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老和尚為什麼自稱老衲衲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看到,有很多老和尚在自稱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其中有一個就叫“老衲”,而這個稱呼一聽,基本上就知道對方的身份大概是什麼了。那老和尚為什麼要這樣稱呼自己,老衲是什麼意思,衲字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在佛家當中,和尚的自稱還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吾愛詩經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老衲究竟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老衲”不是人,而是衣服。
和尚穿的衣服,叫作“衲衣”。“衲”本是“縫補”或“補綴”的意思,後來引申為“綴合而成”之義。出家人的衣服,不求華麗,常用人們遺棄的碎衣片補綴而成,因此就稱作“衲衣”。《佛祖統紀》中摩诃迦葉尊者說:“我今亦當随佛出家,即著壞色衲衣,自剃須發。”可見“衲衣”之稱由來已久。通常寫作“衲衣”,有人說,衲受五種舊弊而作成衣,如寫“衲”字則違反了原義。
能夠做衲衣的,還不是平常的布料。《釋氏要覽》介紹了五種衲衣:“糞掃衣有五種:一、道路棄衣,二、糞掃處衣,三、河邊棄衣,四、蟻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種:一、火燒衣,二、水漬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奶母棄衣。以上衣,天竺人諱忌,故棄之。以不任用,義同糞掃,故共衲成衣,名‘糞掃衣’。”俗人抛棄的最肮髒、最破爛的衣服,補綴縫衲為衣,叫作“糞掃衣”,也不算過分。實際上,佛教盛行後,僧尼衣服已非如此。
穿衲衣,是“十二頭陀行”之一,每個和尚都得遵守。《佛祖統紀》談到慧思尊者說:“平時禦寒,唯一艾衲。”可見佛門生活的清苦。當然,穿衲衣也是有意義的。《釋氏要覽》宣揚“衲衣十利”:“十誦雲,若衲衣不貼田相,不須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以、在粗衣數,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蟲壞,七、染易,八、難壞,九、更不餘衣,十、不失求道。”這“十利”,将衲衣的優點已講得十分透徹了。
衲衣為人所共知,成了僧衣的代名詞。和尚戴的帽子,也是衲綴細碎布片而成,因此也就稱作“衲帽”。《續高僧傳·景鸾傳》就有“衣以袈裟,覆以衲帽”的記載。
到後來,“衲”也成了僧侶的自稱或代稱,諸如“老衲”、“貧衲”、“衲子”等。
2、和尚為什麼自稱貧僧
大家看吳承恩的《西遊記》,唐僧最讓大家熟悉的一句台詞是:“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取經。”看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大家最熟悉的台詞是全真道士丘處機的:“貧道平生所學,稍足自慰的隻有三件……”。可見,“貧”不是和尚的專用詞,道士也用。
其實,我們知道佛教源自古天竺,也就是印度,但是印度的和尚并沒有“貧僧”的自稱,這個詞佛教傳入中國後,一個本土化的名詞,而這一個詞則源于道教。因為道士自稱貧道,而佛教傳入中國後,很多東西沿襲了道教,所以和尚一開始也自稱“貧道”,但是發展到後來,為了區别和尚和道士,和尚才開始自稱“貧僧“。那麼,和尚和道士為何自稱“貧僧”和“貧道”?是表示自己很窮嗎?錯了,這裡的“貧”并不是指“貧窮”。
佛經的《百論疏》裡有解釋:“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沙門自己的謙稱。”“貧”是“乏”、“少”,“道”是“聖道”、“修行”,對人自稱“貧道”就是謙稱自己修行還沒到家的意思。所以,不管是道士自稱“貧道”,還是和尚自稱“貧僧”代替,尼姑則自稱“貧尼”,都是自謙“道業不足”的一個道理。
3、和尚真的很窮嗎
對于現在的和尚自稱”貧僧“”老衲“,很多人不以為然,他們現在哪裡還窮啊,都穿的熠熠生輝的袈裟,哪裡還有百衲衣,更沒有和尚象以前那樣托缽乞食了。那麼,和尚到底窮不窮呢?真的象網絡上所說,他們開豪車,用蘋果嗎?其實這都是一些少數現象,也是一種表象,真正的佛子是不會那麼做的。
