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埃及的食風

biang 美食天地 1.1K+

古老埃及的食風-第1張圖片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在飲食上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教規,齋月裡白天禁食,不吃一切忌物,也不吃紅燴帶汁和未熟透的菜;吃飯時不與人談話,喝熱湯及飲料時禁止發出聲響,食物入口後不可複出,而且忌諱用左手觸摸食具和食品。  
   古埃及人每日兩餐,後來改為三餐。早餐多為奶酪、面包及咖啡。午餐和晚餐較為講究,常用肉食、米飯、面食及水果。他們很重視就餐前洗手,而且還要默誦“以大慈大悲真主的名義”。吃飯習慣用右手抓食,吃完還說“一切贊頌全歸萬物之主安拉”。随着現代文明的傳播,目前使用刀、叉、勺者也日益增多起來。      
   在埃及,不同的宗教節日裡有不同的節日食品,如齋月裡要吃焖蠶豆和甜點;開齋節要吃魚幹和撒糖的點心;聞風節吃鹹魚、大蔥和蔥頭;宰牧節要吃烤羊肉和油烙面餅。      
   埃及的食品制作帶有濃郁的北非色彩和阿拉伯風情。一種在面粉中添加蜂蜜、維生素、調味料的機制發酵面餅,備受各階層人士歡迎,政府對其也給予補貼,售價低于面粉。當地大米較少,要實行定量分配。埃及人還特别喜歡吃甜食,這些美味食品不僅是齋日必備,而且平時朋友聚餐請客時也必不可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庫納法”。其做法是把白面調成糊狀,把大盤子或平底鍋上放好奶油,然後放在火上;再把調好的面糊放在漏勺裡,均勻搖晃,震動勺把,使面糊從勺孔中下落成細絲,落在加熱的平底鍋上,将面絲煎至微脆,就制成了“庫納法”。齋月裡受歡迎的另一甜食叫“蓋塔伊夫”,這是類似我國餃子的食品,不同的是它的個兒大,3倍于我國的餃子,而且“餃子餡”是由葡萄幹等幹果制成的,包好之後不蒸不煮而是下油鍋炸。      
   埃及菜以燒烤煮拌為主,多用鹽、胡椒、辣椒、咖喱粉、孜然、檸檬汁和善茄醬調味,口感偏重。      
   埃及人辦喜事時喜歡大擺筵席,除了邀請貴賓親友之外,有些平時與主人無甚交往者也可光臨,同樣也會受到熱情款待。習慣上是先擺出巧克力和水果,然後誦《古蘭經》,吃肉湯泡馍、米飯與煮肉。最後上點心和小吃。埃及人請客,坐席也講究身分及等級,主人還習慣用發誓的方式勸客人多吃,自始至終非常熱情。菜肴越多越好,哪怕是原封未動地端上來又端下去,賓主都十分高興,因為這是慷慨好客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