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日寇詞語解釋
日寇詞語解釋如下:
1、日寇,是對日本侵略者的貶義稱呼。
2、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的中國駐屯軍等部隊對中國腹地展開進攻。日軍大本營于1939年發布大陸令362号編成中國派遣軍。
3、經濟掠奪:野蠻的對資源掠奪,大量侵占中國經濟。
4、政治壓迫:對侵占區人民進行野蠻的保甲制度,嚴重侵害了中國人民的政治權利。
5、滅絕人性的屠殺:對中國人民進行野獸般毫無人性的屠殺,使中國在戰争期間傷亡高達3700+萬。
6、在中國推行日本文化教育,企圖消滅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傳統,在精神上奴役中國人民。
寇古籍釋義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扣。《說文》暴也。從攴從完,當其完聚而寇之也。攴,擊也。會意。《廣韻》鈔也。《增韻》仇也,賊也。《易·蒙卦》不利為寇,利禦寇。《詩·大雅》式遏寇虐。《書·舜典》寇賊奸宄。《注》羣行攻刼曰寇,殺人曰賊。
又《左傳·文七年》兵作於内為亂,於外為寇。
又《周禮》司寇,秋官,主𠛬戮理官也。
又《揚子·方言》凡物盛,多謂之寇。《郭璞注》今江東有小凫,其多無數,俗謂之寇凫。
又姓。宋有寇準。《歐陽氏曰》俗作𡨥,非。
描寫日寇罪行的四字詞語
1.描寫愛國的四字詞語(要100多個)
鞠躬精粹,死而後已
精忠報國,鞠躬盡瘁,肝腦塗地,舍生取義,忠心耿耿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精忠報國,
赤膽忠心,
憂國憂民,
忠君報國,
碧血丹心,
為國捐軀,
忠心耿耿,
為國盡忠,
殉節報國,
戰死沙場,
血灑疆場,
為國捐軀,
光榮就義,
為國殉節,
名垂青史,
萬古流芳,
以身許國
為國捐軀
精忠報國
憂國憂民
國泰民安
安國興邦
以身許國為國捐軀精忠報國憂國憂民國泰民安安國興邦赤膽忠心憂國憂民
忠君報國碧血丹心為國捐軀忠心耿耿為國盡忠殉節報國戰死沙場血灑疆場
為國捐軀光榮就義為國殉節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以身許國舍身為國赤心報國
碧血丹心浩氣長存保家衛國父母之邦故土難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心切
愛國愛民忠肝義膽愛國如家赤膽忠心鞠躬盡瘁肝腦塗地舍生取義殺身報國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精忠報國,肝腦塗地,舍生取義,忠心耿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忠報國,赤膽忠心,憂國憂民,忠君報國,碧血丹心,為國捐軀,,,為國盡忠,殉節報國,戰死沙場,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光榮就義,為國殉節,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以身許國,為國捐軀,精忠報國,憂國憂民,國泰民安,安國興邦,以身許國,為國捐軀,精忠報國,憂國憂民,國泰民安,安國興邦,赤膽忠心,憂國憂民,忠君報國,碧血丹心,為國捐軀,忠心耿耿,為國盡忠,殉節報國,戰死沙場,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光榮就義,為國殉節,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以身許國舍身為國,赤心報國,碧血丹心,浩氣長存,保家衛國,父母之邦,故土難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心切,愛國愛民,忠肝義膽,愛國如家,舍生取義,殺身報
狼牙山五壯士描寫日寇的詞語
狼牙山五壯士描寫日寇的詞語是日寇,進犯,遊擊,轉移。
拓展資料如下:
釋義:日寇,即日本軍,或稱日軍,通常指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的舊日本軍隊(即日語中的“大日本帝國陸軍、海軍”),日軍當時自稱“皇軍”,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中國稱之為“日寇”。
日本軍組建于1867年,解散于1945年;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直接指揮。直到日本軍在戰敗後解散為止,日本都沒有成立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這點和美國在1947年成立獨立空軍之前的情況相似。
發展曆史:
1867年,明治維新之後,明治天皇開始組建一支現代化的歐式軍隊以維護日本天皇對日本的集權統治。在法國和德國的幫助下,日本軍隊逐漸成為當時亞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隊。
之後,日本軍隊開始參與了近代曆史上歐洲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并攫取了不少利益。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之後,日本和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獲得大量賠款以及中國的台灣島、遼東半島等土地。日本政府将賠款中多數用于進一步武裝日本軍隊,從而使日本軍隊更加現代化。
1905年,日本軍隊在日俄戰争取勝,獲取俄羅斯在中國東北之利益;1910年,徹底占領朝鮮;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占領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軍隊攻占中國半壁江山;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占領東南亞多個國家以及太平洋許多島嶼。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軍解散。
日寇怎麼造句子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日寇怎麼造句子】内容,供您參考。
1、日寇殺戮婦女小孩的行為,簡直令人發指。
2、國人同仇敵忾,打敗了日寇的侵略。
3、日寇厚顔無恥,妄想侵占整個中國。
4、因為國人同仇敵忾,所以能打敗日寇的侵略。
5、在那場反掃蕩中,兇惡的日寇把我們村二百多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少活活殺死了。
6、汪精衛投降日寇,認賊作父,遭到了人民的唾棄。
7、日寇進村後,到處燒殺搶掠,雞犬不留。
8、解放軍同仇敵忾得打擊着日寇,英勇極了!
9、在日寇侵略時期,他苟且偷生地做個小買賣,但沒幹過壞事。
10、那年日寇大掃蕩,全村人都躲進深山,受盡了流離失所之苦難。
11、抗日戰争期間,紅軍經常遭到日寇和國民黨的前後夾擊、腹背受敵。
12、沖鋒号一響,我軍便與日寇短兵相接,展開了肉搏,半小時内殲滅了敵軍。
13、日寇侵占時期,這個淪陷區的人民,因為不能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心中十分惆怅。
14、八路軍與日寇衆寡懸殊,很快,勝負就分出來了。
15、對日寇的進犯,軍民們早已森嚴壁壘,嚴陣以待。也作“壁壘森嚴”。
16、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掩護主力,阻擊日寇,最後彈盡糧絕,投江壯烈犧牲。
17、抗戰爆發後,有多少仁人志士懷着亡國破家之仇,參加了八路軍,和日寇進行着殊死的搏鬥。
18、日寇掃蕩之後,村裡到處是斷井頹垣。
19、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20、這一仗八路軍大顯神通,殺得日寇木石心腸。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