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金文書法有什麼特點
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銘文一般是鑄于器皿上,較晚的銘文也有雕刻而成的。銘文不斷演變成各種形體,通稱“鐘鼎文字”,在漢字書體上叫做“籀文”、“古文”或“大篆”。
銅器銘文字數多寡不一,多者可達三四百個。一般來講,商代銘文簡單,西周時期銘文繁多,而至春秋戰國時期又趨于簡單,至秦漢時期則很少發現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了。
周王朝初年所用的金文從筆畫到結構還都跟殷商甲骨文非常相似。周昭王以後,西周金文日漸成熟。代表作有周昭王時的《宗周鐘》、周恭王時的《牆盤》等。此時金文書法的主要特點是:
筆畫由蝌蚪尾巴形狀漸變圓潤,起筆、轉換、收筆也多為圓筆;結體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緊密、更穩定,也更有規律。章法方面開始注意到縱橫的字距和行距,帶界格的銘文章法更為嚴整,而字距、行距較大的則顯得十分疏朗開闊。
2
分享評論
踩
一筆書院硬筆書法
軟筆硬筆線上一對一授課,足不出戶,享受國内優質教育資源一對一書法啟蒙結合小班教學,讓孩子真正感受書法魅力
shufa.edulxw.cn廣告
裝裱字畫多少錢_價格實惠
值得一看的字畫相關信息推薦
裝裱字畫多少錢?創藝軒專業更實惠,依據字畫大小收費,更加透明!裝裱字畫多少錢?創藝軒每年裝裱字畫超過1000副,可送貨和安裝!
cyx100.com廣告
十分鐘有問必答
1227人正在問
金文書法有什麼特點?
去提問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王獻之書法有什麼特點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于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于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并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于取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地位。書迹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擴展資料:轶事典故墨迹變牛有一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獻之便将墨迹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偷兒恕氈王獻之一夜睡在書房裡,一群盜賊潛入房中,将室内東西偷得精光。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輩的遺物,隻請你們留下這氈子。”盜賊驚慌而逃。魏德不長太元(376年—396年)年間,太極殿落成,謝安打算讓王獻之題寫匾額,以作為流傳後世的墨寶,但難于直言,試探道:曹魏時陵雲殿匾額沒有題寫,就被工匠們誤釘了上去,取不下來,隻好讓韋仲将(韋誕)站在懸挂的凳子上書寫匾額。等匾額寫罷,頭發都變白了,衰老得僅剩一口餘氣,回到家告訴子孫們,此後再也不能用這種方法題寫匾額。王獻之明白謝安的意圖,正色道:“韋仲将,是曹魏大臣,哪會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顯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長久。”謝安便不再追逼他題字。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獻之
23贊·11,264浏覽2019-04-27
商代金文的書法特點
