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舊書适合收藏(哪些舊書适合收藏呢)

biang 中華百科 827

本文目錄

  1. 什麼樣的舊書可以收藏
  2. 哪些舊書值得收藏
  3. 什麼樣的舊書值得收藏

什麼樣的舊書可以收藏

明确答案:具有獨特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或者罕見性的舊書值得收藏。

詳細解釋:

一、曆史價值舊書

舊書的曆史價值體現在其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的文化、社會背景。這類書籍可能記錄了重要的曆史事件,或者是由知名作者撰寫,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如古典文學、曆史文獻等,它們的内容不僅具有時代意義,而且在時間長河中逐漸展現出不可估量的價值。

二、藝術價值舊書

藝術價值舊書指的是那些設計獨特、印刷精美、裝幀考究的書籍。這些書籍往往承載着當時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觀念,反映了時代的藝術變遷。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書籍的藝術價值會逐漸凸顯。

三、學術價值舊書

學術價值舊書通常指的是那些對某一學科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書籍,或者包含了重要學術研究成果的著作。這些書籍的内容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被證明對學術研究有着深遠的影響。對于研究者來說,這些書籍是寶貴的資料來源。

四、罕見性舊書

罕見性舊書因其稀少而珍貴。這可能是由于出版數量少、流傳損失大或者特定曆史條件下的稀缺資源等原因造成的。這類書籍往往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為它們代表了特定的文化記憶和曆史見證。

綜上所述,值得收藏的舊書往往是那些在曆史、藝術、學術領域具有獨特價值的書籍,或者是稀有的、難以獲得的版本。收藏舊書不僅是一種個人愛好,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對于真正的藏書愛好者來說,每一本舊書都是一個故事,一個值得珍藏和傳承的故事。

哪些舊書值得收藏

哪些舊書值得收藏?以下為值得收藏的舊書種類:

一、經典文學作品

經典文學作品是曆經時間沉澱的寶貴财富,它們代表了文學的最高成就,如古代名著《紅樓夢》、《西遊記》等,現代文學中的經典小說或詩集。這些作品不僅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其文學價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收藏這些舊書,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學的魅力。

二、古籍善本

古籍善本指的是古代珍貴書籍,這些書籍可能包含古代的曆史、文化、科技等重要信息。如明清時期的文獻、古代的手抄本等,它們的稀有性和曆史價值使其成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收藏這些舊書不僅可以研究古代文化,也是對于曆史傳承的一種尊重。

三.專業領域的經典著作

對于特定專業領域,一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比如學術領域的經典教科書、醫學領域的古籍、科技發展的曆史書籍等。這些書籍對于了解特定領域的發展脈絡和理論基礎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四、懷舊書籍

對于一些人來說,某些帶有個人情感記憶的懷舊書籍也具有收藏價值。這些書籍可能伴随我們的成長,留下過深刻的印記,它們的價值不僅在于書籍本身,更在于與我們個人的情感連接。

總的來說,值得收藏的舊書多種多樣,不僅包括經典文學作品、古籍善本,還包括專業領域的經典著作以及帶有個人情感的懷舊書籍。收藏舊書不僅是對知識的積累,也是對曆史和文化的一種傳承。

什麼樣的舊書值得收藏

值得我們收藏的書本大體有以下幾種:

1、精印本

有些書,除廉價的普通版本外,另有若幹冊限定的精裝本或特精本。這些書由于在油墨及印刷方面特别精緻,開本較大,紙質較好,數量亦有限,便具有收藏價值。例如,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朱維之翻譯的《失樂園》,1984年首次印刷為46400冊,内含精裝本3400冊,就較為高雅。1989年齊魯版特精全本《新刻鏽像批評金瓶梅》,就受到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贊揚,因為它在全本《金瓶梅》的印刷史上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當然,精裝本中又有特精非賣品之書就更為珍貴了。如傅雷所譯《夏洛外傳》,1933年9月初版,其中非賣品精裝本僅印了50冊,為海内外藏書家所矚目。

2、簽名本

有些書本來就出于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簽名留言于扉頁之上,便更有意義,書價亦飛騰而上,甚至達數十倍之多,極為燙手。1992年4月楊绛女士的《洗澡》簽名本,在杭州竟賣到78元。簽名本中又有編号本。所謂編号本,是因其印量有限而按序編排,或贈人或出售。1991年4月巴金先生簽名的《随想錄》編号特裝本,在上海竟賣到13000元,創下大陸40年來拍賣書的曆史新紀錄。

3、初版本

初版之書大都是由作者親自監督印刷和校對的,曆來被版本學家看重,并可以此查核出後來編輯者的疏忽。如著名詩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亂莠集》,上海良友複興圖書印刷公司印行,1939年5月10日初版;還有陳寅恪弟子劉開榮的《唐代小說研究》,1947年商務版。夏羅德·布倫忒著的《孤女飄零記》伍光建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9月初版,都已成為收藏界的珍品。

