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春節炮竹的主題成語
【成語】:震耳欲聾
【拼音】:zhèněr yù lóng
【解釋】: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出處】: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裡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示例】:這個消息對我們來說是~。
【近義詞】:振聾發聩
【反義詞】:萬籁無聲、萬籁俱寂
【語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聲音很大
【英文】:deafening
【日文】:耳(みみ)をつんざくほどとどろく
【法文】:assourdissant
【德文】:ohrenbetǎubend
吉祥倆個字炮竹和一個猴子瘋狂猜成語
吉祥倆個字炮竹和一個猴子瘋狂猜成語——謎底:猴年大吉。
大吉大利
dà jí dà lì
【解釋】非常吉祥、順利。舊時用于占蔔和祝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孔明曰:‘來意亮已知道了。适間蔔《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祝福語
【近義詞】福星高照
【反義詞】大災大難
【例句】巴金《家》:“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裡說了不吉利的話,便寫了‘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拿出來貼在門柱上。”
待有動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⑴帶有動的成語有哪些
一動不動、
怦然心動、
紋絲不動、
無動于衷、
不動聲色、
驚心動魄、
娓娓動聽、
按兵不動、
動辄得咎、
輕舉妄動、
一動不如一靜、
靈機一動、
一舉一動、
太歲頭上動土、
大動幹戈、
興師動衆、
地動山搖、
動蕩不安、
轟動一時、
風吹草動、
蠢蠢欲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驚天動地、
雷打不動、
冷血動物、
聞風而動、
撼天動地、
動之以情
⑵動成語有哪些
動成語有:
一動不動、怦然心動、紋絲不動、不動聲色、驚心動魄、娓娓動聽、按兵不動、動辄得咎、
輕舉妄動、一舉一動、靈機一動、興師動衆、轟動一時、地動山搖、大動幹戈、冷血動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風吹草動、撼天動地、太歲頭上動土、蠢蠢欲動、驚天動地、動之以情、
雷打不動、生動活潑、楚楚動人、聞風而動
(2)待有動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擴展閱讀1、楚楚動人
楚楚動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hǔ chǔ dòng rén,形容姿容美好,動人心神,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指纖弱的樣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神态柔弱動人。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有賣魚阿土者,見一女從屋中出,年二十許,楚楚動人。
2、蠢蠢欲動
蠢蠢:比喻壞人準備搗亂或敵人準備進攻。
出處::據點裡的敵人又蠢蠢欲動。峻青《爆炸遠征隊》五
3、雷打不動
雷打不動,形容決心和意志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動搖;或形容不可改變的規定和制度。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幹到吃晚飯。”
4、撼天動地
讀音為hàn tiān dòng dì,釋義為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水經注·河水》。
5、動蕩不安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蕩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⑶含“動”字的成語有哪些
含“動”字的成語有這些:
一動不動、怦然心動、紋絲不動、不動聲色、驚心動魄、娓娓動聽、按兵不動、動辄得咎、輕舉妄動、一舉一動、地動山搖、撼天動地、動蕩不安、冷血動物、興師動衆、聞風而動、風吹草動、驚天動地、蠢蠢欲動、動之以情、靈機一動、雷打不動、轟動一時、楚楚動人、大動幹戈、生動活潑、無動于衷、變動不居、按甲不動、屹然不動、舉動荊棘、掌聲雷動、一言一動、寂然不動、聲動梁塵、因勢而動、伺機而動、毫不動搖、行軍動衆、謀而後動、起兵動衆、鹓動鸾飛。
⑷帶有指動的成語有哪些
食指大動
shí zhǐ dà dòng
【解釋】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出處】《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鼋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将見,子公之食指動。”
【結構】主謂式成語
【例句】食指大動的預兆不一定準。
⑸動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一動不動、
怦然心動、
紋絲不動、
不動聲色、
驚心動魄、
娓娓動聽、
按兵不動、
動辄得咎、
輕舉妄動、
一動不如一靜、
一舉一動、
地動山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撼天動地、
動蕩不安、
冷血動物、
興師動衆、
聞風而動、
風吹草動、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驚天動地、
蠢蠢欲動、
動之以情、
靈機一動、
太歲頭上動土、
雷打不動、
轟動一時、
楚楚動人
⑹動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按兵不動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不動聲色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态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不可動搖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蠢蠢欲動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大動幹戈大規模地進行戰争。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待時而動等待時機然後行動。
地動山搖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争激烈。
動不失時時:時宜,時機。行動不失時機。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
動靜有常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範。
動魄驚心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動人心魄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動或令人震驚。
動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⑺帶指和動的成語有哪些
食指大動 [shí zhǐ dà dò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出處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鼋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将見,子公之食指動。”
⑻動成語有哪些成語
帶動字的成語很多,常見的舉例如下:
按兵不動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釋】: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出處】:《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示例】:又聽得寨前炮響,史文恭~,隻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反義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歇後語】:下象棋不走卒
