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餐具的區别)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釉下彩和釉上彩有什麼區别,哪個更好用
  2. 釉上彩和釉下彩怎樣區分
  3.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别
  4.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餐具哪個更安全
  5. 釉上彩和釉下彩哪個有毒

釉下彩和釉上彩有什麼區别,哪個更好用

1.釉上彩與釉下彩的燒制工藝存在顯著差異。釉上彩,也稱為“爐彩”,首先将瓷坯燒制成白釉或單色釉瓷器,然後進行彩繪,最後在低溫下(約600-900℃)再次入窯燒制,以固化彩料并确保成品的穩定性。而釉下彩,亦稱“窯彩”,是在成型的素坯上直接繪制彩料,随後覆蓋白色透明釉或淺色釉,并一次性高溫燒成(約1200-1400℃)。釉下彩的圖案被釉層覆蓋,表面光滑柔和,色彩持久不褪。

2.釉上彩與釉下彩在表現特點上也各有千秋。釉上彩(具有凹凸感,色彩鮮豔,價格相對較低)的特點是顔色鮮明,紋樣突出于釉面,觸摸時有凸起感。由于彩料位于釉面上,較易磨損,對酸堿等腐蝕物質較為敏感,也容易褪色。然而,由于燒成溫度較低,可以選擇廣泛的着色料,因此品種豐富,藝術性強,适合用于陳設器皿。常見的釉上彩有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琅彩和墨彩等。

釉上彩和釉下彩怎樣區分

1.繪彩時間不同

釉上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使用各種彩料繪制紋飾。而釉下彩是在已經成型并晾幹的素坯上使用色料繪制紋飾。

2.燒制次數不同

釉上彩需要經過兩次燒制過程,而釉下彩隻需要一次燒成。

3.曆史起源不同

釉上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例如北齊武平六年的範粹墓中就出土了精美的白彩綠彩器,晉代青瓷上也常見赫彩點飾。相比之下,釉下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盡管當時隻是簡單地用赫色顔料點彩裝飾,并沒有繪制複雜的紋飾。真正意義上的釉下彩繪瓷應在唐代出現。

4.釉上彩的主要品種

釉上彩的主要品種包括五彩、粉彩、新彩、琺琅彩、墨彩和描金等。

5.釉上釉下混合彩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然後在适當的部位塗繪釉上彩,最後入爐低溫二次燒成。例如青花礬紅彩、鬥彩、青敗洞花五彩都屬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6.分類

最終形成的釉上釉下彩瓷可以分為青花類、色釉瓷類和彩瓷類三大系列。這些彩瓷色彩豐富,紋樣稍凸出,操作比釉下彩簡便。然而,其畫面光亮度較差,長時間使用後易磨損變色,且受酸性食物侵蝕可能會溶出鉛、镉等毒性元素。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别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主要區别在于它們的裝飾技法以及由此産生的視覺效果和耐用性。簡單來說,釉上彩是在瓷器釉面完成後進行彩繪,而釉下彩則是将彩料施于瓷器坯體上,再覆蓋一層透明釉進行燒制。

釉上彩,顧名思義,是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進行彩繪,然後再次入窯經過低溫燒制而成。這種技法使得彩繪色彩鮮豔奪目,具有豐富的層次感。然而,由于彩料并未與坯體融合,因此釉上彩的瓷器在使用過程中彩料容易磨損和脫落。此外,釉上彩瓷器在長期接觸食物或液體時,彩料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滲出,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相比之下,釉下彩的制作過程更為複雜。在瓷器坯體上施加彩料後,需要覆蓋一層透明釉,然後經過高溫一次性燒制而成。這種技法使得彩料與坯體緊密結合,不易磨損和脫落,因此釉下彩瓷器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同時,由于彩料被釉層隔絕,釉下彩瓷器在使用過程中不會釋放有害物質,更加安全健康。此外,釉下彩瓷器的色彩雖然不如釉上彩鮮豔,但卻呈現出一種沉靜内斂的美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舉例來說,中國傳統的青花瓷就是典型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以钴料為着色劑,在坯體上繪制圖案後施釉燒制,呈現出藍白相間的清新風格。青花瓷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因其釉下彩的特性而具有極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深受人們喜愛。

總之,釉上彩和釉下彩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實用價值。釉上彩色彩鮮豔豐富,但耐用性和安全性相對較低;而釉下彩則以其沉靜内斂的美感和卓越的耐用性、安全性而備受青睐。在選擇瓷器時,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選擇适合的裝飾技法。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餐具哪個更安全

兩者相比釉下彩的餐具更安全。

1、環保。釉上彩需要多次噴塗、烘烤,存在顔料的溶劑揮發的環境污染問題;而釉下彩是将圖案印在坯體上,無需再進行釉面燒制,塗料使用率更少,環保性更高。

2、使用安全。釉上彩在餐具受熱後,有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而釉下彩的圖案為無毒、環保的水性顔料,不會産生有害物質。

3、耐磨性。釉上彩瓷器表面比釉下彩更為脆弱,容易在使用過程中産生劃痕、剝落現象;而釉下彩的圖案貼在坯體上,即使表面出現損傷,也不會影響整體圖案的美觀度。

釉上彩和釉下彩哪個有毒

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有可能有毒,具體取決于彩料和燒制工藝。

釉上彩陶瓷的彩料繪制在釉層表面,經過700℃至800℃的低溫燒制,保持顔色的鮮豔。但由于其燒成溫度較低,一些鉛、镉等重金屬元素可能無法完全揮發,從而殘留在陶瓷表面。如果彩料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标,或者燒制工藝不當,釉上彩陶瓷就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鉛超标可能導緻鉛中毒,影響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

釉下彩陶瓷的彩料繪制在釉層下方,經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制。由于燒成溫度較高,大部分重金屬元素都能揮發掉,因此一般認為釉下彩陶瓷相對安全。但是,如果彩料本身重金屬含量過高,或者燒制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當,也可能導緻重金屬殘留。

總的來說,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有可能有毒,關鍵在于彩料成分和燒制工藝。為了保證陶瓷餐具的安全,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産的産品,并注意餐具的使用和保養。在使用前可以用食醋浸泡或煮沸消毒,以減少重金屬的溶出。同時,避免使用内壁帶有彩繪圖案的餐具盛裝酸性食品,以降低重金屬攝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