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康德年間的官窯瓷器可以拍賣嗎
可以。康德是僞滿溥儀的年号,這個年号的瓷器,實際就是民國瓷器。
由于東北并不屬于傳統瓷器生産地區,故這個年号的絕大多數瓷器都是地方民間窯廠燒制的産品,少部分實際是日本瓷。可以說,帶這個年号的瓷器不具備任何特色,在收藏圈一般視同于與同期的民國民間瓷或同期日本民間瓷。
在收藏品圈内,這種瓷器受衆較少。在收藏品市場上,價格并不高。交易價格一般在600元到1000元之間
大滿洲國康德七年一分硬币價值
收藏價值有(怎麼說也代表一段曆史)~但是經濟價值就很低了,因為這個東西一是流傳下來的不少;二是滿洲國是傀儡政權,因為政治因素也很少有人願意收藏;三這錢币是鋁制的,錢币本身金屬價值也低!不過留着玩玩也不錯啦,上曆史課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滿洲國”康德七年壹分銅币市場價格40元
其它:“滿洲國”康德七年壹分鋁币市場價格90元序号名稱品相數量價格¥ 001僞滿康德六年5分鎳币上 40 6 002僞滿大同二年5分鎳币上 40 10 003僞滿大同三年5分鎳币上 40 1.5 004僞滿康德元年5分鎳币上 40 2 005僞滿康德二年5分鎳币上 40 5 006僞滿康德三年5分鎳币上 40 3 007僞滿康德四年5分鎳币上 40 4 008僞滿康德五年5分鎳币上 40 5 009冀東1角上 31 3 010大同二年1角上 10 8 011僞滿大同三年鎳币1角上 40 2 012冀東5分鎳币上 1 40 013康德元年1角鎳币上 20 2.5 014康德二年1角鎳币上 20 5 015康德五年1角鎳币
德國“古典時期”這個名詞解釋是什麼
古典時期(Klassik)(1786-1832)
90年代,狂飙突進運動逐漸結束,德國進入所謂的「古典文學時代」。這時期的德國文學同德國古典哲學、古典音樂一起形成了德國古典文化的一個燦爛時期,躍居世界文化發展的前列。這一時期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包括歌德與席勒的合作以及歌德晚年的創作。法國大革命之後,歌德與席勒逐漸脫離了年輕時激進、浪漫的特徵,開始創作風格崇高、内容理性的文學作品。
歌德與1794年與席勒相交,此後席勒進入第二個旺盛的創作期,發表了《華倫斯坦》、《威廉?泰爾》等大量優秀劇本,而歌德最主要的成就則是完成了西方文學史上最偉大作品之一的詩體小說《浮士德》。
一七七五年到一七八六年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他在威瑪宮廷任職.哥德在威瑪宮廷的最初十年創作成就不大,這十年可以看做是歌德的創作風格從狂飙時期向古典時期過渡階段.一七八六年哥德從威碼出發,進行了他的義大利之遊.在義大利他接受了古希臘羅馬文藝的影響,從此他的作品風格出現了趨向於樸素.甯靜.和諧的轉變,因此可以把歌德的一大利之遊(一七八六~一七八八)作為德國文學古典時期的開始.一七九四至0五年間歌德和席勒的友誼合作時期則是德國文學古典時期的高峰階段;從一八0五年席勒逝世到一八三二年歌德逝世,可以看作是古典時期的後期.
一七七五年歌德應威瑪公國公爵卡爾.奧古斯特之請前去威瑪,為封建宮侯服務,因此這年一為著歌德脫離了狂飙突進運動.從一七七五年起到一八三二年歌德逝世,歌德的生平和創作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脫離狂飙突進用動到席勒傑是前(一七七五至一七九四)這一時期又分為三個階段,即一.一七七五年制一七八六年的最初威瑪十年二.一七八六年至一七八八年的義大利之行;三.一七八八年至一七九四年自一大利歸來重返威瑪時期
(二)與席勒訂交的十年(一七九四年至一八0五年席勒逝世)
(三)席勒逝世後的往年歌德(一八0五至一八三二)
歌德的小說<威廉.麥斯特>合他的詩句<浮士德>是他一生創作中的兩大支柱,一為散文,一為詩體.<麥斯特>前後寫了近五十年,<浮士德>則花了近六十年.當然,這不是說歌德再寫<麥斯特>或<浮士德>時沒有進行别的工作.
