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公道杯是幹什麼用的
含義
公道杯,又名茶海,為常見的分茶器具,通常由瓷器制作,也有玻璃材質和紫砂材質等,是運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茶器。
分有柄、無柄兩種,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出湯、分茶時使用,它能把茶均勻分到每個茶杯中,因此稱為“公道”。
公道杯的由來
公道杯分為酒具和茶具兩類,最早出現的是應用在飲酒上,是古人對付貪杯者,如果其斟酒超過高度,則會全部漏光。寓意為“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公道杯”。
在遼代和元代就已經有實物,是陶器或瓷器,其錐形可能更早。因喝功夫茶,泡烏龍茶比較講究,茶具的公道杯大概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由台灣傳入大陸。
公道杯的作用
一、盛放茶湯,均勻茶湯。
泡茶時需要及時出湯,使茶葉與水分離,避免茶葉泡得過久,滋味過濃;分茶時,如果不使用公道杯,往往每一杯的濃度會有差異,就難免由怠慢客人的嫌疑。
二、兼顧禮儀
避免直接從茶壺往杯中倒的不禮行為。
公道杯的作用
三、适當沉澱茶渣、降溫
公道杯還能起到适當沉澱茶渣、降低茶湯溫度等作用。通常與茶漏搭配,将茶漏放在公道杯上,這樣出湯的同時進一步過濾茶渣,同時也可避免熱湯燙嘴。
不同材質的公道杯還有不同的作用,瓷器材質的公道杯,保溫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持茶湯的色澤和香味;紫砂材質的公道杯,色澤較暗,不能對茶湯起到襯托作用,但能保持茶的真香味;玻璃材質的公道杯,透明度高,能很好的觀賞茶湯的色澤。
公道杯的使用講究
給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輕“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客人比較多的情況下,可以将兩泡茶湯混合在一個公道杯裡,再給客人斟茶。
用公道杯給客人斟茶時需放低,一方面避免茶香散失;一方面體現恭敬,防止茶水濺出。斟茶時注意不能越物,給右邊的客人倒茶應該使用右手,給左側的客人倒則使用左手。
公道杯原理是什麼
公道杯,又稱公平杯、平心杯,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飲酒器具,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的特點是在杯底設有一個平衡裝置,使得杯子在傾斜時,酒液能夠自動調節,保持水平。這種杯子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限制飲酒者的飲酒速度,使飲酒變得更加文明、優雅,體現了古人“中庸之道”的思想。
公道杯的原理主要依賴于其内部的平衡裝置。這個裝置通常由一個空心的半球形銅球和一個與之連接的細長銅管組成。銅球位于杯子的底部,與杯底之間有一定的空隙,使得銅球可以在杯底内自由擺動。銅管則從銅球的頂部伸出,穿過杯底,與外部相通。
當杯子被傾斜時,酒液會随着杯子的傾斜而流動。這時,銅球受到酒液的壓力,會向杯子的一側移動,使得銅球與杯底之間的空隙減小。由于銅球的移動,杯子的重心也随之改變,産生一個反向的扭矩,使得杯子傾向于恢複原來的平衡狀态。這樣,酒液在杯子傾斜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平面,不會因為杯子的傾斜而溢出。
公道杯的設計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學中的力學原理,通過平衡裝置實現了酒液的自我調節。這種設計不僅使得飲酒過程更加優雅,還體現了古人對和諧、平衡的追求。同時,公道杯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因為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酒液在傾斜過程中溢出,避免浪費。
此外,公道杯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在飲酒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觀察酒液在杯子内部的變化,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公道杯也成為一種寓意深刻的禮儀用具,象征着公平、公正、平等,體現了古人對美好社會的向往。
總之,公道杯是一種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飲酒器具,它的設計和原理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公道杯不僅是飲酒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對和諧、平衡、公平的追求,體現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道杯是什麼,公道杯的作用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颔)。
原理
運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為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公道杯”實行了大膽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超過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經他們反複試驗改進的“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缤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現在的“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級藝術珍品。
寓意
“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擴展資料
公道杯傳說
當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禦窯廠”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指令發出後,縣老爺親自監制。
由于“九龍杯”的制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寝食不安。他們日夜研制,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複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看到精制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顔開,親自快馬加鞭将“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縣令進貢的藝術珍品“九龍杯”,愛不釋手,連聲誇贊景德鎮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誇贊景德鎮不愧為瓷都之稱。
浮梁縣令由于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谏忠言的大臣則将酒篩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隻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使用公道杯的技巧
1、就低勿高
倒茶時高斟會使茶湯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響茶湯的色與香,最重要的是滾燙的茶水可能會濺出茶杯燙傷他人。
2、厚此薄彼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時,七分滿就好,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勻茶湯的質量與數量,因此在分茶時要盡量均勻,不要厚此薄彼,否則茶少的人可能就會認為你是在輕慢他。
3、及時續杯
茶喝完之後,不續茶,場面會很尴尬,客人一飲而盡,往往是因為十分口渴,這時你就要及時續杯,給客人續的茶,切記不要是冷茶,因為那代表你是在下逐客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公道杯
公道杯是什麼意思
一、公道杯其實是一件盛茶的茶具。公道杯的作用是起到了均衡茶湯濃度。公道杯也有别稱,也有人稱之為“茶海”。公道杯的使用方法:用公道杯盛放、均勻茶湯,也要注意時間,如果長時間泡在壺中會使茶湯苦澀,茶湯過涼也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二、公道杯的質地:公道杯的質地多種多樣,造型各異。主要有玻璃公道杯、白瓷公道杯、紫砂公道杯等材質。公道杯的種類:按材質,可以分為玻璃公道杯、白瓷公道杯、紫砂公道杯。玻璃公道杯和白瓷公公道杯使用最為常見。按實用分,公道杯有帶把和不帶把的之分,一般建議使用帶把的公道杯。
三、也有公道杯帶有過濾網的,這種比較實用,内置濾網可以代替過濾網,一個茶具就可以當做兩件來使用,既簡單又方便。挑選公道杯的時候最好選用帶手柄的,防止燙傷手以及其他部位。
擴展資料:
原理:
一、運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
二、為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公道杯”實行了大膽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超過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三、經他們反複試驗改進的“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缤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
四、現在的“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級藝術珍品。
五、1982年,工人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公道杯’轟動日本”的報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現在,凡是來瓷都觀光的遊客,見到這種珍品都是贊不絕口,皆為“公道杯”所傾倒。
參考資料:
公道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