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男朋友内心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在我們平常的認知當中,對于“安全感”這種東西,就像是女生專屬,隻有女生才需要安全感。因為大家普遍覺得女生天性弱小,是被保護者,男生天性強大,是保護者,所以不需要安全感。
但其實,男生在“安全感”方面也有同樣的需求,他們也是肉體凡胎,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他們在為女友付出的時候,也同樣需要獲得女友的認可和回應。那麼男朋友沒缺乏安全感怎麼辦呢?
一、反思自己
男生出現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一般都是男生覺得女生在行動上不關心自己,心思不在他身上,甚至不愛自己。
例如女生平時不太注意男生的感受,比如女生經常在男朋友面前和其他男生玩鬧,不顧及自己是有男朋友的。或者經常隻顧自己吃喝玩,不問男生需不需要,不帶着男生一起。或者男朋友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女生不關心,不在乎隻顧自己,這些就會讓他感覺自己不重要。
或者是平時不夠親近男朋友,讓他覺得自己不像一個男朋友,例如出門不讓牽手,不願意在有人的地方抱抱,親親,像不願意公開男朋友一樣。
我的男朋友就是出現過第一種情況,戀愛之前單身太久,突然多了一個人就不喜歡,經常自顧自的。我男朋友因為我這有開始就有點抑郁,我都沒發現,突然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把自己的感受說給我,我才知道我确實平時太忽略他了。
但是大部分男生不會去告訴女朋友這些,甚至會忍着不告訴你,那麼先自我反思就很重要了,如果确實不知道自己哪裡的問題那麼可以選擇下一步。
二、談心
可以找個時間你們倆一起坐下來聊一聊,最好選擇隻有你們兩個人的地方,這樣男生才願意把自己的委屈說給你,不然好面子的男生肯定不願意在外人面前丢面子。
可以問他最近怎麼樣,對你們的關系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自己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說出來,我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通過談心明白男朋友到底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
三、做出改變
知道男朋友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了,那麼下一步就是對症下藥:
(1)男生覺得平時不關心他。
學會把注意力多分給男生一些,不是說全部就是比之前多一些就好。女生是很細心的生物,隻要多一點關注就能發現男生的不同,男生的情緒等。然後就是心情不好多安慰,生氣了哄一哄他。讓他知道他的情緒你都有關注。
然後平時買到好吃的幫他帶一份,想去哪裡玩了帶他一起去,天冷了多加衣,下雨了帶傘等這種小提醒也可以多來一些。雖然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但是這些反而更能體現對一個的關心呀。
(2)男生覺得他可有可無,他不像你的男朋友。
平時多跟他分享自己的生活,無論多麼細枝末節,就像記日記,最好有配圖:“今天我跟xx去了超市買了好多東西,好沉!你在就可以幫我拎了”“剛剛過去一條小黑狗特别傲嬌,好可愛呀”他會逐漸增加關于你生活的參與感,慢慢的覺得對你特别熟悉也就敞開心扉了。
吵架絕對不說分手離開結束這樣的話,也絕不搞冷暴力,不接電話拒絕溝通。有什麼問題說出你的想法,不要讓他去猜測。
平時要多摟着貼着他,出門牽牽手,突然親親他,抱抱他。然後多在朋友圈曬一曬你們的互動,合照。讓他覺得你依賴他,喜歡和他在一起。
四、總結
别看男孩子平時大大咧咧的,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情緒,也希望自己被愛的人關心,關注。但是又死鴨子嘴硬不願意主動說。所以女孩可以平時多關注一點自己的男朋友,勇敢的把愛他表現出來。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父親是引導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人,是連接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樞紐。長期缺乏父愛的孩子會有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長大以後很難獲得幸福,做父親的要好好反思。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11、情緒不穩定。
缺少父愛的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能力較弱,他們經常會有憂郁,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因為父愛是孩子最渴求的兩種感情之一,跟孩子情緒管理息息相關,一旦缺乏就會使情緒波動較大,孩子缺乏安全感,并有種種負面情緒。
2、具有自卑心理。
在現實中,那些從小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更加自卑。如果是女孩,可能變得不自信,如果是男孩則少了陽剛之氣,顯得更加膽小怯懦。
前幾年有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在中小學校園被校園欺淩的孩子中,有70%是來自缺乏父愛的家庭。因為許多人都是欺軟怕硬,缺少父愛的孩子顯得比較軟弱,所以容易成為受害者。
3、與媽媽易鬧僵,極易偏執任性。
