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怎麼考(夜宿山寺怎麼講解)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夜宿山寺》教學設計、教後反思、聽課記錄
  2. 二年級上冊19《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怎麼預習
  3. 夜宿山寺相關考辨
  4. 夜宿山寺的相關考辨

《夜宿山寺》教學設計、教後反思、聽課記錄

一、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部編新人教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18課《古詩二首》中第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誇張的筆調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從視覺感受上寫山寺樓高,後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是從聽覺上進一步烘托山寺樓高。”

二、教學目标:

1、會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會認“宿”“寺”“危”等6個生字,會寫“危”“敢”“驚”3個生字。

3、讀詩句,想畫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三、教學重點: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會認“宿”“寺”“危”等6個生字,會寫“危”“敢”“驚”3個生字。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由楊老師給大家上語文課,在正式開啟今天的課程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讓音樂開啟我們美好的學習之旅。(師播放寶寶巴士唱《夜宿山寺》音樂。)

(設計意圖:音樂性是古典詩詞的内在審美特征。由于學界分學科研究的原因,大多老師教學上忽略了詩詞的音樂性,也消弱了古典詩詞的美育功能。我設計這樣的激趣導入,是從重視詩歌音樂性,通過構建音樂化詩歌課堂,變革傳統詩詞教學模式,是應時應景的美育舉措)

師:聽完了歌曲,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1、學生會回答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18課的古詩《夜宿山寺》,這時我會表揚這個孩子預習做的充分,是個愛主動學習,擅于發現的孩子。2、學生沉默,說不出來,或者說的和要學的古詩《夜宿山寺》沒關系,我要擅于引導,比如: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83頁,你發現了什麼?

師:對!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夜宿山寺》,請同學們跟我一起讀課題《夜宿山寺》(教師闆書課題)

生讀課題

2、識字寫字

師:同學們都會讀課題了,但是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預設:個别學生會說出“夜”和“山寺”的意思,教師給予肯定後,要引導學生說出每個字的意思,然後連在一起理解說。

師:大家再看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們還學過他的哪首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李白的詩歌,溫故知新,積累古詩詞)

師:在課題當中,有兩個字寶寶是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是哪兩個呢?

生:“宿”“寺”

師:對!你知道怎樣快速記住這兩個字嗎?

預設:生會回答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換一換”的方法。教師可讓學生給字組詞,再放入語境中說話運用。

師:“宿”是一個多音字,你們知道它的另外讀音嗎?

闆書宿的多個讀音,組詞,學生做筆記

師:我們一起來讀詩的前兩句:“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生讀

師:這兩句裡還有兩個要求我們會認的字,請同學們教教老師怎麼樣來認識記住這兩個字。

(這裡有兩個課标要求會認的字“危”和“辰”教師讓學生講識字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危“字,并且把這兩句再讀一讀。)

同樣的方式教授古詩的後兩句。

識字檢測:

師:我們都會認了這些字詞,現在我們把這些字詞放回古詩原文中再來讀一讀古詩吧!

(設計意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新教材更多地采用了“随文識字”的編排方式。随文識字的編排意圖在于将識字與閱讀結合在一起,賦予了識字教學的雙重目的。這首《夜宿山寺》句子短,篇幅小,随文識字就是讓學生識到生字詞後,立即回到課文語境中去朗讀。這當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訓練,生字詞得到鞏固,還受到了規範語言的熏陶,進一步加深孩子對字詞的理解。)

3、古詩朗讀背誦

(1)理解古詩大意

(2)學生複述古詩大意

(設計意圖:當前,古詩文的教學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古詩文往往較難理解和背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低。為幫助孩子們記憶古詩文,我讓學生用白話文複述古詩大意,這種方式類似于講故事,通過故事情節聯想古詩原文,既能讓學生初步學會古詩品悟鑒賞,又能快速記憶古詩。)

(3)各種方式讀古詩(男生讀、女生讀、唱古詩、表演讀……)

