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過哪些名人(陝西出過哪些名人名單)

biang 中華百科 720

本文目錄

  1. 陝西十大偉大名人
  2. 陝西名人有哪些
  3. 曆史上陝西省出過哪些名人

陝西十大偉大名人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2、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

3、張骞(約前164年—前114年),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4、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5、顔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出生于京兆萬年(陝西省西安市)。

6、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相傳為楚大夫屈原的後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7、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8、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

9、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1月21日),原名井泉,字文淵,後通用井勿幕,筆名俠魔,陝西省蒲城縣大什字巷人。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傑出領導人之一,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10、衛定一(1892~1928),陝西省原華陰縣五方鄉坡上村人,小名官印,字仰京,号"忠臣"。

陝西名人有哪些

1.馬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伏波将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尊劉備為漢中王。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骠騎将軍、斄鄉侯。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禅時期被追谥為威侯。

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劉理。

有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2.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甯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将,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國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将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或雲十歲時為張獻忠所掠,養以為己子)。

從此,他跟随張獻忠轉戰南北。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鐘愛。

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

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李定國七月初占領桂林,随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

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

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

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将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

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争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3.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内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

4.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

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

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複楊氏。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

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并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

終年六十四歲,廟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5.王二妮

王二妮,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陝西榆林,青年民族歌唱家、北京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團代表、陝西省政協委員。

200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節目,正式宣布出道。

2010年4月7日,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愛陝北》。

2011年,在民族歌劇《白毛女》中扮演喜兒一角。

2012年,在電影《哭戀》中扮演王小花,該片在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榮獲最佳新片獎。

2013年9月17日,受邀在新加坡舉辦了“藝滿中秋”個人首場音樂會。

2014年,在央視馬年春晚上,搭檔阿寶演唱歌曲《張燈結彩》。

曆史上陝西省出過哪些名人

陝西曆代名人

周秦時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諸侯,崇國國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沣河西。與周文王同時期。曾對殷纣王進讒言使殷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幽裡。後被周滅。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縣,故稱周公。武王死後輔佐成王。制禮作樂,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種典章制度。

3姬發:既周武王,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之子。滅殷商建西周。

4姬鮮:管叔姬鮮,周武王弟。為周初三監之一。初封于管,即現在的鄭州。成王繼位後周公旦攝政。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東征殺管叔。

5伯禽:周公單張子。周公被封于魯,因輔佐成王,故由伯禽代為治理魯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關令。愛好天文星象之術。在終南山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其地遂得名為樓觀,既今樓觀台。

7赢渠梁:既秦孝公,戰國時秦國國君。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

8赢驷: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繼位之初殺商鞅,但未能廢除商鞅之法。

9赢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歲時繼秦王位。後免呂不韋相國職,開始親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滅六國,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并建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秦。

10蒙恬:秦名将。祖先為齊國人,祖父,父親皆為秦将。秦統一後率30萬人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後胡亥與趙高矯诏殺扶蘇,并逼蒙恬自殺。相傳蒙恬發明了毛筆,但可能應為毛筆的改良者。

11扶蘇:秦始皇長子。因不同意焚書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監軍。後被胡亥等人設計害死。葬于今綏德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

1杜預:西晉将領,學者。他認為忘戰必危,勤于講武,又博學多能。當時被稱為“杜武庫”。

2僧肇:俗姓張,京兆人。既今西安。東晉佛學哲學家。鸠摩羅什弟子之一。

3智猛:新豐人。既今臨潼區新豐鎮。後秦時期曾到天竺取經。

4王子直:南北朝時西魏著名将領。任車騎将軍,平涼州叛亂。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5韋孝寬:南北朝時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東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将領。

6宇文沂:本為朔方人,後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将領。因隋文帝多疑罷其官,随心懷不滿,圖謀反隋,事洩被殺。

7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東郊。北周時任廣州刺史。隋開皇初,獻平陳之計,修造戰艦,為上流之師。後以行軍總管擊南甯,未至而卒。