當一個家庭關系中爸爸經常缺席,則媽媽要時常代替父親的角色,但其實男性跟女性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媽媽如果代替爸爸的角色很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們天性敏感,面對大包大攬的媽媽肯定會心有不滿,所以容易跟媽媽的關系鬧僵。而且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什麼事都由媽媽管理說了算,也會導緻性格上會比較偏執。
4、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爸爸一般性格堅強,做事果斷,更能堅持,所以缺少他的陪伴,孩子的性格會“缺鈣”,導緻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5、自理能力差,拙笨無能。
一般來說,爸爸充當家裡的“萬能修”先生,家裡的水電或其他小開關有什麼問題,爸爸經常會出馬,并三兩下搞定。
如果爸爸少出現在家庭中,孩子學不到這些,他們的自理能力會變差,更加笨拙無能,甚至對生活上許多事一竅不通。
其實爸爸在家庭中象征着力量,這種力量不單體現在物質保障上,更體現在對孩子精神支持和行為引領上。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父母配合、優勢互補。
所以爸爸應該盡量堅持每天與孩子共享一段時光,就算跟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也好,談談孩子本身的經曆也行。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見一見世面,通過這些親子互動,孩子就能從爸爸身上學到更陽光的東西,讓自己更有養分,成長得更茁壯。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2缺乏安全感
父親陪伴很少的孩子容易膽小,畏難情緒嚴重,缺乏自信,易産生焦慮,時常會陷入悲觀,消極等一些負面情緒中,情緒波動很大,安全感嚴重不足。
記得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我單獨帶孩子出去參加活動,孩子都是乖乖坐在台下,從不主動舉手,也不願上台表演,可是隻要爸爸同行,那他一定是全場最活躍的一個,積極舉手,大膽表現,爸爸就是他一切安全感的來源。
難管教
曾報道,湖南12歲男孩因在學校被懷疑吸煙,母親知道後用皮帶抽他,而他對母親的管教非常不滿,持刀将母親殘忍殺害。
據了解,這個男孩的父親一直在外打工,從來沒有時間關注陪伴孩子,導緻孩子在12歲這樣的叛逆期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在還未通向成年的花季歲月裡,他缺少一個正确的引路人。沒有父愛的陪伴,孩子的抗挫能力也很差,一旦遇到失敗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情感缺陷
一個長期被女人包圍的男孩子很有可能對性取向有不正确的認知。在我們周邊,你會經常看到或聽到”娘娘腔“”娘炮“之類的,其實深入了解,你會發現大多數這些人都是童年缺少父愛陪伴的,他們缺乏了男孩子本該有的剛陽之氣。
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容易情緒化、缺乏理性,遇事逃避,出現敏感脆弱、不善表達等情感障礙。
社交能力差
母親給孩子提供情感需求,父親培養孩子的理性,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所以,養不教父之過不是沒有道理的。缺少父愛,孩子在面對社交問題時會少了一份答案,母親隻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告訴孩子如何社交。
可是碰到更多的情況,像需要父親出席的一些酒席該如何社交,孩子可能就少了一份了解、一份體悟。這是對孩子全面發展十分不利的,所以社交方面孩子一樣需要父愛。
性格缺陷
俗話說,母愛似水,父愛如山。一柔一剛正好給與孩子平和的力量,在剛柔并進中健全孩子的性格。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俄狄浦斯最後把自己的父親殺死,娶了自己的母親,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不無根據,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在他的書《圖騰與禁忌》中提到過,早期男孩的性追求對象是他的媽媽。所以,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很可能會産生戀母情結或者戀父情結。
男孩易缺乏責任感,女孩易遇渣男
男孩在很小的時候需要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但是當他逐漸成長,他需要父親作為榜樣,從父親身上學會責任感,如果一個孩子缺失了父愛,那麼就會變得自私自利,沒有擔當。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對家庭冷漠、沒有責任感。
女孩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是她的父親,而她将來與異性的相處模式也很大程度上會參考她與父親的相處模式,如果一個女孩缺失父愛,那麼她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在今後與異性交往時,很容易缺失判斷力,被男孩的甜言蜜語和小恩小惠感動,遭遇渣男的幾率很大。
有父親的陪伴,孩子會更加自信,樂觀,勇敢;有父親參與的教育,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與父親一起瘋玩的孩子,思維更加活躍,情商更加高,處事能力也更加強。對于那些缺失父愛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變數,長大以後也很難獲得幸福,當爸爸的一定要學會反思,在孩子該陪伴的年齡好好陪伴。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3對兒子來說父親意味着什麼
