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鲨魚的外形特點
1.鲨魚的身形呈紡錘狀,頭部兩側有腮裂,身體呈暗灰色,皮膚覆蓋着鱗片,給人一種粗糙而堅硬的感覺。尾巴向上翹起,擺動時非常有力。嘴巴裡有三角形的尖牙。
2.鲨魚屬于脊椎動物門、軟骨綱的魚類,也被稱為鲛、沙魚、鲛鲨燃滑等。鲨魚的種類繁多,分為六鰓鲨目、鼠鲨目、虎鲨目、真鲨目、角鲨目、鋸鲨目、扁鲨目、須鲨目等8目25科,約有250-300種左右。不同種類的鲨魚有各自的特征,但總體上來說,它們的身體呈長紡錘形,皮膚堅硬,骨骼完全由軟骨組成,常鈣化,但沒有真正的骨頭組織,外骨骼不太發達或已經退化,身體通常被皮齒覆蓋,牙齒多樣化,具有堅硬的肌肉,但沒有膜骨,腦顱沒有縫隙。上颚由腭方軟骨組成,下颚由梅氏軟骨組成。
3.鲨魚的繁殖方式多樣,包括卵生型、卵胎生和胎生型。卵生型的鲨魚的卵殼形狀和大小因種類而異,通常呈長方形,四角有延長的卷須,用以纏繞在海藻、石塊等物體上進行孵化。卵胎生的鲨魚受精卵在母體子宮内發育成胎兒,最後産下仔魚。而胎生型的鲨魚胎兒與母體有密切聯系,母體子宮壁與胎兒卵黃囊聯成卵黃囊胎盤,母體的營養物質和氧氣通過卵黃囊胎盤進入胎兒體内。
鲨魚的外形特征
鲨魚區别其他魚主要是鰓裂,每側5~7個,其他魚是鰓蓋。
外表特征:體呈長紡錘形。鰓裂側位,胸鳍正常,不與吻的前緣愈合;背鳍背位;歪尾型。身體呈紡錘狀,頭兩側有腮裂,但位置類似普通魚。除個别例外,典型的鲨魚皮膚堅硬,呈暗灰色,牙齒狀鱗片使皮膚顯得粗糙。尾部強壯有力,不對稱、上翹;鳍呈尖狀;吻尖,前突,吻下有新月形嘴及三角形尖牙。
鲨魚外形特征
鲨魚以其獨特的生理結構和行為模式在海洋生态系統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它們的骨架由軟骨而非骨頭構成,這使得鲨魚的骨架輕便且具有彈性,适應于其獨特的生存環境。鲨魚的體型變化廣泛,小至6寸,大至18公尺,鲸鲨是海中最大的鲨魚,身長可達36尺,但其牙齒卻相對較小。最小的鲨魚侏儒角鲨,僅長約6到8寸,重量不到一磅。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最大可達18公尺長,重達40噸,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
鲨魚擁有敏銳的嗅覺,能嗅出極其細微的物質,如1ppm濃度的血肉腥味,甚至能嗅到水中溶解的氨基酸。鲨魚能追蹤到遠處的受傷魚類或海洋動物的鮮血,即使在海中漫遊千裡,也能通過氣味逆遊回到出生地生活。鲨魚的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其嗅覺的靈敏度極高,能嗅出數公裡外的獵物氣味。
鲨魚還具有其他特殊感覺器官,如第六感——感電力,以及能夠察覺水下活動的旁真鲨類鲨魚的神經系統。鲨魚利用電感受器捕食獵物,并在水中自由遊弋。科學家在鲨魚的電感受器中發現了神經嵴細胞的兩種獨立基因标志,這揭示了鲨魚與人類在嗅覺系統中的共同起源。鲨魚的嗅覺極其靈敏,可以感知到人類分泌物中的特定化學物質,例如左旋羟基丙氨酸,甚至能辨别出曾經接觸過這種物質的人。
鲨魚的身體堅硬且肌肉發達,呈紡錘形,口鼻部分因種類而異。鲨魚的尾鳍大緻呈新月形,大多數種類的尾鳍上部遠遠大于下部,這有助于鲨魚在水中穩定和控制方向。鲨魚沒有鳔,其比重主要由肝髒儲藏的油脂量決定,密度比水稍大,因此,它們必須不斷遊動以保持浮力。鲨魚遊得非常快,大白鲨可以達到43千米/小時的速度。
鲨魚的牙齒結構獨特,具有鋸齒狀邊緣,既能緊緊咬住獵物,又能将其鋸碎。鲨魚的牙齒呈排狀分布,通常有5~6排,最外層的牙齒功能最強,而其他牙齒則作為備用,當最外層的牙齒脫落時,它們會自動移動填補空缺,同時,鲨魚在一生中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鲨魚的牙齒既鋒利又耐用,适合各種生态食性,從切割食物到撕扯和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它們都能遊刃有餘。