(設計意圖:課堂以“讀”為本,根據課程需要,我運用多種方式讀古詩,讓學生在多樣方式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古典美”“意境美”,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内容,體悟感情,感受樂趣,多讀成誦。)

4、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在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古詩特點,融朗讀、繪畫于一體,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上學習古詩,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後反思:

    “我還可以把預設工作做的更充分,目标落實更到位,把課上的更好。“這是我上完這節課後最深的感悟。

    來貢山支教,我一直都是以一個觀察者、教研員的身份去聽很多語文老師的課,尤其是桑磊老師的課,我聽了很多節,還對他“指手劃腳”提出了很多建議,也看到桑老師根據我的建議上課後課堂教學發生的巨大改變。所以,當桑老師要求我給他們班上一節示範課時,我很爽快地答應了,但我告訴他,我上的不是示範課,頂多是一節“試水課”,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那套方法在桑老師班級管不管用。

    确定教學思路、寫教案、做課件隻用了一個晚上,完全是沒有經過任何打磨的,我就是想試試平時桑老師用兩個課時才能教完的一首古詩,我用一個課時在他們班能不能完成,并且把教學目标落實好。   

   沒有把課展現出來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準備的已經很充分了,當上完課回過頭來看的時候還是會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這節課真正讓我感受到課堂實踐的重要性,想要成長,隻有設計好自己的課程後反複實踐,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後解決,不斷磨練,才能成就課程,成就自己,成就學生。上課之前,雖然一次次告訴自己,這隻是一節常态課,放平心态,但還是在頭一夜睡不踏實,做夢都在上課,再一次證明我的心理素質真的不好,克服不了”怕失敗“這個心理關。

    上完這節課,我先對自己的不足進行梳理:1.對學情預設太高。比如一開始我讓學生初讀古詩,孩子們卻不會讀(不會拼拼音),我隻能帶讀。還有在講“危” “百尺”“恐” ”驚“這些字面意思時,很多學生理解不了,結合字詞意思說出全句詩歌意思這樣的環節我預設1次過,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複了5次,學生才能勉強根據我的提示說出詩句大概意思,這裡花費了太多時間,嚴重壓縮了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其他教學環節。2.生字書寫指導落實不佳,沒有進行書空筆畫,教師範寫環節。3.預設中的多音字教學和唱古詩教學沒有進行,課堂實際與教學設計不符 4.前半節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沒有被調動起來,充分說明我的課堂把控能力和随機應變能力有待加強。5.課堂狀态較之前差太多,一節課我都感覺沒有真正融入文本,融入課堂,教學姿态生硬。

針對我的課,胡萬麗老師也給我提出了很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建議,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借鑒,實踐探究,在此對她表示感謝。

1.教學思路不清晰,課件p p t與教學思路斷層,課堂教學不流暢,缺乏連貫性。李白簡介那張ppt可以不要,畢竟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孩子,教師出示一大段關于李白的文字,幾乎沒有作用。

2.書寫指導落實不到位,沒有進行字形結構分析,帶學生書空。一定要将課堂環節落到一個“實”處,不要為了完成教學目标而教學。

3.教學策略欠缺,不擅長追問,錯失教學良機。比如,學生背李白的詩,一個學生背出來了《登鹳雀樓》我當時應該及時問:“《登鹳雀樓》是李白寫的嗎?”還有出示完去拼音讀詞語外,可以讓學生把詞語再放回古詩當中去讀。

4.作為語文老師,我的課堂語言不優美豐富,情感表達不豐富充沛,讀出詩歌背後的韻律意境,沒有融進教材和課堂。口頭語“這是什麼意思?”太多,把學生問懵了,而且這樣的問題太多,學生不願意思考,積極性不強。建議換種方式,讓自己的課堂語言優美豐富。(旁觀者清,我壓根沒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口頭語,所以以後上課要多錄視頻,自己回頭看自己的課,改缺點)

