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屍陀林是什麼意思屍陀林有什麼用處
屍陀林,指的是西藏的葬屍場,主要用來處理僧人的屍體。據敦煌發現的《要行舍身經》中載,即勸人于死後分割血肉,布施屍陀林(葬屍場)中。在漢地隋以前已有此風俗。下面,就到佛學入門中了解關于屍陀林的用處吧。
屍陀林記載:
亦作“屍陁林”。梵語的譯音。棄屍之處;僧人墓地。《陳書·孝行傳·謝貞》:“氣絕之後,若直棄之草野,依僧家屍陁林法,是吾所願。”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屍陀林正言屍多婆那,此雲寒林。其林幽邃而且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側……今總指棄屍之處名屍陀林者,取彼名。”宋蘇轼《贈章默》詩:“棄身屍陀林,烏鸢任狼藉。”一本作“屍陀林”。清趙翼《贈李莪洲》詩:“肉将屍陁林下填,魂已鬼門關畔立。”
唐範摅《雲溪友議》卷十:“招羣徒衆,入屍陀林,以餅裹腐屍肉而食。”亦作“屍陁林”。
守護者:屍陀林怙主
屍林怙主,即屍陀林護主又稱“墓葬主”,屍陀林主又稱「獨達」或「多翠達波」,是本尊勝樂金剛及空行母的不共護法。因此一般我們會在護法的唐卡上方看到勝樂金剛像,以及在勝樂金剛或者空行母唐卡下方看到屍林護法像。
在密續中說,降伏三界者大殊勝嘿如嘎(勝樂)本尊發出“嗡……”咒音後,驚昏了世間一切生靈。當衆生覺醒時,便見到殊勝黑魯嘎化現屍林怙主的形象。告知衆生世間無任何永恒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可是衆生不明無常之理,妄生執着,最終招緻輪回之苦。屍陀林主向人們展示人的最後結果,不過是一架白骨,啟悟人們放棄對恒常的執着,找尋智慧尋求解脫大樂。
屍陀林主為掌管屍陀林之神,所保護與掌管之地有八大寒林作為棄屍的處所:東方暴虐寒林、北方密業寒林、西方金剛焰寒林,南方骨鎖寒林、東北狂笑寒林、東南吉祥寒林、西南幽暗寒林和西北啾啾寒林。
八大屍陀林可是極為殊聖的!因為它們是空行勇父、空行勇母的聚會所、荟供處。所以屍陀林主特别護持獨處屍林中的清淨行者及卡雀瑪空行母的修行者。
密續中叙述屍陀林怙主安居在屍骸淨地,淨地裡有四方形的人頭骨城,骨城有屍林髑髅宮殿和蓮華日輪座,座墊上擁立着屍林怙主夫婦。屍陀林怙主夫婦的形象極為怖畏,是兩具無有血肉的人形骨架,分别踏立在蓮花日月輪墊上的海螺和貝殼上面,作舞姿狀。屍林怙主的髑髅身表義空性,人頭骨棒表義摧滅嗔恚心,盛滿甘露的嘎巴拉碗表空樂智慧、五骷髅頂飾表義出生一切悉地成就。
功德利益:
空行密續中曾說:因億萬空行母本尊誓言的關系,此屍林陀護主特别對于修持卡雀瑪空行母的行者會特别守護。
此屍陀林護法在于遣除秘密修持時所産生的障難,是非常迅速而且殊勝不可思議的。
并且此尊護法特别具有掌管空行寶藏的财神屬性,若能領受到得到屍陀林護主灌頂,能增其世間資糧财富,脫離貧窮的障礙,可得福壽,消除大難,往生時順利轉生,修持者獲得屍陀林怙主加持,世間法能迅速成就,更可拔除諸多病痛業障,福壽增長,财富少有破損,一切兇事惡兆均轉禍為福。
密續中說,修持屍林怙主法,能增财富,可得福壽,消除大難,死後順利轉生,修佛者獲得成佛順緣,護持成就道果。特别是對于防護仇敵和盜賊有特殊加持,也可以對治一些來自墳場的兇兆。
對鏡是什麼意思
對境,故名思意,面對的一切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别的衆生,或者是事,甚至一個情緒等等,都能稱為對境。也可以叫“對機”,也就是看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對什麼人什麼事而說,不能固執教條真理。
擴展資料:
藏傳佛教法器類繁多,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些法器大體可以分為禮敬、稱贊、供養、持驗、護魔、勸導六大類。袈裟、項珠、哈達等屬于禮敬類;鐘、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屬于稱贊類;塔、壇城、八寶、七政、供台、華蓋等屬于供養類;
念珠、木魚、金剛杵、灌頂壺、嘎巴拉碗等屬于持驗類;護身佛、秘密符印等屬于護魔類;刻有或者寫有六字真言的瑪尼輪、轉經筒和幢、石等屬于勸導類。
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義,有的法器兼有數種用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藏傳佛教
嘎巴是什麼意思