1、圖式化傾向與制作上的修飾我們見到的殷商金文書法作品通常隻有一到兩個字,且多與圖案結合在一起,組成族徽等圖案形式。即使純文字作品,其文字式樣也會處理成圖案樣式。當中尤其是帶“亞”字的作品,由“亞”字構成方框,其他字一般都安排在方框之内,圖案化的特征很濃。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殷商中期至晚期,如《母戊鼎銘》、《婦好方鼎銘》、《亞方鼎銘》、《父癸卣銘》等。在這些作品中,文字結構大都被表現為圖式化的形象,用筆的痕迹多被修飾加工過,部分筆畫甚至是通過圖形塊面的形式進行表達,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書寫筆畫。這些族徽圖案的形式,其淵源甚至可追溯到與該圖案相對應的族群遠古時候的圖騰,故而往往能透露出古樸深邃、浪漫詭谲的視覺效果。到晚商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字數才逐漸多起來,但篇幅還是在幾十字以内,像西周時的長篇銘文仍然未有出現。這個時期青銅器銘文所反映的内容僅限于祭祖、銘功等範圍,如《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很多都有上述所講的族徽圖案與銘文同時出現的,并未完全被書寫性的文字形式所代替,如《六祀邲其卣器銘》,作品的下部就是亞貘族名的族徽圖案。在銘文的文字制作上,經常出現部分文字筆畫經過修飾加粗的現象,這一現象一直延續至西周初期的金文書法作品上,如商代作品《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四祀邲其卣器銘》、《戍鼎銘》和西周初年作品《何尊銘》、《大盂鼎銘》等。從這些作品的用筆上,我們都可以明顯看到部分筆畫在制作時被修飾加工變粗的痕迹。以《小臣俞尊器銘》為例:“丁”、“王”、“正”、“又”等字的部分用筆被加重強調了,而《四祀邲其卣器銘》,則有更多的筆畫帶有被修飾過的迹象。這種刻意加粗筆畫的情況,實際上是更古老的象形文字表現形式,是文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遺存現象。以《二祀邲其卣器銘》為例,其塗寫加粗的部分,大都具有象形表意的性質,其中如“令”、“兄”、“賓”、“遘”、“大”等字,其加粗的筆畫就很明顯地體現出象形表意的作用。表現在作品中的這些族徽圖案,和修飾加重的筆迹,付載于作品之中,往往成為作品視覺的重心,使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詭谲、奇幻與浪漫的色彩,構成了商代金文書法作品特有的藝術形式。 2、與甲骨文互為關聯的關系商代金文書法在出現的時間上與甲骨文是并行發展的。根據李學勤先生的考證,以現有見到的文字來看,金文比甲骨文出現的時間要稍早一點。金文在盤庚遷殷後出現,而現時見到的甲骨文則是殷中期以後的産物。從文字使用的角度講,它們同屬于一個體系,實質上是同一種字體,隻,較晚的銘文也有雕刻而成的。銘文不斷演變成各種形體,通稱“鐘鼎文字”,在漢字書體上叫做“籀文”、“古文”或“大篆”。
銅器銘文字數多寡不一,多者可達三四百個。一般來講,商代銘文簡單,西周時期銘文繁多,而至春秋戰國時期又趨于簡單,至秦漢時期則很少發現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了。
周王朝初年所用的金文從筆畫到結構還都跟殷商甲骨文非常相似。周昭王以後,西周金文日漸成熟。代表作有周昭王時的《宗周鐘》、周恭王時的《牆盤》等。此時金文書法的主要特點是:
筆畫由蝌蚪尾巴形狀漸變圓潤,起筆、轉換、收筆也多為圓筆;結體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緊密、更穩定,也更有規律。章法方面開始注意到縱橫的字距和行距,帶界格的銘文章法更為嚴整,而字距、行距較大的則顯得十分疏朗開闊。
2
分享評論
踩
一筆書院硬筆書法
軟筆硬筆線上一對一授課,足不出戶,享受國内優質教育資源一對一書法啟蒙結合小班教學,讓孩子真正感受書法魅力
shufa.edulxw.cn廣告
裝裱字畫多少錢_價格實惠
值得一看的字畫相關信息推薦
裝裱字畫多少錢?創藝軒專業更實惠,依據字畫大小收費,更加透明!裝裱字畫多少錢?創藝軒每年裝裱字畫超過1000副,可送貨和安裝!
cyx100.com廣告
十分鐘有問必答
1227人正在問
金文書法有什麼特點?
