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變态習俗(日本有什麼變态現象)

biang 中華百科 678

本文目錄

  1. 日本有哪些習俗
  2. 日本的奇葩婚禮習俗有什麼呢
  3. 日本的習俗有什麼
  4.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日本有哪些習俗

日本習俗

一、傳統服飾習俗

日本擁有獨特的傳統服飾文化。和服是日本傳統服飾的代表,不同場合和時間會穿着不同款式和顔色的和服。例如,節日慶典時,人們會穿着色彩鮮豔、圖案複雜的和服以示慶祝;而在婚禮上,新娘會穿着白色或金色的和服,寓意純潔與吉祥。此外,日本的浴衣也是夏季常見的傳統服飾,常在節日慶典和夏日祭活動中穿着。

二、飲食習俗

日本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多樣。傳統的日本飲食注重食物的季節性、新鮮度和美觀度。日本的飲食禮儀也十分獨特,如在餐桌前必須等待長輩先開始才可用餐;用筷子吃飯時,不能将筷子插在飯裡等。此外,日本的茶道、花道等傳統文化活動也體現了其獨特的飲食習俗和生活方式。

三、居住習俗

日本的居住習俗反映了其獨特的建築文化和自然環境。傳統的日本房屋多采用木質結構,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房屋設計注重通風和采光,室内布局也十分講究。此外,日本人的居住環境還注重清潔和整潔,他們的房間往往一塵不染,體現了日本人的嚴謹和細緻。

四、節日習俗

日本的節日習俗豐富多彩。例如,正月初一的時候會舉行“初日”的儀式,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幸福;男女老幼會穿上和服參加重要的節日慶典。此外,日本的茶道、花劄比賽等文化活動也是其獨特的節日習俗的體現。在這些節日中,人們進行各種慶祝活動,傳遞着日本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

日本的奇葩婚禮習俗有什麼呢

日本人最奇葩的事,就是讓未婚女子出嫁前陪父親“共浴”。

在泡澡的時候,兩人都會用布來遮擋住隐秘部位。出嫁女子要對父親十分的恭敬,幫助父親擦洗幹淨,以此來報答父親的養育恩情。同時,父親教育她們今後該如何服侍丈夫。兩人并不會再有其他的肢體接觸。另外,據說在平安節有兒媳婦要陪公公洗澡的風俗。在日本人看來,這是一種對老年人傳遞愛的方式。

日本的女人是非常适合娶回家的:

因為她們給外界的印象就是性格非常乖巧,而且非常的會收拾家,待客的時候非常有禮貌,在日本全職主婦是一種職業,很多主婦還會通過上課來提升自己的持家技能。但是如果想要娶一個日本女子為妻子,按照日本的傳統婚俗的話,你可能會遇見下面的問題。

首先,在婚禮當天女孩會被盛裝打扮,穿上大和民族最隆重的和服,走路的時候隻能一小步一小步的踱步。她們會畫上非常傳統的妝容,簡單的形容就是無敵大白臉和烈焰紅唇。當她們向人們露出微笑的時候,乍一眼覺得隻是有那麼一點驚悚,仔細一品汗毛倒豎。因為她們微笑之中是不能露出牙齒的。

這就是婚禮風俗的第一個奇葩了,牙齒要染黑。據說這樣的一種行為就是告訴所有的人,自己現在已經是有丈夫的已婚女子了。在隆重的儀式上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标志。

其次,當繁瑣的儀式舉行完畢之後,新娘子肯定是要卸妝的。而這個時候,考驗丈夫的時候就要到了。因為他将面對的女子是:沒有眉毛的。

這就是第二個奇葩的婚俗,新娘要剃掉自己的全部眉毛。

日本的習俗有什麼

1.信仰忌諱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着,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語言禁忌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2.農始

正月裡開始的新的一年的勞動,格外地受到日本人的重視。他們多選黃道吉日開始工作以讨個吉祥。目前日本政府機構、各公司多在初四上班,臘月二十九日放假。農村則有鋤始,是指農民新年裡開始下地勞動的儀式,也稱農始,意喻祈盼豐收。關東地區的日本農民自古以來就有初一清晨到年神所在方位的田頭,挖上三鍬土,在地裡豎起一根松枝,松枝下面擺上供品,祈求早中晚三季稻稻谷豐收。日本茨城縣北部地區的農民則通過給鳥兒喂食,根據鳥兒啄米的情形預占年成好壞,更多的地方則是從新年開始往地裡施肥,叫作初肥。

山初

在山村有山初、初山踏等說法,是指新年頭一次進山,具體時間各地不大相同。進山時攜帶新編好的稻草繩和年糕等供品,來到準備砍伐的樹木跟前,拴上草繩,擺好供品,敬奉山神。這天砍下的木頭立刻用來供年神或用作烤年糕的燃料,也有的留到正月十五作裝飾用。