嘎巴的意思:模拟棍棒等折斷的聲音。形容清脆的咀嚼聲。
讀音:gā bā。
引證解析:象聲詞,形容樹枝等折斷的聲音或紙張清脆的響聲。例:小孩在冰上跑的時候滑倒了,倒地前用胳膊一支,胳膊嘎巴就折了。嘎巴也是黏的東西幹後附着在别的物體上。例:飯粒都嘎巴在鍋底上了。
嘎巴也是方言的一種,武漢話說某人不通人情世故,做人人品很夾生,半吊子的意思。嘎巴還是河北滄州的一種食物,由澱粉做成,形似布丁。和青豆或者黃豆醋溜,名為嘎巴豆娃。
嘎巴造句
1、看多了嘎巴拉,也不會覺得怎麼樣。
2、即使你的鼻涕嘎巴兒對你的健康無害,也會對你的人際關系有害,所以我建議你還是改嚼口香糖得了。
3、你說你幹活是不是貓蓋屎?擦完的鏡子怎麼還有嘎巴兒?
4、刷碗時候,用洗菜剩下的水,下次用的時候一抹晚上還常常挂着米粒兒嘎巴兒。
5、有時候竈鍋裡是奶奶最拿手的貼餅子,奶奶就問我是不是想吃帶“胡嘎巴”的?我當然高興了,于是竈膛裡的火力就要加大。
金剛亥姆是什麼意思
金剛亥母,梵文Vajravārāhī,藏文名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祗,其神格較為複雜。在藏傳佛教噶舉派中,她為女性本尊之首,瑪爾巴、米拉日巴、岡波巴等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為本尊;在格魯派中,她是三大本尊之一的上樂金剛(Cakrasamvara)的明妃;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中,她隻是一位地位較低的護法神。頭側長有一豬首是她重要的身份标志。
金剛亥母的形象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即單身像和雙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單身像的金剛亥母。亥母紅色身,頭右側長有一褐色豬頭,是辨認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滿鮮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獲得了極樂的體驗,修證事業成功。左臂夾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幹枯人首和新鮮人首,象征她壓服了貪、嗔、癡的侵擾。右手上舉,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單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屍,表示戰勝外在的敵人。唐卡背後貼有白绫簽,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書寫題記,漢文為:“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欽命中正殿畫佛喇嘛繪畫供奉利益畫像金剛亥母。”乾隆五十三年為1788年。藏文題記與漢文稍有不同,翻譯過來為:“中正殿畫佛大喇嘛楚臣虔誠供奉金剛亥母唐卡。”藏文題記記錄了畫家的名字,十分可貴。
嘎巴拉紋身是什麼意思
嘎巴拉紋身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嘎巴拉紋身是一種特殊的圖案,源自于波利尼西亞的傳統文化。它通常由紋身師使用針紮出,被認為是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圖案。
在波利尼西亞,嘎巴拉紋身是一種與家族、社會地位以及戰鬥勇氣等有關的紋身。這種紋身不僅僅是一種美麗的圖案,更是一種象征和文化的傳承。在使用嘎巴拉紋身時,特定的設計和圖案則會依據個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進行确定。
除了波利尼西亞,嘎巴拉紋身也在其他一些地區受到歡迎。例如,在西方國家,嘎巴拉紋身則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借鑒和審美的選擇。因此,許多人通過嘎巴拉紋身來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追求和尊重。
總之,嘎巴拉紋身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就像其他的紋身一樣,它可以成為人們獨特的标志,彰顯個人的文化和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