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各民族不吃什麼肉求解答
各民族不吃的肉:
1、首先是藏族。據史料記載,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不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能食用的是偶蹄動物,為吉祥之物,而其它動物則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2、苗族人不喜歡吃羊肉,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鬧時,不能用繩子或布帶捆他們。苗族人在門口懸挂草帽或插青樹葉,或者苗族人在舉行婚喪祭祀等儀式時,客人不要進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婦,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
3、韓國人不喜歡吃鴨肉、羊肉、肥肉。韓國的老年人地位很高。通常,老年人的飯菜是分開做和吃的。如果父子同桌,兒子不能在父親面前抽煙或喝酒。韓國人忌諱敲門,進門的客人要叫主人。第四種是滿族人。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當你是滿族人家的客人時,不能随意地坐着。
4.傈僳族不允許婦女祭祀鬼神;在一些地方,龍樹會被家庭成員在節日或禮拜的日子裡獻祭。婦女和外國人被嚴格禁止參加祭祀。殺不了蜘蛛。傳說有一隻蜘蛛教他們如何建造一座吊橋。
5、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回族不吃豬肉,不吃雞肉,吃牛肉,羊肉。漢族人不忌口。
哪些民族忌吃狗肉
滿族忌吃狗肉,傳說是有一次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努爾哈赤(清太祖)時,努爾哈赤跑到一個人家裡鑽進竈坑躲避,明兵見他在竈坑,就填柴加火,想他必定被燒死無疑。誰知明兵走了之後,跑來了一隻狗,叼來濕棉絮,把火滅了,救出了努爾哈赤。有的則說是追到一個蘆葦蕩裡,放火燒蘆葦蕩,也是等明兵撤走之後來了一條狗,滾到蕩裡弄濕身體,然後跑回來灑在火上把火熄滅。努爾哈赤的後代不吃狗肉(甚至不戴狗皮帽)是出于感恩。錫伯族不吃狗肉的習俗也是受到滿族的影響。也有人認為這個傳說隻是古代滿族在東北從事狩獵,從對獵狗的愛護這一觀念擴展到其他一般狗的延續和變化。但是據記載,滿族的先人女真人是有吃狗肉習俗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說:"以豆為醬,以半生米為飯,漬以生狗肉雞蔥韭之食,和而食之,毛以蕪荑。"看來不吃狗肉是後來的事。
湖北西部宋姓土家族不吃狗肉,則是因為傳說中一條狗曾撲滅大火,救出了一位祖先。雲南仡佬族花仡佬支系也有狗救祖先的傳說。白姓的哈尼族則傳說,古代李姓與白姓發生沖突,白姓戰敗,隻剩下一個幼兒,最後被狗救下并用它的奶汁喂養長大,于是白姓哈尼人不吃狗肉。
一些民族或某個民族的部分家族不吃狗肉,則因為傳說其祖先在嬰兒時期,母親因病去世,孩子沒有奶喝,小時候是靠吃狗奶才活下來的。這裡有因為狗對祖先有恩的意識,同時也有象許多中國人認為的那樣,吃了什麼身體中就會有什麼,即祖先因為吃了狗奶,具有了一些狗的因素,後世如果吃狗肉就是吃了祖先,于是形成禁忌。拉祜族不吃狗肉的傳說中就說到祖先吃狗奶長大。
而瑤族、畲族不吃狗肉,則是源于盤瓠神話。在神話中,高皇招榜說:誰獲取敵方國王的首級,他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一條名為"盤瓠"的狗依靠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技能叼來了敵國國王的頭,最後帶走公主。他們的後代因此奉盤瓠為圖騰。土家族曾與瑤族、畲族共同分布在今天的湖南西部,也受到這個神話的影響,不過現在的傳說是一條獅頭狗退敵有功,因此有些地區的土家族也就不吃狗肉。
在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的飲食禁忌中,不吃自死的動物,不吃那些不經過阿訇念經後宰殺的動物。而阿訇不會為殺狗念經,主要原因是不吃非反刍類動物,狗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那些民族的人吃生肉
宴會吃生肉的民族
阿比西尼亞絕大多數人是北民族,他們早期的生活和埃及及地中海一帶的歐洲人相近。這些亞木哈拉人生性兇猛,善于射擊,是阿比西尼亞民族的主要成員。除亞木哈拉人之外,還有兩種人在國内勢力也不小。其一是高額角的加拉人,另外一種是達那歧爾人。此外,在東部邊境,還有從葉門移來的索馬利人。西部地帶也有許多黑種人,北部則有少數的法拉沙人。
由于種族複雜,阿比西尼亞人的膚色極不一緻,有的像墨漆一樣黑,有的則黑裡帶黃,有的白得和歐洲人差不多。這裡的人雖然種族複雜、膚色各異,但是他們主要的食物都是生肉。每逢皇帝或女皇賜宴的時候,全體戰士都坐在大院子的地上,仆人們把血淋淋的生獸肉端來,每個客人輪流拔出刺刀來,向宮廷恭恭敬敬地鞠個躬,然後就咬住那塊生肉,用刀緊貼鼻子切下一塊來。在盛大的宴會上,往往需要大量的生肉供食用。
