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楷書字帖哪個好
一、田英章
我個人非常推薦田英章的字,田英章的字非常工整和秀美,初學的話可以把結構掌握的很好。
田英章是學歐楷出身,基本功非常紮實。他的楷書最好,行書略遜一些。
田英章《鋼筆楷書實用技法字帖》
田英章的楷書隻推薦老版字帖,新版出的字帖都是字庫版。
怎麼說呢,字庫版不是不好,但是所有字都是一個樣,死闆。
老版字帖是田英章老師親自書寫,而且在歐楷的基礎上加上了一點點靈飛經的風格,私以為非常好看,質量非常高。
二、顧仲安
三、盧中南
【硬筆行書】:
四、吳玉生(推薦他的行楷)
【硬筆楷書】:
雖然名為行書,單個人感覺更像行楷。
吳玉生《硬筆行書紅樓夢詩詞》
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也非常推薦這本書。這字我個人認為是國内目前最好的行楷,吳玉生老師不愧為大家。
五、張秀她的行楷不錯~比較秀氣~适合女孩子練~
【硬筆楷書】:
【硬筆行書】:
六、荊霄鵬
田英章的得意門生,楷書更接近歐體,行楷和行書都略好一點。
【硬筆楷書】:
【硬筆行書】:
七、錢沛雲
主要是行書,非常漂亮。
【硬筆行書】:
八、江鳥
傳說中的行書大神
九、李放鳴
【硬筆楷書】:
【硬筆行書】:
十、任平
【硬筆行書】:
練習楷書用哪家字帖好呢
在幾千年的書法史長河中,楷書一直是一大主流,它既有很強的實用性,也不失審美性。作為學書者,面對浩如煙海的名碑法帖,必須擇善而從才有收獲。那麼如有選擇楷書法帖呢?下面我們提出幾個原則。
取法乎上
初學書法,必須取法乎上,否則會堕入末流。那麼,什麼叫取法乎上呢?我們認為,法則性與藝術性是檢驗一個楷書法帖高下的标準。
所謂“法則性”,即無論是基本點畫,還是間架結構與章法,都合乎作為楷書應有的技法規範,通過對它的臨摹,可以掌握這些技法規範并能由此而觸類旁通;所謂“藝術性”,即它不僅規範而有法則而且其筆勢、筆意、結字符合審美的要求。觀之,可以怡人,臨之,可以醉人。
有人以為“取法乎上”,就是時間越古越好,其實不然。楷書從發展至成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法則的建立與完備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隻是到了唐代,楷法才算大備,因此,初學叢唐楷入手,就是取法乎上。練楷書也有先大後小之說。待有了一定基礎,再學魏晉六朝的楷書,可于法則之外,得到古雅醇厚之趣。在楷書中,對于初學者,墨迹本由于起止清晰、用筆明了,便于觀察,收效可能更快。
因人而異
楷書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古樸,有的秀雅,有的蕭散,有的凝重,可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好進行選擇。有人喜歡清勁典雅一路的,如王義之、王獻之、柳公權、褚遂良的楷書便可引以為法;有人喜歡雄渾厚重一路的,如顔真卿、鄭文公碑即可效法;有人喜歡方筆,如《張猛龍》、歐陽詢楷書可資借鑒;有人喜愛圓筆,如《瘗鶴銘》、虞世南楷書便是正則。
擇帖如擇偶,首先必須自己喜愛它,才可能建立感情,将精力投人其中,才可能收效最大,切不可見異思遷,朝三暮四,表面上遍臨百家,實際上一家也沒掌握,如此隻會徒費光陰。
下面介紹四個楷書經典法帖,供您參考。
歐陽詢《九成宮體泉銘》。唐歐陽詢書。魏征撰文。唐貞觀六年(632)四月刻。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體泉銘”六字。碑在陝西麟遊。傳世宋拓本尚多,以明驸馬李琪藏北宋拓本最佳,今藏北京故官博物院。
此碑為歐陽詢 75歲時應诏之作,書法神怡氣清,極為精到。其筆法瘦硬勁健,結字正欹相生,無毫發差舛。明陳繼儒《眉公全集》評,“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腆。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臨習中除應注意點畫的不同形态、變化之外,要重點把握線條的瘦硬道勁,運筆要果斷爽快,切忌拖泥帶水,遲疑不決。
九成宮醴泉銘
