宮女們玩樂,整天不上早朝。晚年的夏桀更為荒唐,他命人修建了一個大池,稱作“夜宮”,每天帶着一群男女在池内玩樂,數月不上早朝。

除此之外,夏桀瘋狂壓榨百姓,大興土木,導緻百姓民不聊生,紛紛譴責夏桀暴行。夏桀得到妺喜之後,聽說妺喜喜歡看他人飲酒,夏桀便建造了一個很大的池子,大到可以在裡面乘船。在池子中倒入大量的酒,命人在酒池中劃船喝酒給妺喜看。當時,有一名叫關龍逄的大臣勸說夏桀,夏桀立馬将他處死。妺喜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夏桀便讓宮女拿來大批的絹帛,撕給妺喜聽。當時,絹帛十分貴重而罕見,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夏桀暴殄天物。

夏桀不聽忠義之士的谏言,我行我素,最終斷送了夏朝政權。朝中大臣們看不慣夏桀的行為,有的敢怒不敢言,有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險給夏桀谏言。大臣的勸說,讓夏桀十分震怒,前來谏言的大臣幾乎都被夏桀處死。

夏桀在位時,各部落已經不來夏王宮拜見夏桀,社會矛盾日益加深,在當時可謂是内憂外患。文武雙全的夏桀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大興土木。夏桀派遣大量士兵,搜刮民脂民膏來為自己修建豪華的宮殿。除此之外,夏桀還派遣使臣到各地搜羅大量的美女,來供自己享樂。在《竹書紀年》記載,夏桀“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後來,夏桀娶了妺喜之後,更是夜夜笙歌,整月不上早朝。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百姓們紛紛詛咒夏桀下台。

夏桀不聽正直之人的谏言,反而将有功之臣殺掉。夏桀當政之時,有一個名叫趙梁的人,此人心術不正,是一個奸臣小人。他告訴夏桀享樂的方法,并且為夏桀想出了很多勒索剝削百姓的方法,朝中大臣十分憎恨趙梁。所謂,小人常戚戚,趙梁依舊得到了夏桀的喜愛,夏桀根據趙梁的建議,搜刮百姓更多的錢财,并且殺掉了很多百姓。面對荒淫無度的昏君,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百姓常常指桑罵槐,走在路上時,看見天空中的太陽,百姓指着太陽說,你什麼時候才能滅亡,真想和你一起滅亡。

施妹喜有咋樣的故事

妺喜,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有詩稱贊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袅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妺喜創造了中國曆史上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中國有曆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皇後”,“中國第一位女間諜”,“第一個獻物”,“第一個淫婦”,“第一個無辜”。妺喜與妲己、褒姒、骊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妖姬

夏朝末年的妺喜是夏桀(夏代最後一個國王)的寵妃。公元前十八世紀,夏桀發動大軍,攻擊位于山東省蒙陰縣境的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在滅亡和屈膝之間,施部落酋長為了複仇而選擇了屈膝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包括酋長的妹妹“妺喜”。

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妺喜與夏的滅亡說法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自甘下賤

妺喜是個假小子,愛做男人打扮,扮得很英武,喜愛聽撕裂綢緞的聲音,夏桀就從國庫搬出綢緞,撕給她聽。之後,夏桀索性大興土木,為妺喜修建了瑤台,有個叫有龍逄(pang,二聲)的大臣勸谏夏桀,說大王你這樣下去是沒有好結果的,夏桀說出了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話“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尚書》上說:“桀雲‘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暈死,真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百姓給他的回應很簡單,八個字“時日曷(he,二聲,當何時講)喪,予汝偕亡”翻譯過來就是願意和太陽同歸于盡。

第二種說法,間諜說。

《國語·晉語一》說:“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這是最早關于妺喜的記載,在這裡我們絲毫看不見妺喜放蕩、惑君、裂帛、等等惡行)“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這句話的重點在這個“比”字上,《說文》上說:“比,密也”,也就是說妺喜和伊尹是密謀将夏朝滅掉的。妺喜很可能做了像西施一樣的角色,為有施氏做了間諜。也頗有點象許仲琳編的《封神演義》中女娲給九尾狐的任務。妺喜做得與妲己差不多,教你做做樂,教你喝喝酒,教你變變态,再教你怎麼樣蓋蓋房。這就夠了,民心盡失,諸侯反叛,然後裡應外合,夏朝滅亡,這個說法和上面不同的是這些壞事都是政治需要,也就是一個政權要吃掉另一個政權前的必要準備。

第三種說法,失寵報複。

這種說法來自《竹中紀年》“桀命扁伐岷,岷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後愛二人,女無子焉,其名于苕華之玉。苕(shao,二聲)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于傾宮飾瑤台居之。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屈原的《天問》也有相應的記載。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獻了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桀十分寵信二女,雖然她們沒有生育,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華玉刻上“琰”以示珍愛。(想起兩件事,一件是屈原做得《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還有一個就是三國時蜀國有個大臣叫蔣琬,字公琰,琬琰都是美玉的意思)妹喜則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帶,妹喜心生怨恨,竟與伊尹秘密來往,洩露夏朝的機密。千萬不要小看女人的嫉妒和對丈夫那種喜新厭舊的痛恨。威力幾乎相當于核彈。夏桀隻顧眼前的美女,忘了昔日的戀人,好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義,同樣是裡應外合,夏朝就這樣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