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人們怎麼過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曆、傳說和習俗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甯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至于中秋節食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餘,重有兩斤。”後來随着曆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制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裡共婵娟”。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說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隻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将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三天後,後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衆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内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挂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隻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随砍随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谪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谕,在即将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将士與民同樂,并将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各地中秋節的習俗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紮綢挂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叙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吃月餅我國城鄉群衆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隻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其它中秋節的習俗中國地緣廣大,人口衆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甯,中秋夜以挂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缭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曆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号的由來。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闆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箫”。長闆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複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挂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挂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内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并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讨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于校内聚餐。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王者榮耀小栗子是什麼意思
王者榮耀小栗子其實就是公孫離,小栗子的意思是公孫離的粉絲。
官方上線了公孫離驚鴻舞系列,并加入了公孫離粉絲機制。而現實世界明星粉絲往往也有相應的簡稱,因此衆多玩家将之簡化,即玩家若是公孫離的粉絲,那麼就可以自稱小栗子。
小栗子的特點:
卡片種類:通常怪獸;
卡片密碼:86652646;
使用限制:無限制;
星級:4;
攻擊力:1350;
防禦力:2000;
罕見度:平卡N;
卡包:EE03,SOD(401);
描述:1000年前與主人不幸走散的迷犬。至今仍在等待着主人能夠回來。
闆栗自己在家怎麼弄着吃
1.原料選擇:應選用肉質細密,水分較少的小栗子。
2.分級:如果大小顆粒一起炒制,常出現小粒熟,大粒生或大粒熟小粒焦的現象,所以在炒制前,應剔除腐爛果、開果或蟲蛀果,并按果形大小分級後,分别炒制。
