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嫔妃怎麼侍奉帝王(日本古代宮廷後妃待遇)

biang 中華百科 969

本文目錄

  1. 曆史上侍奉帝王最多的人是誰
  2. 隋炀帝的妻子蕭皇後究竟侍奉過多少位帝王
  3. 妃子除了侍奉帝王外,還有什麼事可做

曆史上侍奉帝王最多的人是誰

這個人是官場上的不倒翁,曆仕五個王朝: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侍奉過十一位帝王:後唐的莊宗李存勗、明宗李嗣源、闵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後晉的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貴,契丹的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的高祖劉知遠、隐帝劉承佑,後周太祖郭威與世宗柴榮,位極宰相,在亂世王朝更替中屹立不倒幾十年,迎刃有餘。

創造了奇迹,這在中國曆史上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也讓他留下千古罵名,宋代的歐陽修與司馬光修《新五代史》時罵馮道是“無廉恥立人之大節”,是造成“國家危亡緻亂之禍根”,是一個“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大節如此,雖有小善,何足稱乎”的無恥之徒,奸詐小人,被釘到曆史的恥辱柱上,世世代代遭人唾罵。

罵他的人無非是罵他缺少氣節,很不“君子”,“聖人門徒”們個個說起馮道都義憤填膺,罵他位極人臣而國亡苟活,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更是把馮道的“罪惡”上升到——馮道之惡浮于商纣王,其禍烈于盜跖矣!

(馮道畫像)

然而,這馮道真的君子過,不是苟活,在痛苦中思考,在險惡中掙紮,現實許多無奈,并不悲歡也不絕望,體現了内在精神的鸢飛魚躍,遠勝那些注重外在的炫人耳目作秀者。也許他也曾博取聲譽,投機取巧,尚惜小命,但君子與小人到底該有怎樣的界線?就是被後人罵他屈身契丹的事,看看他做了怎樣“好個奴才的奴才”的事?

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的石敬瑭為了纂奪後唐江山,認比他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需要派一個人出使契丹,選中了馮道,馮道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按常理(所謂的常理成全了一批僞君子),馮道應該拒絕,但他沒有,被認為不知羞恥,放棄尊嚴,而讓他背上千古罵名。但誰又知道當時馮道内心的真實想法,箭在弦上,由不得馮道來作主呀!

(五代十國武士複原圖)

讓我們認真看一下他後來與耶律德光的“交鋒”,就能深層回味一些事情的初衷。

當耶律德光滅了後晉,占領開封,時任外官的馮道主動進京觐見,似乎這馮道小人到一定程度。

這耶律德光小觑中原所有的人物,對馮道更是有點不屑一顧。單刀直入問他:你為什麼來見我?(這其實是有原因的,當初馮道出使契丹,耶律德光想留下他,馮道這個老油條以退為進,着實戲弄了耶律德光一把)

馮道不動聲色地回答:無兵無城,怎敢不來?(這話暗藏鋒芒)

耶律德光很得意,幾近罵人地對他說: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家夥(你是何等老子)?

馮道不由地笑了:無才無德,癡頑老子。(癡頑,是指有底線,這老子是真老子)

耶律德光被他的妙對逗樂了,便止住笑聲,開始問點正事:你看這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其實耶律德光的意思是說如何治理中原百姓。

馮道盯着耶律德光認真的回答:佛都救不了,隻有皇帝救得了呀!

(五代十國時期,夜宴圖)

馮道巧妙地告訴耶律德光,善待老百姓,百姓才會擁戴你這個皇帝!水能載舟,水能覆舟呀!人本才是立國之本。

從這馮道與耶律德光的對話中,看出馮道很仁慈很君子,迂回勸說,心系蒼生。在強權面前,馮道不是一個唯唯諾諾,随波逐流的人,能夠立身亂世,周旋于人主間,盡心去做些有益的事情,深得不同的皇帝賞識,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學問大智慧。

