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中的獨憐是什麼意思
獨憐:獨愛。
原文: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鹂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隻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鹂,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詩寫暮春景物。
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年),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十五歲起以三衛郎為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闱,跟随唐玄宗出遊。早年豪縱不羁,橫行鄉裡,同鄉認為他是禍行而苦。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職,開始立志讀書,常“焚香掃地而坐”。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先後擔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隐逸生活著稱。韋應物的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古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憐”是什麼意思“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憐”:是“喜愛;喜歡”的意思。
【出處】《滁州西澗》是中唐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收錄于《全唐詩》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白話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鹂。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着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隻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随意飄浮。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鹂,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莺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裡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冷,雖然不及百花妩媚嬌豔,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人的風标,與作者好靜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詩人的喜愛。
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這首詩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京兆萬年人(今陝西西安)詩風淡雅,以山水田園詩聞名,與柳宗元并稱韋柳。
【個人成就】
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隐逸生活著稱。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憐是什麼意思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憐釋義
1、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憐釋義:喜愛。
2、出自:《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原文翻譯: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鹂。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着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隻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滁州西澗裡的憐是什麼意思
憐:是愛的意思,獨憐:唯獨喜歡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原文如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如下:
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莺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
春潮夾帶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下一句及全詩意思賞析
1、獨憐幽草澗邊生的下一句上有黃鹂深樹鳴。
2、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的意思:我愛憐那滁州西澗青蔥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樹叢裡傳來黃莺鳥的鳴唱聲是那麼地嬌妙。
3、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區,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描寫了詩人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