3.備砂:選潔淨及顆粒均勻的細砂(将細砂用清水洗淨泥土,統一過篩、曬幹,用饴糖、茶油拌炒成“熟砂”備用)。專業經營一般采用炒闆栗專用“圓形顆粒炒貨專用炒砂”保溫性能高,不易碎,翻炒均勻,易篩易漏
。
4.燃料:用木柴或煤。木炭發火快,火力旺,減火和來火方便,便于掌握火候。
糖炒闆栗
糖炒闆栗(19張)
5.鍋竈:分滾筒和鐵鍋兩種。使用滾筒較省力,但炒制的質量不及鐵鍋炒制的好。
6.配料:栗、砂、糖、油的比例是:栗與砂的數量之比為1:1,每100公斤栗子用饴糖4~5公斤,茶油200~250克。
7.炒制:預先将砂炒熱,以燙手分度,再倒入栗子,按比例加适量饴糖、茶油,連續翻炒。由幹砂粒的悶熱作用,約經20~30分鐘便可以炒熱。用篩篩去砂粒後,置于保溫桶内,即可趁熱食用。
炒栗子時加入饴糖和茶油的目的在于滋潤砂粒,減少果實粘砂,便于翻炒,并使栗果潤澤光亮、香氣宜人。
闆栗炒制詳細流程
1.栗子洗淨,然後用利器把栗子皮割開,深度大概為5mm,長度要超過皮。然後洗淨,放在水裡泡10分鐘左右。
2.鐵鍋燒幹,将細沙倒入,同時倒入已經瀝幹的栗子徐徐翻炒,注意要使栗子受熱均勻,否則生熟會不一緻,幾分鐘後,栗子就會慢慢漲開來。
特色糖炒闆栗
特色糖炒闆栗(18張)
3.加快翻炒的頻率,使先前粘在栗子殼上的沙粒慢慢脫離。
4.慢慢加入一勺白糖,要撒得均勻些。糖加進入以後,糖分焦化,焦香四溢,此時要不斷快速翻炒,并使鏟子從鍋底插入泛起,以保證焦糖不粘鍋底。
5.待炒到沙粒不再發粘,即關火,蓋上蓋子悶一會,以保證栗子熟透并使焦糖香氣滲入栗子裡,然後用漏勺将栗子瀝出即可。
糖炒闆栗的做法(家用做法)
1.闆栗洗幹淨,放在砧闆上,單手用刀剁個大約深5mm的口子,把栗子皮切破。
2.全部多好口子的栗子放進一個微波爐容器中,蓋上蓋子,把蓋子上的透氣孔打開,如微波爐高火叮2分鐘。
3.取出打開蓋子,這時候栗子已經開口了。放一小勺食用油和一小勺白糖,再撒點幹桂花,蓋上蓋子上下搖晃,讓食用油和白糖能均勻包裹在栗子表面。
4.蓋子上的透氣孔打開,放入微波爐再高火兩分鐘左右即可。
生的栗子怎麼做才好吃啊
糖烤闆栗,懶人法,味道絕了的做法
每隻闆栗背部劃一刀
洗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鍋中加水,煮10分鐘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加入白砂糖和食用油攪拌均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放入烤盤中,烤箱預熱10分鐘,
上下火烤190℃烤20分鐘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樣的美味就出爐啦,是不是很棒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蒙布朗怎麼做
蒙布朗的用料
多美鮮黃油 60克展藝糖霜 43克蛋黃 24克展藝香草香精 2.5克展藝低筋粉 108克多美鮮黃油 40克展藝細砂糖 40克展藝杏仁粉 40克雞蛋 40克糖煮栗子 8顆多美鮮淡奶油 200克紅棉純正紅糖 25克栗子泥 320克多美鮮黃油 32克雀巢全脂純牛奶 65克
蒙布朗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塔皮制作材料
步驟 2
杏仁奶油材料
步驟 3
奶油内餡材料
步驟 4
栗子奶油醬材料
步驟 5
塔皮制作步驟1:将室溫下回軟的黃油和糖霜一起倒大碗裡,先用矽膠刮刀翻拌均勻
步驟 6
塔皮制作步驟2:再用電動打蛋器打發至黃油顔色變淺且體積蓬松狀态
步驟 7
塔皮制作步驟3:加入蛋黃,用電動打蛋器充分打融合
步驟 8
塔皮制作步驟4:再加入香草香蕉攪打均勻
步驟 9
塔皮制作步驟5:最後分次篩入低筋粉
步驟 10
塔皮制作步驟6:手套展藝一次性手套,用手抓捏成團
步驟 11
塔皮制作步驟7:将拌好的面團放保鮮膜上按扁包好,放冷藏冰箱一小時以上至面團有些硬度了,方便操作
步驟 12
塔皮制作步驟8:冷藏冰箱裡取出面團,矽膠墊上撒些粉放上面團,面團表面撒些粉,用擀面杖擀薄
步驟 13
塔皮制作步驟9:模具倒扣在面團上,用刮闆劃一圈刻出模具大小
步驟 14
塔皮制作步驟10:将刻出的面用手均勻的按在模具裡,并且用刮闆将邊緣多餘的面切掉
步驟 15
塔皮制作步驟11:最後用叉子将模具底部的面紮一些小孔,放置烤的時候底部鼓起,紮好孔放冷藏冰箱備用
步驟 16
成品步驟1:先制作杏仁奶油餡料,室溫下回軟的黃油和細砂糖一起倒入大碗先用矽膠刮刀翻拌均勻再用電動打蛋器打發至黃油顔色變淺
步驟 17
成品步驟2:接着分次加入打散的雞蛋液,用電動打蛋器充分打融合
步驟 18
成品步驟3:最後加入杏仁粉,用矽膠刮刀翻拌均勻即可
步驟 19
成品步驟4:将制作好的奶油餡用展藝小号抹平刀填在之前準備好的塔皮裡八九分滿就好,不用太滿,烤制期間會有少許發起
步驟 20
成品步驟5:烤箱預熱上下火180度,中層烤15分鐘左右至表面顔色金黃色即可出爐冷卻備用
步驟 21
成品步驟6:接着制作奶油内餡,将紅糖倒入淡奶油裡一起用電動打蛋器打發
步驟 22
成品步驟7:打發後放置一邊備用
步驟 23
成品步驟8:内餡奶油裝裱花袋裡,用中号圓孔花嘴在烤好冷卻後的派表面擠一點奶油内餡
步驟 24
成品步驟9:再将糖煮栗子固定在奶油上疊起來有個高度
步驟 25
成品步驟10:再用花嘴繞着疊起來的栗子外面一圈圈的擠着繞上去
步驟 26
成品步驟11:再接着制作栗子奶油醬,将栗子泥搗碎倒大碗裡,加入室溫下回軟的黃油一起先用矽膠刮刀翻拌均勻,再用電動打蛋器充分攪打融合
步驟 27
成品步驟12:最後分次加入牛奶一起充分打融合即可
步驟 28
成品步驟13:将制作好的栗子奶油醬裝裱花袋裡,用多孔小草花嘴圍繞着内餡外面一圈圈擠着繞上去,完全包裹住奶油餡
步驟 29
成品步驟14:再裝飾點新鮮藍莓和巧克力裝飾,在藍莓上撒少許糖粉
步驟 30
成品步驟15:最後在栗子奶油底部擺一圈幹果即可
步驟 31
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