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巴拉是什麼(嘎巴拉是什麼骨頭)

biang 中華百科 982

本文目錄

  1. 嘎巴拉寓意和象征
  2. 嘎巴拉是什麼東西
  3. 嘎巴拉 是什麼
  4. 嘎巴拉是什麼意思

嘎巴拉寓意和象征

嘎巴拉的寓意和象征是生老病死不過是一瞬間,無常即是常态,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不要執着于世俗的名利。

嘎巴拉為梵語音譯,意為顱骨、頭蓋骨,它是一種象征大悲與空性的法器。大悲是指對一切衆生的無量慈悲心,是菩薩的根本心量。空性是指一切法無自性,無固定不變的實體,是佛教的最高真理。嘎巴拉用人的頭蓋骨來表示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苦空,以及對生死輪回的超越和解脫。

嘎巴拉可謂是百年之作,同集那麼多高僧的眉骨與制作僧人的血汗,使得人骨念珠異常珍貴,故而佛教裡有這樣的說法:人骨念珠可以使死者安息、生者平安,可謂是真正通死生之大,明陰陽之道的法寶。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串正品嘎巴拉,但是在市場上魚龍混雜,需要仔細鑒别,而且一串真正的嘎巴拉價值連城。

嘎巴拉的蛻變

嘎巴拉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文化的傳承和宗教的魔法。它代表着純淨、神聖、庇佑。擁有嘎巴拉的人,因之心靈得以淨化,生活得以祝福。這是一種文化的奇迹,一種宗教的魔法。

然而,嘎巴拉并沒有停滞不前。随着文化的融合和演變,它也在不斷煥發新生。如今,嘎巴拉已經走出了寺廟,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不僅僅是宗教信仰的表達,更是一種文化的傳遞。這是傳統與現代的奇妙交織。

嘎巴拉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保持傳統的同時,讓它走向更廣泛的舞台,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同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為嘎巴拉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可以讓這一文化的寶藏得以更廣泛傳播。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嘎巴拉

嘎巴拉是什麼東西

嘎巴拉是西藏人骨制品,其用材一般由已獲圓滿報身有修為的藏族人在死亡之後,将其頭蓋骨,腿骨,指骨捐出以制作成特殊的法器,是密宗法器之一。

嘎巴拉一詞來自梵文,是頭蓋骨的意思。最初這是一位古印度大成就者的名字。

來源

嘎巴拉的妻子和5個孩子相繼死去,他在墳場中大哭,久久不肯離去。這時瑜伽士納波傑巴大師正好經過這裡,他問嘎巴拉為什麼這麼傷心。嘎巴拉告訴大師:我的妻子和孩子全部去世,我無法忘記他們,所以才極度悲恸。納波傑巴大師勸戒他:三界中生死輪回的衆生都是在經曆着這樣的痛苦,衆生都對輪回中的生生死死感到畏懼,并不是你一個人遭受這樣的打擊,所以你再怎樣悲傷也是無用,不如努力修行。

嘎巴拉向大師請教:“我對輪回的生死很是恐懼,請您教導我解脫的方法”。于是大師給他灌頂并教授他口訣,叫他依法如下修持:“以孩子的骨作為六飾,将妻子的頭骨當缽,頭骨就是生起次第,頭蓋骨中的虛空就是圓滿次第。”嘎巴拉努力修行9年,終于證悟,成為了84位大成就者中的嘎巴拉大師。

制作

人骨念珠隻有佛教中的密宗才用。密宗又叫真言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流傳于西藏、青海等地,由于其在實踐中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禮儀,本尊信仰崇拜為特征,所以一直具有神秘主義的特征,其法器多用人骨,當然人骨念珠所用人骨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它必須是喇嘛高僧的遺骨,我們知道西藏喇嘛死後流行天葬,把自己的屍體喂食給秃鹫,以達到世祖割股喂鷹的佛教境界,肉體已經成為生靈的食物,骨頭便捐出來做法器,那麼人骨念珠是用人體哪個部位的骨頭呢?

最多則是手指骨和眉骨,因為佛教講究因緣,僧人作法手指自然用得最多,而眼睛則是閱佛經明世情的地方,這兩個部位可謂是最有因緣,是具有悟性的骨骼,當然可以成為開啟後人之智的法器,手指骨做成的念珠一般來說較為容易,一般一副念珠十個手指的骨骼便可制作而成,而眉骨是比較硬的,所以一副念珠可能要用十幾位高僧的眉骨制作而成,試想小小的念珠競有十幾位高僧的因緣在裡面,對于一個佛教徒來說那将是多麼珍貴。

而且人骨念珠的制作十分複雜,因為全是手工制作而成,所以僧人要擁有非常高技藝的,每天還要磨出其光澤,這樣可能要用十幾年的時間,同時要湊足一副念珠所有的眉骨,需要等十幾位高僧圓寂,這樣一來可能一副念珠需要花去五、六十年,甚至一百年。而隻有指骨和眉骨制作的人骨念珠才能叫嘎巴拉,而小腿骨等人骨制作的念珠隻能叫做人骨珠,不能被稱之為嘎巴拉。

