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張儀作為秦國宰相是怎麼死的張儀一生有多厲害
張儀(前378年-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于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韬略,連蘇秦都自歎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餘即卒于任上,死後葬于開封市東郊宴台河村。
張儀是怎麼死的
張儀外連衡而鬥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谲的謀略,縱橫捭阖,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産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将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
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于魏。
卒于魏,具體史書無載。
什麼是“合縱連橫”?
看《芈月傳》,先要搞懂戰國時代的流行詞:“連橫”與“合縱”。
“縱”與“橫”的來曆,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秦國位于西方,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位于其東。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一起對抗秦國,故稱“合縱”;六國分别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各國所進行的外交、軍事鬥争。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娴熟,善于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
《芈月傳》中智商爆表、舌戰群儒的張儀,曆史上其實更厲害。
曆史上張儀究竟有多牛?
學曆:師從鬼谷子
官職:分别兩次拜相秦國、魏國
業績: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變六國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為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打下基礎
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縱橫家們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四處遊說,可謂“一口傾國”,這其中最顯要的人物當屬主張“連橫”的張儀。據司馬遷《張儀列傳》記載,他曾師從于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
據記載,張儀年紀輕輕便掌握了縱橫家的看家本領,幾經輾轉後,他來到秦國,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被封為相,後來張儀出使各國,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首先破除了秦國和齊國兩個大國的聯盟,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最後六國“合縱”聯盟終于被張儀拆散。
後來,秦惠文王因為張儀功勞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并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後來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并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秦相張儀生平簡介 曆史上張儀是怎麼死的
張儀(?~前310),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人,于魏惠王時入秦。秦惠文君以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于秦。當年,張儀為秦相。惠文君于十三年稱王,并改次年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張儀與齊、楚、魏之執政大臣在桑相會,随即免相。次年,張儀相于魏,更元八年,又相于秦。十二年,張儀相于楚,後又歸秦。惠文王卒武王立,武王素與張儀有隙,儀于武王元年(魏襄王九年,前310)離秦去魏。據《竹書紀年》,張儀于此年五月卒于魏。
張儀是病死的。
張儀,魏國人,其生年不明。據考證
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珍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史記》記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蘇秦的經曆提早了約三十年。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受此影響,緻使張儀事迹含混不清,因而另行為其作傳,實為必要。
張儀最後怎麼死的
張儀被魏國一位大官割斷舌頭,被芈月葵姑救出。于是張儀和芈月結下了情分。秦國辭職回到魏國後,張儀不久就死了。
據曆史記載,秦惠文王死後,由于即位的秦武王嬴蕩在當王子時不喜歡張儀,張儀逃離魏國,擔任魏相,一年後去世,曆史上,張儀是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戰略家。
原來是魏國安邑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當張儀中途離開秦國,去魏國為相時,秦惠王對勝疾說了一句話。戰國時期,每個人都喜歡做夢,而張儀在相國做的是指導江山之夢。
很多人,比如張儀,沉迷于這樣的夢,不願意醒來,最後醒來時一片空虛。最後經曆妻死巨變,被逼從鹹陽殿轉身離開的背影,滿頭白發的張儀透盡了蕭索凄涼。
曾言語間指點列國興衰的秦相,卻落得如此下場;曾在鼎前問天意氣風發的張儀;曾在朝堂之上嬉笑怒罵間指點江山的張儀;曾為報秦王知遇之恩為秦國九死一生的張儀。
曆史上張儀的結局
1.曆史上張儀是怎麼死的秦國宰相張儀的結局
張儀(前378年-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于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韬略,連蘇秦都自歎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餘即卒于任上,死後葬開封市東郊宴台河村。
張儀是怎麼死的
張儀外連衡而鬥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谲的謀略,縱橫捭阖,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産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将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
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于魏。
卒于魏,具體無載。
2.芈月傳張儀結局死了嗎芈月傳張儀結局死了,曆史上的是病死的。
一、芈月傳張儀
張儀和庸芮兩人在關門外送别了芈月母子,送别之景堪稱凄涼。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是大王使國内疲憊困乏而向外攻打與自己建立邦交的國家,廣泛地樹立敵人,禍患殃及自身,卻讓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張儀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于秦武王二年死在了魏國。
二、政史張儀
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并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擴展資料:
被囚楚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國要挾楚國,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秦惠王想要遣送張儀,又不忍開口說出來。張儀卻主動請求前往。秦惠王說:“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諾,這是存心報複您。”