5.要讓學生先讀,找出自己不會讀或者感覺難讀的字圈畫出來,教師指導後在讓學生讀,而不是教師帶讀。

聽了胡老師給出的評課建議,我受益匪淺。深感教育教學是一項需要永遠磨煉與精進的過程,我要一直向胡老師這樣在教學一線摸爬滾打有着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并且積極參加各種賽課,磨煉自己,體驗享受被打磨的過程,讓自己的課與人完美融合,做到“課人合一”。

桑磊老師作為我的徒弟,我也要求他寫聽課筆記和聽課感想,以下是桑磊老師的聽課記錄和聽課反思:

             聽楊彩霞老師試水課《夜宿山寺》反思

                                       茨開鎮中心學校桑磊

   《夜宿山寺》是部編新人教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18課《古詩二首》中第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本節課楊老師課前做了大量了準備,考慮到本班學生基礎薄弱她因地制宜将教學難度和目标做了調整。教學目标設置了三個點:1、會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會認“宿”“寺”“危”等6個生字,會寫“危”“敢”“驚”3個生字。3、讀詩句,想畫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教學重點兩個點: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會認“宿”“寺”“危”等6個生字,會寫“危”“敢”“驚”3個生字。按照楊老師說這堂課她沒發揮好,但是我所看到的都是我所需要提高和學習的地方,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将自己的課堂從低效走向高效,我将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簡略記錄。

亮點:

1、導入部分。課堂開始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氣氛,楊老師利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學生進行了互動。正當學生們的音樂細胞被調動起來後,楊老師播放《夜宿山寺》音樂,對于部分預習充分的學生來說,這首音樂如虎添翼,學生很快進入本文的學習内容。

2、新知講解部分。楊老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李白,接着讓同學們回顧過去學過李白的詩歌并進行背誦。這個過程中胡睿江同學因急于表現,想不到卻弄巧成拙。楊老師為了讓他找回自信,讓他再次回答。這次他認真思考沉着應答,果不其然竟然準确說出答案。楊老師不但讓全班回顧了有關李白的詩詞而且有效的幫助胡睿江同學找回了自信。

3、識字寫字。對于我來說我上課前總喜歡把生字拿出一節課的時間來解決。楊老師這節課采用的是随文識字,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就能把本節課的6個識字任務和3個會寫字任務完成,這種辦法需要教師有紮實的功底才能完成,對于我來說目前的水平是完成不了的。這個環節中讓我觸動很大的一幕便是讓學生讀詞語。楊老師先帶着全班讀詞語,過程中還穿插識字方法的傳授和詞語在句中意思的解釋。為了檢測學生的實時學習效果,楊老師采用抽查個别學生的方法檢測。在抽查過程中指名讀詞的孩子可是本班基礎最薄弱的,過去我教他讀詞語一連帶讀十遍還是勉強會讀。而這次這個學生在楊老師的鼓勵下六個詞語竟能讀出5個。我認為學習的目的都是向外求到向内求的過程。這名同學這節課向外求學到了多少我不敢揣測,但通過本次回答我敢肯定這節課對這名學生來說終生難忘,畢竟這節課在他本已泛不起半點漣漪的内心有了一絲波動一絲歡愉。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想今後孩子每每回憶起這一刻的時候學習的自信就會油然而生。

4、古詩朗讀背誦。這個環節楊老師主要從理解古詩大意入手,将詩句的字詞分開解釋然後又通過學生們的理解組合起來。雖然對于我所帶班級的基礎來說很難明白,但是通過自身的思考或多或少會有些朦胧的認識。的确如此,剛開始孩子們對于這樣的方式不太理解,但是在楊老師的引導和強化練習後,課末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完成背誦和理解這首詩的意境。

不足:

1、課前準備的小禮品如果能夠貫穿課堂作為激勵學生參與課堂的輔助道具,估計本堂課效果會更好。

2、對于本班基礎薄弱的現實,備課本很充足但是備學生還是略有高估。

    通過桑老師的聽課記錄,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從不會認讀的四個學生中抽到了全班學習成績最差,平時什麼都學不會,語文隻考7分的學生。這個學生在我的教學引導鼓勵下,竟然準确讀出了6個詞語中的5個,這對我來說是本節課最大的成功。就好似得到一堆碎片,突然被我拼出千裡江山圖,幸福激動不言而喻。(在檢測認讀環節,我問同學們誰會認讀詞語就舉手,我發現有4個同學沒有舉手,就走到離我最近這個同學跟前,輕聲告訴他不會讀沒關系,讓其他同學再教你一遍,你認真聽,這個同學閃着明亮的眼睛說好,然後準确讀出了6個詞語中的5個,得到了大家的掌聲。雖然這樣的情況不在我的課堂預設當中,但這樣自然生成的學生成長還是讓我感動。)

   上完這節課,尤其是知道自己無意“點燃”一個語文隻考7分,平時沉默不語的學生時,我感覺自己在教育叢林中越走越深,也越感覺自己未知的東西越來越多。教育是一項越做越讓人感覺責任、使命重大的事業,是一項越做越讓人敬畏、後怕的研究與專業。你心裡沒有的東西,眼裡自然是看不到的,眼裡看不到的東西,自然是不會把它交給學生。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心中有未來的好老師。

二年級上冊19《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怎麼預習

二年級上冊19《古詩二首》,《夜宿山寺》預習可以先查閱作者資料,相關背景資料以及進行主題歸納和譯文理解等等,參考如下:

1、《夜宿山寺》

詩人簡介:李白,唐代著名詩人,字太白,号青蓮居士,綿州人(今四川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代表作:《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

主題歸納:《夜宿山寺》這首詩運用誇張的手法、絕妙的想象,道出了詩人夜宿山寺,身臨高處的獨特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建築藝術的驚歎以及對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詩譯文:山頂的寺廟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天上的神仙。

2、《敕勒歌》

資料鍊接:陰山,我國内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國陰山地區人類活動的曆史非常悠久,是内地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古代有許多著名詩句描寫此山。

主題歸納:《敕勒歌》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古詩譯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裡的天幕像氈布帳篷一樣籠罩着遼闊的大地。天空蔚藍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出現了。

夜宿山寺相關考辨

關于《夜宿山寺》的作者和創作地點,通常認為是李白的代表作,且認為是在湖北省黃梅縣的蔡山峰頂山的江心寺所寫。然而,學術界對此有所争議。李德書在2006年3月的《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表的文章《李白〈上樓詩〉與〈題峰頂寺〉、〈夜宿山寺〉考辨》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據其研究,李白在黃梅縣所創作的詩作應該是《題峰頂寺》,其中的詩句描述如下:

"夜宿峰頂寺,舉手扪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然而,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收錄的《夜宿山寺》内容,實際上可能是李白早年的作品《上樓詩》。《上樓詩》實際上是李白在綿州越王樓所作,而非通常所認為的山寺之作。而李白在中年時期在蕲州黃梅縣創作的《題峰頂寺》則有文獻記載,如宋代邵博的《邵氏見聞錄》、趙德麟的《侯鲭錄》和胡仔的《苕溪漁隐叢話》等均有提及。[3][6]

以上信息來源于[7]。

擴展資料

《夜宿山寺》這首詩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般認為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表達了詩人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詩想象瑰麗,誇張巧妙,活靈活現,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夜宿山寺的相關考辨

這首《夜宿山寺》,一般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在湖北省黃梅縣所作,寫的是黃梅縣蔡山峰頂山的江心寺。但也有不同看法。《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所刊載的李德書的文章《李白〈上樓詩〉與〈題峰頂寺〉、〈夜宿山寺〉考辨》認為,李白在湖北黃梅縣所寫的詩是《題峰頂寺》,詩句是:

夜宿峰頂寺,舉手扪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李白詩歌《夜宿山寺》的内容,應為李白少年詩作《上樓詩》的内容,而《上樓詩》實為李白上綿州越王樓詩。李白中年在蕲州黃梅縣所作《題峰頂寺》來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見聞錄》、趙德麟《侯鲭錄》、胡仔《苕溪漁隐叢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