價值

嘎巴拉可謂是百年之作,同時那麼多高僧的眉骨與制作僧人的血汗,使得人骨念珠異常珍貴,故而佛教裡有這樣的說法:人骨念珠可以使死者安息、生者平安,可謂是真正通死生之大,明陰陽之道的法寶。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串正品嘎巴拉,但是在市場上魚龍混雜,需要仔細鑒别,而且一串真正的嘎巴拉價值連城。

含義

人骨念珠108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一百零八種煩惱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共三十六種,再以前世,今世,來世三世合成一百零八種煩惱。

嘎巴拉 是什麼

'嘎巴拉"是藏語發音。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頭蓋骨"。腿骨,手指骨的珠串當然殊勝,但是,嚴格來說,嘎巴拉必須為頭部。

西藏人骨制品俗稱嘎巴拉。其用材,一般由已獲圓滿報身有修為的喇嘛在圓寂之後,将其頭蓋骨,腿骨,指骨捐出已制作成特殊的法器

他住在拉劄布力地區,是屬于平民階級。以作工來為生。他有五個小孩,由于往昔的業力,他的妻子去逝了。他将屍體運到屍陀林中,在那裡傷心哭泣着。陸續不久他的五個子女全部都死掉了,他再次将屍體陸續搬到屍陀林中,他在屍陀林中痛苦哭泣着。

這時瑜伽士納波傑巴大師經過這裡,問他在這裡作什麼?他告訴瑜伽士:“瑜伽士呀,我的太太和小孩全部過世了,我受到沉痛的打擊,心中沒有辦法忘記他們,因此呆在這裡難過。”納波傑巴大師告訴他:“三界輪回中的衆生都是處在這樣的痛苦中,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受到這種打擊,你不要再因此而傷痛。你再悲傷對自己也無益,應該要努力修持佛法。難道你仍然對輪回中的生生死死不感到恐懼嗎?”

他回答:“我現在對輪回生死很是恐懼,如果您有能得到解脫的法門,請您教我。”大師就在喜金剛的壇城中給予他灌頂,并開示了生起圓滿次第的口訣,叫他依法如下去修持:“以小孩的骨頭作成六骨飾來穿戴,将妻子的頭骨切下來當缽,頭骨就是生起次第,頭蓋骨中的虛空就是圓滿次第。”

他依照上師的教授精進來修持,經過了九年,能夠作生起圓滿二次第的雙運禅修,得到了證悟。他告訴弟子:

“吾乃頭骨瑜伽士,

吾見諸法之本質,

證悟與頭骨無别,

住于任運自在中。”

他說完後,飛身至虛空中舞蹈,衆人都對他生出了信心,稱他為嗄巴拉大師。

大師自述了證悟的過程,在五百年中利益了許多衆生。最後帶領了六百位弟子前往卡雀空行淨土。

這是咕噜嗄巴拉大師的故事

據我所知有三種形式的嘎巴拉一種為已圓寂的喇嘛據生前意願将自己的一顆眉心骨奉獻出來作為一顆念珠或者指骨幾顆或将頭蓋骨做成器皿為嘎巴拉碗供養菩薩或作為灌頂法器。這種材質的嘎巴拉若做成佛珠其難度相當大因為要積攢齊88顆或百顆 108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無比殊勝珍貴存世量極其少大多都在故宮珍藏或者寺院供奉

另二種為因難産而死的婦女的骨骼,是由死者親屬捐獻給寺院的。佛教信徒認為,一個婦女之所以難産而死,是因為她前世的罪孽太重。把她遺體上的骨骼捐獻出來作成法器,就能洗清她前世的罪孽,以求得來世轉生為善趣這種嘎巴拉并不常見而且有好多人也沒聽過這種說法我也是聽過沒見過

最後一種就是由藏族的習俗天葬西藏對佛法僧虔誠供養的人們若是離世軀體會供養衆生肉體被秃鹫帶上天骨骼會被砸碎和糌粑粘在一起燒掉但有時天葬師碰到有緣分的遺骨就會奏請寺院做成念珠這種嘎巴拉來源清淨若是有人使用它持咒念佛一可以幫助逝去的人得到解脫二使用他的人也可以用他助修是不可多得的法器在念珠中也是極其珍貴的

嘎巴拉是什麼意思

嘎巴拉是一種藏傳佛教中使用的佛器,又稱為“托巴”,是一種盛放佛舍利或者修行者遺物的盒子。

嘎巴拉的前身是古代印度盛放王室和佛教高僧遺體的金屬帽,一般用白銀制成,後來逐漸被金、銀等貴金屬所取代。

嘎巴拉的外形獨特,通常由三部分組成:蓋子、主體和底托,可以靈活地開啟和關閉。嘎巴拉的大小和形狀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定制。

嘎巴拉通常用于保護佛舍利或高僧的遺物不被他人侵犯,同時也被用來傳遞佛法和修行者的智慧。

在藏傳佛教中,嘎巴拉被認為具有特殊的力量和加持力,可以幫助修行者開悟和獲得成就。因此,嘎巴拉是修行者必備的法器之一。

總之,嘎巴拉是一種特殊的佛器,具有特殊的力量和加持力,是修行者必備的法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