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古代太監怎麼來的“淨身”後怎麼如廁
古代皇帝就是天子,宮裡面的女性都是自己的,為了避免出現有染的行為自然出現了太監這個職位,“淨身”後的太監其實和男人一般正常大小便。
對于太監,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錯誤的理解,認為“淨身”就是直接切除了男人如廁所的部分,其實“淨身”是相對于切除了産出精子的部分,并不是切除所有的器官。
一、古代的太監,是為了禁止宮女和太監有染而出現的群體,卑微得很關于太監,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隻存在的傳統,确實太監是為了防止有染而出現。
古代的君主制度是很重要的,對于皇帝來說皇宮裡面的花草樹木宮女都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不得不用男人,但又擔心男人會跟自己的妻子或者宮女有染,就刻意切除了産出精子的部分,從而延伸出太監這個行業。其實太監真的很卑微,他們在皇宮裡面的地位甚至不如普通的宮女,甚至到處被歧視。
二、“淨身”後的太監和正常男人一般如此,最悲催的就是要墊着毛巾放防止失禁那麼“淨身”後的太監可以正常如廁嗎?是可以的,畢竟他們隻是切除了産出精子的地方,并不是男人的生殖器官。
他們還是可以正常去廁所,但無法孕育後代,最可憐的是太監其實會失禁;由于失去了男性荷爾蒙産生的部分,大部分太監都會出現失禁這個可憐的行為,由于他們經常都有一股味道,導緻一直被宮裡面的人排擠着,所以說太監真的是很卑微的存在,并非所有太監都如電視劇裡面的那麼豪氣。
古代太監是君主制度的産物,“淨身”後的太監其實像正常男人一般如廁,并不存在無法如廁的行為。
太監是怎麼上小便的
受了閹割之術的太監們,對于小便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控制的,就如同水龍頭失控的水管,水流不再規規矩矩,于是常常會出現小便失禁的尴尬情況。
而他們上廁所肯定也無法似正常人那般蹲着或者站着,尿急時,他們弓着身子半蹲于茅廁之上,一手托着毛巾放在被閹割處,采用類似引流的原理,将尿液排出,正是因為如此不便,他們才要常常将引流的毛巾帶在身邊,而這條引流的毛巾也扮演者臨時“尿布”的角色,防止小便失禁時尿液四處灑落,有礙觀瞻,也會惹惱主子。
太監割的是哪裡,又怎麼小便呢
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橫割開一個深口子,把筋絡割斷以便把睾丸擠出來。這需要閹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勁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氣把睾丸擠出來,刀子匠會把片好的豬苦膽貼到球囊左右兩邊。
第二步是割陰莖。這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割淺了會留有餘勢,将來裡面的脆骨會往外鼓出,就必須再挨第二刀,即宮裡俗稱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将來痊愈後會往裡塌陷,形成坑狀,解小便時呈扇面狀,一輩子不方便。宮裡的太監十個有九個都有尿裆的毛病,這就是閹割的後遺症。陰莖割除後,要插上一根大麥稈,然後把另一個豬苦膽劈開,呈蝴蝶狀地敷在創口上。據說也有的是用栓狀白蠟針插入尿道,并用冷水浸濕的紙張,将傷口覆蓋包紮。這大概是淨身場所不同而出現的技術性差異。
被閹割者在手術後必須由人架持攙扶着在室内遛二至三個小時,然後方可橫卧休息。手術之後的三天,是被閹割者最難熬的時光。在這三天裡,他們躺在特制的門闆上,雙手、雙腿都被套鎖牢牢地捆住,根本不能動,目的主要是避免觸摸創口,以免感染。門闆中間還留有帶活闆的小洞口,大小便時用。當時也沒有太好的止痛消炎手段,為了避免傷口感染要嚴禁飲水,可謂是痛苦異常。待三天後白蠟針或麥稈拔除,尿液能夠排出,手術即告成功。然而苦難并沒有過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心肝碎裂、渾身發顫,但這對閹割者來說是必須的,否則可能導緻腰佝偻,一生都不能伸直,所以隻能忍受這種劇痛。此後的調養期仍需百日左右。
每一個被閹割的男人,都毫無例外地經曆過一番慘痛的折磨。這一過程是如此的殘酷,如此的痛苦,以至于那些慘遭閹割者終其一生都對此記憶猶新。清末太監馬德清曾在晚年回憶道:
那年頭,沒有麻藥,沒有什麼注射針、止血藥那一類東西……硬把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按在那兒,把他要命的器官從他身上割下去,那孩子該多麼疼啊!一根根脈通着心,心疼得簡直要從嘴裡跳出來了……手術後,要在尿道上安上一個管子,不然,肉芽長死了,尿就撒不出來啦,還得動第二次手術。我後來聽懂得這個道道的人講,割掉那個玩意兒以後,不能讓傷口很快地結疤……所以要常常換藥。說實在的,哪裡是藥呢,不過是塗着白臘、香油、花椒粉的棉紙兒。每一次換藥,都把人疼得死去活來。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整天躺在土炕上……脊梁骨像斷了一樣,想翻一下身,可是哪敢動一動呢,就是略微欠一下身子,傷口也牽着心疼呢!大、小便就這樣躺着拉、尿。屁股下面墊着灰土,灰土天天換,也是濕漉漉的。
被切下的陽具,稱為“寶”,而在通常情況下刀子匠确實會把這東西像“寶”一樣地藏起來,被淨身者反而無權要回。經過刀子匠的加工之後,“寶”一般會放入“升”中,用大紅布包好,小心地放置在室内高處,稱“高升”,取升至高位之意,借以預祝淨身者将來走紅運,步步高升。等到将來淨身者發迹了,贖回自己的“寶”,刀子匠就可以趁機量财索讨。贖回自己的身上物,閹者稱為“骨肉還家”。這在他們來說,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儀式非常隆重,就如同迎親一般。也有由淨身者的家人自己保存的情形。過去鄉間貧苦人家,高處莫過于房梁,因而多将之垂吊于梁上,每過一年升高一截,以祝願孩子能夠在宮裡“步步高升”。
保存“寶”的原因大緻有三:一是為了做宦官後升級時查驗,以證明閹者身份,即通常所說的“驗寶”;二是将來宦官死後,要将“寶”放進棺木裡一起埋葬,因為宦官們希望自己到另一個世界或轉胎之時能恢複男人的本色;三是中國傳統中有身之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宦官作為刑餘之人已屬不孝,不能傳宗接代更屬不孝之大者,所以将“寶”加以保存,死後随棺而葬,也是一種心理的補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盡管閹割是成為宦官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每一個被閹割的人都能夠順利地進入宮廷的,曆朝都有嚴格的選用制度與程序。不過,無論進入宮廷與否,受閹之人自此就開始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也正因如此,他們普遍認為,人生的一切苦樂都是從受閹之日開始的,而受閹之日就成為其新的誕辰日,日後算命也是依據受閹之日的天幹地支。
古代太監怎樣小便滴
古代太監和女性一樣也是蹲着小便的。一般,“閹割”的手術是這樣的:受割的人被蒙上眼睛,脫盡衣褲,手腳綁實,抓牢頭部和肩膊,緊壓腰部,以白布緊紮腹部和雙股上部,以高溫辣椒水洗滌手術部位,以微彎小刀将陰囊及陰莖一起切斷,再以白蠟針插進尿道成栓,以浸過冷水的紙覆蓋傷口,再由刀子匠攙扶着緩行兩三時辰後,躺卧休息。術後3天不喝水,3天後拔掉白蠟針的栓讓尿流出。所以,古代太監和女性一樣也是蹲着小便的。
太監是如何方便的是蹲着還是站着
對于古時候的太監如何上廁所的,想必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保持男人的風格,站着小便,其實不然,太監對于自己的小便是無法控制的。
太監是怎麼做手術的?
據記載,平民想要進宮做太監,就必須要有人推薦,而且還要自願,一番手續過後,才會選擇一個黃道吉日,把需要淨身的人關在一間密不透風的居室裡,讓淨身者把自己的糞便處理一下,關個幾天再說。
在這段時間裡,淨身者不允許吃任何食物,免得動手術的時候,有排洩物跑出來幹擾了傷口危及生命,通常都是關個3-5天就要開始手術。
手術工具是一把經過特殊打造的銀質手術刀,手術成功後,手術師傅就會将胡椒粉和蠟油倒在傷口上,起到止血和止痛的作用,然後将一根細細的麥稈伸入尿管中,目的就是為了尿液感染傷口,直接讓尿液從麥稈中排出,通過這個方式排尿要進行數月。
太監是如何方便的?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太監站立撒尿的場景,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對的。閹割後的太監,如同沒有水龍頭的水管,尿液會四處噴濺,甚至不會受到自己的控制,而且他們必須像女人一樣坐廁,然而他們的尿液也難以和女人一樣成型的噴出。
因此,宮廷中地位較高的太監必須要戴着尿布,否則很容易尿失禁。如果被皇帝聞到了,這可是殺頭之罪。假如太監有此物,可能會方便太多同時,地位高的太監還會噴大量的香水熏香,掩蓋身上的味道。然而,他們的身上的味道仍然臭不可聞,隔着十幾米就能聞到,因此也被人蔑稱為“臭太監”。
地位高的太監如此,地位低的太監更是難以在衛生上自理,他們往往又承擔着極重的體力活,汗臭夾雜著尿騷味,如同奴隸一般的生活着。
太監也分等級
成績高的太監狀态好,整天無所事事,所以有空閑時間經常換褲子。然而,大多數太監的地位都很低。他們每天忙着跑來跑去,沒有那麼多時間換褲子,隻能風乾解決。
汗味和騷味讓太監們特别不舒服。所以太監會讨厭别人叫他臭太監,這簡直是對個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