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為人形容哪些人物(舍己為人形容哪些人物和事迹)

biang 中華百科 655

本文目錄

  1. 形容人物舍己為人的成語
  2.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有哪些
  3. 有哪些舍己為人的英雄人物
  4. 古有哪些成語形容舍己為人的人物
  5.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

形容人物舍己為人的成語

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平易近人輕财重義清風勁節高風亮節襟懷坦白兩袖清風公事公辦公正無私公而忘私顧全大局國爾忘家毫不利已以義割恩專門利人涓滴歸公開誠布公克己奉公嫠不恤緯摩頂放踵舍己為人舍已救人舍己從人先人後己修身潔行一秉至公衣被群生以義割恩冰魂雪魄冰清玉潤冰清玉潔冰壺秋月心如古井一片冰心投梭折齒高風亮節古井無波黃花晚節堅貞不屈儉可養廉見利思義屈節辱命三貞九烈喪身失節歲寒松柏守身如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描寫人的品質:平易近人,寬宏大度,冰清玉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廢寝忘食,大義凜然,臨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描寫人的智慧:料事如神足智多謀融會貫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廣益舉一反三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有哪些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有:

1、邱少雲:

1952年10月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

2、贠寶山:

一九五一年九月七日,中馬山戰鬥中,他奮勇搶救傷員,臀、臂、腿先後負傷,堅持不下火線。在腹部受重傷、腸子流出的情況下,仍忍受劇痛,爬上山頭救護3名傷員,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

3、黃繼光:

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嶺戰役當中,晚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着傷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火力點前進。

為了堵住敵人的機槍,他頑強爬向火力點,沖着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4、雷鋒

雷鋒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5、殷雪梅

2005年3月31日中午,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傳統教育影片,在學生隊伍過馬路時,一輛小轎車飛馳而來。危急中,52歲的女教師殷雪梅毅然張開雙臂,奮力将走在馬路中央的6名學生推到路邊,而自己卻被車子撞飛到25米外。

孩子得救了,但殷雪梅卻永遠地走了。殷雪梅是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用愛心教書育人,以真情關愛學生終于職守,更在危急關頭用生命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擴展資料:

美德的重要性:

美德自古有之。起初源于人們為了管理好社會,使社會遵循一定的禮治,又或是為了讓社會安定,有規律可循。于是有識之士站出來發起倡議,讓大家共同遵守一些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來改良社會。

在中國古代,自夏商時期至先秦諸子百家之時,有識之士逐漸提出自己的學說,并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但由于這些古代的仁人志士,把希望寄托于諸侯小國身上,所以往往抱負得不到施展,最後隻能讓自己的學說郁郁而終。

而在西方國家,自工業時代以來,人們出于對科學的尊重,逐漸減弱了對神的尊崇,減輕了對奇迹,聖書,對國王教士神聖不可侵犯的迷信,更多的專注于人本身,使人性得到解放。

有哪些舍己為人的英雄人物

1、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随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隐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馬立訓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争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鬥,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采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僞軍500餘人,被譽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嶽家村日僞軍據點戰鬥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藥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鬥中,連續炸毀日僞軍4座碉堡,炸死日僞軍60餘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莊日軍據點戰鬥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僞軍的戰鬥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

4、林則徐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鬥争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曆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曆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

5、楊根思

在抗美援朝戰争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時任志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裡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号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

激戰中,美軍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随後發起集團沖鋒。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隻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

6、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産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争。1935年11月,與日僞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着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産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7、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參加解放錦州作戰,被派到尖刀連8連2排5班當戰鬥組長。10月14日上午,總攻錦州的戰鬥打響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在這關鍵時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彈,将拉開導火索的爆破筒塞進碉堡裡,正當他轉身離開時,爆破筒又被敵人推了出來。

梁士英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死死地頂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轟”的一聲巨響,敵堡被炸毀,梁士英壯烈犧牲,年僅26歲。戰後,師黨委給梁士英追記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榮稱号。錦州市人民政府将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将惠安街改稱“士英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偉大的戰士。

8、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隻能将棉衣裡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隻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着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9、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刑前,監斬官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10、邱少雲

邱少雲出生于四川銅梁,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

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标,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着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号。

古有哪些成語形容舍己為人的人物

舍生取義、見義勇為、俠肝義膽、見利忘義、忘恩負義

一、舍生取義

白話釋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翻譯: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隻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二、見義勇為

白話釋義: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翻譯:看見正義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敢。

三、俠肝義膽

白話釋義:指講義氣,有勇氣,肯舍己助人的氣概和行為。

朝代:近代

作者:劉紹棠

引證:《蒲柳人家·後記》:“一家聽着,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了。”

四、見利忘義

白話釋義: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樊郦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翻譯:出賣朋友的人,就叫做見利忘義。

五、忘恩負義

白話釋義:忘記别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别人的事。

朝代:北齊

作者:魏收

出處:《魏書·蕭寶夤傳》:“背恩忘義,枭獍其心。”

翻譯:忘記别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别人的事,内心就是惡鳥和惡獸。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

舍己為人的人物和事迹:

1、贠寶山:一九五一年九月七日,中馬山戰鬥中,他奮勇搶救傷員,臀、臂、腿先後負傷,堅持不下火線。在腹部受重傷、腸子流出的情況下,仍忍受劇痛,爬上山頭救護3名傷員,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

2、殷雪梅:女教師殷雪梅為了救6名學生,而自己被撞,孩子得救了,但殷雪梅卻永遠地走了。

3、劉成張:65年來義務守護抗日烈士墓。

4、白芳禮:老人用十幾年蹬三輪車的積攢的近35萬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

5、吳菊萍,她在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的聞濤社區用雙手接下了從十樓掉下的孩子,手臂骨折,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6、張震鳴,廣東揭西人。他于2017年11月罹患腦腫瘤,12月4日經醫治無效逝世,捐獻心髒、肝髒、雙腎髒、雙眼角膜,救了6個人。

7、李芳,6月11日下午,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董家河鎮綠之風希望小學教師李芳在護送學生放學回家途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車禍,果斷推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危險留給了自己。4名受傷學生經過救護已無大礙,而李芳卻因搶救無效于6月13日淩晨4:40永遠地離開了她摯愛的三尺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