張儀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和楚國大夫靳尚關系親善,靳尚能夠去奉承楚國夫人鄭袖,而鄭袖的話楚王是全部聽從的。況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國的,楚王怎麼敢殺我。假如殺死我而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
于是,張儀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靳尚對鄭袖說:“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棄嗎?”鄭袖說:“為什麼?”靳尚說“秦王特别鐘愛張儀而打算把他從囚禁中救出來,如今将要用上庸六個縣的土地賄賂楚國,把美女嫁給楚王,用宮中擅長歌唱的女人作陪嫁。
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而尊貴,這樣,夫人也将被鄙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使他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于是鄭袖日夜向楚懷王講情說:“作為臣子,各自為他們的國家效力。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
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我請求讓我們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讓秦國像魚肉一樣地欺淩屠戮。”楚懷王後悔囚禁了張儀,于是赦免了張儀,像過去一樣優厚款待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張儀
3.曆史上張儀是怎麼死的芈月傳張子張儀結局芈月傳張儀結局死了嗎?曆史上張儀是怎麼死的?著名演員趙立新在劇中飾演秦惠文王宰相張儀,一個能言善辯、機智過人的謀士形象,并獲得導演鄭曉龍的極力稱贊。
秦惠文王的宰相,天下知名的說客,縱橫學說的代表人物。他憑着一張嘴遊說六國,讓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占得一個個城池。然而沒有實力相襯的詭辨時間長了卻無以為繼,後期他在列國能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少,在秦惠文王死後,被注重武力的秦武王逐走。
曆史上張儀是怎麼死的?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并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完美表演獲導演力贊
向來對表演藝術追求極高的趙立新,此次在《芈月傳》中再次脫穎而出。趙立新憑借自己對于劇本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張儀這個角色的獨到見解與獨具匠心的表演,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在塑造張儀這個角色的整個過程中堪稱完美,言辭犀利的台詞和酣暢淋漓的表演也使得張儀這個角色更加“接地氣兒”。據透露,在拍攝第一場戲張儀出使秦國的時候,趙立新一出場就得到了導演的肯定:“我看到了張儀,雖然我說不出張儀是什麼樣子,但我看到了你一氣呵成的表現,我覺得你就是張儀。”一句“你就是”,可以算得上是對該演員和其所塑造角色的最高評價了。
《芈月傳》張儀是誰演的扮演者趙立新個人資料:
趙立新,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和全蘇國立電影大學(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中國内地影視、話劇男演員,導演。
2001年出演電視劇《走向共和》。2002年自導自演的獨白劇《亨利事件》、《弗洛伊丹徒爾的病例》獲斯德哥爾摩國際獨白劇戲劇節年度最佳劇目獎。2006年參演的曆史劇《大明王朝1566》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三等獎。2009年主演年代家族劇《血色沉香》,随後加盟張紀中版《西遊記》。2010年出演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2011年出演建黨90周年獻禮劇《開天辟地》中蔣介石一角。2012年領銜主演胡玫執導的古代曆史傳奇劇《英雄曹操》。2013年出演國安反間諜劇《于無聲處》。 2014年8月參演的武俠電影《飛魚服繡春刀》上映中文名趙立新
民族漢族
身高 174cm
體重 63kg
職業導演、編劇、演員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全蘇國立電影大學
代表作品英雄時代、曹操、大明王朝1566、永不消逝的電波趙立新近期所演出的電視劇:
2014年《爸爸父親爹》飾:蘇明遠
2014年《熟男養成記》飾:趙文宇
2014年《小寶和老财》飾:甘克
4.如何評價張儀在曆史上張儀最後怎麼死的張儀,生年不詳,卒于秦武王元年,一說秦武王二年。他是魏國的貴族後裔,中途落魄了。據說,他是從鬼谷子和蘇秦是同門,學成後遊說各諸侯國,主要活動時間是燕易年間,他的活動時間應該比蘇秦早些,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在未發迹之前與蘇秦的經曆很相似,他也是遊走在各國之間。最初張儀的活動範圍是在魏國,但是本國的國君不待見他,便轉而投奔楚國,但因為自己出身貧寒,而被懷疑竊取了楚相的“和氏璧”,張儀覺得受辱而離開了楚國,最後到達了秦國,秦國是張儀最後的歸屬,在秦國張儀找到了自己的戰場。
公元前329年,張儀憑借出色的口才成為秦國的座上客,秦惠王很賞識張儀。春秋戰國是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時代,是一個極其具有武士精神的時代。所以,像張儀這樣四處流浪于各國為各個君王效命是很正常的事,當初蘇秦做燕的間諜削弱齊國為了燕昭王,前290年後才合縱攻強秦,五國“合縱”攻秦,表面上看行動一緻,為攻秦而集結軍隊,但暗地卻各有各的打算。這給張儀的連橫提供了絕好的時機,張儀遊走六國,一個個拆解了他們的聯盟,為秦國一掃六國奠定了基礎,由此,很多人說張儀狡猾陰險。其實,縱橫家最務實,一切從客觀出發,并以取得成功為目标。他們是傑出的謀士和辯士,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隻需要達到目的即可,不需要什麼仁義道德,因此說張儀狡猾也好,能言善辯也罷,他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除去優秀的辯論能力,張儀其實是個很有理想的一個青年。當初他受辱于楚,就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恥,最後他真的做到了說明張儀是個有毅力的有恒心的人,而張儀年輕時替人抄書的經曆,則顯示出他好學的一面。他遇到好詞好句摘抄到自己的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時間久了,就集成了一本冊子,後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刻苦學習。
君子見勢而為,張儀是見勢的君子,不是勢利小人。在春秋戰國綱常倫理都被無休止的戰争和擴張給打破了,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無須講求禮節,更别談忠義,但是張儀在輾轉兩個國家之後,卻始終堅守在秦國,這不得不佩服他對秦國的忠誠。張儀能夠留在秦國,除卻秦國是個很多發展前景的國家外,秦國的君主對張儀十分不錯。很珍惜張儀,對張儀禮遇。當時,并不是所有有才的人都能夠受到重用,張儀能受到秦惠王的賞識實在是難能可貴,依托于張儀的才幹和明智的秦王,遇見明君,三生有幸,張儀怎麼能夠不忠誠?
張儀為秦國破解了六國的聯盟之後,又先後到齊國、魏國等地說服各國諸侯“連橫”,實行親秦的政策,變相地讓秦國兼并了這些國家,為後來秦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奠定了不朽的功勳。秦惠王死後,秦武王上台,秦武王看不慣這個隻會耍嘴皮子的張儀,覺得他滿嘴油腔滑調又不務實,不重用張儀,張儀便又回到了魏國。最後在魏國去世,得以善終。
5.張儀是怎麼死的,希望盡量詳細張儀外連衡而鬥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谲的謀略,縱橫捭阖,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産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将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
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于魏。卒于魏,具體無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