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怎樣制作名言賀卡 怎樣制作賀卡
關于誠信名言的賀卡誠信名言的賀卡
鮮花感師恩賀卡頌師情教師節班級特色活動
感恩名言警句賀卡名言警句賀卡
怎樣才可以制作賀卡可以制作賀卡
立體新華字典教師賀卡新華字典賀卡
怎麼制作新年賀卡一張a4紙怎麼制作新年賀卡
感恩節手工賀卡制作圖片關于感恩節手工賀卡圖片大全
圖解手工賀卡的制作方法學會之後送給小夥伴很有紀念意義哦
小學生賀卡制作圖片簡單而最漂亮的賀卡圖片大全
教師節制作賀卡
小學生賀卡制作圖片簡單而最漂亮的賀卡圖片大全
供應創意diy制作賀卡節日賀卡感恩賀卡祝福賀卡手工diy賀卡
制作聖誕賀卡
手工制作教師節賀卡圖片感恩教師賀卡圖片大全教師節賀卡簡單又漂亮
手工制作感恩賀卡圖片素材大全感恩賀卡模闆圖片大全
手工制作教師節賀卡圖片感恩教師賀卡圖片大全教師節賀卡簡單又漂亮
怎麼制作精美勵志名言手工卡片
1、先在小卡紙上畫出雲朵。
2、根據畫出的雲朵剪下來作模闆。
3、取一張卡紙剪成合适大小做卡片,貼上彩色膠帶紙或是剪裁的彩紙,做出彩虹。
4、在彩虹上畫出雨滴。
5、在背面黏上黏貼海綿。
6、再把海綿貼到卡片上,或者在雲朵上寫上勵志的詩句都可以。
這個彩虹卡片的寓意是涗:風雨過後的彩虹,追求的美麗要在曆經一定的挫折之後才能達到,象征了在經曆挫折後所能達到的目标或是美好的希望。
書簽或雷鋒名言卡。怎麼做書簽
根據以下指示學習如何制作紙書簽
1.選擇你要的紙張。選擇硬卡片紙支撐你的書簽,然後另選圖案或圖像粘貼在上面。可随意用其它紙進行拼貼或選擇多個圖案。
2.剪紙。書簽的大小随你喜歡。把硬卡片紙剪成隻有2.5毫米長、不突出的小書簽,或選擇制作一個5到7.5毫米寬的傳統書簽。切勿讓書簽長度超過15厘米,否則書簽會從書本上方或下方伸出。
3.添加細節。使用經過篩選的裝飾紙或圖案,把它們剪下貼到卡片紙上。可把一張紋理紙或從雜志剪下的圖案貼在整張卡片紙上,以方便為你的手工作品增添風格。
加上亮粉或貼紙是個無需花費太多力氣就能讓你的書簽具有個人風格的好方法。
可用标記筆或鋼筆在書簽上添加你特别喜歡的文字、短句或名言。你也可以自己繪畫,或在你貼上的小紙片和圖案上描繪細節。
把你從雜志上剪下的圖片重複粘貼在卡片紙上,形成拼貼圖。你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私人照片。
4.把書簽封起。為了保護書簽免受磨損或損壞,可為書簽加上一層保護套。如果可以,可用塑料套進行層壓。
你也可以把在書簽兩旁粘貼相同長度的寬包裝膠帶,以制造同樣的效果。
可考慮在書簽兩旁塗上類似于環氧膠的手工液狀凝膠。一次塗一邊,待風幹後才塗上另一邊。
5.作最後修飾。用打孔機在書簽頂部打一個洞。剪下15到20厘米的絲帶,然後折半。把形成圈的那端穿過書簽上的洞,再把另一端的尾巴穿過圈,拉緊。
可添加多種絲帶,讓你的書簽更有質感和豐富多彩。
絲帶的尾端可放入珠子,讓它更迷人。可串入幾顆珠子,然後把絲帶打結,讓珠子固定。
用火柴或打火機燒一下絲帶切口處,以防磨損。火焰能使塑料熔化,使絲帶末端鈍圓。
拓展資料:
用作題寫書名的,一般貼在古籍封皮左上角的,有時還有冊次和題寫人姓名及标記閱讀到什麼地方,記錄閱讀進度而夾在書裡的小薄片兒,随着網絡時代的發展,又衍生出電子書簽等,以記錄閱讀進度和心得。
書簽畫面随意,取材廣泛,哪怕是一張用過的火車票、飛機票都可以當作書簽,除圖面内容外,藝術化的書簽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創新。書簽比折書等記頁碼方式更方便,對書的損壞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種記頁碼方式。
關于皮影的詩句或名言
1.關于皮影的視詩句
關于皮影的視詩句 1.關于皮影戲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皮影戲的詩句有:
(1).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
(2).文帝治國平天下,制樂傳于百姓家。
(3).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囊徘徊知逼真。
(4).環佩姗姗連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
(5).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
(6).三尺生絹做戲台,全憑十指逞诙諧。
(7).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闆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2.表演形式:
皮影戲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讓觀衆通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制品,故稱之為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3.曆史起源:
皮影戲皮影戲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4]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顔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2.有關“皮影”的詩句有哪些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
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平天下,制樂傳于百姓家。
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囊徘徊知逼真。環佩姗姗連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
