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玻璃隕石的六個特征是什麼
玻璃隕石的六個特征是透明度較好,邊際多較尖利,以黃綠色色彩為主,裂面較規整,氣孔具有方向性,活動結構很密布且改變曲線較大。玻璃隕石具有廣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和佐治亞州的玻璃隕石稱為北美群。
玻璃隕石是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後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地表發現的玻璃隕石多呈塊狀,棕黑色到淺綠色,一般為厘米級大小,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
玻璃隕石的分布特征
迄今為止,隻發現了4個玻璃隕石群,因為它們分布在不同的區域,所以稱為玻璃隕石散落區。它們分别是:北美散落區、莫爾達維石散落區、象牙海岸散落區和澳大利亞一東南亞散落區。
它們較公認的形成年齡分别為34±1,14±1,1、3±0.2和0.7Ma。每個玻璃隕石群代表了不同的地外物體撞擊事件。
除以上的4個玻璃隕石群外,人們還在其他一些孤立的地理範圍,極其局限的地點發現了與玻璃隕石成分相似的玻璃物質,它們在成因上被認為可能與撞擊事件有關,但在歸屬上仍有很大的争論。
真品黑色玻璃隕石特征是什麼
真品黑色玻璃隕石特征:外觀特征上,天然玻璃外表氣孔邊際多較尖利,而仿天然玻璃樣品外表的磨蝕坑,邊際多較圓滑;天然玻璃的開裂面較規整、無應力裂紋,仿天然玻璃開裂面則通常都會有貝殼狀斷口。
它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于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
隕石分類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玻璃隕石有綠隕石和黑隕石,綠隕石主要有捷克隕石和越南隕石,而黑隕石主要有北美隕石和泰國隕石。
綠隕石中以捷克隕石能量居大,黑隕石中則以北美隕石能量居大。至于捷克隕石和北美黑隕石哪種能量大,本人是傾向于後者,即覺得北美黑隕石的能量大些,其中,原石的能量更為自然、充足!當然,其作用的大小主要還是在于各人的感應程度,不能一概而論!
玻璃隕石是什麼
玻璃隕石是石隕石的一種,它是一種天然的含稀少礦物包體的富矽玻璃,由于外觀似黑曜岩,故又稱似黑曜岩。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中國古代稱之為雷公墨。相傳,當烏雲翻滾,雷公在制造閃電雷鳴奔走之時,不慎将書寫雷霆号令的墨塊跌落在瓊雷地區,于是我國雷州半島南端和海南島一帶每每在雷雨交加之後,山溝裡便出現一些色墨狀異的小石頭,碎之則如玻璃,故名。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曾有記載:“雷州驟雨後,人于野中得石如翳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瑩可愛”。
雷公墨一般重幾克到一二十克,最重的有百餘克。有水滴狀、球狀、薄管狀、平闆狀,也有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餅狀、瓦片狀等,但以厚的碎核桃殼狀、不規則狀和薄片狀最為多見。有意思的是,不論其大小如何或是什麼形狀,他們的斷面絕大多數很像機翼的斷面,呈流線型。因此最有理由推測其在落地之前經過了熔融狀态下的高速飛行。雷公墨的表面有凹坑和線紋。凹坑多為兩端圓滑的長溝型,長10餘毫米,寬和深為幾毫米或不及1mm;紋線為凸紋,粗僅0.03~0.15mm,有時平行玻璃體的長軸方向,有時呈漩渦狀,有時沿紐扣形玻璃體的中心頂端向四周散射。用氫氟酸腐蝕幾小時,可看到這些坑是由密布的更小的坑組成。據此推斷,雷公墨是在高溫下迅速熔融、而後急劇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
