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關于書法:什麼叫臨摹,什麼叫描紅
臨摹:按照原作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叫做臨摹。臨,是照着原作寫或畫;摹,是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寫或畫。
描紅:是指在印有紅色字或空心紅字的紙上摹寫,是初學寫字的最好訓練方法之一。以前練習毛筆字時,是紅色的字,每隔一頁都是紅色的标準楷體字,上面一張薄薄的透明紙,練習書法者描那個紅字,叫描紅。
擴展資料:
臨摹和描紅的方法:
1、臨摹的方法:
首先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愛的、點畫比較工整的、結體比較勻稱的字帖來臨摹。如果是毛筆字帖的話,則應挑選字體小一點的字帖,這樣可省去縮小的工夫。
其次,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着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迹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結構。
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象,有輕重節奏和粗細的變化。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由于臨書比摹書難,因此要先摹後臨,由于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因此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再者,臨摹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布置,都要仔細琢磨并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象,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而應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複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
此外,光臨摹也還不夠,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核,就是将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核對。看有否差錯,要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鞏固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最後,在已臨摹好了一種字帖後,還應象蜜蜂采百花釀佳蜜一樣博采衆長地再臨一些其它字帖。當然,學寫字帖也最忌見異思遷,今天摹這本帖,明天臨那本帖,像走馬燈似的輪換着書寫,這樣,是寫不好字的。初學鋼筆行書者務必注意。
2、描紅的方法:
描紅練習時需先讀帖,後書寫。先看準筆形和記住筆路,然後一筆寫成,不可中途停筆。寫前也可用手指作“書空”練習,以便對運筆的輕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數。寫時要動腦,一定要把描紅練習中所體驗的“手感”,加以強化,形成實際的書寫能力。
可先用淡墨描寫,待幹後再用濃墨描寫;也可以臨寫或摹寫,以提高描紅簿的利用率。還可作單鈎和雙鈎練習。“單鈎描骨”以增強學生對間架結構的理解;“雙鈎描肉”以加深學生對筆畫形态的把握。“骨肉結合”相輔相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臨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描紅
臨摹是什麼意思
臨摹意思是學習前人書法的一種方法。按照原作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
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對臨”;以薄紙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複寫的稱“摹”,或稱“影書”。廣義的臨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字畫,也可能是碑、帖等。
臨摹異同
臨和摹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尤其體現在書法上,古人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意思是說,臨容易學到筆畫,可是不容易學到間架結構;摹容易學到間架結構,可是不易學到筆畫。從難易程度來說,摹易臨難。不管是臨還是摹,都要以與範字“相像”為目标,從“形似”逐漸過渡到“神似”。
書法臨摹是什麼意思
您好,分享一些關于書法臨摹的相關知識,供您參考。
什麼叫臨,什麼叫摹?
“摹”與“臨”是傳統的有效的練字必經程序。“摹”有“描紅”“影格”兩種,前者是用墨筆依着印有紅字的描紅本直接填寫,後者是用薄紙蒙在字枯上隔紙描寫,北方也叫作“揭”。“臨”是在“摹”的基礎上,對着貼照樣寫。練寫程序要先摹後臨。
為什麼要先摹後臨?
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後臨。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不熱練,筆不穩定,必須先經一段時問的“摹”來打定基礎。即使是已有一定書寫基礎的人,拿到一本新帖,對它的内容還完全陌生,隻覺得帖裡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裡,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通過“摹”寫,掌握了帖字的筆法、問架、精神、面貌,然後再“臨”,方不緻茫無頭緒。
怎樣摹?
前面己經講過,“摹”有兩個步驟,即“描紅”和“影格”。
拿到一本帖,我們可以先從中挑選清楚完整的單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硫酸紙等,蒙在貼上,依着貼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鈎成空心字,這叫“雙鈎”。然後把雙鈎的宇作為描紅本,第一步蘸紅墨水填寫,第二步蘸綠墨水或純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填寫,這樣一本雙鈎可填寫三遍,最後變成原帕的複制本,再就這複制本蒙上薄紙寫“影格”。
開始就寫“影格”可不可以?
如寫字己有一定基礎,手比較熟練,筆筝握穩定,那也可以跳過“描紅”,直接寫“影格”,
“摹”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摹”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鈎空心字要極細心,不要使之有絲毫失真,因為雙鈎線條如稍微偏裡一點,鈎出的字就會比帖字瘦;稍微偏外一點,鈎出的字又會比帖字肥,必須剛好在帖字的邊緣上,方不失真。二,寫描紅時,要注意不寫出雙鈎輪廓之外,不然就會破壞字形。三,寫“影格”時,也必須注意跟着帖字走,帖字粗,也要跟着寫得粗,帖字細,也要跟着寫得細,不要隻描個字形,不注意點畫。
要摹多久才可以臨?
一般說來,一本帖經過三遍“描紅”(或不經描紅)、幾遍“影格”,大約三四個月,對站字的筆法、結構己漸熟悉,下筆也有了一定把握,這時就可以開始“臨”了。
怎樣臨?
臨帖也有兩個步驟,即一是“對臨”,三是“背臨”。應該先“對臨”一段時間,待帖字的間架、結構都深深地印在腦中時,然後再“背臨”。
何謂對臨?
“對臨”,簡單地說,就是對着帖臨寫。也可以分成兩步走,先“格臨”,然後撤掉格子臨寫。“格臨”的方法是:取雲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淨的廢膠卷,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宮格或米字格,然後在印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臨寫的時候,看清帖字哪一筆在哪個部位,照着它也寫在該部位裡。這樣經過幾遍以後,再撤掉格子,直接對帖臨寫。臨寫時,最好将帖用特制的貼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對着它寫。如無站架,用幾本書摞起來代替,或用其它東西代替也可。
對臨要注意什麼?
對臨一定要注意看一字寫一字,不可看一筆寫一筆。因此必須先經“格臨”,熟悉了貼宇的間架結構,然後才可“對臨”。
臨帖要比帖字放大多少?
臨貼一般比帖字放大三分之一倍或二分之一倍。
不論格臨、對臨或背臨,都要比貼字放大些為宜。
何謂抄帖?
“抄貼,是練字過程中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雖然對着站,但隻抄字,不顧問架、點畫,自作主張,任意為之。這種毛病,最要不得,必須注意避免。
何謂背臨?
“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也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後,從頭至尾默寫出來;另一種是随臨随默,臨熟多少字,就默寫多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結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後全部默寫。
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現某些點畫或間架跟站裡不一樣,要改正重寫。
學書到能背臨,是不是已算成功?
學書到能夠全部默寫,而且寫得跟貼字很相像,還隻能算初步成功。因為這種成功并不鞏固,如果就此擱筆不臨,隔了些時,就會回生,所以必須堅持不懈地繼續練習,到把帖裡的每一個字都記得很牢,而帖裡沒有的字,也能用帖字的筆法寫得同貼字很仿佛,這才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