兩漢時期

1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易]賴田何口授,始得傳于後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2宣曲任氏:長安宣曲人,西漢大富商。其祖原為秦督道糧倉的管理人員。秦亡時,人們争搶金銀珠寶。隻有任氏儲存大量糧食。後因此起家。但家風優良。

3劉徹:西漢武帝,景帝之子。實行推恩制。分全國為十三州。禁止私人鑄錢,統一币制,制五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放棄和親政策,和匈奴之間連年作戰,擊潰匈奴主力。派張褰出使西域。興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創建太學。為史上一代明君。

4窦嬰:西漢大臣,文帝窦皇後從兄子。因與武帝丞相田汾争地等原因被殺。

5蘇建:西漢将軍,蘇武之父。建朔方。因與趙信共率部三千多騎與匈奴數萬騎相遇,激戰一天多,趙信投敵,蘇建逃回,按律當斬,武帝赦其死罪但貶為庶人。後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張湯:西漢杜縣{今西安東南}人。審理陳皇後巫蠱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羅織株連,處死數萬人。建一武帝改革币制,鑄五铢錢。後被迫自殺。死後家産不過五百金,且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足見其廉潔。

隋時期

1虞慶則: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魯國公,後任右武侯大将軍。讨平嶺南人李賢反叛回程途中被誣謀反而被殺。

2于仲文:北周至隋時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漢書刊繁]等書。

3韋師: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一生為官清廉。

4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突厥可汗入侵,但聞其名後不戰而退。史追擊百餘裡,殺敵數千。後因遭楊素妒嫉被誣陷而死。

5張定和:萬年人,今西安東。隋朝著名将領。後從炀帝征伐吐谷渾,挺身登山,被亂箭射死。

6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陝西靖邊人。主持修建宗廟,宮殿,陵墓,廣通渠等,并策劃修建隋新都大興城。後又奉命修建東都洛陽城。其設計理念對當時及後世周邊國家都城的設計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7李密:京兆長安人。隋末瓦崗軍領袖。後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謀反罪擊殺。

8王世充:隋新豐縣,今臨潼區人。隋代将領。唐武德四年,兵敗降唐,後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唐時期1

1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源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勸其反隋。李淵稱帝将李世民封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為史上一代明君。

2殷開山:京兆府,今戶縣人。唐初大将。從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謀杜斷]之美稱。世稱唐之賢相。貞觀四年病逝。

4韋仁壽:京兆萬年人。為官廉潔能幹。

5長孫皇後:唐太宗皇後。長安人。遺命不厚葬不起山陵。與太宗合葬于今禮泉縣之昭陵。

6姚思廉:京兆萬年人。唐代史學家。

7法順:雍州萬年人。隋唐時僧人,俗姓杜,又稱“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

8顔師古:京兆萬年人。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是著名的訓诂學家。

9唐臨:長安人。曆任大理卿,刑部尚書等職。凡唐臨審理案件犯人無一有異議。

10張儉:京兆新豐人。唐初為右衛郎将,代州都督,營州都督,後封皖城郡公。

11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後因謀為太子,貶為順陽王。

12閻立德:京兆萬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築學家兼工藝家。唐著名離宮别館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國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

13閻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閻立德之弟。主持修訂多種醫書,對中國醫藥學有相當影響。

14窺基:京兆長安人。唐右金吾衛将軍尉遲敬宗之子,開國将軍鄂國公尉遲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師從于玄奘法師。為法相宗創始人之一。窺基舍利塔在今長安縣興教寺。

15韋待價:京兆萬年人。官至蘭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戰,升任涼州都督。

16李賢:唐高宗子,武則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為太子。後被武則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殺。