雷公墨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陸地上發現的玻璃隕石,反射光下黯淡,僅薄的邊緣透亮,其顔色或從黃色至綠色,或從橄榄褐色至暗褐色。密度一般為2.3~2.6g/cm3,折射率為1.48~1.62。其組分雖随隕落區域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但Si O2含量都很高,接近100%。微玻璃隕石隻在海洋沉積物中有發現,其大小都在幾毫米以下,與附近大陸上的玻璃隕石具有相似的年齡、組成與形狀。
玻璃隕石的成因衆說紛纭,有學者認為是巨大的隕石或彗星撞擊地球時,使地球表層岩石熔融而高速濺出坑外急速冷卻而成;也有觀點認為,玻璃隕石是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還有學者認為玻璃隕石是玻璃質宇宙碎片進入大氣層時,猛烈燃燒并在墜至地面後由于溫度驟降而迅速冷凝形成的。
火山玻璃與玻璃隕石有什麼區别
1、形成方式不同
玻璃隕石是隕石沖擊玻璃是隕石墜落地表後,産生的高溫融化地表礦物,冷卻後的産物,屬于二次衍生物,它本質上是地表的二氧化矽并非地外的隕石。
火山玻璃(Volcanic glass)指由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迅速冷卻來不及結晶而形成的一種玻璃質結構岩石。
2、外形不同
隕石沖擊玻璃多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質體,通常無磁性,顔色為墨綠色、綠色,淡綠色,棕色,褐色,深褐色,還有少見的朱砂色。
除薄的邊緣外,火山玻璃不透明,而且呈現各種顔色。紅、褐、黑、灰或綠色色調可表現為均勻狀、帶狀或斑雜構造。
3、組成成分不同
玻璃隕石的組成成分基本為二氧化矽。
火山玻璃:SiO2,Al2O3,Fe2O3。
4、類型不同
火山玻璃有以下四種常見類型,玻璃隕石種類單一。
黑曜岩
黑曜岩是一種酸性火山玻璃岩。黑色或紅黑色,具光滑的及标準的貝殼狀斷口,邊緣微透明。含水量一般小于2%。
松脂岩
松脂岩具暗淡或松脂光澤,而且往往是褐色、綠色或灰色。含水量6~10%。
浮岩
浮岩是一種多氣孔的玻璃質岩石。狀似爐渣,顔色淺淡,多為白色、灰白色,相對密度較小(0.3—0.4)可浮于水。典型的浮岩多産于酸性熔岩的上部或火山碎屑中。
珍珠岩
珍珠岩是具大量圓形裂紋的灰色至綠色的玻璃。這種圓形裂紋容易使珍珠岩分裂成小的球塊。含水量2~6%。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火山玻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玻璃隕石
天然玻璃和玻璃隕石有什麼區别
1、折射率:天然玻璃的折射率為1.48-1.49,比較穩定;仿天然玻璃的折射率則主要在1.48-1.52之間,一般都大于、等于1.49,刻面寶石則更能測到準确的數值1.50、1.51、1.52。
2、偏光鏡:玻璃仿制品在玻璃形成過程中的應力作用,産生異常雙折射,偏光鏡下表現為斑紋狀或蛇皮紋狀消光。而天然玻璃則一般不會出現此種現象。
3、比重:玻璃隕石的比重相對穩定,為2.35(+0.2,-0.2),玻璃仿制品比重稍大,一般大于2.38,部分樣品的比重可達2.50。
4、放大觀察:
玻璃隕石的流動構造很密集且變化曲線較大,就象熱水器燒水時形成的對流,盯着看時就象真的在流動一樣;玻璃雖然也有流動構造,但其相對較稀疏,觀察時感覺呆闆、靜态,流動紋形态變化不大同時。
玻璃隕石中的氣泡數量較多且形态各異,分布于整個樣品中,氣泡無收縮造成的邊界雙影現象;玻璃仿制品中氣泡大小相差懸殊,氣泡形狀多為圓形,數量相對來說比玻璃隕石少,分布稀疏,且氣泡多具有收縮造成的邊界雙影現象。玻璃隕石的少見顔色不均勻現象,而仿天然玻璃常見随流動構造而顯示的顔色不均勻現象。
在少數情況下,天然玻璃内部可見礦物包體,而仿制品中無礦物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