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普通的烹饪習慣也影響食物營養,甚至有損健康。現将10個最常見的烹饪壞習慣列舉如下,如果你也有,就趕快改掉吧。
1.把油加熱到冒煙
加熱時隻要看到鍋中的油開始發出微光後就可以放心烹饪了。
2.過度翻炒食物
過度翻炒會讓食物無法被充分加熱,欠缺特有的滋味,還會将一鍋美味菜肴變成雜碎糊糊。
3.鍋中食材放得過滿
這樣反而會延緩烹饪速度,讓食材變得軟而黏。最佳措施是根據食材的軟硬程度和質地分批烹饪。
4.烤肉剛出爐就切
烤肉出爐後應該在熱環境下靜置一會兒,讓肉組織松弛。否則切時會出現大量血水,影響美觀和口感。
5.洗完生肉不清洗水池
沖洗生肉時水池會受到生肉中細菌的污染,很有可能引發由食物傳播的疾病。因此沖洗生肉後要立即清洗水池。
6.用高溫加熱不粘鍋
高溫會使不粘鍋内壁以煙霧的形式釋放出有毒物質,使用平底鍋烹饪前一定要調低溫度。
7.在不粘鍋中用金屬器具攪拌
金屬器具會把不粘鍋表面刮破,用不粘鍋烹饪時,最好用木質鍋鏟。
8.直接用食品攪拌機攪拌很熱的液體
這種做法很有可能讓高溫液體四處迸濺。
9.将耐熱玻璃制成的餐盤放進烤箱
雖然耐熱玻璃能直接在爐火上加熱,但仍然無法承受烤箱的溫度,高溫會使它破碎。
10.過度攪拌面糊
這樣會讓其變成面筋,最好輕柔攪拌至面糊顔色均勻即可。
版權聲明:本站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Wechat:1316747175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