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帝王墓地沒有發掘(哪些帝王的墓沒有找到)

biang 中華百科 879

本文目錄

  1. 中國曆史上還有哪些帝王的墓葬沒有被發現
  2. 中國五千年,還有哪些帝王陵墓,仍然沒被挖
  3. 還有哪些帝王墓沒被發現
  4. 在曆史上,有哪些帝王的墓曾被盜過

中國曆史上還有哪些帝王的墓葬沒有被發現

要說曆史上還未被發現的帝王陵墓,其實還有很多,因為我們國家實行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原則,一個例外是定陵發掘,沒有發現的帝王陵墓中又以元代帝王實行的密葬制度最為典型。

(一)元代陵墓

元朝皇帝駕崩後有着專門的下葬儀式,根據文獻記載,說是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并加髹漆,完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爾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之後便如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所記載的:

“國葬不起墳隴,葬畢,以萬馬柔之使平。殺駱駝子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即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在進行國葬之後,在沒有墳丘的情況下,還有使萬馬在上面踩踏結識,之後會當着母駱駝的面,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隻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時,就拉着那隻喪子的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嗚之處便是墓地。

元朝帝陵的特色是沒有任何地表建築、沒有墓碑、沒有土堆,還殺掉了所有的知情人。正史上鮮有記載,也就是一些民間書籍有推測記載,這就是元朝帝陵至今沒有找到一座的根本原因。所謂施行密葬,就是在墓室外面同樣不樹不封;埋葬地點的地質地貌幾乎一緻,且均位于無人區。這樣的地方,哪怕是被告知如何過去,估計也會被轉懵。

(二)密葬原因

那麼,元代的蒙古人為何會采用這麼一種獨特的喪葬方式呢?

實際上,作為草原上逐水草而居徙的遊牧民族,元代蒙古人對于土地、故鄉的執念遠遠沒有漢民族來的那麼強烈,在這種觀念下,自然也沒有所謂“落葉歸根”的埋葬習俗。在中原地區,在地面上樹立墳丘、建立祠堂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子孫後代的祭祀與傳承。但是,這種做法以及設施在元代帝王陵墓中幾乎一個也看不到,元朝時期的統治者是蒙古少數民族人,他們很少迷信風水以及大費幹戈祭祀一說,他們提倡逝者安息逝者安甯靈魂得到安放。他們把逝者的身體安放回了大漠草原、邊疆故土,并且采用隐秘的形式來安放逝者得以安息,不被打擾。

此外,元朝皇帝之所以這樣做有着民族習俗在内,更是有着怕遭報應的成分在内。元世祖忽必烈滅宋後,僧人楊琏真珈被任命為江南釋教都總統,負責掌管江南地帶佛教事務的人。在元廷的示意下楊琏真珈開始大肆挖掘破壞宋陵,其中的宋理宗頭骨更是被做成酒杯,後成為元朝宮廷之物,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得知此事親自過問下,才将宋理宗頭骨尋回重新安葬。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元朝如此大掘宋帝陵,自然知道被盜墓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便采用了薄葬以及密葬的方式,來确保自己死後的墓葬不被後來人或者報複者盜掘與毀壞。

中國五千年,還有哪些帝王陵墓,仍然沒被挖

截止2019年2月,還有以下帝王陵墓還沒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内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因為目前科技技術不夠發達,無法更好地保護文物,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還沒被挖掘。

2、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曆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編号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闆、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

元代整個朝代的皇帝陵墓都沒發現。

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後,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面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就連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隻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擴展資料:

已發現的帝陵:

秦始皇陵、秦二世胡亥陵墓、漢陵、唐陵、隋文帝楊陵,這些大都在西安鹹陽地區已發現。宋陵在河南鞏義,南宋的在杭州,吳越王墓也在杭州地區。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和孫吳大帝孫權陵都在南京。清陵在河北,努爾哈赤、皇太極陵在遼甯省(遼陽、沈陽)。

曆史上早已被挖開或者盜掘的:

齊桓公墓、楚平王墓,漢文帝母薄太後南陵、漢陽陵、漢文帝灞陵、漢宣帝杜陵。宋理宗陵、清高宗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孫殿英)、明神宗定陵(新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乾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帝王陵墓

還有哪些帝王墓沒被發現

商朝從湯立國到盤庚,共經曆十世十九王。這些帝王陵墓沒有曆史記載,至今也沒有發現

元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在統一了全國後,其貴族仍保留着秘密下葬的習俗.史書記載蒙古族貴族死後不起墳,隻是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着母駱駝的面,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隻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時,就拉着那隻喪子的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嗚之處,就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無任何标志,也就從此無法辨認靈柩真正所在地點了。所以現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無法找到.

中國古代帝王陵墓有一部分已經展現在後人面前,一些卻随同時間的流逝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中.

