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埃及金字塔是用來做什麼
埃及金字塔被認為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但考古學家在金字塔中并未發現法老的木乃伊。除了可能作為墳墓的用途外,金字塔還可能被用作天文台,以及作為糧庫的推測也存在。在2015年11月公布的“掃描金字塔”計劃中,胡夫金字塔的熱成像圖顯示,大部分石塊溫度較低,呈現藍色或綠色,而底層的幾個石塊溫度較高,呈現紅色,這表明這些“紅色”石塊的溫度比相鄰的石塊高出約6攝氏度。
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金字塔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現在的尼羅河下遊,約有80座金字塔遺迹。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由約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占地52000平方米。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着物,僅通過相互疊壓和咬合來壘成。在國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還有一座象征國王權力和尊嚴的獅身人面像。
關于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曆史上并無确切的文獻記載。後人提出了幾種推想:一種是用巨大的杠杆,通過人力将石塊吊往上方,然後逐步堆砌;另一種是利用土堆成斜坡,用木質滾軸将石塊拉上去;還有人認為,開始時可能使用土堆,然後轉為使用杠杆。還有一種研究推測,可能是在沙地中倒入少量水減少磨擦力,然後用滑車運送石塊。
金字塔的建築展示了古埃及人的管理與組織能力。例如,胡夫大金字塔占地約13英畝,由230萬塊石頭組成,每塊石頭重約兩噸半。據估計,建造這座金字塔可能耗費了10萬人的20年時間。
2006年,費城德萊瑟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巴爾·索姆提出了一種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上層時,可能是将混凝土灌入高處的模子内,而不是拖運巨石。這種說法引起了争議,有人質疑樣本是否來自近代修補金字塔時所用到的水泥。
2007年3月31日,法國建築師讓·皮耶·胡丹提出了“由内往外蓋”的論點,認為是在大金字塔外牆砌一道外置斜坡,然後建構一條内部螺旋隧道。
埃及胡夫金字塔是怎麼樣被建造起來的
埃及胡夫金字塔是由埃及人花大量的人力和物質資源的收集,攜帶大量的如此巨大的石頭,來建造大金字塔。
4000多年前,在中世紀,當生産工具非常落後,埃及人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質資源收集,攜帶大量的如此巨大的石頭,每一個都是那麼沉重,建造大金字塔。埃及人觀察星象中的一切,制作曆法,計算尼羅河洪水的周期。從不斷變化的夜星可以知道一切。
除了一顆不變的恒星。在夜空中,兩顆特别明亮的星星以一個固定的圓圈旋轉。當一顆星在另一顆星的正上方時,它的垂直線正好落在現在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這三顆星是獵戶座的三顆腰星。觀察和确定的任務是由古埃及占星家完成的。在法老胡夫的宮殿裡,法老的設計師完成了金字塔的設計。
在1889年埃菲爾鐵塔完工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築。超過200層的石灰石塊,每一層都比下面的一層略小,向上堆放在水平位置的頂部。然後在200層的基礎上建造金字塔。計劃始于胡夫登基的第一年。法老們測量并清理了選定的梯田,石匠們雕刻出完美的石灰石塊來建造金字塔基座。廣場建成後,一些石匠切割出石階,逐漸形成了金字塔的核心。然後最重要的部分開始了。這時候你需要很多人手。
埃及的官員每年夏天都會以法老的名義到這些村莊去挑選一些壯士。他們被分配到尼羅河谷的不同地方為國王服務,其中一些人被選去建造金字塔。這些強壯的人都不是奴隸,而是自由的農民。這些自由農民的父親和祖父在年輕時也被征召去建造金字塔。
他們中的一些人死在了建築工地上,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最終回到了家。尼羅河是古埃及相對先進的農業的源頭。每年尼羅河的洪水産生了大量的淤泥,這使得尼羅河沿岸的農田極其肥沃,使古埃及成為曆史上第一個農民不用整天工作就能獲得足夠食物的國家之一。所以他們可以提供其他勞動力,比如建造金字塔。有些學者甚至說,埃及不需要奴隸。
每個金字塔都有一個特定的采石場,胡夫大金字塔也不例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石頭。采石場在胡夫大金字塔以南約半英裡處。采石場規模龐大,紀律嚴明,大約有1500名農民以國王的名義從全國各地征召而來。随着他們的工作,他們熟悉了程序,并成為熟練的石匠在建造陵墓。整個工程由大約兩萬五千名工人完成。
每個工人的勞動分工很明确:征兵、石匠、石匠和工匠。采石場的每個泥瓦匠都有一把銅鏟。在采石場,除了石匠,還有一組工匠負責給每塊石頭标上不同的符号,以确保它們在運送到金字塔時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每塊石頭的平均重量約為兩噸半。運輸石頭的問題長期困擾着考古學家,甚至外星人建造金字塔的理論,也是因為古人懷疑他們能搬運如此巨大的石頭。但是移動岩石的原理再簡單不過了。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比較合理的金字塔建造方法如下:
第一種、土山建造法。
修建金字塔的時候,從低到高将石頭壘砌。胡夫金字塔高度是146.5米,就是今天的塔吊也難以完成。所以現在猜測,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的同時堆了一座土山,土山和金字塔修建的高度一緻的。這樣石塊順着土山推到金字塔上,一層層的堆砌起來。當金字塔修建完畢後,将土山拆除。
第二種、螺旋式建造法。
這是一種全新的建造方法。用蓄力或人力,繩索将石塊直接拉上去。按照胡夫金字塔,在建設最低層時,圍繞金字塔的堆沙,可以同時從不同方向多點搬運,速度特别的快,正好滿足低層石方量大的需求。
到一定高度後,平行于4條邊堆出4條沙坡通道;再往上,堆2條;最後圍繞金字塔堆一條螺旋沙坡,直至頂部,坡度6°為宜。
第三種、人工澆築法。
建造金字塔的時候,大部分的埃及人是自願去的,當然也有很多奴隸是非自願的,然後他們被分成一個一個的隊伍來工作,需要勞動3-5個月。
借助畜力,滾木和繩索,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将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
金字塔是怎麼造成的
金字塔是由數萬名工人在20年的時間内用石塊慢慢建造而成的。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
在那時開采石頭并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并沒有炸藥,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
如何建造的讨論已經盛行了幾個世紀,一位學者提出了比較有說服力也比較客觀的說法。他說的是螺旋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牆壁建成螺旋式的階梯狀,一邊上樓梯,一邊往上蓋。這樣就不需要用到杠杆,撬棍,起重機,這種提法也比較符合古埃及人的實際情況。
三大金字塔
1、胡夫金字塔
該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贊歎。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将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
2、階梯金字塔
階梯金字塔周圍有許多走廊和通道,陳列着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在有些走廊的牆上,還雕刻有很多飾物,上面鑲嵌着青藍色的類似陶瓷的飾品。在金字塔的周圍,伊姆荷泰普還修建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築物。
3、彎曲金字塔
約建于公元前2600年,位于距離開羅西南27公裡處的薩卡拉地區,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在位時期修建的。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其特别之處在于,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的時候,角度發生變化,傾角由于下半部的52度向内彎折成43.5度。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