鲨魚之所以不斷更換牙齒,既與它們的殘暴兇猛和嗜殺成性有關,也與牙齒形狀不同密切相關。鲨魚的咬食力在海洋動物中最強,曾有人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的鲨魚的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因此,鲨魚的牙齒形狀繁多,适應了不同的生态食性。鲨魚的皮膚表面覆蓋有盾鱗,與牙齒結構相似,可減少遊泳時體表的湍流,同時,鲨魚體内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以減少遊泳阻力并保護身體免受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襲。
擴展資料
鲨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鲨魚,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号稱“海中狼”。
鲨魚的外形有哪些特點
鲨魚身形是紡錘狀,頭兩側有腮裂,身體呈暗灰色,像牙齒一樣的鱗片讓它的皮膚看起來很粗糙,但是堅硬。鲨魚的尾巴是上翹的,擺動起來非常有力量。嘴巴有三角形的尖牙。
鲨魚是脊椎動物門、軟骨綱的魚類,也叫做鲛、沙魚、鲛鲨等。鲨魚的種類很多,分為8目25科,約有250-300種左右,分别是六鰓鲨目、鼠鲨目、虎鲨目、真鲨目、角鲨目、鋸鲨目、扁鲨目、須鲨目。不同的鲨魚種類特征各有不同,但大體上來說,鲨魚的體呈長紡錘形,皮膚堅硬。
鲨内骨骼完全由軟骨組成,常鈣化,但無任何真骨頭組織,外骨骼不很發達或退化,身體常被皮齒,牙多樣化,具有硬肌,但膜骨則永不存在,腦顱無縫。上額由腭方軟骨組成,下額由梅氏軟骨組成。
生殖方式
1、卵生型:卵殼奇特,大小和形狀随種類不同而有差異,最大者長30cm、寬14cm、高9cm,為現生魚類最大的卵,最小的卵長63mm、寬37mm,多數種卵殼呈長方形,四角有延長的卷須,用以纏繞在海藻、石塊等物體上,進行孵化。
2、卵胎生:多數鲨魚受精卵在母體子宮内發育成胎兒,最後生出仔魚。産出的胎兒數目多少不一,多者幾十個,少者2-3個。
3、胎生型:胎兒與母體有密切聯系,母體子宮壁與胎兒卵黃囊聯成卵黃囊胎盤,母體的營養物質和氧通過卵黃囊胎盤進入胎兒體内。
鲨魚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海洋動物有成千上萬種,鲨魚恐怕是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了,它生性兇猛殘忍,遇到目标就發起進攻,但多數鲨魚不會傷害人類。
鲨魚形體扁長,前寬後窄,呈流線型,有背鳍,尾巴上下豎立,猶如鋒利的尖刀。它在水中的遊速奇快,像閃電般一劃而過。鲨魚的皮很堅韌,生有花紋和斑點。鲨魚和一般魚類有許多不同之處:一般魚類都有活動的鰓蓋,而鲨魚則以皮膚上的口來取代;它的脊椎骨是軟骨;嘴巴大得出奇,牙齒也不像普通魚類那樣長在颌骨牙床上,它的牙齒隻是口腔中的“齒狀突起”,而且是可以不斷替舊換新的,所以它的牙齒鋒利異常,能把任何生物都咬個稀巴爛。
鲨魚的種類有250多種。它們以食魚為主,也吃海豚、海豹和企鵝。其中以虎頭鲨和大白鲨最兇險。虎頭鲨産于熱帶海洋,有的重達270千克,它可以吞下整個海獅,有時也侵襲人類。最可怕的還要算大白鲨,體長可達12米,食人對它來說是很平常的事,甚至連巨大的海象也能被它一口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