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稱贊過昆蟲記(世界名人對昆蟲記的評價)

biang 中華百科 996

本文目錄

  1. 評價《昆蟲記》的名人名言
  2. 《昆蟲記》名人書評
  3. 名家對《昆蟲記》的評價有哪些

評價《昆蟲記》的名人名言

1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2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3周作人說:“他以人性觀照蟲性,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4周作人說:“見到這個‘科學詩人’的著作,不禁想起舊事,羨慕有這樣好書看的别國少年,也希望中國有人來做這翻編纂的事業”。

5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

6魯迅說:“現在中國屢經紹介的法國昆蟲學大家法布爾(Fabre),也頗有這傾向。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于昆蟲界。但倘無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樣精到的觀察,因為觀察的基礎,也還是解剖學;農學家根據對于人類的利害,分昆蟲為益蟲和害蟲,是有理可說的,但憑了當時的人類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蟲為善蟲或壞蟲,卻是多餘了。有些嚴正的科學者,對于法布爾頗有微詞,實也并非無故。但倘若對這兩點先加警戒,那麼,他的大著作《昆蟲記》十卷,讀起來也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書”。

7《昆蟲記》

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

一個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這是一部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

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

法國曆史上裡程碑式的著作

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

8 19世紀末,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贊歎之聲。沒有哪個昆蟲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文學修養,沒有哪個文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9《昆蟲記》是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将昆蟲世界化做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爾以人性觀照蟲性,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而且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10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夫,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我們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仿佛是聽說遠親--的确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昆蟲記》名人書評

以下是《昆蟲記》名人書評的詳情:

1、阿爾貝加缪(法國哲學家、文學家):《昆蟲記》是一部永恒的作品,深刻探索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讓人們思考人類在世界中的地位。

2、弗裡德裡希李斯特(德國文學評論家):卡夫卡以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将人們的日常生活轉化為一幅荒誕的畫面,展示了現代社會的孤獨和困境。

3、喬治奧威爾(英國作家):《昆蟲記》表達了人類存在的無效與無奈,以一種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示了個體在體制下的淪陷和壓迫。

4、弗蘭茲卡夫卡(小說作者本人):《昆蟲記》是對現代社會和人性的一種探索,揭示了社會中個體的孤獨、無力和被邊緣化的境遇。

5、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作家):卡夫卡的《昆蟲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是一部文學傑作,更是一幅對人類存在的警示畫。

昆蟲記的寓意

1、社會異化和個體困境:小說中主人公格雷高爾被變成了一隻甲蟲,象征着社會中個體在現代體制下的異化和困境。這種異化和困境暗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官僚制度、社會規範和群體壓力下失去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能力。

2、孤獨與無助:格雷高爾變成昆蟲後的孤獨和無助,以及家庭成員對格雷高爾的冷漠和遺忘,反映了人類存在的無效與荒誕。作者通過昆蟲形象展示了人類在社會中的孤立和無助感,表達了對人際關系和人性的揭示和懷疑。

3、力量與權威:小說中的父親形象代表了權威和家長制度,對主人公施加的壓力和控制暗示了權力對個體的壓迫與束縛。作者通過這個形象探讨了權力結構和個體自由之間的沖突,并對權威進行了批判。

名家對《昆蟲記》的評價有哪些

1、法國作家雨果:《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

2、現代作家巴金:《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将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3、現代作家周作人:法布耳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作(普通的昆蟲學裡已經說的夠了),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以及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

我們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仿佛是聽說遠親—的确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他的叙述,又特别有文藝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蟲的史詩之稱。

4、戲劇家羅斯丹批評他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者一般的想,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寫”,實在可以說是最确切的評語。默忒林克稱他為“昆蟲的荷馬”,也是極簡明的一個别号。(《法布耳昆蟲記》)——周作人1923年發表文章)

5、現代思想家、作家魯迅: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于昆蟲界。

但倘無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樣精到的觀察,因為觀察的基礎,也還是解剖學;農學家根據對于人類的利害,分昆蟲為益蟲和害蟲,是有理可說的,但憑了當時的人類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蟲為善蟲或壞蟲,卻是多餘了。有些嚴正的科學者,對于法布爾頗有微詞,實也并非無故。但倘若對這兩點先加警戒,那麼,他的大著作《昆蟲記》十卷,讀起來也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書。(《“醫學泰鬥”的悖論與所謂“名人名言”》)

擴展資料:

1、蟬和螞蟻的寓言

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在冬天即将來臨之前很多動物都為過冬做準備,一直懶惰的蟬不但不為自己過冬做準備,還笑話正在為過冬儲備糧食的螞蟻和其它動物們愚蠢,但寒冷的冬天真的來臨時,其他動物們安然過冬可那隻懶惰的蟬因為沒有糧食吃,在雪天尋食時被大雪淹埋死了.

2、蟬和螞蟻

螞蟻和蟬一場秋雨過後,綠葉和青草都換了一身金黃色的衣服。太陽出來了,螞蟻兄弟們開始準備過冬的糧食,它們來到樹下,将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收集起來,整整齊齊地擺在樹下曬成幹兒,然後一點點地運回家。

3、蟬出地洞

蛴螬[也就是蟬的幼蟲]沖破外殼然後離開有纖維的枝條後,等到觸須能夠自由的擺動了。腿部比較有勁,能伸縮自如,前面的爪子也能伸縮了。然後它們便搖晃着掉了下來,它們很聰明,在樹上時便找好了落下的地點,最後它們找好了地點,就馬上開始工作,一刻也不耽誤。

4、螳螂捕食

獵物移動到螳螂的捕食範圍内的時候,螳螂會有反應。首先是頭轉到獵物的方向,緊緊盯住獵物。之後前足(爪子)收緊,重心後移,視線不離獵物。等到最佳時機,螳螂會以極快的速度将獵物捕獲,将爪子刺刺進獵物身體,緊緊抓住,并啃食起來。

5、灰蝗蟲

蝗蟲的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隻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蟲。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

6、綠螞蚱

蚱蜢是一大早在樹的高處趁蟬歇息時發動襲擊的,受襲的被活活地開膛的蟬猛然一驚,随即進攻者和被襲者扭成一團跌落下來。

7、郎格多克蠍

朗格多克蠍,這種節肢動物習性蒙着神秘的色彩。它的尾端有一個六節體,表面光滑,呈泡狀,是制作并儲存毒汁的小葫蘆。蠍的外表看上去好似水一般,但毒性極強,且毒腔終端是一個彎彎的螫針,色暗,尖利。針尖上有一個小細孔,毒液就是從這裡流到被蟄方身體中去的。朗格多克蠍交配時也十分有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