【語法】:作謂語、定語;多指接到任務後不肯做
不動聲色
【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解釋】: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态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于衷、泰然自若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
【歇後語】:貓兒守老鼠洞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緊急情況下
不可動搖
【拼音】:bù kě dòng yáo
【解釋】: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不可動搖
【示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的曆史結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反義詞】:風雨飄搖、見異思遷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地位、觀念等
蠢蠢欲動
【拼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解釋】: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示例】:據點裡的敵人又~。
峻青《爆炸遠征隊》五
【近義詞】:躍躍欲試
【反義詞】:按兵不動
【歇後語】: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準備随時幹某事
大動幹戈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解釋】:幹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争。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幹戈于邦内。”
【示例】: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用兵征剿。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
【近義詞】:大打出手、興師動衆、大張旗鼓
【反義詞】:鳴金收兵、偃旗息鼓
【歇後語】:玉皇大帝出征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大張聲勢地
地動山搖
【拼音】:dì dòng shān yáo
【解釋】: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争激烈。
【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示例】:鼓角大鳴,~。
宋·吳曾《能改齋漫筆》卷二
【近義詞】:天塌地陷、天翻地覆、山崩地裂
【反義詞】:風平浪靜、紋絲不動
【語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巨大影響
動人心弦
【拼音】:dòng rén xīn xián
【解釋】: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出處】:徐遲《長江大橋的美是社會主義的美》:“許多動人心弦的建築物呢?還隻在藍圖上。”
【示例】:這些~的贈禮,使得另一些戰士們難熬了。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近義詞】:扣人心弦
【反義詞】:平淡無奇、黯然失色
【語法】:作補語、定語;同“扣人心弦”
動之以情
【拼音】:dòng zhī yǐ qíng
【解釋】: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随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隻是不肯松口。”
【示例】:我們對他采取~、曉之以理的勸說方式。
【近義詞】:曉之以理
【語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曉之以理”連用
風吹草動
【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
【解釋】: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示例】:萬一後邊有些~,被人發覺,不要說道無顔面見令尊,傳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
【近義詞】:蛛絲馬迹
【語法】:作賓語、定語;與“有”等連用
驚天動地
【拼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清·陳忱《水浒後傳》第一回
【近義詞】:震天動地、震天撼地
【反義詞】:萬籁俱寂
【歇後語】:雷公動怒;半天雲裡響炸雷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聲音或聲勢
驚心動魄
【拼音】:jīng xīng dòng pò
【解釋】: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出處】:南朝·梁·鐘嵘《詩品》卷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示例】:隻聽跑上幾個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綽的一聲,~。清·劉鹗《老殘遊記》第十六回
【近義詞】:動魄驚心、心驚肉跳、觸目驚心
【反義詞】:泰然自若、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歇後語】:腦袋上放炮竹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說明事物
巋然不動
【拼音】:kuī rán bù dòng
【解釋】: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象高山一樣挺立着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出處】:《淮南子·诠言訓》:“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
【示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西江月·井岡山》
【近義詞】:紋絲不動、巍然不動
【反義詞】: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語法】:作謂語;指堅固穩重
勞師動衆
【拼音】:láo shī dòng zhòng
【解釋】:勞:疲勞,辛苦;師、衆: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衆,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示例】:為了這一點點小麼魔,便鬧的~,未免過于荒唐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勞民傷财、大動幹戈
【反義詞】:按兵不動
【語法】:作謂語、補語;指小題大作
雷打不動
【拼音】:léi dǎ bù dòng
【解釋】:形容态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幹到吃晚飯。”
【示例】:他的決心是~的。
【近義詞】:堅如磐石、堅韌不拔
【反義詞】:含冤負屈
【歇後語】:山裡的石頭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态度堅定,不可動搖
靈機一動
【拼音】:líng jī yī dòng
【解釋】: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将過來。”
【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将過來。”
【近義詞】:心血來潮、随機應變
【反義詞】:一成不變、呆頭呆腦、墨守成規
【語法】:作謂語;指想出好辦法
怦然心動
【拼音】:pēng rán xīn dòng
