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龍怎麼滅絕的(上龍的天敵是誰)

biang 中華百科 710

本文目錄

  1. 魚龍究竟是怎麼死的,科學家有什麼發現
  2. 滄龍滅絕了嗎
  3. 凝視上龍是怎麼滅絕的

魚龍究竟是怎麼死的,科學家有什麼發現

陸地與海洋的物種滅絕

一般來說,物種的滅絕都是有其規律的,即從食物鍊的最頂端開始,然後蔓延到中層,再然後是底層那些弱小的生物,如位于最底層的蜥蜴、青蛙等最容易活的。越是站在食物鍊金字塔上層的生物越是滅絕得早。

這主要是對陸地生态系統來說,地球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無疑證明了這點,但對于海洋生态系統來說,這又是不一樣的情況。

頂級掠食者得以存活

早在1.3萬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許多大型生物,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氣候的突變,冰川期再次來臨。這次災難讓像劍齒虎這樣龐大的食肉巨獸滅絕了,猛犸象、大地懶、美洲駱駝等動物也都消失了。這些動物稱霸地球已有10萬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走向了滅絕,然而像青蛙、鼹鼠、錢鼠等卻都躲過災難而生存了下來。

有趣的是,海洋中的情況又不一樣。在侏羅紀時代,上龍可謂是位于生态金字塔的最頂端的,最成功的掠食者之一,如果按照陸生生物滅絕規律,上龍應該早就滅絕了。然而事實上,上龍躲過了很多次災難,如侏羅紀過渡到白垩紀時期的災難,白垩紀中期滅絕事件,上龍都從災難中存活下來,就這一點足以證明陸生與海洋的生物滅絕規律不一樣。

一代海洋霸主魚龍的衰落

在侏羅紀時代,魚龍曾經是一代王者,後來随着上龍的出現,魚龍才退居次位。不過雖出現上龍這個狠角色,但當時魚龍仍是食物鍊頂端的獵食者。經過多年的發展,魚龍不僅種類豐富,而且數量衆多。

然而在侏羅紀末期魚龍開始衰落,許多魚龍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整個魚龍綱的成員幾乎全都被滅絕了,隻有魚龍中一些進化較慢還保留着原始特征的魚龍卻存活了下來。

這些魚龍家族最後的希成員—平鳍龍

這種魚龍有着鋒利的牙齒,強壯的嘴巴,它們屬于同一種類,即平鳍龍。這是一種有着扁平前鳍的海生爬行動物。雖然平鳍龍的名聲并不響亮,但是它們在地球足足生存了4600萬年之久,可以說是生存時間最長的魚龍。

這種魚龍進化的幾乎和魚形完全相同,前鳍呈扁平狀,有8-10個指列,後鳍仍在不斷進化中,不斷地變小。尾椎彎曲很明顯,下彎接近40度,呈半月形,尾鳍極為發達,能夠在短時間内爆發出巨大的推力。生物學家曾推算,其遊泳速度能夠達到40千米每小時。

計算機複原圖

為遊泳而生的身體結構

并且它的椎體很短且内陷,喙部向下彎曲,這種結構十分利于遊泳,在換氣時不用将整個頭部浮出水面,減少了平鳍龍在遊泳時的阻力。在漫長的歲月中,平鳍龍正是憑借着其優良的身體結構、超強的環境适應能力以及不斷地進化,才能力敵群雄,與蛇頸龍、上龍等展開了激烈的生存鬥争。

有生物學家甚至将上龍後期的滅絕歸咎于平鳍龍的滅絕,他們認為當上龍在海洋中有競争對手時,它就會保持着鬥争狀态,積極進化,然而當竟争對手都滅絕後,上龍少了外在的動力,進而被曆史淘汰了。

為生存而積極進化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大量的魚龍最終走向滅絕的道路和魚龍進食種類有關,絕大多數魚龍隻吃一些軟體動物,比如烏賊等等,在三疊紀到侏羅紀時期,海洋浮遊生物的數量在減少,這也導緻了烏賊數量的減小,最後很多魚龍沒有足夠的食物而滅絕。

為了能夠适應當時的海洋環境,平鳍龍改變了飲食結構。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它們捕食海龜。海龜的力量是很大的,而且有着很強的防禦能力,生物學家猜測,平鳍龍可能是趁着海龜剛産完卵,正處在極度疲憊時,猛然咬住其脖子,然後将其拖死并吞掉。

