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哭得怎麼樣造句(媽媽哭得怎麼樣造句二年級)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哭了造句有哪些
  2. 哭得像什麼造句
  3. 哭得怎麼造句
  4. 一年級急得直哭怎麼造句
  5. 哭了造句是什麼樣的

哭了造句有哪些

1、激動的哭了。

2、悲傷的哭了。

3、撒嬌的哭了。

4、興奮地流淚了。

5、開心的笑了。

擴展資料:

仿寫的主要類型:

指定格式和話題

這類仿句題指定的格式即句式或修辭,指定的話題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分句。這類仿句題格式一緻,話題明确。解答時,首先應明确話題,在仿寫時保持話題的統一。

指定格式,不指定話題

這類仿句題主要是仿照句式與修辭方法,自選話題造句。這類仿寫句的要求比第一類要寬松,即格式上保持一緻,話題不加限制。

哭得像什麼造句

1、哭得像個孩子。

2、哭得像漏雨的房子。

3、哭得像是很費勁的樣子。

4、哭得像死了老婆。

5、哭得像寂靜的河流。

擴展資料

仿寫的方法:

1、首先分析例句的修辭特點。

2、再把握例句的句式特點,看句式是整句還是散句,是長句還是短句,有沒有用關聯詞等。

3、最後分析例句的語境特點,看句子的感情色彩和前後表意特點,做到内容前後兼顧。

哭得怎麼造句

如下:

1、哭得直哆嗦。

2、哭得直流涕。

3、哭得直發抖。

4、哭得直流眼淚。

5、哭得直打嗝。

的、地、得用法: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如: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如: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仔細地看、開心地笑笑。

3、“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高興得拍手、氣得直跺腳。

一年級急得直哭怎麼造句

一年級急得直哭照樣子寫詞語如下:

吓得直哭、樂得直笑、笑得直疼、疼得直叫、餓得直疼、吓得直叫、吓得直跳,怕得直哭,樂得直笑,痛得直叫樂得直跳,甜得直笑,酸得直叫,跑得直吐,走得直疼。累得直睡,冷得直抖,熱的直脫,跳的直叫,凍得直顫,饞的直流。

拓展資料:

仿寫是指仿照給指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給的語段、短文等寫作語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寫句子最為常見。仿寫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參照題幹所提供的句式,另選一個或多個句式相同、内容與上下文銜接的句子。

仿寫句子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形式上的約束性,這就要求我們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語氣,仿寫時要注意句子結構形式的高度一緻。或常式或變式,或陳述或疑問,或祈使或感歎;還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語意關系,或轉折或遞進,或因果或假設。或總分或并列等,都必須合規格。

話題,一指題目中規定的陳述對象,在仿寫時必須以給定的陳述對象為主語,否則便會不合要求,"失之一詞,謬以千裡"。話題還指文段所給定的中心主旨,仿寫時應在弄懂文意的基礎上把握主旨,循旨聯想,遵旨選材,按旨索句。

哭了造句是什麼樣的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哭了造句是什麼樣的】内容,供您參考。

1、由于爸爸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他委屈地哭了。

2、看着花瓶中那幾朵萎謝的花朵,小女孩傷心的哭了起來。

3、媽媽措詞嚴厲,哥哥被訓斥哭了。

4、弟弟被一節樹根絆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地哭了起來。

5、剛才這孩子還笑呢,一瞬間哇得一聲就哭了!

6、爸爸的态度太粗暴了,妹妹被訓斥得哭了起來。

7、老師誤解了小明,小明感到委屈,抽抽搭搭地哭了。

8、同學們冤枉了她,她傷心得哭了。

9、嬌氣的妹妹被爸爸訓哭了。

10、他于是将孩子打哭了,他們便急如星火地離開了這座城。

11、她已不哭了,她的聲響是繪聲繪色的,她把沙威那隻大而粗的手壓在她那白嫩的胸脯上,笑眯眯地望着他。

12、這個壞消息對她的打擊太大了,她傷心地哭了,從沒有這種愁腸寸斷的感覺。

13、他委屈地哭了兩天,甚至連飯都沒吃。

14、歹徒沖過來時,她吓得倉皇失措,哭了起來。

15、同其他人一樣,梅爾先是不知所措,接着就哭了起來。

16、小方由于找不到媽媽,她不知所措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17、周總理逝世的噩耗傳來,他悲不自勝,嗚嗚地哭了起來。

18、聽到這一噩耗,他呆若木雞,過了好久才“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19、她是一個要強好勝的孩子,聽到媽媽這樣的批評他,委屈的哭了。

20、她考試沒考好,回去怕媽媽罵,急的好像都哭了。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