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書法家有哪些(台灣的書法家)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李光啟台灣著名書法家
  2. 台灣書法家彭鴻
  3. 台灣書法家---曾玉鼎
  4. 台灣書法家有哪些人
  5. 台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李光啟台灣著名書法家

李光啟,1924年出生,原名光前,号景石,是一位來自台灣的著名書法家。他畢業于1965年的“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職業生涯早期在西螺中學和景美高中擔任教員及教務主任。在繁忙的教學之餘,他傾心于書法的研究,早在1943年,他就出版了《景石印集》這一書法作品集,展示了其深厚的技藝。

1961年,李光啟參加了台灣的《海峤印集》月叙,并與他人合作出版了該系列的第一、二冊。他的隸書作品在1965年的“全國美展”中脫穎而出,被“國立”曆史博物館收藏,這無疑是對他藝術成就的認可。此後,他在書法競賽和展覽中屢獲佳績,赢得了廣泛的贊譽。

1979年,李光啟受邀成為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他主講中國書法和篆刻,利用幻燈片進行深入講解,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在該校及周邊大學定期舉辦演講和座談,分享他的知識和經驗。1982年返回台灣後,他在“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繼續傳承和傳播書法藝術。

1992年,李光啟舉家遷至加拿大溫哥華,盡管身處異國,他依然在華僑中文學校擔任教師,緻力于推廣中國文化。他的事迹被編入了《台灣美術年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多部權威著作,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台灣書法家彭鴻

彭鴻先生字赓虞(1907-1997),祖籍湖南衡山,1937年畢業于黃甫軍校第十二屆,在抗日戰争中屢建奇功,1949年去台灣,曆任營長、團長、參謀主任等職,荩籌碩劃,得昭懋績。先生素耽八法,益喜吟韻,雖在軍陣,不廢詩書,是故「戈雖枕而筆不投,盾常磨而書益進」。長期研究書法藝術,上追秦漢下迄晉唐,無論大篆、小篆、甲骨、草書、行書、隸書、楷書無所不精,造詣之深、俱臻神妙,譽不虛出,聲名遠播中外!先後參加中國書法學會、标準草書學會、詩書畫家學會、中國文藝聯誼會等,并任理事或常務理監事工作;複參加後樂、網溪等詩社;并應聘四海詩社、全球漢詩學會顧問、中華詩學院師學研究所委員、春人詩社副社長及兩岸書藝團體顧問等。

由於先生具有極高的文學和書畫藝術素養,鋪陳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書風。除積極參與書法藝術的推廣與延續,亦緻力於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教學,從者數萬人,廣受民衆與青年學子的歡迎,并曾於多所大專院校任教,亦於多處學書社團指導。由於從遊者日衆,1980年創立「中華大漢書藝協會」,并任創會理事長,全心投入書法藝術之推廣,每月舉行雅集,每年舉辦聯展,并出版「大漢通訊月刊」,介紹書理交換心得,由於書名大振,蜚譽中外,獲海内外邀請舉行書法個展、聯展,或詩會聯吟,總在百數十次。國内個展曾先後於國立曆史博物館、中山堂、國父紀念館、高雄文化中心及全省各文藝中心舉行;同時曾彙集海内外書法名家作品,舉辦四海同心聯展,暨兩岸名家書畫展,盛事空前。海外則受邀於日、韓、大馬、星、泰、港、澳、南非、歐美及大陸等藝文團體,獲各國藝文團體感謝狀紀念狀聘書約三百馀幀,被譽為國寶級的書法家。1989年11月率台灣文化界二十五人應邀回到南嶽,參加忠烈祠五十周年紀念會暨海峽兩岸書畫聯展,充分表達了海峽兩岸的「炎黃本一家,斯文同骨肉」的不可分割之同胞情感!

先生九十年的歲月中,有八十幾年不曾間斷過翰墨,不懈勤練,精益求精,多年來在台灣書法界享有盛譽。為發揚中華文化,連結兩岸書家書藝,推廣台灣書法風氣,厥功甚偉。因為熱愛書法,希望能把這中國固有的藝術傳承下去,滿足夥衆請益,提攜後學,的确做了意想不到的推廣紮根貢獻,對於台灣書法藝術水準之提升及普及,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先生一生淡泊名利,锺情書法,瘁畢生之力,傳中華書藝。文武雙全,雖戎馬倥偬,仍創作不懈,唯立心淡泊謙虛,不與世俗争名利争得失。是我國書壇泰鬥!嘗謂「拈毫鬥韻,樂趣超乎富貴功名;撫帖摩碑,癖好無間於晦明風雨」。更自诩「耽書知命不知年,不慕符名不羨仙,風雨雞鳴堅此樂,揮毫慣寫大同篇」。潇灑之文人風範,藝術家之氣度,表露無遺。畢身号召各界愛好書藝同道,傳承推廣書法,宏揚中華文化、其精神與毅力足為世範!是中國難得的書法大家!

