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出自三峽的成語
出自三峽的成語有重岩疊嶂、隐天蔽日和哀轉久絕。
1、重岩疊嶂
基本釋義: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
出處:南北朝郦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
白話譯文:在三峽七百裡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
2、隐天蔽日 [ yǐn tiān bì rì ]
基本釋義: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出處:南北朝郦道元《三峽》:“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白話譯文: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3、哀轉久絕[āi zhuàn jiǔ jué ]
基本釋義:蕩漾回轉在空中。
出處:南北朝郦道元《三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白話譯文: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時曾随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曆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曆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
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曆史遺迹、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三峽》即節選自《水經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題為後人所加。是作者記錄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和四季風光所作。
三峽的成語三峽的成語是什麼
三峽的成語有:三薰三沐,三盈三虛,三戰三北。
三峽的成語有:三沐三薰,三盈三虛,三薰三沐。2:拼音是、sānxiá。3:注音是、ㄙㄢㄒ一ㄚ_。4:結構是、三(獨體結構)峽(左右結構)。
三峽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内容】
三峽Sānxiá。(1)“長江三峽”的簡稱,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在長江上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與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之間,長193公裡。
二、引證解釋
⒈四川、湖北兩省境内,長江上遊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引晉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峥_,_五_之蹇_。”宋陸遊《登樓》詩:“歌聲哀怨傳三峽,行色凄涼帶百蠻。”明王廷相《秋日巴中旅行》詩:“江險深三峽,雲寒暗五溪。”陳毅《詠三峽》詩:“少小出三峽,風物晝夜看,總嫌太狹窄,吳楚天地寬。”⒉廣東省北江自英德至清遠間的中宿峽、大廟峽、浈陽峽的合稱。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三峽》。
三、國語詞典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合稱。地當長江上遊,介于四川、湖北兩省之間,長七百裡,兩岸連山,絕無斷處,灘多水急,舟行甚險。
四、網絡解釋
三峽(郦道元創作散文)《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郦道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裡圖中一幀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關于三峽的詩詞
《三峽石橋·三峽波濤飽溯沿》《巫峽·三峽江流七月平》《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謀以明年下三峽》
關于三峽的詩句
巴東三峽巫峽長歸從三峽過三峰三峽與三壕
關于三峽的詞語
排山倒峽倒峽瀉河
關于三峽的造句
1、三峽的景象讓人看了真是美不勝收,贊不絕口。
2、長江三峽水利工程氣魄宏大,舉世罕見。
3、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二期按期完工。
4、長江三峽的地理形勢十分險要。
5、三峽大壩經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驗。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三峽的詳細信息
贊三峽美景的四字成語
1.關于三峽的四字成語
水天一色: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郁郁蔥蔥:郁郁: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
青山綠水:青;綠:表示明朗,讓人看着舒服的顔色。泛稱美好山河。形容美麗的河山。
山青水秀:“山清水秀”這個成語中的“清”與“秀”實相呼應的。“清”“秀”都是形容詞。“清”,純潔而無雜質,清爽而優雅。“秀”,秀麗。“清秀”,意為美麗而不俗。
湖光山色: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江山如畫: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形容自然風光美麗如圖畫。
春暖花開: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現也比喻大好時機。
層巒聳翠:形容山峰起伏,連綿重疊。
重巒疊嶂:連綿的山。山峰一個接着一個,連綿不斷。
2.形容三峽風光的詞語《上三峽》李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及三暮,不覺鬓成絲。
《三峽歌》陸遊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白居易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裡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劉禹錫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孟郊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蓬暮雨,夜卧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豔姿,行雲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長江》杜甫衆水會涪萬,瞿塘争一門。朝宗人共悒,盜賊爾誰尊?孤石隐如馬,高蘿垂飲猿。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就這些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形容長江三峽的成語
形容長江三峽的成語有:舉世無雙、天造地設、波濤洶湧、人傑地靈、交相輝映
一、舉世聞名
拼音: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釋: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出處: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卷七·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
譯文:王羲之是位風流才子,潇灑散淡的名人,所有的人都隻知道他的書法,而其他方面特長反而都被掩蓋了。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陳景潤是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二、天造地設
讀音:tiān zào dì shè
解釋: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出處:宋·趙佶(徽宗)《艮嶽記》:“真天造地設,神謀化力,非人力所能為者。”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事物自然形成。
例句:這塊石頭簡直是個天造地設的望台,在這裡安個崗哨再合适也沒有了。
三、波濤洶湧
拼音: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釋: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洶湧:水勢奔騰翻湧的樣子。
出處:宋代周密《觀潮》錢塘江波濤洶湧,如同萬馬奔騰,十分壯觀。
近義詞:風急浪高、煙波浩渺、波瀾壯闊
反義詞:一潭死水、紋絲不動
例句:錢塘江波濤洶湧特别是錢塘江大潮來的時候如同萬馬奔騰十分壯觀。
四、人傑地靈
讀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釋:山川秀麗之處有靈秀之氣,能孕育出傑出的人才。傑:傑出;靈:好。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譯文:因為大地有靈氣,所以英傑輩出,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藏龍卧虎、鐘靈毓秀
反義詞:綢人廣衆、人稠物穰
例句:實在襄陽的人傑地靈,恐怕比它的山水形勝更值得人贊美。——聞一多《孟浩然》
五、交相輝映
讀音:jiāo xiāng huī yìng
解釋:指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出處:現代作家王朔《玩的就是心跳》:“數座寶塔遙遙矗立,日光、雪光、湖光交相輝映,塔身清澈剔透。”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例句: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迹,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裡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