作家賈平凹這樣評論男人:“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
父親對男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兒子不是生活在父親的陽光中就是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
曾經一位痛苦不堪的父親,這樣訴說他的不幸:“我的前半生被父親毀了,後半生被兒子毀了。”
父親是兒子的榜樣。
父親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模式,男孩通過觀察與模仿父親,學習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問題。
對青春期的男孩來說父親是教練和顧問。
青春時期的男孩是一生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父親作用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對于12歲至18歲的孩子,父親的教育最重要。
尤其是男孩,特别需要一位态度堅定、要求嚴格的父親的管教與激勵。他需要一位教練幫他強壯肌肉,并引導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父親就是最好的教練。
這時期男孩的頭腦中有太多的想法和選擇,可能經常犯錯甚至有出軌行為,他會迷失自己,需要一位顧問的指引,而最好的顧問正是他的父親。
這個時期的男孩體内澎湃着高水平的雄性激素,頭腦中有太多的想法以及強烈的獨立自主沖動,比較叛逆。
男孩會有意無意挑戰父親的權威,與父親較勁兒。
明智的父親會選擇不離不棄地站在兒子旁邊,耐心指導。
在一次又有次較勁兒中,男孩的力量會增長,更重要的是,通過父親的反饋,男孩會慢慢學會如何掌控自己的力量,并把這種力量用于對自己和社會有益的方向,而不是暴力。
把孩子放進日程中
忙碌的父親,每天有太多的突發急事。許多父親不是不愛孩子,而是處理這些事情的時間太多,留給孩子的時間太少。
要把孩子納入日程表,并将孩子放在重要位置上。比如提前安排好孩子的生日、演出、開班會以及去公園的時間,避免與其他事情相沖突。
必要時,可以問問孩子“有什麼可以讓爸爸為他效勞”。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他很重要,父親時時處處都在為他着想。
真心真意地陪伴
所有爸爸都想成為好爸爸,但工作忙、不知道怎麼與孩子相處等種種原因,讓孩子與爸爸之前有了距離。
如果在孩子小時候不能成為好爸爸,爸爸最終會在家庭中失去應有的位置。
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抱抱他、親親他和他一起玩等,頻繁地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孩子就越來越與爸爸親密。
參與到孩子中去
試着跟孩子一起尋找共同的興趣愛好,試着與孩子一起做一件事。
一起玩玩具,一起做運動,一起散步,一起去公園,一起做家務。平時,這些都是孩子與母親來完成,現在,有了父親的參與,孩子更能體會到家庭的真正含義。
不管運動、娛樂、遊戲,還是做家務,父親都要放低身段,放下威嚴,尊重孩子的意願,更多考慮孩子的需求。
父子關系不僅僅是單一的撫養與被撫養,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還應該是朋友、夥伴與對手關系。
此時,父親作為夥伴、隊友或者對手,與孩子是平等的,這樣友情、親情才能得到自由的表達和發展。
和善的陪伴
在很多家庭裡,父親就是個統治者,他們習慣于對孩子大發雷霆,讓孩子絕對服從命令,希望孩子在别人面前為自己掙得榮譽……他對孩子的懲罰和要求,遠遠多于對孩子的給予。
成長中,孩子對于愛和關注的需要,是非常強烈的,所以在家庭中,甯靜、和諧、肯定、尊重,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心理營養理念的創始人、亞洲頂級心理導師林文采曾經說:“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空氣、水等營養一樣,人既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和認同等心理營養。”
父親在很多時候應該放棄自己的沖動、權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與信任,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輪流看護激發幸福的荷爾蒙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石,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親和母親密切合作的。
我家有兩個孩子,連續兩個禮拜,我哄弟弟入睡,爸爸則照顧哥哥。兩個禮拜後,我們換班,爸爸去哄弟弟,而我去照顧哥哥。
我們在月牙的時候開始這個規則,滿月的時候換班,當孩子們看到窗外月亮變圓的時候,就知道換班的時間到了。
我們享受着與孩子們的親密,感受着孩子的獨一無二。孩子們則享受着爸爸媽媽輪流陪伴他們入睡的時光,他們能聽到媽媽的睡前故事,爸爸的哼唱。
幸福的荷爾蒙包圍着我們,讓我們覺得安全而親密。
再優秀的母親也不能替代父親,再好的父親也不能替代母親。
父母攜手給孩子最好的愛與成長環境,才是教子成功最可靠的保障。
為此,我們邀請了著名亞洲頂級薩提亞親子專家、“心理營養”首創者、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林文采老師,從父母自身成長和育兒的雙重視角,親授如何成為不焦慮的父親。
從孩子出生到成家,對應各個年齡階段,幫你在孩子任何關鍵期都不缺席。
一個一歲的男孩子如果沒有了媽媽會怎樣呢
一個一歲多的男孩如果沒有了媽媽,會是怎麼樣?