新發現魚龍

平鳍龍由于發現時間晚,其生存年代相比其他魚龍要晚,因而被當作是最後一種魚龍。然而在2006年9月,加拿大一位古生物學家科爾德維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魚龍化石。科爾德維和另一名生物學家對這塊化石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塊化石竟然是新的魚龍種類。

非原圖

這是一隻正處在妊娠狀态的魚龍,透過顯微鏡可以看到兩個卷曲狀的胚胎。新發現的魚龍被命名為萊氏慈母椎龍。事實上,不管是平鳍龍還是萊氏慈母椎龍,在海洋生态系統中,它們都不是站在最頂端的王者,而且它們滅絕後,就代表着魚龍徹底退出了曆史的舞台,成為過往雲煙。

越是強大存活的越久

魚龍從最初最弱小的海洋生物之一,逐漸發展成為最強悍的海洋霸主,其中經曆不少大風大浪,但都挺了過來,何況在海洋中,越是頂尖的掠食者遭遇滅絕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說魚龍的滅絕是生态環境惡劣引起的,那麼待在類似封閉或者封閉環境中的海洋生物是最容易滅絕的,比如大眼魚龍。

而那些位于最頂端的掠食者,如上龍,其梄息的範圍很廣,整個海洋都可能是它們的捕獵範圍,即使環境很惡劣,但隻要海中還有獵物,上龍就不會因為食物匮乏而餓死,就能夠挺過危機。隻有發生像類似冰川或者類似彗星撞擊地球的災難,才能終結上龍這樣的頂尖掠食者。

小結

如今,魚龍早已成為一種傳說,上龍也因為某種原因被滅絕了。很難想象,當最後一隻魚龍在海洋中遊弋時,是怎麼樣的心情,它會滿海洋地尋找自己的夥伴嗎?還是說找個靜谧之地,靜靜守候命運的裁判?

又或者是因為食物匮乏而奄奄一息?又或者會選擇一種慘烈的死法來控訴命運?當最後一隻魚龍遊走在廣闊的海洋中,其步伐會否變得緩慢,其行動是否不再有力…當它倒在海洋中時,魚龍的傳奇故事也就到此終結了。

滄龍滅絕了嗎

問題一:滄龍怎麼滅絕是和恐龍一起在白垩紀大滅絕中滅絕的。

問題二:滄龍為什麼滅絕 5分滄龍沒有滅絕,而是進化為其他生物了

問題三:蛇頸龍和滄龍是同一時期的嗎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屬調孔亞綱鳍龍目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紀末滅絕。

滄龍(Mosasaurus)--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

中生代是顯生宙第二個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界。中生代名稱是由英國地質學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來的,是表示這個時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中間性質。中生代從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開始,到白垩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垩紀。

所以是同一時期

問題四:上龍和滄龍的區别是什麼? 1.不同目,上龍屬蛇頸龍目,該目已經完全滅絕,滄龍屬有鱗目,還有大量現生物種,如蛇

2.生活年代不同,上戶于侏羅紀晚期,滄龍于白垩紀中晚期,上龍早了七千多萬年甚至更久

3.外表不同,上龍體表光滑,滄龍體表被鱗

4.上龍的牙齒為彎刀鋒利型,滄龍的牙齒為圓錐銳利型

5.食物對象不同,上龍以魚龍和大型軟體動物為主食,滄龍則以其它小型蛇頸龍和鲨魚類為主食

問題五:巨型滄龍曆害還是巨齒鲨厲害?巨型蒼龍可達21米,重33噸巨齒鲨則14米體重大約有25噸同屬兇暴的獵手要是困着生死鬥必然是巨型滄龍

問題六:我看過tvc10台的科教頻道,介紹了外國海域的滄龍,那不是科幻技術拍的,奇怪有恐龍怎麼不引起關注?這隻不過是的現代傳說

雖然古生物學家認為滄龍類與恐龍一起滅絕于白垩績-第三紀滅絕事件中,而白垩紀末(馬斯特裡赫特階)之後沒有發現任何滄龍類化石證據,有些神秘動物學學者認為那些零散的類似鳄魚的海蛇報道事件可能是滄龍類。毛利人傳說中的Taniwha水怪被某些新聞工作者認為是滄龍類。然而,6500萬年前的白垩紀末滅絕事件之後,并沒有任何滄龍類化石的科學證據。