三尺生絹做戲台,全憑十指逞诙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
隔帳陳述千古事,燈下揮舞鼓樂聲。
鑼鼓演繹高潮,隻手掌控乾坤。
粉墨一場戲,亂人生凄離。
皮影戲發源于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叫,皮猴戲,紙影戲。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431,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争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闆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皮影戲
英文名:leather-silhouette show
所屬:中國
類别:藝術
興起: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清代。
别名:驢皮影、影子戲、燈影戲。
3.關于皮影戲的句子有哪些
1、皮影是精選優質牛皮、羊皮、驢皮等獸皮為原料,經過泡制、刮薄、磨平,呈透明狀,再将人物、花草、器物圖案描繪于其上,用斜刀、平刀、三角刀等刀具刻鑿後,予以染色描繪而成。
它的人物形象多是側面造型藝術,雖然隻有半面側影,卻把人物性格刻畫得誇張強烈,四肢靈活,能表演出許多優美動作。皮影與民間剪紙藝術相通,汲取剪紙藝術的方法,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富有韻律,紋路疏密和諧,花紋圖案富有裝飾性,透明鮮麗。
2、挂起白幕,敲起鑼鼓點,燈光中映出五彩缤紛的大千世界,說唱中道出人世間悲歡離合……這是流傳于中國民間的古老藝術。也許在您童年的記憶裡,在家鄉,有一種彩色的影人,它在人們的擺弄下,可以表演出各種好玩的動作,人們就被它吸引着,這就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中國皮影。
3、六月栖栖,風荷簇擁。入夢千回,哼一曲傳統戲調、賞一出古樸皮影、吟幾首唐詩宋詞,仿佛置身于千年流轉的舞台,随處都是一幅意境無限的水墨畫。
紅色的演出台下,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人們低聲的交談,孩子們清脆的笑聲,整個現場彌漫着濃濃的溫情與神秘。
咚咚锵、咚咚锵……開場鑼鼓響起,白色的銀幕上頓時人影起舞。伴随着激昂有力的唱腔,精彩的皮影大戲拉開帷幕。
4、敲起鑼鼓,吹響唢呐,拉着二胡……陽春三月,在郊區一寺廟内,幾名來自陝西的民間藝人正在表演傳統的皮影戲。在藝人們精彩的表演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被搬上台,台下不時傳來掌聲和孩童的笑聲……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發祥于中國陝西,成熟于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于清代的河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
5、在鄉下,一年之中最清閑的時光來臨了。村上的老人們開始籌劃,要唱一場皮影戲。
這是我童年記憶裡一段抺不掉的快樂時光。一出皮影戲要唱四五個小時。
前台師傅一邊唱着走調的花鼓詞,一邊雙手靈活地舞着皮影,跟着劇情裡的人物同悲同喜;後台師傅兼吹、打、拉、彈、唱于一身,腳敲鑼手打鼓,放下鼓錘又拉二胡,忙而不亂。劇目由主家選定。
如《薛仁貴征西》《羅沖掃北》《嶽飛傳》等。山村的夜晚因皮影戲而熱鬧,在當時沒有電視的年代裡,看皮影戲是一種絕好的娛樂方式。
随着歲月的流逝,唱皮影戲的藝人已相繼離世,在鄉村再沒有皮影戲看了,看皮影戲已成為遙遠的記憶。在我的記憶深處,至今懷念那兒時看皮影戲的幸福時光。
6、皮影戲一出現以後,它就和講史說書結合起來,更多的是表演曆史故事和民間的傳說。又符合人們的希望和追求,所以群衆也很喜歡它。
人們圍坐在影窗下,看着出神入化的表演,聽着如泣如訴的唱念,品味着跌宕起伏的劇情,難免會與自己的生活經曆和感情體驗聯系起來,常常莫名的感動。看似簡單而又平凡的皮影戲卻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7、而如今,一場皮影戲從開演到結束,觀者寥寥,除了老人就是小孩。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觀看皮影戲的一幕幕來。
那時候,隻要有皮影戲表演,村上的喇叭最先開始預報。老人帶着闆凳三五成群地趕往戲場,買零食的則趕緊到場,期望能占個好位置,小孩們則是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一場皮影戲還沒有開始,整個戲場早已是人聲鼎沸了。8、透過雪白的幕闆,一個個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你來我往、嬉笑怒罵,人物活靈活現,情節真切逼人,讓觀衆看得眼花缭亂,忽而凝神屏息,忽而拍案叫絕,不少觀衆紛紛拿出自己的手機拍照留念,小朋友在一旁拍掌歡呼。
“太神奇了!”後面的觀衆不時伸長脖子,生怕錯過精彩畫面。現場也有很多年輕的80後:“小時候經常在老家看過皮影戲,人很多特别熱鬧。
搬到城市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看到皮影戲了,今天實在太激動了!”9、皮影戲又名“燈影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道具戲之一,通過燈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屏幕上,由藝人們在幕後操動影人,伴以音樂和歌唱來表演故事,是一種深受人民歡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戲曲藝術。皮影戲起源于漢代以前,發展于唐,興盛在宋朝。