由于彭鴻先生的作品一般隻贈予好友,所以目前大陸很少能見到他的真迹,隻有極少數個人和多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外,能珍藏一幅他的作品的話極其珍貴。

台灣書法家---曾玉鼎

曾澤昆 字子陵 号玉鼎  1948年生於台灣高雄縣,生性熱情豪爽,淡泊名利,『修心、養身、積德;誠信、忠義、智慧』是一生秉持之座右銘,希與緣識世人共勉。

1955年啟蒙書法,師事蔡鲲鵬老師。即酷愛之,複加聰穎,每能達通。

1957年書趙孟頫法帖,曾獲報導【神童】之譽。及長涉獵廣泛碑帖,無論真、草、隸、篆,深悟神采,尤以擘窼大字,更見氣勢遒勁、神韻渾厚,屢獲贊歎。

1965年以顔真卿法書榮獲台灣書法比賽特優等金質獎。嗣後屢獲大獎,聞名書法界。

1978年榮膺國家書法代表仿造韓日,深獲大韓統領樸正熙垂愛,并奉谕書寫【尊道】二字橫批,揚名海外,亦因此與大韓海東書道會結盟。與日本龍唐、紫雲、龍軒等書道會結盟。

1979年蒙台灣軍界耆老何應欽(尊稱何敬公,四星上将),主辦第一次個展於台北信義路二段芝麻大飯店。

1981年應台南書法協會邀請個於台南市社會教育館。

1983年應高雄市社會教育館邀請個展。爾後即醉心於書墨神韻之進階。

2010年榮獲日本親王伏見博明殿下、六條有康殿下頒贈【書道泰鬥】殊榮,并榮獲金質國徽章。與國際文化振興學士院文學教授資格。

2011年榮升國際文化振興學士院院士資格。

台灣書法家有哪些人

台灣書法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位:董陽孜、杜忠诰、王北嶽等。

董陽孜是台灣著名書法家,她不僅擅長書法,更将書法與現代藝術元素融合,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作品既保留了傳統書法的韻味,又注入了現代藝術的創新元素,深受藝術界和廣大觀衆的喜愛。董陽孜的書法展覽多次在國内外舉辦,為推廣書法藝術作出了積極貢獻。

杜忠诰則是台灣另一位備受矚目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風格古樸典雅,深受傳統文化熏陶。杜忠诰不僅緻力于書法創作,還積極投身書法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人才。他的書法作品多次獲得國内外大獎,為台灣書法藝術赢得了榮譽。

王北嶽的書法則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風格著稱。他的書法作品既有傳統書法的底蘊,又不失現代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貌。王北嶽不僅在書法創作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積極參與書法交流和推廣活動,為台灣書法藝術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些書法家不僅在台灣地區享有盛譽,還在國際書法藝術界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展現了台灣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創新精神。通過他們的努力,台灣書法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為中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這些書法家也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不斷探索書法與現代社會的結合點,使書法藝術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

台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台灣著名書法家有以下幾位:

1.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聖”。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還融合了中國傳統書法的精髓。林散之擅長草書,其字迹矯健有力,充滿韻律感。他的書法作品中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内涵。

2.張大千: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其書法也頗受贊譽。他的書法深受中國傳統書法影響,同時融合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張大千的書法作品展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底和獨特的藝術個性。

3.陳立夫: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書法以楷書和行書見長,筆力雄健,結構嚴謹。陳立夫的書法作品充滿儒雅之氣,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詳細解釋如下: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其書法文化深受大陸傳統書法的影響。上面提到的書法家都在台灣乃至整個華語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林散之的草書獨具特色,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書法作品不僅在台灣受到贊譽,也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

張大千不僅在繪畫領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書法也頗受關注。他的書法作品展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底和獨特的藝術個性,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陳立夫作為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書法作品充滿儒雅之氣。他的楷書和行書作品在台灣及海外都有一定的傳承和影響。

這些書法家的作品和成就都是台灣書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