去提問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王獻之書法有什麼特點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于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于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并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于取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地位。書迹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擴展資料:轶事典故墨迹變牛有一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獻之便将墨迹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偷兒恕氈王獻之一夜睡在書房裡,一群盜賊潛入房中,将室内東西偷得精光。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輩的遺物,隻請你們留下這氈子。”盜賊驚慌而逃。魏德不長太元(376年—396年)年間,太極殿落成,謝安打算讓王獻之題寫匾額,以作為流傳後世的墨寶,但難于直言,試探道:曹魏時陵雲殿匾額沒有題寫,就被工匠們誤釘了上去,取不下來,隻好讓韋仲将(韋誕)站在懸挂的凳子上書寫匾額。等匾額寫罷,頭發都變白了,衰老得僅剩一口餘氣,回到家告訴子孫們,此後再也不能用這種方法題寫匾額。王獻之明白謝安的意圖,正色道:“韋仲将,是曹魏大臣,哪會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顯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長久。”謝安便不再追逼他題字。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獻之
23贊·11,264浏覽2019-04-27
商代金文的書法特點
1、圖式化傾向與制作上的修飾我們見到的殷商金文書法作品通常隻有一到兩個字,且多與圖案結合在一起,組成族徽等圖案形式。即使純文字作品,其文字式樣也會處理成圖案樣式。當中尤其是帶“亞”字的作品,由“亞”字構成方框,其他字一般都安排在方框之内,圖案化的特征很濃。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殷商中期至晚期,如《母戊鼎銘》、《婦好方鼎銘》、《亞方鼎銘》、《父癸卣銘》等。在這些作品中,文字結構大都被表現為圖式化的形象,用筆的痕迹多被修飾加工過,部分筆畫甚至是通過圖形塊面的形式進行表達,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書寫筆畫。這些族徽圖案的形式,其淵源甚至可追溯到與該圖案相對應的族群遠古時候的圖騰,故而往往能透露出古樸深邃、浪漫詭谲的視覺效果。到晚商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字數才逐漸多起來,但篇幅還是在幾十字以内,像西周時的長篇銘文仍然未有出現。這個時期青銅器銘文所反映的内容僅限于祭祖、銘功等範圍,如《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很多都有上述所講的族徽圖案與銘文同時出現的,并未完全被書寫性的文字形式所代替,如《六祀邲其卣器銘》,作品的下部就是亞貘族名的族徽圖案。在銘文的文字制作上,經常出現部分文字筆畫經過修飾加粗的現象,這一現象一直延續至西周初期的金文書法作品上,如商代作品《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四祀邲其卣器銘》、《戍鼎銘》和西周初年作品《何尊銘》、《大盂鼎銘》等。從這些作品的用筆上,我們都可以明顯看到部分筆畫在制作時被修飾加工變粗的痕迹。以《小臣俞尊器銘》為例:“丁”、“王”、“正”、“又”等字的部分用筆被加重強調了,而《四祀邲其卣器銘》,則有更多的筆畫帶有被修飾過的迹象。這種刻意加粗筆畫的情況,實際上是更古老的象形文字表現形式,是文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遺存現象。以《二祀邲其卣器銘》為例,其塗寫加粗的部分,大都具有象形表意的性質,其中如“令”、“兄”、“賓”、“遘”、“大”等字,其加粗的筆畫就很明顯地體現出象形表意的作用。表現在作品中的這些族徽圖案,和修飾加重的筆迹,付載于作品之中,往往成為作品視覺的重心,使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詭谲、奇幻與浪漫的色彩,構成了商代金文書法作品特有的藝術形式。 2、與甲骨文互為關聯的關系商代金文書法在出現的時間上與甲骨文是并行發展的。根據李學勤先生的考證,以現有見到的文字來看,金文比甲骨文出現的時間要稍早一點。金文在盤庚遷殷後出現,而現時見到的甲骨文則是殷中期以後的産物。從文字使用的角度講,它們同屬于一個體系,實質上是同一種字體,隻是承載它們的載體及其制作方法不同,從而在視覺特征上産生出差異而矣。甲骨文是在龜甲或牛骨上用刀刻寫出來的,字體在筆畫上主要體現出刀刻的效果。筆畫的起筆與收筆處較尖,筆畫中段稍粗一些。青銅器銘文是通過制範鑄造而成的,制範鑄造的過程比甲骨文刻制的過程能更好地保存毛筆書寫的特征,使得在不少銘文拓本上仍可以大緻地看到毛筆書寫的式樣,如《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等。從書法藝術的角度看,澆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給人的感覺是更加莊重厚實和古樸典雅。盡管如此,這一時期的金文書法作品,在用筆和結體上仍大量地保存了甲骨文的特點。如在筆畫的起筆收筆較尖,筆畫中段較粗,行筆剛強勁健,結體自由奇肆,章法上多注意行距,而字距則根據字形的大小較随意排列等等。有些時候尖起尖收,中段粗壯的用筆特點更被大幅度誇張了,使尖者更尖,粗大者更粗,如《母戊鼎銘》、《四祀邲其卣器銘》等。有的金文作品與甲骨文作品從拓本上甚至很難加以區别開來,如《二祀邲其卣器銘》與《蔔辭通篡第735》、《四祀邲其卣器銘》與《蔔辭通篡第698》等。