說個真實的事情吧,我們小區,一位媽媽,在生完二寶六個月後去世了,留下一個十二歲的大寶和一個六個月的二寶。
孩子爸爸是貨車司機,非常好非常好的一個人,在孩子媽媽去世後,他給孩子買奶粉,隻從代購的那裡買接近母乳配方的奶粉。孩子奶奶不懂沖調方法,他一次又一次的教,直到孩子奶奶懂得沖調方法(孩子奶奶聽力不好,戴助聽器)。臨出車以前都是囑咐了再囑咐,有時孩子在下面玩,都是抱一會再走,一步三回頭,“寶寶,爸爸上班了哦!”。
孩子爸爸每次出車,可能都在外面呆幾天才回來,但是大寶的教育從來沒有落下。他沒有時間教,就給孩子報輔導班,吃的穿的,都給孩子最好的。
二寶現在也快三歲了,去年冬天,兩個孩子玩他們爸爸的手機,滑倒了他們媽媽的照片,二寶問大寶,這是誰?大寶說,這是媽媽。二寶第一次知道“媽媽”,抱着手機上媽媽哭,喊着媽媽(他是否隐約明白自己的媽媽和别人的媽媽不一樣?)。一家人哭成一團。
孩子的奶奶說這些的時候,我們的心都緊緊的揪着,眼眶紅了又紅。那個孩子,和我家孩子差不多大啊!我的娃我天天哄着、寵着,那個孩子,想他的媽媽,可是他的媽媽不說話。
爸爸媽媽是天使的一對翅膀,撐起孩子飛翔的力量,一歲的孩子沒有了媽媽,我想用折翼的天使來形容最好不過了吧!
我還深刻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電影,裡面講的是一個孩子和一個精神病母親的故事,小男孩唱着“世上隻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小小年級本該是家裡的寵兒,缺因為媽媽的問題,不得不像個小戰士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掙紮生存,小大人呢!溺愛是不好的,可是沒有媽媽的孩子卻是連被愛的機會都少之又少。不是還有爸爸嗎?爸爸不去扛起這個家庭,誰來抗?所以父愛是整個家庭的大愛,不是孩子一個人的父愛。何況不是有句“男人都是大豬蹄子”,爸爸在情感一方面是怎麼也比不上媽媽的。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最終會蛻變成一幅什麼樣的畫作,取決于執筆的人呀,而這個執筆的人就是母親,母親會堅定地給予他們信任和支持,讓他們在不斷地被認可中,找到自我,将潛能發揮到淋漓盡緻。
2019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性為魔丸的哪吒内心為何一片善念呢?被世人視為敵人的哪吒面前始終有兩道城牆(母親,父親)阻擋了外界的敵意呀!無論孩子是怎麼樣的,世人怎麼樣看待的,殷十娘說過“那是我的孩子啊,是從我身上掉下的骨肉啊”。所以無論如何,有媽媽的孩子總會少不了愛呀!有媽媽的孩子無論怎麼樣都會有一個愛的港灣,所以有媽媽的孩子是幸福的!三、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無法磨滅
“性格溫柔賢淑、善解人意、聰明伶俐,總是默默付出,不喊苦不喊累遇事很有主見,母親是萬能的,從來不會被生活所壓倒……”平時經常讀書的人會經常在各種名人傳記中看見這段話語,因為媽媽對這些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媽媽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引領着孩子啟航!媽媽扮演着為孩子帶來愛,陪伴,明事,成長的第一位教育者。
孩子出生後日夜陪伴在身旁的是媽媽,媽媽與孩子影形不離的,媽媽得語言,行為,性格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一位善良,大方,明事理的媽媽給孩子樹立的是一位正面角色,孩子将來也不會太差!相反樹立的是一位反面角色,孩子會怎麼樣呢?
