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名言名句有哪些(三字經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四年級)

biang 中華百科 967

本文目錄

  1. 三字經的名言佳句
  2. 三字經中的學習的名言
  3. 弟子規三字經名言名句

三字經的名言佳句

1.三字經教育的名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

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

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

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

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

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

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

絲與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

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

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當順序,勿違背。凡訓蒙,須講究。

詳訓诂,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

《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

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

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

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

号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

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

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

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

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

号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

寓褒貶,别善惡。三傳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經既明,方讀子。

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揚。

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

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

周武王,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

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号商。

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

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墜。

逞幹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

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傳二世,楚漢争。高祖興,漢業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

四百年,終于獻。魏蜀吳,争漢鼎。

号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

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

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

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

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

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

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帝号紛。

迨滅遼,宋猶存。至元興,金緒歇。

有宋世,一同滅。莅中國,兼戎狄。

九十年,國祚廢。明太祖,久親師。

傳建文,方四祀。權閹肆,寇如林。

至李闖,神器焚。遷北京,永樂嗣。

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茲。

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師項橐。

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

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

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

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

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

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

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

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

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

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

爾幼學,勉而緻。有為者,亦若是。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緻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後。

人遺子,金滿籝。我教子,唯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2.三字經關于感恩與孝敬父母的名句有哪些

1、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譯句: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2、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需順從。

譯句: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擴展資料:

一、曆史背景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曆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二、影響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

《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亘古不變的哲理,脍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字經

3.求格言,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成語,三字經,老話,古話,

.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别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财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挂樂逍遙。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胸有成竹、竹報平安、安富尊榮、榮華富貴、貴而賤目、目無餘子、子虛烏有、有目共睹、睹物思人、人中骐骥、骥子龍文、文質彬彬、彬彬有禮、禮賢下士、士飽馬騰、騰雲駕霧、霧裡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此以往、往返徒勞、勞而無功、功成不居、居官守法、法外施仁、仁漿義粟、粟紅貫朽、朽木死灰、灰飛煙滅、滅絕人性、性命交關、吉祥止止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三字經中的學習的名言

《三字經》中關于學習的句子有:

1、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白話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白話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3、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白話譯文:假如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4、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白話譯文: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隻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5、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白話譯文: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弟子規三字經名言名句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贻親憂。德有傷,贻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谏不入,悅複谏。号泣随,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