所不同的是,與甲骨文相同的書寫特點,在金文作品上是通過人為的工藝修飾得來的,如《母戊鼎銘》、《四祀邲其卣器銘》,從作品中可以看出,除圖式化的文字外,用筆上的尖起尖收,筆畫中段異常粗壯等,是被刻意修飾加工出來的,這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下意識地為了更接近于甲骨文的書寫特點而作出的舉動。在金文中被加重填實的筆畫,在甲骨文那裡一般隻是把這種筆畫刻出個外框,如金文的“丙”、“丁”、“王”與甲骨文的“丙”、“丁”、“王”字等。有的甲骨文作品在風格上也很像是金文,如《蔔辭通篡第578》。如果将來能出土一些反映在其他載體上的商代文字形式,相信其表現出來的特點也應該大同小異,因為它們本來就是相同的一種文字書體,隻是放置在不同的載體上,有着不同的制作工藝和材料的差異,從而産生出各自不同的視覺效果。 3、對藝術個性的寬容在商代社會,藝術上對個性的寬容并不表現在社會的主觀意識上,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不會具有刺激個性的發現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叢文俊語)。商代金文書法上表現出來對藝術個性的寬容,隻是從我們以現代人的角度,對當時作品作出的客觀評價。在當時藝術作品個性風格的存在,主要表現為下意識的表達與接受上的寬容,但對于今天學習金文書法的人來講,則顯然是一份來自上古時代異常珍貴的禮物。商代的金文書法作品,章法、結構、用筆自然随意,不同的作品,形式上的差距可以非常大,如《二祀邲其卣器銘》、《四祀邲其卣器銘》、《六祀邲其卣器銘》,為邲其家族的器銘,從銘文的紀年上看,書寫與制作時間相差隻有四年,但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個性明顯可以看到作品并非出于一人,書法風格上的差異相當明顯。事實上,殷商時期的金文書法,可以講每件作品都能看到不同于其他作品而各自獨立的個性特點,如《小子卣器銘》、《丙申角器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書法審美表達上對藝術個性的容忍和接受,當然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特色有着重要的關系。早期的殷商人屬于遊牧民族,好飲酒,性格天然奔放。笃信鬼神,崇尚占蔔巫祝之道。金文書法藝術個性上的表現皆源于當時人們個性的自然流露。它之所以能夠為當時時代所接受,得以保存至今,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實際上還處于文明的初級階段有一定的關系,和我們現時在藝術創作時對作品個性風格的刻意追求有着天淵之别。因為在這兩者之間,帶有明顯的文化差别。而在個體意識的流露上,商代也不可能像西周那樣受到“禮樂”制度過多的規範。這些蘊涵在殷商時期金文書法之中豐富的個性表達,又為我們今天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4、古樸神秘和天真浪漫的境界殷商時期金文書法作品的藝術境界是古樸神秘和天真浪漫的,當我們欣賞殷商早期帶有圖式化的作品和《小臣俞尊器銘》、《二祀邲其卣器銘》、《四祀邲其卣器銘》、《六祀邲其卣器銘》等作品時,有如置身于遠古先民神秘和浪漫的生活情調之中。這除了殷商時代距離我們現時生活的時代十分遙遠,我們對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質并不太了解,自然産生出某種神秘和向往的感覺外,商人在鬼神信仰上的特質,以及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抽象地反映到作品的境界上,才是令人感覺到商代金文書法古樸神秘和天真浪漫的關鍵所在。面對殷商人燦爛的文化遺存,郭沫若先生不無感慨地說:“商人氣質傾向藝術,彜器之制作精絕千古。而好飲酒,好田獵,好崇祀鬼神,均其超現實之證。”殷商人豪放浪漫,對自然界未知的一切,由于科技能力上的因素,人們無法作出科學解答,隻能對它懷着崇敬的心态。原始的宗教、巫盅更使當時人們的生活充滿詭秘的色彩。這一切,都影響着殷商時期人們的精神狀态,直接或間接地令殷商時期的金文書法作品在氣格上變得神秘詭谲,自然天成,瑰麗多姿,創作手法上無拘無束,變化豐富,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魅力。當我們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就恍如置身于山野大澤間離奇怪異的岩畫前,那些捉摸不定、變幻莫測又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令人回味無窮!上述四點,反映在商周金文書法的演變上是非常突出的。商代文明的燦爛和古樸,商代原始宗教的詭秘和奇肆,都源于當時曆史文化和科技能力的支配。在商周金文書法的整個曆史時期當中,我認為商代金文書法的詭秘和奇肆、剛勁和豪放、豐富和自由,是最值得我們更多地去研究和學習的,它所反映出來在創作審美表達上的容忍和自由,即使放到21世紀的今天,也一樣值得我們羨慕。
5贊·959浏覽2017-12-16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什麼特點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特點: 1、甲骨文的特點甲骨文是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産生了影響。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镌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 2、金文的特點商代的金文書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産生的。它的字數不多,字體瘦長,筆道遒勁雄美,行氣疏密有緻,結構嚴謹,情勢凝重,各有風韻。有人曾歸納為兩種風格,一種是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畫起止多露鋒芒,間有肥筆,另一種則是運筆有力,形體瘦筋,筆畫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鋒芒。