船始

漁村新年裡也有船始、漕初的說法。一般正月初二開始出海捕魚或隻是舉行出海儀式,歲未将漁船清洗幹淨,船正中擺上松枝、酒、淘好的大米和圓年糕,供奉船靈。新年首次捕到的魚叫初漁,要舉辦初漁祝,用這些魚供漁神和船神,祈求四季航海安全和漁業豐收。

初商

做買賣的人家大年三十前收賬回來,初一不開門,初二開始營業,店鋪裝飾一新,并給顧客準備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商品。這叫初賣或初商。近年來日本城鎮的百貨商場都已改為初四開張營業。新年最初的魚市、茶市叫初市。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叫初買。新年提筆寫字叫書初。

某日

公元8世紀中國的許多習俗傳到日本。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糧日。民間習慣将初一至初八與各種動物或家禽聯系起來。認為當天不能宰殺該動物。

小正月

正月十五叫作小正月,日本人清晨要熬小豆粥供神。說是能驅走一年的邪氣。然後趁熱喝下。這叫粥節供或粥初。過去該習俗在日本十分盛行,現多見于日本東部。日本人自古認為紅小豆裡有強化生命的精靈,紅色代表一中咒力,因此赤豆飯往往被用于喜慶的場面。

初晦日

正月最後一天叫初晦日,也稱初三十日。古代日本人認為年神正月期間逗留在人世間,至月底年神要回去,因此十分重視正月的最後一天。

禦節料理

為了歡度新年,每家每戶在新年期間都要吃美味佳肴,日本人稱之為"禦節料理",意即節日之菜。鲱魚籽也是其中之一。加工之後的鲱魚籽。略呈黃色,拌上砂糖、醬油,不僅顔色好看,而且吃起來味鮮香脆,更重要的是因為鲱魚具有産孵多的特性,象征着"子孫昌盛"。

書法試筆

在日本,近年來還流行"新年書法試筆"表演的盛會,每到新年的日子,全國各地幾百幾千名書法愛好者前往預定的地點參加表演,他們揮毫疾書,場面十分壯觀。

初午

二月裡最初的午日叫初午。初午也是稻荷祭日。屆時在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等各地稻荷神社舉行午祭。人們停下手中的活計,向稻荷(五谷神)敬獻炸豆腐,同慶佳節。這個季節恰恰是田神從山上下來到鄉間的日子。日本農民要在此時祭祀田神,祈求豐收并開始春耕。因此,稻荷信仰所具有的農業神因素便與初午結合起來了。

二月初午除舉行稻荷祭以外,日本各地農村還把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牽着他們參拜神社或參拜靈山。也有的去拜馬頭觀音。或将年糕馱在稻草做的馬背上,用來供奉道祖神(日本的道祖神多為石雕的人像。立于村口或路旁,俗信可以驅邪消災。現已成為結緣神或保佑旅途安全的保護神)。在日本長野、群馬等縣的著名蠶桑地區,初午這天則要舉行蠶祭以祭祀蠶神。日本各地民間盛傳不少與初午有關的俗信說法。例如初午來得早的年頭容易發生火災。初午在二月五日以前就一定是好年景。六日以後則會歉收等等。

春祭

日本的春祭其實不一定在二月初午這一天。但一般都在農曆二月。秋祭則集中在九月或十一月。傳統的春祭實際上擁有預祝豐收的含義。後來才逐漸固定在初午。秋祭主要是慶祝豐收,感謝上蒼帶來的恩惠。日本春秋兩次祭祀源于農耕社會的稻作文化。日本人相信山神和田神是早春二月和秋季十月或十一月互相交替着出現的。山神春天變成田神來到田野保佑豐年。秋收後則又變為山神返回山中。所以日本百姓豐收總不忘感謝她們。值得一提的是初午對田神的信仰在沿海漁村則變成漁神,在城鎮又成了經商做買賣的守護神3.過坎

日本人認為不論男女老少,一生中總要過幾個坎。按虛歲算,男子在25和42歲;女子在19歲和33歲。其中男子42歲和女子33歲是兩個大坎。再加上前後兩年,當事人要在整整三年的時間裡小心謹慎,以防出意外。有些地方在除夕或立春要舉行過坎儀式,以免除災難。人們在柴薪上标上自己的年齡、姓名及屬相,到神社焚燒象征厄運的柴薪,尤其以京都市的吉田神社的火爐祭最為著名。

日本民間自古以來就有過坎的風習。過坎的人将裝有與自己年齡相同錢數的錢包故意丢在地上讓乞丐揀走。據說這樣可以祛病消災,延年益壽。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都将預先預備好的木梳、簪子或錢等物故意丢失在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期待被别人撿去,以便帶走自己命中的厄運。在扔這些東西的路上,即使碰上鄰居和朋友也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咒術就會失去效力。不過更多的日本人過坎時要宴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且來客越多越好,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趕走惡魔。

