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台北故宮的清代肉形石是什麼石頭
最近兩岸故宮開始互相官方訪問與交流,相關之議題也成為群衆之焦點,大家有興趣的是台北故宮館藏偏向哪一方面呢?與北京故宮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初挑選裝箱運至台灣的文物,著重具有在中華文化延續性的文物,也就是著重在各朝曆代的重要文物。但由於時間以及載運船隻不足,因此大件器物大多舍棄不帶。也因此大件器物成為北京故宮的特色比如大禹治水玉山以及磁王等。
然,台北故宮帶走的器物,以當時的博物學來說,皆多為上上等。比如:
在書畫方面,當時記載於宣和畫譜,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中幾乎當時國民政府所能拿到的全部的宋元以及重要繪畫皆裝運至台灣,至於有些留在宮中的,則大多為來不及清點或是在當時有争議的書畫,比如徽宗的聽琴圖。在青銅器方面,當時選擇自兩晉、隋唐、宋、元、明、清代,曆代王朝交替而傳下來的傳世國器以及重要史料價值的河南出土文物裝運至台灣。在瓷器方面選擇在該種類中最為精美的,比如紅寶石僧帽壺就是當時最好的紅寶石宣德款瓷器,再比如當時所能找到依據”埏埴流光測”中記載的23件汝瓷全都帶來了台灣。所謂“天下名瓷,汝窯為魁”,如果汝窯是瓷器中的第一的話那這件收藏於台北故宮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就是汝瓷中第一了,因為她是現存汝磁中唯一完美無暇幾乎看不到顯著開片的北宋汝瓷。此外台北故宮當時著重在年代較久遠的宋代五大名窯,因此五大名窯幾乎重要作品悉數都運到了台灣。而之後的元代以及明代清代希珍瓷器,比如元朝青花,成化鬥彩,萬曆五彩的最精美作品,特别是康雍乾三代最重要的瓷器-琺琅彩瓷,當時皇宮中隻剩下460幾支,其中460件被帶到了台北故宮。
再器物方面(當時僅簡單分為這幾類)著重在點集中有記載的器件,比如乾隆欽定《西清硯譜》所收載之中華古硯正譜為二百方、另有附錄者為四十方,總計為二百四十方。藏于台灣故宮博物院95方。或是皇宮禦用珍玩(比如多寶閣),或是具有特别難得雕刻技法(比如痕都斯坦玉器),這是種一器一色薄胎如蟬翅的玉器,乾隆詩雲:「西昆率産玉,良匠出痕都。」痕都斯坦玉精品,原均集中於北京紫禁城内乾清宮暖閣内與圓明園殿座之中。乾清宮於乾隆歸政前,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圓明園則在八國聯軍時被毀,因此所有現存古籍善本所提及的痕都斯坦玉精品當時幾乎全都到了台北故宮。
所以早期有人說北京故宮有宮無寶,台北故宮有寶無宮,但是北京故宮經過這數十年來從全國各地徵集以及許多海内外人士的無私捐獻,加上許多考古挖掘,館藏文物回到了180幾萬件,如果扣除瓷器标本破片,以及不完整的器物,或不具曆史價值的文物,精品部份大約有30萬件,這大概與台北故宮近70萬件扣除後大約30萬件差不多。所以單看一個部分都是不全的。在分類方面,由於當時清朝才滅亡不過20年因此當時帶走時認為清宮的服飾是不重要的,但現在卻恰恰成為北京故宮寶貴并引以為傲的收藏,再比如當時沒來得及運走的明清官窯,也成為北京故宮重要的收藏,這與台北故宮宋代五大名窯的收藏架構起完整的中華瓷器曆史。自解放以來,北京故宮大肆收購了揚州八怪等明末清初時期的畫家。恰好與台北故宮收藏唐宋書畫成為互補。所以不論台北故宮還是北京故宮好。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兩個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ㄧ,台北故宮在1960被世人稱為世界4大博物館(有人稱為5大,因為考量冬宮多為18世紀以後文物,古代文物遠不如台北故宮因此難以比較),而北京故宮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産之ㄧ。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都是從其他國家掠奪文物,而館藏文物多非自己國家文物的非單一式博物館。但是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卻是全世界公認第一(實在難分軒轾)的單一式的博物館。都是世界級最偉大的博物館之ㄧ。
故宮的意義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産,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建築是人類曆史文化的紀念碑,偉大的建築往往成為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象征物。故宮就是這樣的象征物,故宮不隻是宏偉的古建築,還包括珍藏其間的文物精品,它們聯結在一起,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與中華文明成就的一個标志。
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曆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幹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曆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并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産。世界文化遺産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産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故宮博物院有哪些館藏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築群之一。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故宮博物院的館藏豐富多樣,包括藝術品、文物和曆史文獻等。
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主要分為兩大類:藝術品和文物。藝術品館藏包括繪畫、書法、玉器、陶瓷、琺琅器等各種藝術品;文物館藏則包括銅器、青銅器、金銀器、瑪瑙器等各種曆史文物。這些館藏展示了中國古代藝術和手工技藝的精髓,展現了中國五千年文明的輝煌。
故宮博物院的館藏還有一些特别珍貴和獨特的藏品。比如,慈禧太後禦用乾隆款玉佩是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玉器之一,被譽為“東方第一玉”。還有乾隆皇帝禦用的琺琅彩瓷和雍正禦用的紫檀木寶座等。這些藏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展示了中國古代皇家生活的奢華和精緻。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了大量的曆史文獻和典籍。這些文獻包括經籍、史書、奏折、信劄等,記錄了中國曆代皇帝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教訓,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樂大典》,它是明朝永樂皇帝為了總結前代治國經驗而編纂的一部巨著,内容涵蓋了科學、文學、曆史、地理等各個領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
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些特别主題展覽館。比如,鐘表館展示了中國和西方各個時期的鐘表制造工藝和發展曆程;珠寶館則展示了中國古代珠寶飾品的制作工藝和款式變化。這些主題展覽館為遊客提供了更加專業和深入的了解文物的機會,增加了參觀的樂趣和收獲。
故宮博物院的館藏豐富多樣,包括藝術品、文物和曆史文獻等。這些館藏展示了中國古代藝術和手工技藝的精髓,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的輝煌。特别珍貴和獨特的藏品以及特别主題展覽館也為遊客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參觀體驗。無論是對于藝術愛好者還是曆史迷來說,故宮博物院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旅遊目的地。
國立故宮博物院肉形石一塊多少錢
肉形石與翠玉白菜和毛公鼎并稱台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價值是難以估算的,假設在收藏家手中要出售的話,不會低于1個億的,呵呵
【名稱】肉形石【類别】玉石【年代】清代【文物原屬】清宮舊藏【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肉形石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供入内府。這塊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取自一塊黃玉,經人的鬼斧神工,竟然就雕成了一塊玉東坡肉。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這是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由于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在不同的時間點,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顔色不同,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來質感豐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這件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