顔真卿《顔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顔君神道》。顔真卿書。唐大曆十四年(779)立。四面刻。存楷書三面,四十四行,行三十八字。原存陝西西安,宋元祐間石佚。1922年重出,現藏西安碑林。
此書為顔真卿 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顔勤禮所書神道。為顔體之典型風格代表作。其用筆爽利勁健,結體端莊雍容,氣勢雄邁清奇、自然大方。
臨習時請注意點畫的飽滿豐腆,以及線條的粗細、輕重對比變化,同時應注意線條細處不纖弱、粗處不臃腫。
顔勤禮碑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唐永徽四年(653),《序》十月,《記》十二月刻。《序》正書,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萬文韶刻。《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正書,二十行,行四十字。文右行。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下。
此書字體瘦勁而時有行書筆意,用筆方圓兼濟,靈動佻達。唐張懷瓘評:“美人婵娟,似不勝乎羅绮,鉛華綽約,甚有餘态。”是褚書代表作之一,也是碑與帖風格結合的成功典範之一。臨墓時應注意字形的不同變化,同時力求表現線條的瘦勁、挺健和爽利。但也要注意線條的圓潤,切忌纖弱。
雁塔聖教序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撰并書。唐武德九年(626)立。傳貞觀年間僅拓數十紙賜近臣,不久石毀。唐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後命相王旦重刻。正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額題篆書“唐孔子廟堂碑”陰文六字。今重刻一石亦不存。後世翻刻本有數種,著名者有二:一是宋王彥超重刻于陝西西安,俗稱“陝本”或“西廟堂碑”。二是元代至元年間重刻于山東城武,俗稱“城武本”或“東廟堂碑”。清臨川李宗瀚舊藏墨本,也稱唐拓,為存世拓本之最。
此書珠圓玉洞、典雅含蓄,筆法外柔内剛,氣力沉靜。結體端肅靜穆,舒展自如,似恂恂長者,令人起敬。
孔子廟堂碑
楷書是哪個朝代的 楷書的特點
楷書是哪個朝代的楷書的特點
楷書起源于漢末,在魏朝、唐朝、宋元等時期都有發展,并不屬于某一個朝代。楷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為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由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的。關于“楷書是哪個朝代的”的具體介紹,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繼續往下閱讀和了解。
關于楷書的發展
1、漢魏
漢末時期的楷書,是從漢隸逐漸演變而來的,雖然已經有楷書的雛形初現,但是仍殘留着極少的隸書風格,南北朝時期,由于地域的不同,楷書也分為好幾種風格。
2、唐朝
唐朝是楷書的鼎盛時期,不僅書體到了成熟階段,并且書法人才輩出,初唐三大書法家分别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的習字模範。
3、宋元
宋元就楷書的延伸階段,這個時期的書法家們開始追求書法作品的美感,注重字體的結構。
4、現代
現代楷書已經成為了一種基礎的書法書體,并且一直是官方的正式字體,在我國書法體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楷書的特點
楷書的特點主要分為四個,分别是:筆筆到位、結構嚴謹、重心平穩、快慢結合。楷書的一筆一劃都是分開且工整的,而且提筆和頓筆不能拖拉,書寫的時候也要快慢結合,部分筆花要快,部分筆劃則慢。
總之,楷書經過了一個如此漫長的發展,對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以上就是關于“楷書是哪個朝代的”以及“楷書的特點”的具體回答,希望這些相關内容可以給各位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