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怕被人發現,大氣都不敢出的成語
1、屏聲斂息:
形容靜悄悄不出聲息。
[近]屏聲靜氣。
出處:
《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舉例: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連連屏聲斂息,不敢作聲。”
2、斂聲屏氣:[近]斂聲屏息。
斂:收入束;屏:抑止。
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如此。”
3、屏氣懾息:暫時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過于集中的情狀。
出處:
唐·盧肇《上王仆射書》:“今乃不意遇聖君賢相,以仆射為日月照臨,多士莫不屏氣懾息。”
4、屏聲息氣:抑制着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态。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隻見兩三個小丫頭都在這裡,屏聲息氣齊齊的伺候着。”
形容不說話就讓人感到這個人威嚴的成語
不怒自威
拼音 bú nù zì weī
解釋:形容人看起來就很有說服力,讓人有一種莫名的信任。
出處
用法形容個人的氣質;參照腹有詩書氣自華
示例他是個~的領導,大家都對他深深地信服。
近義詞不怒而威腹有詩書氣自華
指一個人很有魄力,能從言行舉止中透出一股令對手膽寒的精神狀态。
形容一個人不願讓他人擔心自己,這樣的詞語或成語有哪些
關心則亂
答:用現在話解釋就是:一個人無欲無求沒有欲望就不容易被人動搖,關心某個人或者某件事聽到關于那人那事的消息容易亂了陣腳判斷失誤心系的太多,往往會亂了自己的立場,無法将注意力聚焦。無欲則剛(拼音:wú yù zé gāng),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
讓人不敢相信而感到害怕的成語
誠惶誠恐-----一般指臣下對皇帝
坐立不安-----一般指一個人很焦急,也有不安的意思
畏縮不前-----一般是指有什麼讓人畏懼的事物擋在面前導緻你害怕不敢上前
心膽俱寒-----極度恐懼
如喪考妣-----不安到了像喪失親人一般
心驚肉跳-----發生了一些讓你身心都震顫的事情毛骨悚然——毛發豎立,脊梁骨發冷。形容異常恐懼。
瞪目結舌——瞪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的樣子。
大驚失色——形容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膽戰心驚——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魂飛魄散——吓得魂魄都飛散了。形容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驚恐慌亂,不知如何是好。
六神無主——形容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形容因驚懼而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的樣子。
面如土色——臉色像土一樣。形容因受到嚴重驚吓而失色的樣子。
口瞪目呆——形容因驚懼而發愣的樣子。
喪魂失魄——形容非常驚慌和恐懼。
談虎變色——原指被虎傷過的人一聽談到老虎就臉色大變。後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緒就緊張起來。
心驚膽寒——形容内心極驚慌和恐懼。
心驚肉跳——形容十分恐懼不安。
形容讓人害怕的成語
膽戰心驚、心驚肉跳、毛骨悚然、惶恐不安、談虎色變
一、膽戰心驚
白話釋義:形容非常害怕。
朝代:元
作者:·無名氏
出處:《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着笑臉兒褪後趨前。”
二、心驚肉跳
白話釋義: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
朝代:元
作者:無名氏
出處:《争報恩》:“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跳;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三、毛骨悚然
白話釋義:形容人碰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極端害怕的感覺。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翻譯:秦王聽完以後,不自覺的毛骨悚然
四、惶恐不安
白話釋義:惶:恐懼。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顔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翻譯:人民走正道,内心就不會不安。唐·顔師古注又說;正營的意思就是惶恐不安的意思
五、談虎色變
白話釋義:一談到老虎,吓得臉色就變了
朝代:宋
作者:程颢和程頤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上》:“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衆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衆。”
翻譯:曾經有一個田夫被老虎傷過,有人說到老虎,衆人都不怕,隻有田夫和别人不一樣,表現出很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