可以明确的告訴你,那貨絕對是電影特效,就算有,也絕對不會讓你有機會拍到,滄龍是比食人鲨和鳄魚還要兇猛百倍的生物,

問題七:滄龍牙齒化石有收藏價值嗎?摩洛哥收回來的,詢價 15分非常有價值,比較古代恐龍已經滅絕了,滄龍牙齒世界上也不會存在太多

問題八:平鳍龍到底為什麼滅亡從晚侏羅世到中白垩世,足足延續了4600萬年,完美的水中流體力學

一直生存在充滿競争對手的地方,主要的競争對手大型上龍類在平鳍龍滅絕後也隻剩下很少的品種苟延殘喘,所以不太可能逼迫到平鳍龍絕種

海鳄類雖然演化出最大型的達克龍,但是分布不是很廣泛,所以也排除

蛇頸龍亞目的臼錐龍出現在魚龍滅絕之後,是填補生物空位的,所以也不合适

滄龍出現于9800萬年前,而平鳍龍滅絕于7300萬年前,滄龍出現後很快把上龍類和海鳄類擠進垃圾堆,但是頂級的掠食者海王龍是否在平鳍龍滅絕前已經出現,還有疑問

鲨魚從恐魚科手中接管海洋之後過了數億年被魚龍占據上位,但是一直在持續進化争霸,到了白垩紀已經出現了體型和平鳍龍差不多的白垩刺甲鲨了,而且食譜和平鳍龍基本重複,可以視為平鳍龍的滅絕原因

問題九:史前的海怪誰最厲害在此舉例說明一些比較厲害的史前海怪,按厲害程度排名如下:

Rank 1巨齒鲨

擁有血盆大口和無敵咬合力的巨齒鲨是鲨魚這個古老家族的絕唱,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19世紀初,人們發現了許多巨大的牙齒化石。1843年,古生物學家阿加西斯根據這些巨大的牙齒化石命名了巨齒鲨。巨齒鲨是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海中怪獸,體長超過15米,體重約40噸。巨齒鲨就像放大了的大白鲨,它那寬3.4米、高2.7米的大嘴中有250多顆牙齒,任何一顆牙齒都有人的手掌那麼大。巨齒鲨的咬合力達20噸,相當于5隻暴龍加在一起的力量。對巨齒鲨來說,一般的小魚小蝦根本不夠塞牙縫的,隻有肉厚的鲸類才能滿足它們的胃口。然而随着鲸類體形的變大及向寒冷海域遷移覓食,生活在溫暖海域的巨齒鲨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而消失了。

Rank 2鄧氏魚

擁有堅硬盔甲和鋒利牙齒的鄧氏魚是原始魚類進化的高峰,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在泥盆紀海洋中,鄧氏魚是無敵的,它們幾乎什麼都吃。鄧氏魚捕獵還有一種武器―強大的吸力,其瞬間張開的大嘴能将食物一下子吸進嘴裡,然後咬力十足的牙齒就派上用場了。随着進化中的魚類越遊越快,鄧氏魚開始面臨食物危機。身軀龐大的它們追不上獵物,于是,這種泥盆紀的海怪漸漸滅絕了。

Rank 3滄龍

擁有良好嗅覺、多排牙齒和強大爆發力的滄龍是海生爬行動物進化的巅峰之作,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三。

在中生代海洋中,滄龍是終極海怪,除了幼年時會受到來自鲨魚和其他滄龍種類的威脅,成年之後便不再有天敵了。滄龍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魚類、海龜、海生鳄魚、蛇頸龍類甚至是翼龍和其他種類的滄龍都在其食譜上。如果不是中生代末期的大滅絕,滄龍會統治海洋更長的時間。

Rank 4龍王鲸

擁有良好聽覺和強大切割力的龍王鲸拉開了哺乳動物統治海洋的序幕,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四。

19世紀初,人們在美國中部發現了許多奇特的化石,他們認為這些化石屬于某種恐龍。1834年,學者哈倫命名了龍王鲸,其本意就是“蜥王龍”,後來才知道它是一種鲸類。龍王鲸是新生代海洋中的新貴,體長近20米,體重約18噸,是身體最細長的鲸。細長的龍王鲸會像鳗魚一樣遊泳,它們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卻很靈活。龍王鲸的殺戮工具是嘴中的牙齒,其牙齒既可以穿刺也可以切割。

在始新世海洋中,龍王鲸是絕對的王者,沒有什麼動物能動搖它們的霸權。龍王鲸的食物很多,它們不但吃魚類,還捕殺同時代的其他小型鲸類。始新世晚期,地球氣候開始變得寒冷,龍王鲸不能适應,遭到滅絕。

