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是什麼時候(清朝早中晚期怎麼劃分)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清朝中期的時間,具體的是怎麼劃分的
  2. 清朝中期大約是多少年到哪年
  3. 清朝中期指什麼時間

清朝中期的時間,具體的是怎麼劃分的

清朝中期大約是1728年—1820年。

清代中期(乾、嘉二朝),四川地區仍然很不太平。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役,雖然清政府最後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四川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從嘉慶元年到十年(1796—1805),白蓮教在四川也接連起事,威脅着清政府的統治。

據統計,為了鎮壓白蓮教,清政府調兵達十餘萬。四川總督勒保奏:“嘉慶初年,四川鄉勇即至三十六萬,故全川得以保護”。到戰争結束之時,所調清兵及鄉勇至少有50萬人以上。

這場戰争造成海内虛耗,成為清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長期的戰亂,對四川經濟文化發展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

擴展資料

川楚白蓮教亂爆發初期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蓮教首,秘商在“辰年辰月辰日”(嘉慶元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讓教徒制備刀把火藥。白蓮教的迅速發展和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府的嚴重不安,清廷遂下令大規模搜捕白蓮教徒。

大批教首、教徒被捕遇害,地方官則以查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不論習教不習教,但論給錢不給錢”,“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各地教首遂以“官逼民反”為口号,号召教徒奮起反抗。

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湖北宜都、枝江一帶首領張正谟、聶傑人等因官府查拿緊急,被迫提前發起反抗。長陽、來鳳、當陽、竹山等縣教徒接踵而起。三月初十,襄陽地區的教徒,在王聰兒、姚之富等率領下,按原定日期起義。

各路教亂軍,互不相屬,各自為戰,所據山寨或縣城,多被清軍各個擊破。唯有襄陽教亂軍采取流動作戰的策略,力量迅速壯大,成為湖北教亂軍的主力。

在湖北白蓮教亂影響下,四川各地的白蓮教徒也紛紛響應。九月,達州教首徐添德,東鄉(今四川宣漢)教首王三槐、冷天祿等皆各率衆發動暴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川楚白蓮教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中期大約是多少年到哪年

清朝中期大約是1728年—1820年。

清代中期(乾、嘉二朝),四川地區仍然很不太平。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役,雖然清政府最後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四川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從嘉慶元年到十年(1796—1805),白蓮教在四川也接連起事,威脅着清政府的統治。

據統計,為了鎮壓白蓮教,清政府調兵達十餘萬。四川總督勒保奏:“嘉慶初年,四川鄉勇即至三十六萬,故全川得以保護”。到戰争結束之時,所調清兵及鄉勇至少有50萬人以上。

這場戰争造成海内虛耗,成為清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長期的戰亂,對四川經濟文化發展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

擴展資料

川楚白蓮教亂爆發初期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蓮教首,秘商在“辰年辰月辰日”(嘉慶元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讓教徒制備刀把火藥。白蓮教的迅速發展和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府的嚴重不安,清廷遂下令大規模搜捕白蓮教徒。

大批教首、教徒被捕遇害,地方官則以查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不論習教不習教,但論給錢不給錢”,“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各地教首遂以“官逼民反”為口号,号召教徒奮起反抗。

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湖北宜都、枝江一帶首領張正谟、聶傑人等因官府查拿緊急,被迫提前發起反抗。長陽、來鳳、當陽、竹山等縣教徒接踵而起。三月初十,襄陽地區的教徒,在王聰兒、姚之富等率領下,按原定日期起義。

各路教亂軍,互不相屬,各自為戰,所據山寨或縣城,多被清軍各個擊破。唯有襄陽教亂軍采取流動作戰的策略,力量迅速壯大,成為湖北教亂軍的主力。

在湖北白蓮教亂影響下,四川各地的白蓮教徒也紛紛響應。九月,達州教首徐添德,東鄉(今四川宣漢)教首王三槐、冷天祿等皆各率衆發動暴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川楚白蓮教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中期指什麼時間

清朝統治時間是1636年—1912年,按前中期劃分,清朝中期大約是1728年—1820年。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并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

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并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

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于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将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

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與沙俄代表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貴族的叛亂。

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鐘琪兵分二路于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于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緻和平。

1723年雍正帝登基,對朝政采取了一些列改革。1735年弘曆繼位,即乾隆帝。乾隆帝執政期間,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為鞏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是在他統治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也逐步落後世界的浪潮。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準葛爾貴族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清朝設伊犁将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内的整個新疆地區。

1771年,西遷伏爾加河下遊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領袖渥巴錫的率領下,為擺脫沙俄的統治,踏上了回歸清朝的征途。他們粉碎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曆經艱險,萬裡跋涉,終于回到清朝。土爾扈特部回歸,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貢獻。

從1772年清朝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經十年編成,系統的修改了中國曆史文化遺産,也使得很多珍貴材料喪失。

清朝于1792年打退了廓爾喀對西藏的進犯。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頒行了《欽定藏内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對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軍事、對外關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規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白蓮教于1770年代舉兵,後來又于1796年爆發川楚教亂,八年後被清軍鎮壓,領袖王三槐被處死。台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于1787年發動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慶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

由于吏治的腐敗,導緻海關走私嚴重,鴉片貿易猖獗, 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争,清朝戰敗,被迫求和。

擴展資料:

清朝中期文字獄

清初和中期,屢興文字獄以控制士大夫的思想。文字獄之案件常是無中生有,小人造謠所為。其特征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诽謗元首或諷刺政府,即構成刑責。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柳诒征稱:“前代文人受禍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來,志節之士,蕩然無存。……稍一不慎,禍且不測。”。

順治四年(1647年),發生第一起文字獄“函可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因藏有“逆書”《變記》而被逮捕,後來流放到渖陽。

順治末年又發生莊廷鑨明史案,并驚動朝廷中的輔政大臣鳌拜等人。清朝諸例文字獄中,有名的有康熙時期的南山案、雍正時期的查嗣庭試題案和呂留良案等。

清朝曆史中,順治、康熙時期的“文字獄”還隻是個别現象,到雍正時則成為一種普遍的“制度”。在文字獄浪潮中表現得最為瘋狂的則是乾隆,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