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教資題)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作品是什麼這是誰的作品
  2.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書法作品是
  3. 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書
  4. 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
  5. 天下第一書是什麼書

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作品是什麼這是誰的作品

一般來講“天下第一行書”通常指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過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共同被稱天下三大行書,風格各有不同,筆法也是各有千秋,不以第一來評論。

《蘭亭集序》:

1、背景:《蘭亭集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盛遊之事,也有傳聞,說此次“雅集”實際為一場秘密軍事會議。

2、魏晉之風:王羲之被後世尊為“書聖”,他的《蘭亭序》法帖更是被尊崇為“天下第一行草”,魏晉之風,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王羲之的書法更是從“形神兼備”發展到“離形神似”,其書從容娴和,氣盛神凝,并由此而産生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品格。唐太宗李世民曾稱贊其是“盡善盡美”之作。

3、下落不明:唐朝之前,《蘭亭集序》傳至王羲之的第7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逝前他将《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消息傳到唐太宗李世民耳中,便用計納入囊中,傳言唐太宗死後更是留下遺诏,将《蘭亭集序》一同葬入昭陵之中。不過五代時期的溫韬曾盜挖昭陵,他出土的寶物清單中并沒有《蘭亭集序》;另一則傳言,則是說《蘭亭集序》其實埋藏在葬有雙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乾陵,至今未曾現世,流傳的皆為拓本。

《祭侄文稿》

1、背景:《祭侄文稿》本身為一篇悼文,天寶十四年(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勢如破竹,顔真卿的堂兄顔杲卿任河北郡守孤立無援,城破後,顔杲卿一門三十餘口皆被屠戮,兩年後顔真卿收複常山郡,僅找到了堂兄的一條腿骨和侄子顔季明的頭骨,悲憤之下,寫下《祭侄文稿》。

2、風格:範仲淹的《祭石學士文》曾說:“曼卿之筆,顔筋柳骨。”,指的便是顔真卿和柳公權,形容顔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而這篇《祭侄文稿》更是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因悲憤之下所作,所以時有塗抹,但其背後卻是和着血淚,有着铮铮鐵骨。

3、下落:《祭侄文稿》雖現存世間,但卻難得一見,1949年初,國民黨将其帶往台灣,後曾借于日本展覽,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館保存。

《黃州寒食帖》

1、背景:蘇轼一生坎坷,颠沛流離,多次被貶,這篇《黃州寒食帖》便是蘇轼在被貶至黃州後,在第三年的寒食節所作。寒食節即冬至後的第105天,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兩天,在這一天,人們吃冷食,祭掃祖先墳墓等,随着時代的演變,到宋代以後,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替代,此時的蘇轼,在生活上窮困潦倒,在精神上也是郁郁寡歡,終不得志,以寒食節之情寄托自己惆怅孤獨的心情。

2、風格:蘇轼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這篇《黃州寒食帖》通篇書法起伏跌宕,一氣呵成,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在此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

3、下落: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即流落民間,後被日本收藏家高價收藏,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囑友人,将其重金收回,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三大行書風格不同,背景不同,《蘭亭序》為酒後所作,追尋自我;《祭侄帖》悲憤之下,濃烈情感;《寒食帖》字字凄涼,難以得志。

曾有人将“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書法作品是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是晉朝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時任會稽内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将這些詩賦輯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内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并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書法賞析

《蘭亭序》為行書帖,但從其圓轉流美的行書字體中可以感覺到東晉楷法的完備,在妍美的行書中隐含着楷書的骨力。南朝的楷書很發達,但從王羲之的傳本來看,其突出成就顯然在行、草方面。

與漢魏、西晉比較,王羲之書風的最大特征是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過去的書風都走古拙一路,如《平複帖》,而王羲之卻能把書法技巧由純出乎自然而引向較為注重華美而達到精緻的境界,與古拙相對而為“秀媚”。

《蘭亭序》書法,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欣賞《蘭亭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

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書

1、“天下第一行書”是指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蘭亭序》。《蘭亭序》全篇寫的從容娴和,氣盛神凝。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

2、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作者顔真卿。《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為寶貴。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3、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作者蘇轼。《黃州寒食帖》,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轼行書的代表作。《黃州寒食帖》彰顯動勢,洋溢着起伏的情緒。

4、第四行書:《伯遠帖》。作者王珣。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态緻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5、第五行書:《韭花帖》。作者楊凝式。《韭花帖》是一封信劄,内容是叙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饑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

1、“天下第一行書”指的是《蘭亭集序》。

2、《蘭亭集序》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還有着《臨河序》、《禊帖》、《蘭亭序》等别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說法是由宋代書法大家米芾提出來的。

3、《蘭亭集序》的真迹被作為殉葬品殉葬在了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昭陵,現如今流傳在世間的結尾臨摹的版本。此帖通篇遒媚飄逸,筆法上的運用以中鋒為主,筆畫之間筆斷而意連,整體布局潇灑流麗,一任自然,被曆朝曆代都奉為了書法極品。

4、《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時年四十七歲時的書法作品,其中的内容主要記述的是王羲之與友人在蘭亭聚會,曲水流觞的場景。作為行書帖,《蘭亭集序》當中卻隐含着楷書的骨力,變化多端的筆法,與疏朗有緻的布局使得它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據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天下第一書是什麼書

1、“天下第一行書”是指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蘭亭序》。《蘭亭序》全篇寫的從容娴和,氣盛神凝。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

2、“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出身在貴族家庭,官品至右軍将軍、會稽内史,人稱“王右軍”,但他的官位遠不如他的書法名氣大。

3、在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的一天,王羲之和當時的幾位名士謝安、孫統、孫綽、支遁等41人,宴聚于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正當衆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時候,有人提議不如将人們當日所做的37首詩,彙編成集,這就是聞名的《蘭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