追傩節(2月3日或4日):每年立春的前一天。在這一天的晚上,日本家庭要舉行傳統的驅鬼儀式。家家戶戶一邊念着"鬼出去,福請進"的咒語,一邊在屋内屋外,遍撒豆子,預示着新春來臨之前驅趕一切魔鬼和災難,迎來風調雨順的新生活。

女孩節(3月3日):這是祝福女孩将來幸福的日子。這天,人們模仿古代宮庭的風俗,用精美的人偶和桃花來裝飾女孩的住房,并暢飲用糯米制成的白甜酒,祈禱小女孩的一生猶如米酒般甜密醇香。

男兒節/端午節:五月初五是日本的男兒節。這一天人們要在戶外挂鯉魚旗,在家裡擺放武士人偶。相傳這種風習始自武士時代。五月初五端午日本人要制作粽子和柏粘糕。有個别人家還要把粽子挂在天井上,傳說可以消除難疾。還有的地方稱五月初五為女家。這一天婦女可以逞威風。将菖蒲、艾草鋪在屋檐下的習慣是從我國傳入日本的。

七夕:日本的盂蘭盆會是從七夕開始的。日本的七夕是從我國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發展而來的。日本人稱其為七夕。從日本民間舉行的儀式來看,其中祓禊的成份更多一些。每逢這一天早上,日本女孩子要洗頭發、洗硯、洗祭品,清掃佛具。這一天在東日本各地人們用茅草或者真菰制成兩匹馬,早上帶上兩匹馬去藥田吃草,然後将草馬帶回,挂在屋檐上。這裡的人們認為,這一天祖先之靈會騎着這兩匹馬來到人間。日本的七夕是與迎接新年的煤祓禊相對應的,即相當于宣布盂蘭盆會開始的祓禊。

中元節/盂蘭盆會三元除了過年以外,在日本影響最大的節日恐怕就是中元節了。農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國道教所稱的上、中、下三元。流傳到日本的中元節與古代日本宮廷祭典盂蘭盆結合後,發展成了民間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根據《日本書紀》記載,中元節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世紀中葉。後來逐漸發展為包括兼顧掃墓、做法事、放河燈等在内的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

盂蘭盆之名源于佛教經典《盂蘭盆經》。盂蘭盆會的主要内容都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的寺院每逢7月均詠頌盂蘭盆經。盂蘭盆經正好從理論上解釋了日本人原始的祖靈祭祀。盡管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盂蘭盆會并不是什麼盛大的法會,但日本民間卻将它視為盛大的祭祀祖靈的儀式。

日本古代慶祝盂蘭盆節的儀式之一是把供佛時擺放過的供品,如白米、白面、粘糕、砂糖、水果等食品,分别贈給親朋好友享受,以祈祝生活順利平安。雙親健在者,按習慣必須送魚給父母親,配合這種生見玉儀式,又衍生出中元時以蓮葉飯宴請賓客的禮俗,使中元節彌漫着一片送往迎來的熱鬧氣氛。

中元禮俗

開始中元被視為善心施主饋贈寺院供佛祭品的一個節日。後來逐漸成為武士于中元和年終時節給領導階層送禮的習慣。

在江戶文化處于鼎盛時期的十八九世紀,中元節的送禮習慣便在市井商人中間普及開來。他們往往在每年的中元節和年終專程拜會、送禮給店裡的重要顧客。不論是普通百姓、武士或商人送禮,最大的特點即透過每隔半年的送禮拜會活動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特别是對武士而言,中元節的送禮儀式更具?quot;并未與人懷有任何敵意"的和平意義,對幕府将軍顯示"今後仍是麾下的忠誠部下"。商人則利用中元送禮為借口,請求客戶依舊給予支持,并經常惠顧。他們對這種買人情做生意的做法百做不厭。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1.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将其尊稱為“某某君”。隻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2.日本人相互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鐘為宜;如果遇見好友,腰彎的時間要稍長些;在遇見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和長輩的時候,要等對方擡頭以後把頭擡起來,有時候甚至要鞠躬幾次。他們在社交場合上也施握手禮。

3.日本人對送花有很多忌諱:忌諱贈送或擺設荷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仙客來及淡黃色和白顔色的花。

4.飲食,日本的主菜是魚。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并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裡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擴展資料:

日本的旅遊景點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東京鐵塔:位于東京市内,于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顔色。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别墅,修建于14世紀,後歸幕府将軍足利義滿所有,并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中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于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将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天守閣内存放着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曆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遊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台場:或稱禦台場,位于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于628年,是東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将軍德川家康把這裡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曆史鄉村:是将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于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