17周興:長安人。唐酷吏。後被來俊臣所逼流放于嶺南,路上被仇家所殺。

18李昭德:京兆長安人。官拜鳳閣侍郎。因來俊臣誣告下獄,後來俊臣也被下獄,兩人同天被殺。

19來俊臣:唐雍州萬年人。酷吏。後被武則天所殺。

20懷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東塔宗創始人。

21王孝傑:京兆新豐人。為唐時大将,後戰死于讨伐契丹之作戰中。

22李重潤:中宗李顯長子。因有人誣告其餘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議論張易之兄弟與武則天之事,被武則天棒殺。

23韋安石:京兆萬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書右仆射。後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憂郁而死。

24韋皇後:長安人。唐中宗李顯皇後。中宗複位後,聽信上官婉兒誘勸預效法武則天之所作所為。後被李隆基所殺。

25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後随祖父遷來長安。華嚴宗實際創始人,被尊為三祖。

26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則天所生。初嫁薛紹,後嫁武攸暨。

27韓思複:京兆長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為官清廉。

28韋景駿:京兆萬年人。任房州刺史。

29李隆基:又稱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統治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後因安史之亂,返回長安後被肅宗遷居于西内太極宮最終抑郁而死。

30韓休:京兆長安人。任禮部侍郎虢洲刺史。

31李尚隐:原籍趙郡,徒京兆萬年。曾任桂州都督,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史。

32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任荊州長史,高平太守。

33王昌齡:京兆人。唐時詩人。

34韓幹:京兆藍田人。盛唐時著名畫家。被譽為畫馬神手。

35張萱:京兆人。盛唐時畫家。現存世的{唐後行從圖}是他的作品。其{搗練圖}現存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時期2

1韋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學家。并著有[高宗實錄][禦史台記][兩京新記]等二百餘卷

2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寫文章,開元初進士及第。後升至工部尚書。卒年八十一歲。

3懷素:原籍長沙,徒京兆。俗姓錢。擅草書,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懷素草書名碑[千字文]及[東陵聖母帖]

4顔真卿:京兆萬年人。開元進士。曾任監察禦史,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剛直不阿,直言敢谏。後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唐德宗時李西列叛亂,他奉命前去勸谕李西列,後被李殺害。顔真卿以書法聞名。存世碑刻有[顔氏家廟碑][顔勤禮碑]行書有[争坐位帖]書迹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韓晃:京兆長安人。曆任吏部外侍郎,鎮海軍節度使,後封晉國公。好古琴,喜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文苑圖][五牛圖]今存于故宮博物院。

6第五琦:京兆長安人。著名理财家。封扶風郡公。

7韋臯:京兆萬年人。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南康郡王,檢校太尉。多次擊敗吐蕃,使西南少數民族多數内附。

8惠果:京兆萬年人。唐代名僧。後常住青龍寺,向來唐求法的僧侶授密宗教義,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學成後歸國創立了日本真言宗。

9杜黃裳:京兆萬年人。唐名臣。封河中節度使。曾勸憲宗整頓綱紀,削平藩鎮。

10程異:京兆長安人。一生為官清廉,死後家無餘錢。

11韋丹:京兆萬年人。顔真卿外孫。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後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記功。

12薛濤: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3杜牧: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曆任黃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與李商隐齊名,合稱“小李杜”。

14韋正貫:京兆萬年人。任太子校書郎,調華原尉。一生為官清廉。

15魚玄機: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女詩人。

16韋莊: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學家。寫[秦婦吟]長達1366字,是現存唐代最長的一首七言古詩。但其筆迹傳世少見。

17杜光庭: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道士。晚年隐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餘種。

18衛賢: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有[雪宮圖][蜀道圖][盤車水墨圖]等傳于世。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高士圖]和上海博物館的[閘口盤車圖卷]也均出自他手,為稀世珍寶。

宋元明清時期[1840年前]

1杜漢徽:京兆長安人。宋初名将。善騎射。後晉,後漢,後周時期戍守邊州,屢破遼兵。任天長軍使,雄武軍使。後因病而卒。

2王意見:京兆萬年人。宋代詩人。任禦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書等官職。七十九歲無疾而終。