西周早期的金文從書體和書法風格來看,總的情勢是清秀優美,筆道首尾出鋒,有明顯的波磔,結構嚴謹,行款章法自如。後期的風格凝重雄放。 3、小篆的特點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緻比例為3:2左右。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緻。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四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4、隸書的特點隸書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5、楷書的特點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現代。 6、草書的特點結體省筆丶變形,删繁就簡,使書寫趨于便捷爽利。省略點畫細節,以概貌約形體,打破平衡,變形誇張其勢,使發揮情性更有餘地。 7、行書的特點行書是介于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于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于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态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迹,這就是絲連。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緻的,隻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217贊·5,099浏覽2019-12-09
什麼是甲骨文,金文(鐘鼎文),他們在書法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金文的載體是青銅鼎之類的容器,甲骨文的載體是獸骨和龜甲等物質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鐘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因鑄刻于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迹多刻于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迹,具有古樸之風格。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金文是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由于銅器的制作大多有紀念價值,因此刻寫者也較用心,比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裝飾體。依據出土的銅器文字研究,金文也分為三期:前期是武王、成王、康王時期,此時的銅器上金文文字不多,而字勢闊大,筆力宏肆。中期是昭王、穆王時期,此時的器物較少,金文亦無大變化,跟前期比較起來,字勢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風格。
2贊·229浏覽
中國書法有幾種字體?金文屬于什麼字體?
一、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草書體。其中又細分為 1、篆書體:大篆、小篆。 2、隸書體:古隸、今隸。 3、楷書體:魏碑、正楷。 4、行書體:行楷、行草。 5、草書體:章草、小草、大草、标準草書。二、金文的書體,一般稱為大篆或籀書,也有稱為古籀的。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鐘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所以現在也包括其中。擴展資料:中國書法的書體與字體: 1、“字體”指篆字、隸字、楷字、草字,它不考慮書寫的行為問題,更不考慮書家的個人風格問題。在書法史上,它是最基礎的部分。 2、“書體”,典型的如行書,它不是文字意義上的字體,它隻是楷字的快寫與連寫,它的書寫行為大于文字的休式。當然寬泛地說:如鳥蟲篆、飛白書、遊絲書,或還有區别于典型大草的“小草”、“章草”,都是因為書寫行為而不是文字辨識而産生的,當屬此類。 3、“書風”,最接近于書法家作為藝術家的個人情性,趣味的、有創作意味的部分。比如顔柳歐趙、歐虞褚陣、蘇黃米蔡,或是二王典範,這些在過去被認為是“字體”與“書體”,說’‘字體”顯然于理不合,說“書體”大概過得去但不嚴格,而說“書風”則是鼓為妥帖的。“字體”,是指文字意義上的;“書風”,則是指藝術的書法意義上的。這是兩個極端。而“書體”則是介乎于兩者之間的中段,它既非是實用的、通用的、獨立的文字樣式,又不涉及過于個人的審關趣味;它依靠文字的有力的物質支撐,但眼光卻轉向藝術表現或至少試圖努力這樣去做。“字體”、“書體”、“書風”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典型地顯示出書法必須保持的“騎牆性格”。它必須努力去探索日新日新的未來之途,但卻又必須把自己牢牢捆在文字的基礎之上。這是一個必須無條件服從的生存前提。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書體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篆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文(殷周青銅器銘文)
6贊·1,602浏覽2019-06-16
一筆書院硬筆書法練習
值得一看的硬筆書法相關信息推薦
軟筆硬筆線上一對一授課,足不出戶,享受國内優質教育資源一對一書法啟蒙結合小班教學,讓孩子真正感受書法魅力
shufa.edulxw.cn廣告
鋼字-京東文具耗材,品質學習,優質辦公
值得一看的鋼字相關信息推薦
鋼字,「京東文具耗材」簡約美觀,精緻耐用,專注細節,,實用之選!