留意馮道的一些事迹,其修養與行為不折不扣地是真君子所為,讓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筆伐口誅的僞君子強得不是一點半點。真小人無論怎樣打扮自己的清廉氣節,總會不經意間露出小來,攀高枝、扯虎皮、裝清高、靈魂深處一顆肮髒的心與粉墨的媚骨,招搖過市,急功近利,整日在演戲,但自古以來演戲終會有演砸的一天,露出本來面目。

(五代十國時期,夜宴圖)

馮道當年跟後唐李存勗出征與後梁争天下,他與士卒同甘共苦,住草舍茅屋,把自己的工資與随從、仆人們共同消費;将士給他送來搶劫來的美女,堅辭不要,實在推不掉就另找房子養起來,想法設法讓她們回到家人身邊;當老百姓遭受饑荒,顆粒無收,馮道便傾其所有赈災濟民,并且親自下田種地,凡此種種,這不是裝出來的君子所為,試問那些“君子們”都發自肺腑地做了什麼?

公元954年,馮道死了,活了七十三歲,多少人罵他該死,每一次改朝換代他就應該死,可惜他一次次沒有死,而他終歸死了,死的太晚,而罵他的人都以怎樣的姿态活着?

君子與小人,誰又能說的清,叩問良心,在語言之外,都做了些什麼?立身修己吧。

隋炀帝的妻子蕭皇後究竟侍奉過多少位帝王

蕭皇後在曆史上也是一位十分傳奇的女子,她是西梁的公主,生得明媚動人,但從小生活在家境不太富裕的舅舅家,長大後也是命運多舛,她一生嫁過多位皇帝。

蕭皇後年少時嫁給隋炀帝楊廣,夫妻二人十分舉案齊眉,恩愛幸福。蕭皇後聰慧機智,崇尚節儉,衣着簡樸,深得獨孤皇後喜歡。暗中為楊廣拉攏勢力,幫助他奪得了太子之位。楊廣登基後,雖然貪圖享樂,行為荒唐,但是對蕭皇後一直是敬愛有加。

後來,江都政變,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江山也落入宇文化及手中。宇文化及來到後宮中,看到四十九歲但仍美如盛年的蕭皇後,被她深深吸引,後來封她為淑妃。

宇文化及掌權沒多久,夏王窦建德帶兵一路殺來,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住窦建德的進攻,最後城被攻破了,人也死了。蕭皇後等人就成了窦建德的俘虜,窦建德看到貌美的蕭皇後,立即收她為妾。

再後來,隋炀帝的妹妹,被遠嫁突厥和親的義成公主,打聽到了蕭皇後的下落,因為念及舊情,就派使者将蕭皇後接到了突厥。當時突厥勢力強盛,窦建德無法與之抗衡,就将蕭皇後交了出去。到了突厥,突厥的外羅可汗見蕭皇後貌美,就立她為王妃。

外羅可汗死後,依照突厥的規矩,蕭皇後成了下一任可汗的侍妾。就這樣,一國皇後,最後卻淪為藩國的侍妾。

之後,李靖大破突厥,将蕭皇後迎回中原。此時蕭皇後已經48歲了,33歲的李世民還是将她封為昭容。蕭皇後在唐宮過了十八年平靜的歲月,死後與楊廣葬在一起。

妃子除了侍奉帝王外,還有什麼事可做

皇帝之正妻稱皇後。皇後名稱自秦漢沿用至清末。皇後在後宮的地位等同于皇帝在前朝的地位。皇貴妃側室中最大的。

從近些年的影視劇尤其是在宮鬥劇之中,似乎帝王根本無心朝政大事,而是一心待在後宮,處理後宮雜務。這般刻畫其實多少有些勉強,更是顯得帝王隻是一個遊走于女人身邊的好色男子。但其實不然,以清宮劇為例,就拼命的雍正來說,是根本沒有陪伴妃子的時間。就單單是最喜好遊玩的乾隆。也是沒有時間周旋于妃子之間的。

01

從清朝記載的帝王起居錄之中可以看出,乾隆帝王一天的安排:

前一天晚上八點至第二天早晨四點,乃是休息時間;淩晨四點起床之後,便開始沐浴更衣;而為了使得帝王能夠牢記祖訓訓斥,所以一般在早晨七點會有聽讀聖訓時間,真正用膳的時間乃是七點開始,之後便是請安或者是閑坐直至10點。

所以說帝王的早上時間是隻有兩個小時左右是待在後宮之中的,而在10點之後便開始批閱奏章,同時與朝臣商量政事,偶爾會與好朋友例如說傅恒見面。再者便是乾隆皇帝自己的閑暇時間,乾隆會鑽入三希堂開始對曆代名家的畫作,進行自以為審美的塗鴉。一直到晚上八點,這才召嫔妃侍寝,而後再次重複。

所以帝王逗留在後宮的時間并不長,一天真正的寵幸嫔妃的時間其實隻是在晚上,也就是說帝王并沒有太多的時間聽取妃子們的兒女情長。縱使在曆史記載之中,乾隆皇帝酷愛遊玩,甚至因為六次下江南敗光了雍正留下的國庫,但其實綜合來看乾隆皇帝确實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在後宮,大部分的時間還是用在了朝政身上,雖然在後期有所懈怠,但這還是很少将時間花費在妃子身上。

02

既然帝王不經常來後宮,自然女子之間的争鬥便會少許很多。因為規矩森嚴,尤其是在皇宮之中,所以妃子們的言行舉止是受到多方管控的,正如帝王特定的作息時間一般,妃子們也得按照這個規矩來。

在5點到7點,乃是起床洗漱時間,這個時間點是不能拖延的,而早膳時間則是7點到9點半,直至下午的5點,這其中包括了活動以及晚膳時間,而在5點到晚上9點則是所謂的晨昏定省時間,這個時間點是需要妃子們請安,這算是一天之中比較正式的工作。但是當天晚上被翻了牌子,就得去侍奉帝王,至于沒有翻牌子的,隻能是獨守空房。

所以嫔妃們一天之中的正事無非是就是請安與侍寝,而侍寝并非是每日皆有的。所以妃子的生活其實大部分是局限在自己宮中,所以為了排遣寂寞,妃子們會選擇飼養寵物,或者是禦花園散步,更或者是與身邊聊天。

03

而其中更得說一句,在清朝妃子侍寝是沒有資格在帝王房中留一整夜的,這項舉措也是為了防止美人承恩君王不早朝。所以在妃子侍寝完畢之後,會馬上由太監擡出去,而這一項規定也是徹底斬斷了妃子與君王的夜半私語。

同時清朝為了培養出優秀的皇子,避免因為養在生母身邊過于軟弱不堪,所以皇子一般是在母親身邊待上一段日子,便會被送到品級更高的妃子身邊撫養,親生母親一般是很難見到的。所以宮廷的這項規定,斬斷了妃子們唯一的樂趣。

再說與家人相見,在《紅樓夢》之中元春省親,除去繁瑣的禮儀,真正留給家人閑話家常的時間,其實也隻是幾個時辰,便得匆匆離去。而若是妃子想要在宮中見到家人一面,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當然也有例外,像是皇太後和皇後,因為身份尊貴自然是可以召見家人。普通妃子若是想要見到家人,則需要特定的時日,其中與家人相見也是有着一定的時間限制。

所以一入宮闱深似海,這話終究是沒有錯的。無論是哪一個規矩,都将女子牢牢地釘在皇宮中,終身沒有了自由。所以綜合來看,妃子确實是除了侍寝無事可做,期間确實是有人在練習廚藝、刺繡,但這些恐怕都是取悅帝王的工具,乃是真正的獨守宮牆,在寒夜之中苦守一盞青燈,等待帝王來臨。

後宮佳麗衆多,但其實真正入了宮闱,能讓帝王記住且能長久恩寵的女子實在是少,再加上皇宮之中隻有帝王一個男人,自然是無法分身,所以多半數的女子皆是獨守宮牆,等待帝王的來臨,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