1.沒有媽媽的孩子是孤獨的
母愛普通卻又偉大,有媽媽的人或許覺得沒什麼,因為已經習慣了,一旦失去才會覺得是多麼的重要吧。一歲的孩子就沒有了媽媽,一歲或許差距不到什麼。當他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媽媽抱着,他會問爸爸,我的媽媽呢?當他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着媽媽做的問,他會問我怎麼沒有媽媽做的飯呢?久而久之會問媽媽是什麼?
2.沒有媽媽的孩子内心是缺愛的
為什麼愛心有兩半?一半是母愛,一半是父愛,沒有了媽媽,那就意味着孩子從小就會缺失一半,是不完整的!青少年犯罪的最大根源就是由于這些孩子年少時缺乏愛,才會對世界這樣漠不關心,這樣狠。
3.沒有媽媽的孩子是自卑的
沒有媽媽也就是所謂的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的問題,在這裡幾百個字都是難以表述清楚的,清風老師這裡隻提一個,那就是自卑!孩子從小沒有媽媽,别人異樣的眼光,同伴間的排斥,無助時的絕望都會将孩子從一個自信陽光的心靈推向一個自卑的懸崖!
您好,不清楚您是因為什麼問題,要離開孩子,是身體健康問題?還是夫妻感情破裂?但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媽媽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失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左上]心裡健康和身體發育以及學習能力,但并不一定會影響孩子成才。
一歲的孩子沒有媽媽陪伴,可能會出現下面的問題:
1.飲食搭配不合理,影響孩子發育:孩子一歲開始慢慢會走,接觸更多的環境,嘗試更多的食物,照顧孩子需要更用心,細心,即使爺爺奶奶,爸爸再愛孩子,也沒有親媽用心(媽媽肯定會給孩子科學的吃輔食,不會影響身體發育)。
2.孩子自卑膽小,可能出現性格障礙。媽媽是孩子最大的勇氣,有媽媽的寶寶即使遇到再害怕的事情也敢嘗試。我想你肯定也見過一些孩子看到陌生人和物很喜歡但不敢去碰,媽媽鼓勵他,陪着他他會慢慢的去嘗試,因為孩子知道不管出去什麼問題,媽媽都會保護自己。甚至有些孩子長大後,很孤僻,不喜歡跟别人交流,有性格缺陷。
3.孩子學習,教育受限。試想親媽肯定會從小教孩子念書,學知識,才藝,爺爺奶奶帶孩子畢竟有代溝而且大部分沒有最新的育兒知識,在開發孩子智力方面,以及孩子長大後的教育上可能會比同齡孩子差。
4.上學後可能被嘲笑,羨慕其它同學有媽媽,更容易讓孩子自卑,影響學習。
5.影響婚姻。現在部分家庭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找單親家庭的另一半,所以沒有媽媽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婚姻。
6.如果孩子以父親再婚有後媽,不敢保證後媽對孩子好,網上和身邊真實的後媽虐待孩子的也挺多的。萬一後媽跟他父親再生孩子。那寶寶以後可能都沒有完整的父愛。
媽媽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史沒人能代替的。當然如果家庭關系不和諧,[傷心]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如果是因為家庭關系不合不能長期陪伴孩子,可以以後常看看孩子,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等孩子長大後告訴他為什麼您要跟他父親分開,我相信孩子會理解。
如果是因為其它原因,比如身體[霧霾](呸呸呸,希望您健康)你可以寫寫陪伴孩子成長中有趣的事,給孩子寫未來的信,讓孩子看到讀到媽媽的愛,哦相信他肯定會充滿愛的生活。
真誠的希望您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寶寶快樂成長[加油]。說的不當之處請您及看到文章的各位指正。大家有任何意見看法都可以給我留言,我也在學習怎麼當一個更好的母親[比心]
上次我小區一個50幾歲的老婆子把她媳婦搞走了,自己帶孫子,然後我說孩子沒有母親可憐,她說她希望孩子母親以後都不要回來了。
看樣子你是準備離婚了吧,對于離婚這件事情,到底是應該為了孩子堅持不離婚,勉強維持婚姻完整,還是說堅持離婚,到底哪個的傷害大,哪個是對孩子好,其實都不是絕對的,孩子能不能成才,由多種因素決定,父愛和母愛的缺失隻是決定能不能夠才,有沒有心理陰影和傷害的其中一個因素之一。
一個孩子不論是一歲還是5歲或者多大,幼年缺失母愛,或者缺失了父愛,必然會帶來很多問題,就拿一個孩子沒有母愛來說吧:
當今社會大家都知道,每天新辦理的結婚人數和離婚人數當中,每辦理三對結婚的夫婦就會辦理一對離婚的夫婦,所以離婚已經是一個逐漸普遍的現象,那麼我們來看看不同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是不是就那麼絕對?