Rank 5上龍

擁有敏銳視力和尖長牙齒的上龍是爬行動物征服海洋的傑出代表,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五。

上龍是最早被發現的古生物之一,其巨大的化石發現于今天英國南部。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歐文在1841年命名了這種大型海生爬行動物。上龍是侏羅紀海洋中的爬行動物,它們靠肺呼吸,體長可達15米,體重超過10噸。上龍的大腦袋超過2米,一張扁寬的大嘴和滿口的尖牙是它們的殺戮工具。大腦袋後面是短粗的脖子和巨大的身體,這為上龍提供了強大的咬合力和動力。

在侏羅紀海洋中,上龍是龐大兇猛的掠食者,能與其抗衡的隻有滑齒龍、扁鼻強龍等。上龍每天必須吃大量的食物,除了各種魚類,包括魚龍、蛇頸龍甚至恐龍都是它們的食物。

Rank 6鹦鹉螺

擁有尖長硬殼、靈活觸手和角質喙嘴的鹦鹉螺開啟了海怪時代,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六。

很久以前,人們在岩石中發現了很多尖長的石錐子,起初大家并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直到近代,古生物學家才确認這些石錐子是遠古鹦鹉螺的外殼。1933年,古生物學家泰切特命名了這種動物。奧陶......>>

問題十:滄龍VS巨齒鲨滄龍,屬有鱗目、蜥蜴亞…目、滄龍科,祖先是9200萬年前的達拉斯蜥蜴。它生活在8500萬年前~6500萬年前,在白垩紀大滅絕中滅絕。滄龍科有50多個種類,其中最厲害的是海王龍亞科的海諾龍,它長17米。曾把金廚鲨和蛇頸龍在500萬年的時間内趕盡殺絕。所以巨齒鲨應該是沒得比。

巨齒鲨從中新世出現(2500萬年前),在更新世早期滅絕(150萬年前),是現代大白鲨的祖先。它的牙齒可以長到17厘米,它的咬力是有史以來最強的,可達20噸,與現代鼬鲨不相上下(18噸)。

凝視上龍是怎麼滅絕的

其實在原始社會早期,因為對大自然的敬畏,都以現實世界的動物的形象做圖騰,各個部落開始都沒有龍的圖騰的,但随着部落戰争的進行,大大小小的部落開始了兼并,最著名的就是皇帝蚩尤的逐鹿之戰,作為部落的象征-圖騰也開始了融,最後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龍的形象就逐漸出現了。

現代運動會都要選定一個吉祥物作為舉辦城市的标志,不為崇拜,隻為推廣紀念。在我市也曾舉辦過一節較為大型的運動會,所選的吉祥物為揚子豚。揚子豚雖然在我市的沿江流域幾乎絕迹,但還是選了它當作吉祥物。想想我們的祖先,把龍作為圖騰,說明我們是龍的傳人。可是龍作為一種生物,肯定是很兇猛的動物,不僅吃弱小動物,并且吃人。祖先們為我們生動地描摹了龍的形象: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降雨,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它的模樣是: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有意思的是,龍是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龍。這樣一種名副其實的雜種,凜然成了超級三栖動物。由于沒有了天敵,它就變得肆無忌憚。人類不是要風調雨順嗎?那就得按時按節地供奉它,對它頂禮膜拜。即使這樣做了,還要看它樂意不樂意呢!如此生猛的龍為什麼會滅絕呢?是原本沒有、還是像恐龍一樣遭受意外毀滅性的打擊而滅絕的呢?如果說物競天擇,那麼鲨魚能夠以不變應萬變,龍卻為什麼潛淵萬世而不出頭呢?也許,是它作威作福太久,而被覺悟了的人類趕盡殺絕了?可是,人類又為什麼把它作為圖騰呢?恐怕人類當初的用意是把龍的形象作為戰利品來展示,卻被後來的人誤認為是一種圖騰;或者,是把它作為驅除妖魔的桃符?還是,一種生物被人類惦記着作為吉祥物,年代久遠了就成了圖騰?在《封神演義》裡有一段哪吒鬧海的描述,說是哪吒因為天熱到海邊洗澡,無意中驚動了東海龍王,龍王的三太子敖丙為給夜叉報仇,跟哪吒大動幹戈,結果被哪吒打死并且被抽了筋。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到水晶宮去尋兵器,海龍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