<威廉.麥斯特>包含兩部,第一部<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 Wilhelm Meisters Lehr-sjahr)和第二部<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一八二一年-一八二九年)
<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前身是<麥斯特的戲劇使命>Wilhelm Meisters theatralische Sendung,主要是通過一個商人的兒子威廉.麥斯特加入一個巡回演出劇團,并通過劇團豐富多彩的演出活動反映十八世紀末德國戲劇界的繁榮狀況.
<學習時代>在内容上卻廣闊得多,意義也深刻許多.這部<威廉.麥斯特>屬於德國文學中的所謂發展小說,其實也就是教育小說
<浮士德>(Faust、Faustus)是德國作家"哥德"著作中一位人物,是一位為了學問研究而忘了時間流逝的哲學家,在作品中,他為了能重享青春的身體,将靈魂與魔鬼交換,以換取年輕。有許多文學、音樂、歌劇或電影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加以改編
弗裡德裡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94年,席勒與歌德結交,并很快成為好友。在歌德的鼓勵下,席勒於1796年重新恢複文學創作,進入了一生之中第二個旺盛的創作期,著名劇作包括《華倫斯坦三部曲》(Wallenstein)-(1799年)、《瑪麗亞?斯圖亞特》(Maria Stuart)(1801年)、《奧爾良的姑娘》Die Jungfrau von Orleans(1802年)、《墨西拿的新娘》Die Braut von Messina(1803年)、《威廉?泰爾》(Wilhelm Tell)(1803)等等。這一時期席勒創作的特點是以曆史題材為主,善於營造悲壯、雄渾的風格,主題也貼近宏大的社會變革題材。
《威廉?泰爾》(Wilhelm Tell)、是這一時期席勒的重要劇作。戲劇取材於14世紀瑞士英雄獵人威廉?泰爾的傳說。這一題材原本是歌德在瑞士搜集到的,他将其無私贈予席勒。席勒從未去過瑞士,卻将這一傳說诠釋得極為生動。瑞士人為了感激席勒,把泰爾傳說發生地四林湖沿岸的一塊極為壯觀的巨岩石命名為「席勒石」。《威廉?泰爾》以瑞士獨立鬥争為背景,在歌頌民族英雄的同時也歌頌努力争取民族解放的壯舉,在歐洲範圍内引起極大反響。
除戲劇創作外,這一時期席勒還和歌德合作創作了很多詩歌,并創辦文學雜志和魏瑪歌劇院。歌德的創作風格對席勒産生了很大影響。1796年,兩人共寫了上千首詩歌,而歌德的名作《威廉?邁斯特》和《浮士德》第一部也是在這一時期成形的。總體來說,席勒這一時期的創作是古典主義風格的,早年的浪漫激情已經幾近消失。席勒和歌德合作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德國文學史上的「古典主義」時代。
參考網址:
康德年間是什麼年代
康德是溥儀在“僞滿洲國”第二個年号。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中國民國期間紀年的方式:康德年+1933=公元紀年。
年号始末:
抗戰時由于充當日本扶持的僞滿洲國傀儡皇帝,被定為戰犯,後被毛澤東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1967年在北京死去。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号“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僞滿洲國皇帝位時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
年号是什麼
年号是中國曆史君主時代帝王紀年所立的名号,緣起于西漢漢武帝時期,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還使用過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
中國、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而全面廢止年号。值得一提,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使用的主體紀年,常被誤認為是年号,實際上僅是單純的紀年曆法。
擴展資料
第一個年号
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年号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号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隻有年數,沒有年号。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考證,年号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号為“元狩”。《漢書》上記載說,前122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于是立年号為“元狩”,稱該年為元狩元年,并追認元狩前的年号建元、元光和元朔。
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于是改年号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号(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首實行改元(改稱元年)者為漢文帝,但未取年号。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并同時改變年号。一般改元從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辛德勇《改訂西漢新莽紀年表》以為,太初改元之初可能還沒使用年号紀年,而是在五月與改正朔、易服色的改制措施同時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