因為,真正的佛子都會恪守佛教戒律,佛教戒律規定:“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意思也就是說,和尚是沒有私人的财産的,寺廟是經濟共有的,僧人的所有衣食供給、生老病死都是由寺院承擔。所以,你看現在寺廟不管門票和香火收入多高,那都是屬于寺廟的财産,而不是某個和尚的,所以有一句俗語叫“富廟窮和尚”,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和道理。
衲子的意思衲子的意思是什麼
衲子的詞語解釋是:僧人。
衲子的詞語解釋是:僧人。注音是:ㄋㄚ_ㄗˇ。結構是:衲(左右結構)子(獨體結構)。拼音是:nàzǐ。
衲子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内容】
⒈僧人。引宋黃庭堅《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明湯顯祖《南柯記·禅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_誦的,不在話下。”清沉複《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二、國語詞典
僧侶。
三、網絡解釋
衲子衲子,漢語詞彙,意思是出家人。出自《送密老住五峰》等。
關于衲子的詩詞
《東坡谪英州以書語所善衲子曰戒和尚又疏脫矣讀之有感》《寄體首座·白石山頭衲子多》《呈永老·衲子心情處士衣》
關于衲子的詩句
老子端有衲子緣衲子若于山索句衲子若于山索句
關于衲子的成語
命根子拘攣補衲勞什子醋壇子台柱子狗腿子軟刀子半吊子破衲疏羹二流子
關于衲子的詞語
破衲疏羹千補百衲拘攣補衲軟刀子街溜子命根子台柱子醋壇子管城子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衲子的詳細信息
本是西方一納子這是什麼意思
本是西方一納子這的意思是:釋子,出家人的意思。
是指削發為僧,生活在寺廟,有着嚴格的戒規的人。男的俗稱和尚,女的俗稱尼姑。
指離開家庭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人。
《詩人主客圖·清奇雅正主》引唐衛準逸句:“何必剃頭為弟子,無家便是出家人。”
宋陸遊《雜題》詩:“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來堕薦紳。”
明施耐庵《水浒傳》第四四回:“我想公孫勝先生是個出家人,必是山間林下村落中住,不在城裡。”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裡送京娘》:“公子急得暴躁如雷,大聲叫道:‘出家人清淨無為,紅塵不染,為何殿内鎖着個婦女在内?’”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出家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茅盾《賽會》:“廟裡的老道士又問我讨井水錢,說我吃到他們出家人身上。
2、僧道尼姑之自稱。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出家人又不能備個甚麼肴馔,隻得一杯水酒和些素菜與列位坐坐。
聰明不過衲子。是什麼意思
人家說“聰明不過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說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沒做什麼事,他學什麼會什麼,非常聰明,世智辯聰一學就會。如果有點兒定力加持他,無論學什麼,他會得很快。
另外,要有真智慧,有的和尚表現蠢笨得要死,相貌長得很醜陋——有很多和尚是異相,你看他很醜,就像道安禅師。在晉朝時候,他小時候十幾歲就進廟,他師父看不起他,又醜、又矮、又麻,不但黑,臉上一臉麻子,個子又矮,大衆的師兄、廟裡的人都看不起他。他隻跟着種地,去了很久。
有一天他跟他師父說:“師父,也該給我一本經念一念。”“你要念經?好。”順手拿一本很薄的經書給他。到田地裡還得幹活的,大概在幹活休息的時候,就停一下拿着念一念。晚上回來跟他師父說:“師父,你給我換一本。”“你看了沒有?”他說:“我看了,我都看完了。”他師父也懶得跟他說,又拿一本厚的,比之前多了三倍,他又拿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回來了,又跟師父說:“你再跟我換一本。”他師父覺得很奇怪:“你為什麼一直換?”他就說:“我都讀了。”他師父就拿那個經本在後邊問他,随便問哪段經文,他都倒背如流,他師父才發現他的奇特之處。道安法師是中國最早、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
