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披怎麼造句
披字的造句如下:
1、戰士們披着月光行軍,為的是更好地完成任務。
2、秋天,田野裡披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
3、夜晚,我披着被子,看着窗外的明月。
4、火山的烈焰披上了一切,似乎要吞噬一切。
5、清晨的霧氣使遠處的山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6、春天來了,大地披上了一層綠色的新裝。
7、老者披着破舊的棉襖,面對着寒冷的冬夜。
8、雨後,遠處的山巒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9、夜幕下,小村莊披上了一層靜谧的黑紗。
10、炎炎夏日,媽媽給我披上一件防曬衣。
11、暴風雨過後,海面披上了一層輕紗。
12、秋天的落葉被風吹起,披在街道的兩旁。
14、我喜歡在冬天雪後的早晨,穿着厚厚的羽絨服,披着朝陽出發去上學。
15、在一次比賽中,他披荊斬棘,終于取得了勝利。
含有披字的成語及其解釋:
1、披星戴月: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為了追求目标而勤奮努力、日夜兼程的狀态。在古代,人們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或者為了生計而不得不奔波勞碌,經常要穿越荒野、山林,披着星星、戴着月亮趕路。現代社會中,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那些為了事業和家庭而辛勤奮鬥的人們。
2、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極盡忠誠。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臣子向君主表達忠誠的方式——剖開肝膽,以示忠誠無私。它表達的是一種真誠、坦率、毫無保留的态度和行為,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忠誠。在政治、商業、友誼等領域,這個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真誠待人、一心一意的人。
3、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在古代,人們為了開疆拓土或者尋找生存資源,常常需要穿越茂密的荊棘叢林,披荊斬棘,才能開辟出一條生路。現代社會中,這個成語也用來鼓舞人們面對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積極進取。
披造句子怎麼造
披造句子簡單的如下:
1.她在寒冷的夜晚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外套。
2.太陽升起了,他披上了金色的光芒。
3.她在夜晚披上了星星,讓它們閃爍。
4.媽媽把披薩放在了桌子上,我們準備享用。
5.夜晚的風把樹葉披上了一層霜。
6.雨後的森林裡,每一片葉子都被雨水披上了晶瑩的水珠。
7.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披星戴月的宇航員。
8.雪後的早晨,大地被披上了一層銀裝。
9.夜幕降臨,城市的燈火被披上了迷人的色彩。
10.春天的陽光把大地披上了一層新綠。
擴展知識:
造句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對于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習者來說,通過造句可以加深對漢語語法的理解,同時也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造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漢語詞彙和語法規則。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新的詞彙和語法結構,通過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内容。
造句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造句,我們可以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音語調,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造句可以更好地了解漢語的文化背景和曆史淵源。
造句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通過造句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為寫作積累好的句子和段落,幫助我們增強語言自信心。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很害怕和不安。通過造句可以增強我們對語言的自信心,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造句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在語言交際中,我們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通過造句可以更好地掌握表達技巧和方法,更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對于學習者來說,隻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才能夠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而造句正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語言實踐方式。
造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在語言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而通過造句可以更好地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方法,更加高效地學習一門語言。
通過造句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語言學習的本質和規律。
披上怎麼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披上怎麼造句】内容,供您參考。
1、家鄉人民靠勤勞的雙手給窮山惡水披上了綠裝。
2、昔日的荒山,今日都披上了綠裝。
3、爺爺長年累月在山上種樹,終于讓荒山披上了綠裝。
4、除夕夜那天的瑞雪,為大地披上了厚實的白色冬裝。
5、大雪紛紛揚揚,漫山遍野披上了銀裝。
6、微霧的清晨,整個城市仿佛披上了一層面紗。
7、晨光為天邊的白雲披上了一襲壯麗的光彩。
8、國慶節前夕,北京天安門廣場披上了節日的盛裝。
9、愛情是一年四季的收獲,春天你的付出加上夏天你的汗水結出秋天的果實,冬天的落葉為你披上了愛情的睡衣。
10、刺李花又是花團錦簇,山楂樹也披上了綠裝,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來了。
11、春天的腳步漸近,樹木披上了綠衣。
12、雲霧籠罩着山頂,為它披上了一件白毛衣。
13、冬天,大地披上了一層白紗,讓風吹過的地方總是有痕迹的。雪,晶瑩剔透,冰冰涼涼,捧一些在手上,不一會,那白白的小雪花便化成了水,她們将自己的生命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原因是,它們不願離開自然的懷抱。所有的一切,與過去都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這是這一年中的最後一段時光,它的裡裡外外,都讓我們體會到了純潔。生命是純潔的,它的便污在于你自己,要讓生命永遠保持在冬天的雪裡,永遠的發出屬于她自己的光芒!自然,自然便會美,因為你的心不變。
14、冬天的雪,潔白而美麗,為世界披上雪白的戎服。
15、其實啥都不用說呀。直接圈在懷裡,用手捂着,或者披上衣服,比什麼語言都有用呢。
16、或許有一天,當你披上婚紗的時候,我已披上了袈裟。
17、古城披上節日的盛裝,人們滿面春風地來來往往。
18、雪下了一陣子,外面成了一個白色的世界,大地像是披上了一層銀裝。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