3李成:京兆長安人。宋初畫家。先世為唐宗室。[宣和畫譜]推他的山水畫為古今第一。

4許道甯:京兆長安人。五代,宋初畫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圖][秋山蕭寺圖]。

5劉謙:京兆長安人。宋史學家兼詩人。曾任榮州刺史,後奉诏修撰[五代史]著有詩集一卷。

6楊砺:京兆戶縣人。官至翰林學士。但一生清苦。死後真宗冒雨緻祭。

7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書法家。後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稱崖夫民伯。

8史序:京兆長安人。宋代天文學家。任翰林院主簿,監丞。

9種世衡:京兆長安人。宋朝名将。開清澗縣城。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死後軍民畫像苦祭。

10石蒼書:京兆人。宋代書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職。

11薛紹彭:京兆長安人。宋代書法家。今西安市周至縣樓觀台藏有薛紹彭題詩石刻。

12呂大鈞: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裡頭村人]人。北宋學者。著有[鄉約][四書注][成德集]等書。

13趙瞻:鳳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縣]人。任侍禦史等官職。著有[春秋論][奏議][文集][西山别錄]等書。

14呂大防: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裡頭村]人。任鹽鐵判官,太長博士,後官至宰相。

15呂大忠: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裡頭村]人。任縣令,知州,河北轉運判官,陝西轉運副使等職。任陝西轉運副使之職時,将[石台孝經][開成石經]以及當時長安一代遭受破壞的曆代石碑細心收集。移置到府學北邊[今陝西碑林博物館]地址。并選擇幹燥堅固地基穩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為今之碑林博物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功流芳千古。

16呂大臨:京兆藍田[今西安市藍田縣五裡頭村]人。北宋學者。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著有[禮記解][程門問答][易章][論語解][孟子講儀][考古圖]等書。所著[考古圖]為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古器物圖錄。

17種師道:京兆長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保靜軍節度使,京畿兩河宣撫使,統領各路勤王兵。宋軍兵威始振。金兵聞其名而退兵。

18成宗道:京兆長安人。宋代名畫家。工畫人物,兼擅長刻石。

19揚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學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來召,以疾辭。後又數次召用,皆不赴。為元代關學複起的重要人物。

20紅字李二:京兆人。失卻原名,以藝名稱世。元雜劇家,秦腔藝人。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緻遠合作編寫雜居[開壇闡教黃粱夢][嶽陽樓]等劇。

21王真:陝西鹹甯[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因屢戰有功,被提升為都指揮使。後在對敵作戰中身受重傷但仍殺敵數十人,環顧左右說:“我義不死于敵手”。遂自殺。後成祖繼位,追封金鄉侯。

22王通:陝西鹹甯[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軍。金鄉侯王真之子。任武義伯加太子太保。

23李錦:陝西鹹甯[今西安市]人。明代學者。當時關中許多學者均出自他門下。

24雍泰:陝西鹹甯[今西安市]人。官至戶部尚書。一生為官剛正清廉。

25呂楠:高陵人。理學家。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禮部右侍郎。畢生著述甚豐,有[四書因向][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禮問内篇外篇][史館獻納][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高陵志][解州志][泾野文集]等。

26王九思:陝西鹹甯[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傳世刻印書籍有[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六子全書][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議]等。為明代陝西私人刻書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馮從吾:西安府長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學者。曆任尚寶卿,副都禦史,工部尚書,創立關中書院。著有[元儒考略][馮子節要][關學編][古文集選]等書。

28梁化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縣]人。清代将領。順治三年武進士。因戰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張勇:陝西洋縣人後徒居長安。清朝将領。曆任雲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師一等候。死後贈太師。

30趙宏印:陝西神木人。清朝将領。因戰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蘇州十二年,盜賊斂迹,官民安甯。死後,郡人祀于名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