吃生肉的北極圈黃種人
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人,即因紐特人,他們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因紐特人同亞洲的黃種人有所不同,他們身材矮小粗壯,眼睛細長,鼻子寬大,鼻尖向下彎曲,臉盤較寬,皮下脂肪很厚。粗矮的身材可以抵禦寒冷,而細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極地冰雪反射的強光對眼睛的傷害。
因紐特人耐寒抗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日常所食的都是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因紐特人的确喜歡吃生肉,而且他們更喜歡食用保存了一段時間并稍腐敗的肉,因紐特人傳統觀點認為,将肉做熟,實在是對食物的糟蹋。因紐特人的傳統食譜全是肉類,如海洋裡的魚類、海豹、海象以及鲸類,陸地上的馴鹿、麝牛、北極熊,以及一些小動物。他們為何吃生肉?真正的原因人們還不知曉。
忌吃牛肉的民族有哪些
1.苗族視牛為圖騰,因此忌吃牛肉。
2.傣族和壯族傳統上敬愛牛,通常不食用牛肉。但在廣西某些壯族地區,存在用牛頭祭祀的習俗,全村會共同分食牛肉。
3.苗族先民崇拜多種圖騰,包括鳳凰、楓木、蝴蝶、神犬(盤瓠)、龍、鳥、鷹、竹和牛等。在黔東南地區,苗族以楓木為圖騰,并認為祖先源于楓木。部分苗族還以蝴蝶為圖騰,認為祖先姜央是由“蝴蝶媽媽”所生。在湘、鄂、川、黔交界地區,苗族以盤瓠為圖騰,并在該地區保留了盤瓠廟和辛女宮。貴州西部的苗族則崇拜鳥類。
4.傣族的主食是大米,其中德宏地區食用粳米,而西雙版納等地偏好糯米。傣族的特色香竹飯,又稱竹筒飯,是将糯米裝入香竹筒中,浸泡15分鐘後用火烘烤而成。吃時,将竹筒打軟,竹膜會貼在飯上,用刀切開,即可享用香氣撲鼻、軟糯細膩的香竹飯。傣族還有特色的菠蘿紫米飯,味道甜美,具有補血潤肺的效果。
傣族外出勞作時,常在野外進餐,用芭蕉葉包裹糯米飯,搭配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和青苔松即可食用。他們的肉類飲食包括豬、牛、雞、鴨,少食羊肉,擅長烤雞和燒雞,喜歡吃魚、蝦、蟹、螺蛳和青苔等水産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蔔、筍和豆類。
56個民族都不吃什麼肉
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風俗,那麼我國56個民族各自都不吃什麼肉?各位,我們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介紹一遍,那是不可能的。下面小編就選幾個民族介紹以下,他們各自都不吃什麼肉?首先是藏族。據史料記載,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不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能食用的是偶蹄動物,為吉祥之物,而其它動物則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其次是苗族。苗族人民忌諱其它民族稱他們為“苗子”,而喜歡他們的自稱“蒙”。黔東南等一帶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響後三天之内不能出工。湘西苗族在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忌諱挑糞。苗族人不喜歡吃羊肉,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鬧時,不能用繩子或布帶捆他們。苗族人在門口懸挂草帽或插青樹葉,或者苗族人在舉行婚喪祭祀等儀式時,客人不要進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婦,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
第三個是朝鮮族。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着父親的面吸煙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第四個是滿族。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滿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最後一個是傈僳族。傈僳族在進行祭祀鬼神時,不讓婦女參加;有的地方,年節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員前去祭龍樹,祭樹時嚴禁婦女和外族人參加。不能打死蜘蛛,相傳是蜘蛛教會他們學會架溜索橋的。在房前屋後不能喊“哦”,因為人死驅鬼時才會這樣。至于在吃肉方面,他們倒是沒啥忌諱,啥肉都吃。當然,他們吃肉也受我們漢族文化影響,要求所謂的“割不正者不食”,而且一般不喜歡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