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表示聲音的詞語有哪些abab形式
嘩啦嘩啦、轟隆轟隆、滴答滴答。
1、嘩啦嘩啦
讀音:huā lā huā lā。
意思:象聲詞。
2、轟隆轟隆
讀音:hōng lóng hōng lóng。
意思:低沉而常常重複的聲音(如摩托、大炮或齊步行進中的隊伍發出的)。
3、滴答滴答
讀音:dī dā dī dā。
意思:斷斷續續的水聲。
擴展資料
嘩啦嘩啦的近義詞:淅瀝瀝、呼啦啦、亂哄哄。
1、淅瀝瀝
讀音:xī lì lì。
意思:一般指小雨落下的聲音。
2、呼啦啦
讀音:hū lā lā。
意思:亦作“呼喇喇“,象聲詞,多形容風聲、流水聲、鳥振翅聲等。
出處:《紅樓夢》第八九回:“﹝寳玉﹞忽聽得紙窗呼喇喇一派風聲。”
3、亂哄哄
讀音:luàn hōng hōng。
意思:狀态詞,形容聲音嘈雜。
嘩啦嘩啦還有哪些類似的詞語問他
格支格支、轟隆轟隆、哐當哐當、沙啦沙啦、癟煞癟煞。
1、格支格支
讀音:gē zhī gē zhī。
釋義:象聲詞。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鑄劍》:“眉間尺剛和他的母親睡下,老鼠便出來咬鍋蓋,使他聽得發煩。他輕輕地叱了幾聲,最初還有些效驗,後來是簡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徑自咬。”
2、轟隆轟隆
拼音:hōng lóng hōng lóng。
釋義:低沉而常常重複的聲音(如摩托、大炮或齊步行進中的隊伍發出的)。
3、哐當哐當
讀音:kuāng dāng kuāng dāng。
釋義:指象聲詞,形容器物撞擊的聲音。
4、沙啦沙啦
讀音:shā lā shā lā。
釋義:象聲詞。
出處:崔璇《一條褲子》:“風裡挾着粘濕的雪粒子,一陣比一陣緊,沙啦沙啦的響。”
5、癟煞癟煞
讀音:biě shà biě shà。
出處:晚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此時又叫他出立憑據,他便兩眼癟煞癟煞的,頂住了刁邁彭,一聲不響。”
沙啦沙啦形容什麼聲音
樹葉搖動或風吹的聲音。
“沙啦沙啦”常用來形容樹葉搖動或者風吹過時産生的聲音。這種聲音常是柔和而連續的,類似于植物葉子在微風中摩擦或輕輕顫動所發出的嗡嗡聲。這個形容詞可以用來描繪其他一些物體表面相互接觸、移動或者刷過時産生的類似聲音。
有哪些表示聲音的詞語
嘩啦、噼啪、咕咚、呱唧、咣當、滴答、轟隆、嗚嗷、格叽、撲通、淅瀝、叮鈴、咔嚓、啪唧、呼哧、咕噜、哐啷
詞語解釋:咕咚gū dōng:象聲詞。沉重的降落或打擊而發出的聲音。
《花城》1980年第7期:"自己倒了滿滿一杯酒,一仰脖子,咕咚一口,喝了下去。"
表示聲音的詞語還有以下幾種格式:
1、AA式:汪汪、喔喔、呼呼、沙沙、隆隆、哈哈、叽叽、啾啾、喵喵
2、AAA式:咕咕咕、嘎嘎嘎、唧唧唧、嘩嘩嘩、呱呱呱
3、ABB式:轟隆隆、嘩啦啦、劈啪啪、叮鈴鈴、咕噜噜
4、AABB式:叮叮當當、乒乒乓乓、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5、ABAB式:嘩啦嘩啦、噼啪噼啪、咕咚咕咚、呱唧呱唧、咣當咣當
擴展資料:
詞語解釋:
1、撲通,象聲詞。形容重物落地的聲音。
趙樹理《實幹家潘永福》:“潘永福同志忘了肚子餓,也顧不上脫衣服,撲通跳下水,向着船遊去。”
2、噼啪,是指爆裂﹑拍打或東西撞擊等的聲音。
鞭炮被點燃了,發出噼啪的聲響。
3、咣當,象聲詞。形容物體碰撞聲。
烏蘭巴幹《草原上的馴馬姑娘》:“蒙古包的門咣當一聲開了。”
4、哐啷,象聲詞,形容器物撞擊的聲音。
蕭紅《生死場》七:“車輪在轍道上哐啷的牽響。”
嘩啦嘩啦表示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聲音的詞語有:
轟隆隆、叮鈴鈴、響當當、滴答答、叽喳喳、咕噜噜、淅瀝瀝、啪啦啦、當啷啷、叮當當。
叮咚叮咚、滴答滴答、呼哧呼哧、嘩啦嘩啦、轟隆轟隆、叽嘎叽嘎、叮咚叮咚、呼噜呼噜、嘎吱嘎吱、嘀嗒嘀嗒、稀裡嘩啦、叮咚、哒哒、咔咔、刺啦、滴滴。
轟隆隆筆畫
部分詞語解釋如下:
1、淅淅:用來寫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2、稀裡嘩啦:用來寫雨聲、建築物倒塌的聲音。
3、呼呼呼:用來寫風聲。
4、汩汩、孱孱、嘩、嘩啦、嘩嘩、淙淙、咕噜:用來寫水流動或東西滾動的聲音。
5、嗚嗚:用來寫風聲、汽笛聲。
6、沙沙沙:用來寫踩着沙子、飛沙擊物或風吹草木等的聲音。
7、瑟瑟:用來寫輕微的聲音,如:秋風瑟瑟。
8、洶洶:形容波濤的聲音。
9、蕭蕭:形容風聲。
10、飕飕(sōu sōu):形容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