【解釋】:心怦怦地跳動。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辯》:“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示例】:我一見到她就~。
【近義詞】:心驚膽顫、心神不定
【反義詞】:心安理得
【語法】:作謂語;指由于受某種事物的吸引而跳動
牽一發而動全身
【拼音】:qiān yī fàér dòng quán shēn
【解釋】:牽動一根頭發就會涉及整個身體。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出處】:宋·蘇轼《成都大悲閣記》:“吾頭發不可勝數,而身之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發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
【示例】: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清·龔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觸》
【近義詞】:牽一發動全身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大動
傾巢出動
【拼音】:qīng cháo chū dòng
【解釋】: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出處】:羅廣斌《紅岩》第六章:“哪怕是一點最小的風吹草動,觸及了蛛絲牽動了蛛網,便會立刻引起這座巨大巢穴裡的蜘蛛們的傾巢出動。”
【示例】:敵人~,剛好中了我軍的埋伏。
【近義詞】:傾巢而出
【語法】:作謂語;指出動全部兵力
輕舉妄動
【拼音】:qīng jǔ wàng dòng
【解釋】: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采取行動。
【出處】:《韓非子·解老》:“衆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示例】:主公宜避兇就吉,不可~。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六回
【近義詞】:草率行事、随心所欲、膽大妄為
【反義詞】:謹言慎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
【歇後語】:拿雞毛當令箭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不經慎重考慮
傷筋動骨
【拼音】:shāng jīn dòng gǔ
【解釋】:本指身受重傷。後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打得來傷筋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
【示例】:此等結束甚妙,生旦相見不十分吃力,相會亦不曾吃力,到底不曾~。明·周朝俊《紅梅記·總評》
【反義詞】:毫發未損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重大改動
太歲頭上動土
【拼音】: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解釋】: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每年所在方位為兇方,這一年如在這一方位動土建築,便要發生禍事。比喻觸犯***有力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難歲篇》:“移徒法日:‘徒抵太歲兇,伏太歲亦兇’。”
【示例】:驸馬現掌兵權,殺人如同兒戲,庶民無不危懼,誰敢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四回
【語法】:作賓語、分句;用于疑問句
萬頭攢動
【拼音】:wàn tóu cuán dòng
【解釋】:頭:指人;攢:聚在一起。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雪岩外傳》第十一回:“到了雲栖山門口,早就擠得人山人海,但見萬頭攢動,和啧啧稱羨的聲音。”
【示例】:時候雖早,那看榜的人,卻也~。(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三回)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多
無動于衷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解釋】:衷:内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着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于中了。”
【示例】:面對集體财産遭到大火的威脅,我們怎麼能~呢?
【近義詞】:無動于中、不動聲色、麻木不仁
【反義詞】:感人肺腑
【歇後語】:泥菩薩救火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漠不關心
一舉一動
【拼音】:yī jǔ yī dòng
【解釋】: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可見古人一舉一動,莫不令人歸于正道,就是遊戲之中,也都寓著勸世之意。”
【示例】:她的~都象個多年的媳婦,麻利,老到,還帶着點自得的勁兒。老舍《駱駝祥子》十五
【近義詞】: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歇後語】:十冬臘月挺杠鈴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人的言行
原封不動
【拼音】:yuán fēng bù dòng
【解釋】:原封:沒有開封。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出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動,送還你罷。”
【示例】:他把那個人送來的禮物~地退了回去。
【近義詞】:依然如故、紋絲不動、一成不變
【反義詞】:除舊布新、改頭換面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改變任何東西
楚楚動人
【拼音】:chǔ chǔ dòng rén
【解釋】: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問《雜言》:“諸郎楚楚皆玉立。”
【示例】:有賣魚阿土者,見一女從屋中出,年二十許,~。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
【近義詞】:楚楚可人、楚楚可愛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女性
轟動一時
【拼音】:hōng dòng yī shí
【解釋】:形容在一個時期裡到處傳播,影響很大。
【出處】:魯迅《馬上日記》:“治好了走出,沒有知道,死掉了擡出,就轟動一時了。”
【示例】:~的義和團運動被他平息了。
【近義詞】:滿城風雨
【反義詞】:打入冷宮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社會新聞等
......
⑼“動”成語有哪些
按兵不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動聲色不可動搖蠢蠢欲動大動幹戈待時而動地動山搖動不失時動靜有常動魄驚心動人心魄動人心弦動如脫兔動心怵目動心駭目動心忍性動辄得咎動之以情風吹草動
⑽帶有動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按兵不動
昂昂不動
百動不如一靜
變動不居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動聲色
不可動搖
持刀動杖
楚楚動人
蠢蠢欲動
此動彼應
大動幹戈
大動肝火
大動公慣
待時而動
地動山摧
地動山搖
動不失時
動蕩不安
動蕩不定
動地驚天
動靜有常
動魄驚心
動人心魄
動人心弦
動如參商
動如脫兔
動心怵目
動心駭目
動心忍性
動辄得咎
動之以情
動中窾要
風吹草動
感天動地
觀機而動
駭心動目
嚎天動地
轟動一時
哄動一時
嘩世動俗
歡聲雷動
寂然不動
驚魂動魄
驚群動衆
驚師動衆
驚天動地
驚心動魄
靜極思動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巋然不動
勞民動衆
勞師動衆
雷打不動
雷動風行
冷血動物
靈機一動
龍蛇飛動
麋沸蟻動
目動言肆
拿刀動杖
怦然心動
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