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法有哪些(書法筆法有哪些種類)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書法有哪些筆法
  2. 書法筆法有幾種
  3. 書法用筆筆法有哪些

書法有哪些筆法

書法的筆法多種多樣。

書法中的筆法,是書法家通過不同的筆觸方式和力量運用,創造出各種字形和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書法中的幾種主要筆法:

1.橫豎筆法。這是書法中最為基礎和常見的筆法,通過控制筆鋒的方向和力度,形成橫平豎直、粗細均勻的線條。

2.鈎挑筆法。這種筆法在行筆過程中,通過改變筆鋒的方向,形成帶有一定弧度的筆畫,常用于書寫帶有鈎挑結構的字。

3.點畫筆法。點畫是書法中最為簡潔的筆畫,通過輕重、快慢、方圓等不同的筆觸方式,形成不同的點和形狀,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4.轉折筆法。在書寫過程中,通過改變筆鋒的方向和力度,形成轉折處圓潤、流暢的筆畫,這種筆法常用于書寫帶有彎折結構的字。

5.提按筆法。這是通過改變筆觸的力度,使筆畫産生粗細、濃淡的變化,增加書法的藝術效果。

除了上述幾種筆法外,書法中還有許多其他的筆法,如飛白、顫筆、刻劃等。每一種筆法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書法家通過靈活運用各種筆法,可以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書法藝術。這些筆法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巧,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體驗,才能運用自如,表現出書法的藝術魅力。

書法筆法有幾種

書法筆法有3種。

1、第一種筆法是橫鱗豎勒法,多用于篆書和楷書,是寫撗畫的動作就像刮魚鱗,寫豎畫的動作就像勒馬。

2、第二種筆法是提按法,提按法是筆法中的核心筆法,充分利用筆毛的彈性,寫出豐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漢字筆畫。

3、第三種筆法是轉折法,這種筆法主要用于寫筆畫轉折的地方。轉法用于篆書弧畫的書寫,在行書草書的書寫過程中體現較多。

書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内容: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内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

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着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于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範疇的理論,關于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體系的。

4、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内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内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系。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間關系、行間關系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濕的處理。

書法用筆筆法有哪些

書法的用筆筆法具體可以歸納為中鋒、偏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方筆、圓筆、運筆方向、用筆技法等等。

中鋒是在筆毫的正中,作書時将筆的正中之鋒保持在筆畫的中間,就能使點畫圓滿遒勁。這是因為筆在點畫中間運行時,墨水順筆尖均勻地自兩面滲開,達于四面,點畫就沒有上輕下重或左輕右重等缺點,這樣的線條就帶有豐潤圓勁,富有立體感的特點。中鋒之法乃是最基本筆法。

偏鋒,又稱側鋒,就是用筆時将筆偏于一側,中鋒也偏到筆畫的一邊,所以寫出的點畫一邊光一邊毛,一邊濃一邊枯,常呈鋸齒形。

藏鋒,具體地講就是藏頭護尾。即把筆鋒藏在點畫中間而不直接外露出來。藏頭,就是指起筆,要“橫畫直下,直畫橫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護尾,就是指收筆要“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把筆鋒最後護起來。藏鋒的筆畫給人以含蓄沉著,渾厚凝重之感。藏頭是将筆尖逆落紙上,鋒藏而行。護尾是将筆毫回收鋒尖。

露鋒,又稱出鋒,即不回收掩藏,這大多是用在一筆之末,指露出筆鋒的收筆動作。主要筆畫用藏鋒時,副筆可用露鋒。藏鋒中顯示筆力骨氣,露鋒時要豐實遒勁。

逆鋒,就是落筆的筆鋒朝運行相反的方向入紙,藏鋒就是運用逆鋒寫出的。此種方法把筆鋒痕迹裹藏在裡面,使筆畫有含蓄、飽滿感,同時也為落筆後的行筆鋪毫作好準備。而露鋒起筆,順筆鋒前進,不再折回,或一筆畫的最後末端不作回鋒,而是順逆直出,就是順鋒,順鋒有種飄逸流暢感。但順鋒不可露得太長,這樣就會産生輕飄油滑感,要注意分寸。從某種意義上講,順鋒、逆鋒是露鋒、藏鋒的具體表現。

方筆與圓筆是筆畫的二種不同形态,一般來講以有棱角者為方筆,無棱角者為圓筆。方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頓筆方折”的方法形成棱角,即“折以成方”,給人以剛健挺拔、方正嚴謹之感。圓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提筆圓轉”的方法形成圓潤之勢,使之不露筋骨,内含渾厚遒勁,即“轉以成圓”。要了解方筆與圓筆是不同的用筆方法所産生的形式。方筆與圓筆是書法線條的基本表現形态。

“永”字八法,即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正楷筆勢的方法。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别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劃。

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側是傾斜不正之意,點應取傾斜之勢,如巨石側立,險勁而雄踞。如點成平卧或正立,則呆癡失勢。永字點以露鋒作收,是為與下邊橫畫相照應。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缰)

橫取上斜之勢,如騎手緊勒馬缰,力量内向直貫于弩(豎)。如卧筆橫拖或下斜則疲沓無力。逆鋒落筆,緩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勢,不宜順鋒滑過,以免輕飄闆滞。

3、豎為弩(同努,用力也)

努是有力的意思,豎畫取内直外曲之勢,如弓弩直立,雖形曲而質含無窮之力。所以豎畫不宜過直,須配合字體之全局,于曲中見直,方有挺進之勢。過直如枯木立地,雖挺直而無力。

4、鈎為趯(躍的樣子,同躍)

謂作鈎時,先蹲鋒蓄勢,再快速提筆,然後絞鋒環扭,順勢出鋒,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躍,需先蹲蓄力,然後猛然一躍而起。鋒不平出,為的是與策(挑)畫起筆相呼應。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策本義是馬鞭,這裡其引申義策應之意。挑畫多用在字的左邊,其勢向右上斜出,與右邊的點畫相策應,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勢。永字的策畫略微平出,主要是與右邊的啄(橫撇)相策應。兩個筆道雖錯落不相地稱,而其心氣相通相應。勢略上仰,用力在發筆,得力在收鋒。

6、撇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發,狀似燕掠檐下。謂寫掠畫應如以手拂物之表,雖然行筆漸漸加速,出鋒輕捷爽利,取其潇灑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則就會飄浮無力。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謂寫橫撇應如鳥之啄食。行筆快速,筆鋒峻利。落筆左出,銳而斜下,以輕捷健勁為勝。

8、捺為磔(磔音窄,裂犧為磔,筆鋒開張之意)

這裡有兩層意思:其一指磔畫在字體結構中的作用而言,磔本義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犧牲,含解體張裂之意。楷書中的捺畫承隸書的波磔而來,而隸書的波磔正是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體向外開放。所以隸書又叫分書,楷書中的捺也起到這個作用。楷書捺筆,力雖内聚形卻外張,使字體開展舒暢、開放。其二是說這一筆直要寫得剛勁、利刹、有氣勢。磔本義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畫即取刀劈之意。寫時要逆鋒輕落,右出後緩行漸重,至末處微帶仰勢收鋒,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勢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