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三界六道之外是什麼
一、三界六道之外共有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四個法界。
二、根據佛教的描述,按照不同的境界,宇宙可分為十個法界,上面所述四個法界之中居住的均為出世間的聖人,其共同點是都已脫離六道輪回,證得了不生不死的境界。其不同之處在于修證功夫的高低,最低的聲聞,最高的是佛。
三、佛教中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不是什麼玄天人。六道從高到低排列是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後面五道都屬于欲界,天道共二十八層天,其最低的六層天也屬于欲界。
三界之外還有什麼
三界之外還有十法界。三界(梵語:trayo dhātava?,巴利語:tisso dhātuyo)指衆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
十法界是佛教術語,将佛和衆生分為十大法界。十界分别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項稱為六凡,後四項稱為四聖,合稱為六凡四聖。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歎說:“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隻因妄想執着而不能證得。”由于這個無明的妄想,使衆生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世中,不斷在六道中流轉。六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稱六凡。另外,佛陀的聖弟子,依各人解脫方式和度衆願力的差異,分為聲聞、緣覺與菩薩。此三者與佛陀合為四法界,又稱四聖。六凡加四聖,合稱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與因緣果報。
三界之外的地方叫什麼
1.三界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衆生所居住的欲界、色界、無色界。
2.三界是虛構的範疇,三界之外的概念因此在佛教傳統中顯得非常抽象和神秘。
3.三界觀念在中國文化中廣泛傳播,尤其在《西遊記》這部文學作品的影響下,天、人、冥三界的說法變得流行。
4.《西遊記》中的三界概念已經與原佛教教義有所偏差,它通常指的是天界、人間和冥界。
5.三界代表了不同維度的生命存在,而五行則是指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
6.跳出三界的概念意味着超越了常規生命的束縛,不受輪回的苦楚,這通常被視為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
7.不屬五行意味着超脫了物質世界的限制,達到了一種純淨的精神狀态。
8.盡管如此,無論是人類還是神靈,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精神和物質的屬性,因此三界之外的境界更多是一種理論上的探讨。
9.在現實生活中,提及三界之外的概念往往是為了表達一種超然或者不願涉及俗世紛擾的态度。
是三界之外還是五界之外哪三界哪五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三界:天界,人界,幽冥界(地獄)
五行:天,地,神,人,鬼。
神和仙是有區别的。
神是在三界五行之内,是要受管束的,而且沒有肉身,所以一旦成為神修為就不能提高了。而被封神的大多都是死人(包括仙),也就是失去肉身的才能被封神,一旦封神就要被天庭管束,不能有七情六欲,不能随意下界。
但是仙不屬于三界五行之内。仙主要是凡間的人,動物,植物等通過修煉得來的,人得道被稱為仙,可長生。而動植物修成人形了就被稱為妖精,可長生,得道後被稱為妖仙(比如狐仙)。兩者均自由自在,而且有肉身,修為可以提升。
神和仙都可以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不代表“長生不死”。相同點,兩者都要渡劫,一旦渡劫失敗就神形俱滅。第二點,兩者壽命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有長生不老藥。
混沌初開隻有兩個長生不老藥。一是天界,王母的蟠桃。第二個就是凡間金蟬子,天地各一種。人參果因為數量太少被排除在外。後天的長生不老藥比如太上老君煉的仙丹,還有南極仙翁(老壽星)自己的方法(這是個謎)。
神有個好處就是神在天庭是有編制的,所以天庭定期舉行蟠桃盛會,通過蟠桃和仙丹延長壽命。如果作為仙就要看天庭看可起你,看得起邀請你參加,看不起就不邀請你。所以再厲害仙雖然自由自在,還是不敢得罪天庭,但是天庭也不敢得罪他,萬一遇到天庭動蕩還是要邀請法力高深的仙人助陣。
天地之間,隐身潛行之道術分為兩種:天罡三十六法(天罡變),地煞七十二術(地煞變)。
由于天罡變極難修煉,而且要有名師指點。而地煞變相對要容易很多。所以妖精大多修煉地煞變,但是要上天庭必須要會天罡三十六法中的一法:騰雲駕霧。凡間很多妖精是不會的,就算會也不敢去,所以為了延壽就看上了金蟬子(你也可以叫唐僧吧)。
總之真正厲害的都不願意封神,因為還是被列為三界五行之内,還被天庭管束。要麼是鬥法中死亡,要麼是凡人受天庭青睐願意自我放棄肉身的。最終能留下來的都厲害的,可以被稱為“聖人”。
三界之外的地方是什麼
首先要知道三界的由來,三界是佛教的一種說法,三界代表了衆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本來就是虛構出來的東西,三界之外就是不在這三界中的,更是虛無缥缈了。
我們常說的三界主要是因為西遊記的影響,西遊記經過改編了,三界已經不是本來的意思了。西遊記中代表天,人,冥三界,也俗稱天,地,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