陝西是中國皮影戲的發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為全國之冠。看着皮影藝人表演的精彩場面,台上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并茂,動人心弦,熱鬧非常。
而台下稀稀拉拉的人群,不禁讓人感慨萬千。10、有人在研究皮影的獨特魅力,說中國文化、傳統文化,它有神秘感,對吧?玄學呀,也貫穿着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很主要的東西。
玄,玄是什麼?玄就是神秘,那影戲吸收了各種戲曲的精華,使皮影戲更具有地方色彩和群衆性。我們皮影獨特的魅力在什麼地方?它有這一層影窗,那麼這一層影窗這一擋,對吧?就帶來了神秘感。
那麼觀衆不知道我們怎麼演的,對吧?那我們也盡量地讓觀衆感受到我們的藝術感染力。11、秋漸重陽,午時晴好,廢園左近觀瞻。
幾聲箫鼓,方寸顯坤乾。古韻新辭喚起,幕中影,皆是勝絕。
金風斂,遺芳夢室,教漢武魂牽。多情,應笑我,貪詞戀曲,不羨佛仙。
把戲衫除卻,虛度華年。昨日禦園影戲,到如今,俗雅相諧。
雲腴裡,尋龍無迹,龍在九重天。12、明。
4.描寫皮影戲的句子
皮影戲是讓觀衆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制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
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衆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内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
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來招待國内外賓客。
然而,皮影戲藝術在遭遇“文革”劫難之後,瀕危的處境至今未能扭轉。
5.《皮影戲》的短文題目及答案
中國皮影戲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闆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一般由三到五個藝人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中國皮影戲有着悠久的曆史.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術士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武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顔大悅.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表演皮影戲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過程是:先将羊皮、驢皮或其他獸皮的毛、血去淨,經藥物處理,使皮革變薄,呈半透明狀,塗上桐油,然後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頭、四肢、軀幹等各自獨立,而又用線連成一體,分别以連杠由演員操縱,令其活動.皮人塗有各種顔色,表達人物的善惡美醜.繪畫也有一定的講究,女性發飾及衣飾多以鳳、花、草、雲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多用龍、虎、水、雲等紋樣.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淨、醜角色齊全,制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僅有10厘米左右.皮影戲表演時,由三五個藝人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和弦樂.表演民間神話、武打、古代故事時,人物可以騰雲駕霧,做出各種高難動作.這是其他戲劇難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觀衆喜愛.皮影戲在宋代已極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帶的皮影戲班竟達到四五十家.皮影戲是一門結合了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曆史,也是最旱傳入西方的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公元13世紀,當時的蒙古軍營中也演皮影戲,後來皮影戲被随軍帶到波斯、土耳其等國.之後,又在東南亞各國流傳開來.中國皮影戲18世紀中葉傳到歐洲.1767年,法國傳教士把它帶回法國,并在巴黎、馬賽演出,被稱為“中國燈影”,曾轟動一時.後經法國人改造,成為“法蘭西燈影”.中國皮影戲對豐富世界藝壇作出了獨特的貢獻.1、文章在點明皮影戲的本質特征後,依次介紹了中國皮影戲的________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廣泛流傳.2、準确提取信息,寫出制作皮影的步驟.(每個步驟不要超過16個字).步驟一:将獸皮的毛、血去淨,經藥物處理,塗油;步驟二:步驟三:3、文章引用《漢書》記載的愛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4、閱讀文中畫線句,說說加點詞“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5、近兩年來,我國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斷遺失.國内蒙古流行的馬頭琴,已被蒙古國申報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也被印度尼西亞申報為該國的文化遺産;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深思,請你就這種現象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悠久曆史、皮影表演2、把皮革镂刻成人物形象;用線把皮人的頭、四肢、軀幹連成一體.3、一是說明中國皮影戲曆史悠久,二是增強文章趣味性.4、傳到國外的中國傳統藝術很多,去掉“之一”顯得絕對,表達就不準确了.5、略。