m.jd.com廣告
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評價怎麼樣?
《微微一笑很傾城》可以說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中比較成功的一部,演員的演技也可圈可點。這部還原度極高的電
33條回答·1,414人在看
“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有道理嗎?想要長壽平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如果一句話被人們世代銘記,口口相傳,那麼也證明這句話存在着一定的正确性,所以說“想要長壽,肚子常空”
8條回答·149人在看
自己交社保和單位交社保有什麼區别?
二姐聊保險
57,651播放
白羊座愛一個人會親對方哪裡?
親吻是表達愛意的最直接的方式,那麼如果單純又熱情的白羊座愛上了一個人,會親吻對方哪裡呢?一.眼睛如果
12條回答·390人在看
北京大學哪些專業畢業之後不愁找工作?
現就讀與北京大學一個就業相當困難的院系,但是還是硬着頭皮,以及強忍着對其他專業的羨慕回答一下這道題。
137條回答·13,743人在看
《水浒傳》中,宋江為什麼要殺死李逵?
宋江擔心自己死後李逵起兵造反敗壞自己的名聲,自己廢了大半輩子的心裡指望得到自己應得的功名利祿,就算自
14條回答·385人在看
車子一個月不開需要做些什麼?
24條回答·32,895人在看
劉德華為什麼這幾年不在大陸開演唱會?
劉德華出生于中國香港,是中國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他曾三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二次金馬獎
14條回答·557人在看
英菲尼迪QX60怎麼樣?值得買嗎?
英菲尼迪QX60是一款不錯的車型,性價比也高,在預算合适的範圍内是值得購買的。秉承英菲尼迪“以駕駛者
21條回答·2,855人在看
如何看待釘釘因在線授課,導緻大量學生給釘釘差評?
1,141條回答·23,862人在看
正在加載
金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金文的來曆是什麼
金文的來曆: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
金文是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
金文的内容是關于當時祀典、賜命、诏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脫去闆滞,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于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将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将年号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金文還有哪些特點
金文的特點如下:
商代的金文書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産生的。它的字數不多,字體瘦長,筆道遒勁雄美,行氣疏密有緻,結構嚴謹,情勢凝重,各有風韻。有人曾歸納為兩種風格,一種是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起止多露鋒芒,間有肥筆,另一種則是運筆有力,形體瘦筋,筆劃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鋒芒。
西周早期的金文從書體和書法風格來看,總的情勢是清秀優美,筆道首尾出鋒,有明顯的波磔,結構嚴謹,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風格質樸平實,多挺拔的懸針筆法,仍帶有甲骨文的影響。
金文的内容
金文的内容是關于當時祀典、賜命、诏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脫去闆滞,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于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将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将年号定為元鼎。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
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中國古代字體有哪些
商朝: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商周: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
秦朝:大篆(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
漢代:草書(是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将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漢末:今草,亦稱“小草”。草書的一種。始于漢末。是對章草的革新。筆畫連綿回繞,文字之間有聯綴,書寫簡約方便便。為東晉王羲之所發揚完善。
唐朝: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擴展資料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于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于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産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曆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2]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迹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産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參考資料:甲骨文(中國古代文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