經過我上面的分析,相信你應該明白離婚與否,其實對孩子的傷害層度,未必就相差那麼大,有時感情已經破裂的家庭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其實還大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而對于女的家庭來說,孩子才剛剛一歲,相對而言,孩子還不懂事,其實對孩子還稍微好一點點,你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對孩子傷害很大,孩子很可憐,等到孩子真正的四五歲,七八歲已經有認知能力了,更舍不得自己的母親,那個時候要不痛心失去了母親,要不就是痛恨你。這對孩子的傷害太大。
但是我這樣的說法,可能很多人以為我就是勸你離婚,其實我隻是在向你分析,離婚與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應該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考慮,仔細的分辨一下到底是否需要離婚?
如果你經過這些的斟酌考慮之後,你覺得你們以前已經經過努力,确實維持不下去了,或者你自己遇到真愛,覺得一輩子太久,沒辦法和将就的人過一輩子,确實想要離婚,而且你經過仔細考慮,哪怕現在勉強維持,可能短期之内也會走到離婚的地步,那麼就離婚好了,離婚要趁早,這樣對于孩子來說,還沒有自我認知,可能會好一點點。其實有的時候婚姻堅持到了最後,離婚争執的就是财産,孩子,财産咱們卻不去說了,關于孩子:
離婚并不意味着和孩子親情關系的結束,其實隻要雙方約定好孩子的探視時間,這樣子雙方的親情還是能維持下去,如果你現在的老公在步入另外一段婚姻,你自己也有一段婚姻,運氣好,孩子将赢得兩個家庭的愛,運氣差孩子的繼母對他不好,隻要有你的努力,至少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彌補,那麼也不會感覺缺失了母愛,但是這需要你自己去努力,不論将來嫁到哪裡去,或者在哪裡工作,都不能因為工作忙或者又生了孩子,而忽視了對這個孩子的親情,記住了,要經常聯系,經常探視,經常關心。
你覺得寶寶還小,不記得你就不會記恨你,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生了他,在他最需要保護跟呵護的時候你卻不在他身邊,寶寶在麻麻肚子裡成長出生,對母親的依賴是非常深的,你都能熬過十月懷胎,能熬過一年為何不在堅持一下呢,或者帶他一起走回你娘家,讓媽媽幫你照顧,你去賺錢,至少我真的是為了孩子還忍着沒離婚,退一萬步出軌我也可以忍,我可以不愛那個男人但不能不愛孩子,等孩子上學了,我有能力穩定我就帶他走,如果是家暴,我會直接走法律程序,判渣男給撫養費,還是會自己帶孩子,也許很多人不會理解,但這就是責任心,我肯定是沒辦法讓他落到被後媽欺負的,太慘了。女人未婚未孕少一定要想清楚,做足保障,别拿孩子當犧牲品。
那些離婚後不帶孩子的女人都怎麼樣了?
