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怎麼滅亡的(秦國是怎麼滅亡的真實原因)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天真的齊國是怎麼被秦國滅亡的
  2. 秦國是如何滅亡的
  3. 秦國是怎麼滅亡的 秦朝如何被滅亡的
  4. 齊國怎麼滅亡的 齊國是怎麼被秦國滅掉的
  5. 秦國統一後怎麼滅亡了(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天真的齊國是怎麼被秦國滅亡的

天真的齊國是怎麼被秦國滅掉的?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朝代,是在掃滅六國的基礎上建立的,而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消滅的諸侯國。齊國的滅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自己作死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深淵。

秦國起初滅六國定下了一個戰略,那就是“遠交近攻”,就是跟遠處的齊國先做好朋友,然後把家門口的幾個國家教訓一遍。秦國在滅韓國跟魏國的時候,也不是很放心齊國,于是想派人去試探一下齊國。秦國就拿了一個特别複雜的玉連環送到齊國,說至今無人能解開。結果齊國王後一錘子就把玉連環雜碎了,既聰明又勇猛,秦國知道現在的齊國還不能惹,于是繼續跟齊國做朋友。

在齊國王後去世後,田建當上了齊王,而田建并沒有治國才能。秦國覺得這是個機會,于是派了一群高官到齊國來結交齊國相國後勝,使勁的拍後勝的馬屁,後勝也隔三差五派人去秦國拿些好處。于是後勝在齊王面前也是一個勁的誇秦國,說齊國跟秦國世代交好,大家都是好朋友。

所以當秦國跟魏國打仗的時候,齊國本着不給朋友秦國添亂的想法拒絕了魏國求援的請求,然後魏國就被秦國滅了。當秦國攻打趙國時齊國抹不開面子,出了一些兵,但當趙國向齊國借糧的時候齊國就找借口說自己也沒糧,又拒絕了趙國,然後趙國也被滅了。秦國每打一國,齊國就在旁邊看熱鬧,秦國勝利後齊國還派人去祝賀秦王,俨然把秦國當成了非常好的好朋友,可惜秦國不這麼想啊。

在楚國、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都被秦國滅掉後,秦國終于準備着手滅齊國了。而古代打仗講究師出有名,人家齊國一直沒惹你秦國,也沒犯啥錯誤,秦國就隻能随便找了個秦國派使者去齊國結果不讓進齊國國境的理由打齊國。齊王現在開始慌了,而且齊國主力都在西面,而秦國此時已經疆域遼闊,随便就避開了西面,從北面攻打齊國,秦軍勢如破竹,齊都臨淄很快被破,齊王也隻能出城投降。至此六國全滅,秦國統一華夏。

秦王嬴政終于實現了自己統一華夏的遠大志向,自認為功勞高過三皇五帝,于是稱皇帝。中國曆史進入嶄新的一頁。

秦國是如何滅亡的

公元前前207年,劉邦入鹹陽,秦子嬰降,秦朝滅亡。

秦始皇嬴政駕崩後,其次子胡亥繼位,佞臣趙高大權在握,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陳勝、吳廣借機起義,由此引發了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大軍。

陳、吳之後比較著名的農民起義軍有楚國項梁和其侄項羽的江東起義大軍,有沛縣劉邦的起義大軍,最終在這兩個主力起義軍和其他幾十個起義軍的聯合攻擊下,秦朝滅亡。

擴展資料: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于吳(今江蘇省蘇州),号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

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钜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并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劉邦時任泗水亭長,當時給縣裡押送刑徒前往骊山營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劉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給放了,并與之一起逃到芒、砀一帶的山區裡。陳勝吳廣起兵後,劉邦亦起兵并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劉邦被推舉為沛公。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千人,并聽從于項梁的指揮。

項梁戰死後,劉邦趁項羽帶兵渡河救趙之機,帶兵西進關中并攻破武關,直搗到達灞上(今陝西西安東)。這時,秦王子嬰白馬素車,向劉邦的起義軍投降,秦朝滅亡。

參考資料:秦朝-百度百科

秦國是怎麼滅亡的 秦朝如何被滅亡的

1、秦朝是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呵項羽在江淮起兵一起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2、陳勝吳廣起義後楚王派宋義和項羽營救趙國,派劉邦西入關中。宋義來到安陽,卻進不去。随後項羽殺了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巨鹿之圍,被推為諸侯上将軍。秦将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劉邦迂回進入武關,到達鹹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号,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占鹹陽秦朝滅亡。

齊國怎麼滅亡的 齊國是怎麼被秦國滅掉的

齊國是周朝時期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國名為齊。在他的治理下,國力強盛,傳至齊桓公時,齊國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到了齊湣王時期,齊國由于侵吞宋國,招至五國讨伐,國勢大減。秦軍攻滅燕國之後,駐紮在燕國故地,也就是齊國的北面。秦軍佯攻齊國西部,吸引齊軍主力駐紮在西部。而王翦率燕地的秦軍南下,直撲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不戰而降,齊國就此滅亡。

秦國統一後怎麼滅亡了(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秦朝的滅亡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轉折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帝國,他的野心和成就無疑是巨大的。然而,這樣一個偉大的帝國卻在秦始皇去世後迅速崩潰,僅僅經曆了兩代人的時間,秦朝便走向了滅亡。究其原因,除了秦朝末期的暴政、嚴刑峻法、勞民傷财等外在因素,更深層次的根源在于其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1、法律制度的缺失與問題

秦朝的法律制度,雖然在當時看來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為後世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這套制度也存在着嚴重的缺陷,尤其是過分強調法律的剛性和統一性,忽略了法律的人性和靈活性。秦法嚴酷,刑罰重重,對于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都予以極為嚴厲的懲罰,這種制度雖然在短時間内能夠維護國家的穩定,但長期而言,卻造成了人民的普遍不滿和抵觸。

2、對貴族和百姓的雙重打擊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對六國舊貴族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剝奪了他們的封地和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社會的原有秩序,加劇了貴族階層的不滿和反抗。同時,秦始皇還對普通百姓實施了重稅和苛役,修建長城、阿房宮等大型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騰。

3、秦二世的無能和趙高的篡權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胡亥繼位。胡亥在位期間,不僅沒有解決秦末民變的根本問題,反而因為其無能和殘暴,加劇了國内的矛盾和危機。而趙高的篡權更是雪上加霜,他通過僞造遺诏,殺害了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和其他可能的繼承人,進一步動搖了秦朝的統治基礎。

4、法制的不健全導緻的内部矛盾激化

秦朝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和不平等,使得國内的矛盾更加激烈。在秦始皇死後,這些矛盾進一步激化,秦朝内部缺乏有效的調解和解決矛盾的機制,導緻了農民起義的頻繁爆發。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以及随後的各地農民起義,最終導緻了秦朝的覆滅。

秦朝的滅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其内部矛盾激化、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秦朝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長久穩定不僅需要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和嚴格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法律的公正和人性化,以及有效解決社會矛盾的機制。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