樓上說的是未發掘

在曆史上,有哪些帝王的墓曾被盜過

我們知道中國自秦漢以來,都是厚葬的。漢朝将三分之一的的國賦要送到皇陵裡去。那這麼多寶貝埋到地下面,自然是招人惦記啦。因此很多人都跑去盜墓了。他們不但去盜地主的,連皇帝的墓也沒有逃脫被盜的命運。

秦始皇的陵就被盜過,項羽派兵跑到秦始皇的皇陵去搬寶貝,據說,他們是搬了個把月都沒有把東西搬完,最後走的時候,還放了把大火。

還有漢朝的皇陵也都被盜過。

先是西漢末年,赤眉軍殺進長安,這群窮兇惡極的人,跑到城裡燒殺搶奪不說,還把西漢帝陵給盜了,裡面的珍寶是被他們洗劫一空,後面的小說家還依此給赤眉軍安了一個盜墓流派:卸嶺。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挾持漢獻帝跑到長安的時候,他派呂布也是把帝陵給洗了一遍。不過,要說摸金本領哪家強,還是曹操更勝一籌,他找出來不少王侯墓,據說他挖到的梁王劉武的墓,裡面的金銀财寶,曹操是用了70多艘船才拉完,具體有多少财寶,沒有數,不過有人說夠曹操養三年的兵馬了。

曹操自己是個摸金校尉,他自然也擔心别人去挖他的墳,所以他搞了個迷魂陣,弄了七十二疑冢。但據說他的墳現在也是被挖過的了。

還有奪了曹操家江山的司馬家,他們的墓也都人盜過了。

後面唐朝的墓就更悲催了,唐末的節度使溫韬是個盜墓狂人,把唐朝的帝陵盜了一個遍。溫韬是五代時期梁國人,他祖籍是現在陝西耀縣,他當節度使那會,正好唐朝的帝陵是他的管轄範圍之内,他利用職位之便,把帝陵都來了個大掃蕩,就是挖到武則天的乾陵時,據說是天有異象,本來好好的天氣,突然是電閃雷鳴,雷雨交加,溫韬害怕被天譴,遭報應,才沒有下手的。

溫韬是個大老粗,隻認金銀珠寶,唐陵裡很多有價值的字畫被他帶來了出來,他命人把書畫給扯了下來丢了。原來他帶字畫出來,是看上了裱在外面的華美的綢緞。所以大家推斷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迹就是這樣被毀掉了的。

宋朝的帝陵同樣也沒有幸免,北宋的皇陵被金國扶持的僞齊皇帝劉豫給盜了。南宋的帝陵被元朝的喇嘛楊琏真珈奉旨盜了。

明朝的帝陵稍微好一點,清兵入關之後,當時為了穩定大家,拉攏人心,他們不但沒有去挖明陵,還派專人去守過。當然也有一些小的盜墓賊去光顧過,但都是小打小鬧的。

當然後面乾隆打過明陵的主意,因為明陵裡面有很多上好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材可以說是千金難求,乾隆眼饞,就借維護明陵的名義,從明陵那裡拆了不少的金絲楠木回來建宮殿。人家給幫忙守墓,弄點木頭不算太過分吧。

後面,為了考古發掘了萬曆皇帝的陵墓。

清朝就倒黴了,大家都知道的孫殿英盜東陵,大炮什麼的都上了。慈禧太後的屍體都被拉了出來。

可以說,曆代的帝陵基本上都被人挖過,沒辦法以,寶貝的誘惑太大了。

不過,有一個朝代的帝陵卻從來沒有挖開過,不要說挖開了,就是在哪都沒有人知道。這就是元朝的帝陵。

元代的帝陵到現在還沒有被發現過,别提發掘跟盜挖了,不要說元代的帝陵沒有被開挖,就是元朝貴族的墓也是極少發現。

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跟元朝人的喪葬習慣有關。

我們知道中原人的墓基本上是依山而建,而且至少都會封個墳頭,下面是墓。這兩個組合起來才能稱之為墳墓。

那元朝人埋葬死人的方式是這樣的:

“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

“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于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朝人他們就很簡單,不用做棺材,直接用兩片木頭把人夾起來,埋到地下就算完事了。這值錢的東西也有,就是把黃金繞三圈。

但是他們接下來的做法,就很讓盜墓者為難了,他們把人放到墓洞後,沒有墳頭的,而是讓馬踏平踏平,搞得跟其他地方一樣的。而且他們還會在這裡守着,等到這裡全部長滿草,跟其他地方完全沒有區别的時候,才把帳篷撤走。

這讓人家盜墓的去哪找去呀。

有親可能問了,這他自己不也找不到,不用掃墓嗎?當然要的,他們做了一個動作:殺駱駝于其上。

确切的是說,殺頭小駱駝在上面。據說,這樣第二年就就可以跟着母駱駝來這裡了。

成吉思汗的墓就是這樣處理的,有人猜測,成吉思汗的墓可能是世界上寶藏最多的墓,裡面有歐洲大陸數不盡的珍寶,也是現代人做夢都想找到的大墓,可是,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至今傳說很多,線索很多,但說要找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啊。

其實,元代這種不樹不封是古老的習俗,中國人在周朝以前也是不樹不封得,到了後面,才開始起墳堆,最開始就是孔子老師這麼幹過。

除了沒有墳頭不好找,元代的還有個特點,他們的貴族不信風水。

中原人的墓地都十分講風水,摸金校尉們根據分金定穴方法,來推出墓地所在。

所以一般盜墓高手,他去一個地方,隻要看看地形,就知道哪裡是風水寶地,就能找出哪個地方可能有古墓。

但人家元朝皇帝根本不信這一套,他們相信,人死之後,靈魂會附在離他們最近的一根駱駝毛。所以他們找墓地完全是憑心情的,覺得哪個地方不錯,就把人埋在那裡,這搞得摸金校尉的分金定穴術完全無用武之地呀。

看來,有時候不按套路出牌反而有好處,多少帝陵暴屍荒野,隻有元帝陵還在地底下靜靜地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