人不可以貌相,但是他确實有這種本事。他不但信心堅定,戒行也清淨,都是真實材料,但是自己很謙虛。凡是真正有德行的人,都很謙虛,他不認為自己很了不得,絕不會的。因為距離佛還遠得很,連佛都很謙虛。佛是以一切衆生為師,大家看到《普賢行願品》,若沒有衆生,一個佛也成不了,要報衆生的恩,所以要度衆生。
衲子是什麼意思(百衲衣有什麼用)
再創業績新高什麼意思
再創業績新高是指在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并取得更高的業績。這意味着企業或個人在經營或工作中不滿足于現狀,積極追求進步和突破,不斷超越自我,實現更大的成功。再創業績新高需要持續的努力、創新和團隊合作,以應對市場競争和變化,提高産品質量、服務水平,拓展市場份額,增加銷售額和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
山中無老僧,朝中無大臣,什麼意思
也說“山中無老僧,朝中無宰相”或“山中無老僧,朝中無賢相”。
山裡沒有(得道的)老和尚,朝廷中沒有(賢明的)大臣或宰相。大力上下結構是什麼字
夯夯拼音:bènhāng部首:大,部外筆畫:2,總筆畫:5五筆86:DLB五筆98:DER倉颉:KKS筆順編号:13453四角号碼:40427UniCode:CJK統一漢字U+592F基本字義●夯hāngㄏㄤˉ◎砸地基用的工具:木~。蛤蟆~。打~。◎用夯砸:~土。~實。◎方言,用力打:拿棍子~;我拿棍子夯死你其它字義●夯bènㄅㄣˋ◎同“笨”。漢英互譯◎夯rammertamperrampoundEnglish◎heavyload,burden;liftup詳細字義◎夯bèn〈形〉(1)同“笨”。笨拙[stupid]小兒蠢夯,自幼失學。——《儒林外史》(2)又如:夯漢(幹粗笨體力活的人);夯貨(笨貨;蠢人)(3)另見hāng基本詞義◎夯hāng〈名〉(會意。從大,從力。表示勞動時需要出大氣力。本義:勞動中使勁時發出的呼聲。引申築實地基的工具)同引申義[rammingtool;rammer;punner]。如:用夯築堤詞性變化◎夯hāng〈動〉(1)用重物把地或其他粒狀材料砸密實[ram]。如:把土夯實;夯硪(砸壓)(2)〈方〉∶用力猛擊[pun]。如:舉起拳頭向下夯(3)用力扛東西[shoulder]夯,大用力以肩舉物。——《字彙》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反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大勞乎!——明·淨善集《禅林寶訓》(4)撈取[fishfor;gain]。如:夯市(縱兵大鬧街市)(5)充脹,脹滿[swell]有口難言,氣夯破胸脯。——元·王實甫《西廂記》(6)另見bèn常用詞組◎夯歌hānggē[rammers'workchant]打夯時一人領唱、衆人和唱的歌◎夯具hāngjù(1)[punner]∶用來打夯的工具(2)[rammer]∶用動力推動某些東西(如石塊、垃圾、泥土)的工具(3)[tamper]∶搗固混凝土的工具◎夯實hāngshí[tamp;pun]搗實把土夯實是打地基的重要一環相關成語心拙口夯詞義: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康熙字典【醜集下】【大字部】夯【字彙】呼講切,近壑上聲。人用力以堅舉物。【禅林寶訓】黃龍南和尚曰:昔同文悅遊湖南,見衲子擔籠行腳者。悅呵曰: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反累及他人擔夯。一曰北音讀如抗。引申台灣媒體用"夯"是取了HOT的音譯,表示正流行、很熱門、超人氣的意思。因為在閩南話中,“夯”的讀音和“紅”的閩南話讀音接近。
百衲衣有什麼用
百衲衣(袈裟),因用許多方形小塊布片拼綴制成而得名,泛指補丁很多的衣服。但是,中國又稱僧衣為“百衲衣”,因為漢族地區有的僧人為了表示苦修,常拾取别人丢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幹淨後,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縫制這種僧衣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用若幹條長方形布片縫成,并且隻準用類似黑色的布片。
一般僧人常自稱“衲子”或“貧衲”,即由此而來後來,根據這個百衲的意思,凡是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東西,都以百衲稱之。如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