6.民間皮影的曆史
皮影的曆史
皮影,又稱“燈影戲”或者“影戲”,是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的一種古老獨特的民間戲曲藝術。其内容和藝術效果通過燈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員手中操縱的影人表演表現出來。所用的皮影人和皮影場景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美術作品。
皮影戲最早起源于哪裡,有各種不同說法,起源時間也有争論,一般說法是起源于漢朝,《漢書.外戚傳》記載“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能緻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詞:"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6年)。設帳幕、夜張燈燭,讓漢武帝另坐他幕觀看影子,已構成影戲雛形。
元代皮影戲随軍傳到了南亞,如波斯曆史學者瑞士德·安定(Rashid Oddin,約1248—1318)曾說:"當中國成吉思汗的兒子在位的時候,曾有演員來到波斯,能在幕後表演特别的戲曲,内容多為國家的故事……"。此當是影戲無疑。
此時不但在波斯,阿拉伯半島受影響最大的是土耳其。公元十七世紀,明萬曆年間傳到土耳其後吸收其演出形式,發展為本國的影戲,同時還創造了本國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物,最有名的是“卡拉格茲和哈吉瓦特”。土耳其人很喜歡“卡拉格茲”這個人物,因此,在土耳其皮影戲還有“卡拉格茲”的别稱。現在在安卡拉等大城市裡有時還舉行皮影戲周專門演出。
十八世紀中葉影戲傳到歐洲各國。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對中國的皮影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1767年,法國傳教士,居阿羅德把中國的皮影視為“寶貝”而帶回法國。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曾在威蘭博覽會上把中國皮影戲介紹給德國觀衆,并在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那天主持演出了皮影戲。
1927年在德國舉行的萬國展覽會上,中國留學生演出了皮影戲《喜相逢》,轟動一時。
1975年美國藝術家喬·享弗萊女士,創辦了“悅龍皮影劇團”。
皮影戲在我國最紅火的時候,從元明開始以地方分為不同流派,如陝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雲南皮影、東北皮影、湖南-廣東皮影等,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用,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曲目。僅以北京為例,皮影就分東、西兩派。
到清朝,影戲的流向在全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全國除西藏、新疆少數幾個省外,各地都有留下了影戲的痕迹。皮影戲在全國遭受的第一次浩劫是在1796至1800年(清嘉慶元年至五年)之間,當時“白蓮教”各處起事,震動了清王朝,鎮壓之餘,嚴旨搜捕。民間謠傳:白蓮教徒善用紙人組馬,塗以人血即活,指揮驅使,兵源不足。有些貪功邀裳望文生義的禦史,妄奏影戲班的影人與紙人紙兵同,誣陷操影戲者是“懸打匪”。于是嚴緝影戲藝人,雷厲風行,風聲鶴唳。迫使北京城内的影戲班子全部解散……(摘自翁偶虹《從路家影戲班談北京影戲》)。嘉慶帝(仁宗)在位時曾五次頒诏禁戲,令燒毀戲箱,驅殺藝人,直至25年後到1821年道光即位後,影戲在全國才漸漸恢複起來。
7.【皮影戲作文】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闆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真人造假人的影子做各種動作?而假人借人靈活的手動起來?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能融雕刻,繪畫,戲曲,音樂為一體?還是先從漢武帝劉徹的故事來說吧。
那時候漢武帝劉徹最心愛的妃子李夫人過早去世,漢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徹夜難眠,這時,有齊人少翁深知漢武帝的心事。他花了三個晝夜,用皮子雕刻和李夫人一樣大小的形象,圖上顔色學着李夫人前的動作,在室内挂起了一塊白色方形帷幕,點上燈燭,讓漢武帝坐在方帷外觀看,少翁貼着帷幕操縱皮人,那影子像真人一樣活靈活現展現在漢武帝面前,從此皮影戲漸漸流傳下來,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曆史。
山西發現最早的皮影是由陝西流傳過來的。皮腔紙影戲是流傳在孝義民間的說唱藝術。
白色麻紙做窗亮影,當地群衆稱之為“紙窗燈影兒。”演唱時,是以小唢呐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學術界稱之為“吹腔影戲。”
還有的刻在獸皮上,下面固定好,用紙闆,控制皮人的動作,也可以用皮人影演一出精彩的戲。皮影木偶師是全國稀有的,孝義特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其皮影木偶制作精美,操作傳神逼真,表演手段逼真,為了這門藝術,劇團闖進了市場,首先他們立足國内的旅遊旺點,在全國内循回演出奪得了觀衆的冠譽如今皮影戲已經發展成了碗碗腔,受到了當地秧歌的影響,獨樹一幟,正漸漸的發楊光大。