貓思其果
7分鐘前
2019年中國離婚率達43.55%,有人預言這一數據将在5年内突破50%,也就是說全國有一半的人都将經曆婚姻重組。現在這個時代,離婚似乎已經不需要太久的思考,女人經濟越發獨立,社會服務日益健全,思想觀念不斷開放,一旦感覺到不夠幸福,大家都馬不停蹄的追求内心的向往。在離婚前,能讓人耐着性子坐下來跟對方再進行一次談話的,可能隻有孩子撫養的問題了。
古語雲:“甯要讨飯娘,不要财主爹。”,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是棵草。。傳統都認為隻有跟着媽媽生活的孩子才是幸福的,但是現在卻出現了很多在離婚時選擇不要撫養權的媽媽。
阿萌,23歲生下第一個女兒。老公孕期出軌,當懷孕8個月的阿萌因為忘記帶護膚品回家推開門卻看見地上甩的淩亂不堪的女士内衣褲時,她告訴自己不能動胎氣,月份大了搞不好一屍兩命。阿萌在家邊哭邊摸着自己的肚子不知未來在何方。公婆自知理虧上門拉着她的手哭訴自家兒子不是東西,但可憐他家五代單傳希望通過補償阿萌一套房子彌補心中的傷痕,跟他們回去好好過日子。阿萌冷笑。公婆家常年經商,家境殷實,老公也算子承父業少年有為。當年家境平平的阿萌在别人眼中也算嫁入豪門了,隔壁的嬸嬸常常拉着自家女兒說你念碩士有什麼用哦,阿萌三本畢業隻靠着一張漂亮臉蛋就一生無憂喽。那時的阿萌知道自己嫁給這個男人不光是因為他的錢,而是他被他說要一輩子把自己寵成小公主時眼中的光茂感動。
阿萌看着年邁又清貧的父母,畢業就結婚沒有工作過的自己,流着淚默默告訴肚子裡的孩子“寶寶,媽媽是愛你的。”阿萌拟了離婚協議,淨身出戶。孩子出生後由前夫撫養,她可以随時探視。生産那天,公婆早早等在産房門口,小女兒沒有吃一口母乳,就被抱回去由公婆家請的兩個育兒嫂撫養。
幸福總是在你最豐盛的時候來臨,32歲阿萌與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出生了,九歲的大女兒發了朋友圈說,今天媽媽給我生了個漂亮的小妹妹,我要跟她一起玩娃娃。
阿萌告訴我,剛剛送走大女兒時,每天晚上都做噩夢,怕女兒不認識自己了,總是哭着睡着卻又突然驚醒,但是那時侯一無所有的自己不願意讓女兒跟着自己受苦,更不願意一生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去。雖然選錯了愛人,卻并不是終結了人生啊。
有的女人說,我甯可讓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也要帶在身邊,因為他需要的是我的陪伴。這種神邏輯,真不知道是出于義憤還是真的搞不清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生而為人,不能拖累父母,也不能讓女兒的未來陷入貧困。一時的分離是為了長久的相聚。女人們,當你經濟獨立、容顔美麗、樂觀開朗時,孩子會被你的正能量帶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相反,若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孩子也會籠罩在負面情緒中。離婚時如果有能力當然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如果沒有,請,先做好自己!
在這裡回答您這個問題,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我正是一個一歲孩子的媽媽
疫情這段期間跟老公婆婆孩子一起宅在家裡,各種問題一下子湧上來,情緒激動的時候,甚至覺得後悔自己為了一個這樣的男人遠嫁一千多公裡,但是哪怕離婚的念頭湧上來一千遍,我對我兒子的保護欲一點都沒有減少
跟朋友聊起離婚之後的打算,朋友說再看看,如果真的走到離婚那一步,别帶孩子,可我不舍得,雖然我知道哪怕真的不帶孩子,他還是我的孩子,我還是他的媽媽,這隻是會使我錯過所有我想珍惜的他成長的過程
我也問過自己,如果一個一歲的孩子沒有爸爸會怎麼樣,事實是我給不出答案,就像您這個問題,我想也沒有人能真正回答的清楚
當然我不建議為了孩子委曲求全,如果你決定一定離婚,還是要多跟孩子接觸,給他母愛,等他大一點,跟他聊聊為什麼離婚,以及媽媽有多愛你
如果沒有了母愛,那麼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會給他心裡增加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我兒女,我們去年和我老婆出來打工,把他們留家裡給我父親和我父親找的一個伴侶帶,我們出去了一個禮拜,孩子哭了一個禮拜。後來我覺得不合适,但是想着出就已經出來了,幹脆做夠一個月就回去,等回去時,我們當時就哭了,小孩長瘦了,而且很贓。變得不愛說話了,從那以後我們哪怕再窮,就必須留一個在家帶孩子,我母親走得早。兒女都是我們自己帶大的。哪怕到現在隻要和孩子說我們要去打工了,讓他們在家跟着爺爺,他們馬上就哭了。所以,為了孩子健康,請不要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
一歲的孩子,可以沒有爸爸,但是不能沒有媽媽!六歲以内的孩子最需要母愛,才一歲就沒了母愛太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