4、未裁本

所謂未裁本是指書的邊緣從不曾為裝訂者的工具裁剪過的書籍,亦稱毛裝本或毛邊本。如:1931年5月15日上海聯合書店初版的《青春散記》(作者鄒枋),初版僅印了1500冊,且從未有過初版毛邊本的紀錄,故較為罕見,是海内的珍本。

5、孤本

實際上五四以來有不少書亦成為孤本。1948年4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黃裳先生的《錦帆集外》一書,作者曾雲:當時"又曾以宣紙印一本,裝兩冊。盜掠之餘,隻存下半。是更有'孤本'資格矣。"

6、錯本

有時,某部書因印刷或裝訂錯誤得以問世,被稱為特殊版本。這正如集郵愛好者獲得錯票一樣,物以稀為貴。如: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11月初版的《現代小品文選》,由趙景深先生編選,分上下兩冊。其下冊即為錯本。開卷處有一枚藏書印:"結屋三間藏萬卷"。

7、藏書票本

所謂藏書票本,是指在版權頁上貼有藏書票之書。而藏書票在我國的興起,當是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葉靈鳳曾說:"丢開書籍本身,僅僅對于這東西的收集,已經和郵票一樣,是茫無止境的事。"藏書票在海外的售價,已極為昂貴,據董橋雲,EricGill為其妻雕畫的一枚藏書票,80年代已标價90英鎊!具體内容詳見《藏書票》一文。

8、私印本

有些非正式出版的私印之本,由于作者日後成名或其本身的價值,亦值得收藏。例如,台灣詩人鄭愁予1949年在湖南以青蘆為筆名出版的石印處女詩集《草鞋與筏子》,就頗為珍貴。

9、古籍版本

随着時間的推移,年代越久的圖書越有收藏價值,民國時期,宋本書價被炒到五六十塊銀元一頁。這在1942年趙汝珍《古玩指南》一書中是有記載的。50年代初期,宋元本古籍的行情一度低落,明本書有過論斤售賣的時候。這種不正常的行情自然是社會變革時期的短暫一瞬。很快局面就發生了變化。到了50年代末,宋元本書幾乎退出了公開的古舊圖書市場。不過明代古籍還不鮮見。當時的售書目錄标價表明,普通的明本,每冊的價格僅在五元左右。這一價位當與那裡的社會購買力相适應?quot;文革"期間,社會藏書大量損毀,藏書活動陷入極度的萎縮,古籍已無行市。70年代後,古籍從内部售賣逐漸走向公開,樂于收藏者寥寥。隻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人們在生活富足之餘,才恢複了鑒賞與收藏的雅興。古籍的價格也如衆星捧月,逐年攀升。如今人們如能在千元以下買到一部真正的明版書,已是十分幸運的了。

近年來,古籍善本在收藏品中,繼學畫、古玩等脫穎而出。撇開古籍善本的文獻價值,就其鑒賞價值而言,一部品相上好的古籍善本,本身就是一件高雅藝術品。線裝古籍那典雅的封皮設計,精巧的書腦、書脊和恰到好處的簽條等,這些華夏獨有的裝幀形式令人傾心。打開書卷,清新隽永的字體還不時散溢出古墨遺香。

一拍賣公司的古籍善本秋季拍賣專場,成交總價高達375萬元,成交率76%。古籍善本拍賣,成交價如此之高,如今已不再令人咋舌。

10、文革版本

由于"文革"在世界曆史上占有重要一頁,文革圖書印量之多,印刷之精美,堪稱一絕,博得海内外收藏家的好評。如"紅寶書"和"小人書"都已成為搶手的圖書,有的每本标價數百元以上。現在國内一些大中城市的收藏市場,"紅寶書"交易十分紅火,一本上等品相的初版《毛主席語錄》交易價達350元,一本法文版的語錄本價位高達480元,一些稀有版本(如少數民族版、盲文版等)更是價格不菲,含金量頗高,成為藏家投資的"熱點"。

11、港台原版本

港台文史類的原版本由于印制精美而深受大陸藏家喜愛。近年來,随着海峽兩岸探親和文化交流的深入,雖然有一些台灣版的圖書流入大陸,其數量及種類仍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純文學作品,在大陸仍是難尋,被行家以珍本相待。因為截至1992年底,台灣郵寄大陸的圖書仍十分不暢,須轉道香港才能抵達。台灣早期絕版的一些文史類圖書更使大陸藏家聞而難睹其容。沙葉新有次過境香港,跑了幾家舊書攤,才淘得餘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年初版)而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